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mart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SEA.2022.113067, PDF, HTML, XML, 下载: 406  浏览: 1,007 
作者: 梅雨欣, 郭丹婷: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就业管理高校毕业生SSM框架AndroidVueEmployment Management College Graduates SSM Framework Android Vue
摘要: 近年来,国家强调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高校、区县市省等各级就业管理部门提高要求。如今处于信息时代,使用互联网技术对招聘信息精准推送、数据核查等阶段既符合就业服务政策,又有利于满足高效管理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毕业浪潮时高校面临的就业大数据管理的困境,尽可能地保障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首先,本文构建了采用Vue前端框架、SSM后端框架、Android移动用户端的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在统一管理人员、学生技能培训、职业能力鉴定、优化简历等业务流程融入凯恩斯就业理论。其次,系统建立企业信息库,对用人单位实时更新信息,方便查询公司及保证本校人才流向。最后,系统设计了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记录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并量化评价分数,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调查数据。系统最终实现了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的基本功能,具有较为完备的管理逻辑,实现人事相宜、人岗相宜、人尽其才,进而有效提升就业部门的管理效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has emphasized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has raised requirements for employ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universities, districts, counties, cities, and provinces. Now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push recruitment information, data verification and other stages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service policy, but also conducive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efficient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dilemma of employment big data management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graduation wave, and trie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tim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First, this paper builds a smart employ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Vue front-end framework, SSM back-end framework, and Android mobile client, and integrates Cairnsemployment theory into business processes such as unif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student skill training, vocational ability appraisal, and resume optimization. Secondly, the system establishes a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atabase to update the information of employers in real tim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querying companies and ensuring the flow of talents in the school. Finally, the system designs a talent skill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to record students’ various performances in the school and quantifies the evaluation scores, so as to provide real and reliable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data for employers. The system finally realize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rt employment,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management logic, realizes appropriate personnel, suitable positions, and makes the best use of talents, thereb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employment department.
文章引用:梅雨欣, 郭丹婷. 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J].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22, 11(3): 629-643. https://doi.org/10.12677/SEA.2022.113067

1. 引言

人民的就业状况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心所在,其中作为社会热点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其内在就业价值和整体去向也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稳定。2018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供需智能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 [1]。2021年国务院也指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2]。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国内多个省市、高校均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虽然提高就业部门的监管力度,但是当前就业信息平台的种种缺陷也逐渐暴露:功能板块间没有统一信息化建设思路及系统规划;系统的功能结构不一,业务模型和数据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3];招聘信息筛选困难,帮扶机制具有局限性;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有待完善,没有及时更新 [4]。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设计了一款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本系统由网页端和移动端向用户提供服务。网页Web端面向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信息管理和就业创业监测,移动Android端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和官方文件支持、实习技能培训、职业能力鉴定等服务,保障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本系统主要根据凯恩斯就业理论,将就业部门管理员、学生、用人单位等不同角色的各就业环节或划分或合并,并提供分析管理平台。其次,本系统基于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构建专属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通过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分析其能力素质,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调查数据,解决目前人才的背景调查难、不深入的问题。本系统瞄准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强化分类帮扶援助,有效提升就业部门的管理效能。

2. 系统需求和框架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采用前为了实现各项业务需求,需要平台提供全套系统功能模块:1) 用户基础功能模块:学生用户管理模块、企业用户认证模块、用户角色管理模块;2) 数据通信管理模块:前后端数据通信接口管理及交互模块、前端各组件封装及通信模块;3) 前端界面交互模块:ElementUI界面设计、Material Design设计、数据内容分页显示模块、Echarts可视化模块;4) 系统管理模块:后端Web服务部署模块、前端平台管理模块。

系统平台还要求前后端框架平台具有较好的代码易维护性、数据交互的格式规范性、页面响应快速、用户端交互简洁易用、兼容性好、可扩展性强等需求。

2.2. 系统框架设计

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两种结构为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端/服务器(C/S)。C/S架构系统开发难度大,维护成本高,只适合用于小型局域网。B/S架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是在C/S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三层分布式结构。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增加交互性,技术逻辑表现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表示层User Interface,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如图1所示。

Figure 1. System three-tier architecture diagram

图1. 系统三层架构图

2.2.1. 表现层

表现层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客户端的请求,控制与客户端的交互,显示请求处理的结果。系统前端是系统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次。用户进行功能操作,向Server发出Request。这些请求将被传递到SSM后台进行业务逻辑操作,并在一定时间内将JSON格式的数据传递回前端。

本系统网页端采用Vue + ElementUI + Echarts的解决方案,移动端使用Android原生开发,后端采用SSM框架,Redis做数据缓存,druid连接池连接SQL数据库。通过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能快速搭建、配置、开发、调试系统,将方案设计与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让用户能够更好的专注于业务逻辑处理,提高方案优化数据的准确度 [5] [6]。

2.2.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完成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中业务功能的模块,接收系统的指令,处理业务,是整个系统的引擎,接受表现层传来的请求,完成各种业务逻辑的判断和处理。此外,业务逻辑层还提供了对后台业务数据的访问控制,即只有通过客户端的相关指令才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这样就确保了业务数据的安全性。独立的业务逻辑层方便了系统的功能扩展和变更。这一层主要由系统前端负责完成,其中分为网页Web端和移动Android端,承担业务逻辑实现的职责。

2.2.3. 数据访问层

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druid连接池,同时采用JDBC技术实现系统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完成对数据的逻辑处理,采用面向接口编程,可以降低代码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后端采用SSM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Java SSM框架即Spring + SpringMVC + MyBatis的简称,框架集由Spring、MyBatis两个开源框架整合而成(SpringMVC是Spring中的部分内容)。Spring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的应用开发框架,简化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降低侵入性,以IOC和AOP为核心的轻量级容器,管理软件中的对象,对常用的API做了封装和简化。SpringMVC属于SpringFrameWork的后续产品,已融合在Spring Web Flow里,SpringMVC分离了控制器、模型对象、分派器以及处理程序对象的角色。MyBatis是一个基于Java的持久层框架,它使用XML或注解用于配置和原始映射,将接口和Java的POJOs (Plain Old Java Objects)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使用SSM框架可以优化开发方式,简化配置,提高CRUD操作的准确度。

3. 功能模块设计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存在业务模型和数据标准差异较大、企业信息库不能实时更新、信息筛选算法落后等问题,本文参照现存就业管理系统并按照角色进行功能需求模块划分,进行如下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1) 高校毕业生

① 就业创业信息登记:用户登记个人就业企业单位、职业、入职时间等基本信息。

② 实习技能培训:针对缺乏相关技能知识的用户,联系企业培训师展开定期专项技能培训。

③ 职业能力鉴定:根据用人单位提供职业能力评定标准方案等文件,以及人力资源要求等,设立能力评定标准。

④ 查看招聘信息:用户查看招聘信息,并对其中部分信息进行评价,选择是否投递简历。

⑤ 预约查档:对于已应聘、投递简历岗位查询进度、通知、预约面试时间等。

⑥ 优化简历:对用户上传的简历进行结构、格式、错别字等修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将专业课程、项目经历、获奖情况等作为测评指标,突出重点优势。

2) 就业部门管理人员

① 就业数据分析:管理员可以查看可视化图表形式的就业创业数据,建立校友职业发展档案。

② 审核管理:审核资讯、通告文件、招聘信息、培训申请等审核,及企业文书证明、证件等。

③ 发布通知:发布招聘信息、实习技能培训活动、就业文件、资讯等。

④ 用人单位信息库管理:实时更新用人单位信息,对企业认证、信息展示等进行变更和保存。

3) 用人单位

① 发布招聘信息:用人单位经审核通过后,可以发布招聘岗位的信息。

② 消息通知:接收系统中联络消息,包括毕业生投递简历、询问、系统重要通知等。

Figure 2. System function module design

图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数据库设计

系统使用阿里云的云数据库RDS MySQL版,移动端使用OkHttp和Gson等开源框架进行接收和解析JSON数据,前端使用axios与后端进行数据通信,后端采用SSM框架Serverlet实现数据服务,采用德鲁伊druid连接池,提高性能操作,监控和扩展能力强。数据库实体和联系包括学生用户、企业用户、企业部门、岗位信息等。数据库中部分基本表如表1~6所示。

Table 1. Student user information table

表1. 学生用户信息表

Table 2. Company user information table

表2. 企业用户信息表

Table 3. Company department table

表3. 企业部门表

Table 4. Company information table

表4. 企业信息表

Table 5.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able

表5. 就业信息表

Table 6. Position user information table

表6. 岗位信息表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网页Web端

本项目网页端使用Visual Studio Code作为开发工具,采用Vue框架。Vue框架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采用MVP (Model-View-Presenter)的架构模式,有助于降低耦合度、模块职责划分、将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和业务逻辑的开发分离。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融合凯恩斯就业理论,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将就业部门管理员、学生、用人单位等不同角色的各就业工作环节或划分或合并,为管理员提供网页Web端分析管理平台。平台由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可视化信息管理和就业创业监测,能够对移动Android端学生用户、企业操作进行审核,统一管理招聘就业、创业、实习培训、能力鉴定等环节,以及企业信息和高校学生的用户信息。

管理员可以在数据分析界面查看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和变化趋势,掌握就业动态,了解就业趋势和方向选择,根据当前就业市场预估用人单位的校招计划和人才人数等要求,并将实际情况记录,与往届同期数据进行比对,以便调整推进计划,实现线上监测和调整就业方案。在审核管理页面,管理员可以对招聘信息、培训申请等进行审核和删改,健全风险应对处置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保障体系 [7]。在发布通知界面,管理员可以发布招聘通知和培训活动,对就业文件与资讯审核发布。在用人单位信息库管理页面,管理员输入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保存用人单位信息,方便查询公司及保证本校人才流向,能对用人单位实时更新信息,对企业员工认证进行变更保存,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用人信息和偏好,有利于人才推荐和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网页端设计如图3~6所示。

Figure 3. Employment data analysis

图3. 就业数据分析

Figure 4. Audit management

图4. 审核管理

Figure 5. Post notice

图5. 发布通知

Figure 6. Repository management

图6. 信息库管理

5.2. 移动Android端

本项目移动端使用Android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采用Android原生开发。移动Android端面向高校学生和企业用户,根据身份解锁不同功能。

移动端用户点击APP即进入登录界面。输入手机号与密码,系统比对正确后,用户即可登入系统。用户登录界面如图7所示。登入系统后,用户可以在首页服务界面查看最新的就业资讯,以及失业登记、招聘信息、预约查档、实习培训、能力鉴定等多种核心功能,如图8所示。对于学生的不同信息,如专业、掌握技能、职业倾向等,甚至是职业测试问卷回答,由系统分析后智能推荐相关资讯和招聘信息 [8],让学生打赢就业信息战。不同高校和地区会有不同的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训进行报名线上学习或线下培训,能够快速掌握技能优势。点击进入线上招聘会,系统提供所在地的岗位推荐、招聘要求等信息,根据用户信息和部分职业测试结果后能够修正调整推荐,线上招聘如图9所示。

Figure 7. User login

图7. 用户登录

Figure 8. Home service

图8. 首页服务

Figure 9. Online recruitment

图9. 线上招聘

在就业市场上,应聘者的简历是否美观、亮点是否突出、信息掌握是否完整等都会影响最终是否录取。而移动端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将提供美化简历的功能,能比对优秀模板和企业招录样例便于毕业生快速修改,提高自身优势。对于企业用户,进行认证后可以发布招聘信息,与高校合作进行实习培训和参观,也能直接与学生联系发送面试、录取结果等通知消息,把握招聘进度。在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相关性分析进行应聘特征与岗位需求的智能匹配,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精准推送供需信息,使学生求职倾向与人才招录需求相匹配、学生胜任能力与人力资源要求相适配 [9]。

6. 创新点分析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实质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智慧就业起步较晚且水平较低。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是高效信息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与企业交换连续性信息难。

目前高校管理和推动就业、企业招聘等环节的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市面上所存在的就业招聘软件大多存在功能的局限性,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只为应聘者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未与学校建立信息网络,应聘者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再如校友邦,其功能较为混乱,对岗位、企业、城市三级间并未形成分级筛选网络,审核机制也有待提高,虽然针对学校建立合作实习,却忽视了评估能力这一部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信息统计难、成本高、背调不详尽等问题;第二,由于高校学生遍布各行各业,管理员一般由部门员工兼职,功能过于复杂的智慧就业管理系统针对性不强,也不利于操作。最后,多数企业没有能力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工作,简单的致电也大多碍于情面,难以得到客观真实的反馈。

本系统的研究基本内容是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第一,针对高校建立企业合作网络和企业信息库,针对地区、类别等划分高校联盟,系统提供高校联盟功能模块,共享部分社会资源,其中设立在线圆桌会议,帮助高校增强降低风险、整合资源、推动就业,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和效益。第二,针对企业对学生背景调查难的问题,系统基于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冰山模型,结合学生档案建立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八个维度对学生的个体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将难以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数的量化,以雷达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可视性强,便于使用。

6.1. 高校联盟与企业信息库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联盟的概念,系统依据地区、类别、学科评估等标准划分高校联盟。高校管理员选择加入联盟后,系统将为管理员推荐联盟内的人才、企业、培训活动等资源。高校内部自建企业信息库,高校联盟也有共享企业信息库,均为促进就业而存在。校招时,如果用人单位来自高校联盟内部共享的企业信息库,高校管理员便可以一键查询企业的信息、往届高校学生应聘者的档案信息,更新企业信息等。而未加入联盟的高校管理员只能查看部分企业和本校往届学生的基本信息,不能查看工作履历。高校管理员还可以在选择高校类别、地区等后参加高校联盟的在线圆桌会议,高校间还可以共享更多资源,最后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6.2. 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

系统以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冰山模型为依据,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调查数据。冰山模型将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形态、背景等能够看得见的称作冰山以上部分。但人是复杂的,内在的意识、思想、自我概念就像水下的冰山一样,都是隐藏的,但却在一个人身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冰山的下部分,麦克利兰称之为“胜任力” [10]。他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模型原理图如图10所示。

Figure 10. McClelland iceberg model

图10. 麦克利兰冰山模型

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控制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创新凸显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内在、隐性的素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日益深入,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流程 [11]。企业中的员工能力评价模型往往从称职胜任角度出发,建立在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个性特质等考察标准上,由于考察能力的特殊性,其服务的对象也非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对于评价学生人才能力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确定考察指标和如何将这种难以量化的能力,具体地转化为分数,于是系统设计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和人才评分体系。在自动评价的人才体系中,系统将自动分析学生的各项指标,将其量化为评分,每月自动生成数据。系统能够记录管理员操作从而提供有效的数据用于评估与分析推荐,从而适应不同岗位的不同能力趋向需求。系统人才技能素质评估模型如图11所示。

Figure 11. Talent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图11. 人才素质评估模型

以下对其中量化指标进行解释:

①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个人从事学习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是各种技能的组合,成功地补充了学习活动,包括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② 外语水平:从员工的外语等级证书(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中生成。

③ 竞争意识:员工的竞争意识从所获奖项与荣誉情况获得。

④ 计划和执行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任务日志模块中的学习计划、完成度和完成时间中生成。

⑤ 责任意识:从员工担任学生干部、竞赛团队负责人等情况中获得。

⑥ 专业知识:员工专业知识能力从校学习情况、专业证书和实习工作经历中生成。

⑦ 人际交往能力:员工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等。

⑧ 老师综合评价:从老师评价模块中获得,由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评价。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就业管理平台存在功能板块间没有系统模块规划、业务模型和数据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信息化平台建设、用人单位信息库完善等角度,使用前后端开发框架和技术,融入凯恩斯就业理论,设计了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毕业生就业信息、企业信息、招聘信息等统一管理,创新和完善高校毕业生技能培养和管理机制,保障就业信息的真实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而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迫在眉睫,它能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的高效沟通,能对高校资源配置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改善 [12]。就本文提出的高校智慧就业综合管理系统,笔者分析其局限性并作出以下展望:

1) 规范化信息审核流程,制定审核标准,实现高效管理 [13]。由于就业信息化平台的特殊性,亟需高校制定一个合乎自身发展和人才配置的解决方案。同时,系统仅依赖管理员人工审核大量数据信息,包括学生信息、资讯、用人单位、企业等。管理员需要快速审核判断,同时保障操作的正确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学校或相关部门应能制定审核标准,信息化平台建设多级联动 [14],利用合适的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实现精准化、高效化、标准化完善信息审核流程。

2) 移动端不能长期追踪毕业生就业流向 [15],难以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与进行相应分析决策。学生是就业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本系统也提供了就业指导线上课程、用人单位“云参观”等服务,校友职业发展档案的初步搭建也对持续追踪就业进行一定考虑 [16],但仍存在追踪效果、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有限等问题。因此,后续可以考虑如何定期与上级部门或企业进行就业数据交换,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就业管理模式,档案信息集成化乃至总结性回溯,减少信息的断层;同时系统平台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就业指导人才与信息技术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培养能通过就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信息进行精确判断和决策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 2018-11-30.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27/content_5633714.htm, 2021-08-23.
[3] 董琰, 彭琦. 基于高校毕业生生涯大数据的省校一体化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构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18): 54-58+63.
[4] 沈洁. 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模式初探——以河海大学为例[J]. 文教资料, 2020(7): 151-152.
[5] 赵富强, 严风硕, 边岱泉, 朱小波. 基于Vue和SpringBoot的机场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信息科技, 2020, 4(21): 1-5+9.
[6] 徐小辉, 刘江涛, 高涵, 丁艳艳. 基于SpringBoot+Vue框架的采气方案系统开发[J]. 计算机仿真, 2021, 38(6): 248-250+382.
[7] 李彩峰. 优化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J]. 人力资源, 2021(18): 18-19.
[8] 赵清.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校就业推荐系统设计[J]. 信息技术, 2021(10): 117-121+126.
[9] 杨博, 陈明真, 庄乾坤. 高校智慧就业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5(4): 91-96+102.
[10] 陶军屹. “冰山模型”理论对高校档案人员素质提升的作用分析[J]. 黑龙江史志, 2013(9): 79.
[11] Muhammad, G., Shamsuddin, S. and Khan, M.A. (2021) Micro-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 Role of Employee Competencies in Emerg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14, 345-359.
https://doi.org/10.1504/IJKL.2021.118557
[12] 李炜程.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 才智, 2022(2): 118-121.
[13] 朱楠. 国内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研究[J]. 现代交际, 2018(3): 35-36.
[14] 董世洪, 蔡艳婷, 宋亚东. 构建高校智慧就业信息化体系的策略探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1(5): 34-39.
[15] 方焕新, 徐引红, 马灵. “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1): 60-64.
[16] 李一村. 高校就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J]. 成功(教育), 2012(4):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