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句与相关句型的特征比较与变换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ontracted Sentences and Related Sentence Patterns in Mandarin Chinese
DOI: 10.12677/ML.2022.106184, PDF, HTML, XML, 下载: 596  浏览: 9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周思若: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韩国 首尔;袁立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关键词: 紧缩句连动句复句句型变换Contracted Sentences Serial-Verb Sentences Complex Sentences Sentence Transformation
摘要: 紧缩句在形式和语义上都与单、复句存在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形式上,紧缩句同连动句的形式最为接近;语义上,紧缩句内部蕴含着同复句一样的逻辑语义关系。本文旨在对比紧缩句与连动句、复句在句法–语义特征上的共性与差异,探讨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的限制条件,分析并总结复句变换为紧缩句的主要步骤。
Abstract: In Mandarin Chinese, contracted sentences are related to single sentences and compound sen-tences both syntactically and semantically. Contracted sentences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seri-al-verb sentence in configuration, and take on the same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s as the com-pound sentence with regard to their internal components. This paper is undertaken to compare how contracted sentences are similar to and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entences, to explore the constraints of transforming serial-verb sentences into contracted sentences, and to summarize the main procedures of transforming compound sentences into contracted sentences.
文章引用:周思若, 袁立秋. 紧缩句与相关句型的特征比较与变换[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6): 1382-138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6184

1. 引言

紧缩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其结构像单句,但语义又像复句。不少学者将紧缩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归纳为“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的内容” [1] [2] [3] [4]。

从句法–语义上看,紧缩句同其他类似句式(如连动句、兼语句、复句等)都存在紧密关联,其中关联性最强的是连动句和复句。因此,本文将描述紧缩句同连动句、复句的句法–语义异同,探讨紧缩句与连动句、复句相互变换的条件,分析句式变换前后所引起的语用变异效果。

朱德熙 [5] 指出,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扩展关系(expansion),另一种是变换关系。扩展关系是广义同构格式之间的关系,如,“这所房子很大”和“这所新盖的房子很大”,后句是前句的扩展式,两句之间的关系就是扩展关系。而变换关系是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关系,如“在黑板上写字”和“字写在黑板上”两句的句子结构完全不同。紧缩句与连动句、复句是全然不同的句式,因此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所产生的关系正是变换关系。

2. 紧缩句与连动句的特征对比及变换

2.1. 紧缩句与连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对比

紧缩句的形式类似于单句,同连动句这一单句的特殊形式在句法形式上展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单从形式上难以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因此在进行句式变换之前,首先要厘清这两种句式在句法形式方面的异同。先来观察以下这些例句:

(1) a. 我接过苹果咬了一口。

b. 我一接过苹果就咬了一口。

(2) a. 他拿起帽子往头上戴。

b. 他拿起帽子就往头上戴。

例(1)和例(2)中的句子都是由前后两个动词结构共同构成,它们所描述的前后两个动作行为都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发生,即“接苹果”这一动作完成之后才有“咬”这一行为,“拿起帽子”之后才“往头上戴”。但不同之处在于,两例中(a)句都是连动句,(b)句都是紧缩句:(a)句中两个动词结构连续出现,动词结构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成分;(b)句带有关联词语“一……就……”和“就”,凸显了句中的逻辑语义关系(这里表现为顺承关系)。

紧缩句与连动句之间的差异不止于此,不少学者针对连动句的范围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描述最为全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刘月华等 [3]、张斌 [6] 和邢福义 [7]。因此,本文将连动句的句法特征归纳为:1) 连动项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结构构成,也可以由名词(结构)和形容词(结构)构成;2) 连动项之间没有语音停顿;3) 各连动项共用一个主语;4) 句中没有关联词语。

宋玉柱 [8] 主要从主语、关联词语和逻辑关系三个方面将紧缩句与连动句进行了区分。本文以此为基础,将连动句同紧缩句的句法特征对比发现:两种句式都不存在语音停顿,且紧缩项或连动项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内嵌。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紧缩句中前后项的主语可同可异,而连动句中各连动项必须共用同一主语。

2) 紧缩句中各紧缩项主要由动词(结构)或形容词(结构)构成,但也可以由名词或代词构成,而连动句中各连动项必须是由动词(结构)或形容词(结构)构成。

3) 紧缩句通常是由两个或三个紧缩项构成,而连动句中的连动项可以是两个或三个,甚至是四个或更多。

4) 紧缩句强调句中逻辑语义关系(类似于复句中的语义关系),而连动句不以表达逻辑语义关系为目的,仅有部分连动句的连动项之间存在行为和目的关系(但与复句的语义关系存在差异),即后一连动项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前一连动项表示的动作的目的。

紧缩句与连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between contracted sentences and serial-verb sentences

表1. 紧缩句与连动句特征对比

2.2. 紧缩句与连动句的相互变换

部分连动句可以变换为紧缩句,这是由于连动句同紧缩句一样,前后项都可以由动词(结构)或形容词(结构)构成,各连动项之间也同样蕴含着语义关联。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连动句都可以变换为紧缩句,这是由这两种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差异性所决定的。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刘月华等 [3] 所总结的连动句的五种类型,通过大量句式变换发现,可以变换为紧缩句的连动句主要集中于前两种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类型一:表示先后或连续发生的两个动作或情况

(3) a. 孩子们听完故事哈哈大笑起来。

b. 他随手取了相机走出饭店。

c. 无数辆汽车通过宽阔的公路桥开往四面八方。

(3) a'. 孩子们一听完故事就哈哈大笑起来。

b'. 他随手取了就相机走出饭店。

c'. 无数辆汽车通过宽阔的公路桥便开往四面八方。

例(3)都是连动句,在这类连动句中,前后两个动作按照时间依次发生,即后一个动作或情况发生时,前一个动作已经结束。这类连动句与顺承关系紧缩句高度相似,通常添加关联词语“就(便)”或“一……就……”就可以将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连动句(3a)中“听故事”和“哈哈大笑”两个动作先后发生,添加关联词语“一……就……”变换为紧缩句(3a'),使得两个动作关联更加紧密,同时也凸显了前后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3b)则是通过添加关联词语“就”变换为顺承关系紧缩句(3b')。与前两句不同,连动句(3c)通过添加关联词语“便”,可以使其变换为条件关系紧缩句(3c'):(3c)中的前一动作行为“通过宽阔的公路桥”在(3c')中转变为条件,后一动作行为“开往四面八方”在(3c')中转变为结果,前后两个动作转变为条件–结果关系,实现了由连动句向紧缩句的句式变换。

类型二:后一连动项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前一连动项表示的动作的目的

(4) a. 我写条子请病假。

b. 我来缴电费和房租。

c. 阿里要到机场去接代表团。

(4) a'. 我写条子好请病假。

b'. *我来好缴电费和房租。

c'. *阿里要到机场去好接代表团。

例(4)都是连动句,这类连动句中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带有目的关系,与目的关系紧缩句较为相似,部分连动句通过添加关联词语“好”就可以将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如连动句(4a)表示“我”以“写条子”的方式达到“请病假”的目的(重在表示行为的方式与目的),两个连动项之间添加关联词语“好”变换为紧缩句(4a'),使得两个动作之间的目的关系在语表上得以凸显。连动句(4b)中“缴电费和房租”表示“来”的目的,(4c)中“去接代表团”表示“到机场去”的目的,这类连动句的重心在后项,因此无法变换为目的关系紧缩句。当然,表目的的连动句通常也可以添加关联词语“一……就……”变换为顺承紧缩句(如,“我一来就缴电费和房租”、“阿里一到机场就去接代表团”),但句中原有的目的义便会消失。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概括为以下三点:

1) 仅有两种类型的连动句可以变换为紧缩句:一种是表示动作或情况先后发生的连动句,另一种是“行为 + 目的”类连动句。

2) 在连动句中添加关联词语变换为紧缩句,凸显句中的逻辑语义关系。

3) 连动句的前一连动项包含趋向动词“来”或“去”时,通常这类连动句只能变换为顺承关系紧缩句。

同样,前后主语相同的顺承关系紧缩句去掉关联词语后通常能直接变换为连动句。相反,目的关系紧缩句在去掉关联词语后却难以直接转变为连动句。例如:

(5) a. 我一开完会就去医院看看。

b. 给你火车票好让你溜走啊!

(5) a'. 我开完会去医院看看。

b'. 给你火车票让你溜走啊!

句式变换前后语义基本一致,但仍存在着细微差异,这也印证了朱德熙 [5] 的观点,即“变换前后的句子结构不同,在语义上不能没有差别”。(5a)是顺承关系紧缩句,省略关联词语“一……就……”可以变换为连动句(5a'),句式变换之后,前后两个动作行为之间的连贯性和紧密程度减弱了,即前一行为“开完会”发生之后,后一行为“去医院看看”不一定会马上紧接着发生。(5b)是目的关系紧缩句,在省略关联词语“好”后句型没有发生改变,但原本(5b)中所凸显的目的关系有所减弱。

3. 紧缩句与复句的特征对比及变换

3.1. 紧缩句与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对比

“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的内容” [1] [3] [4] [9] [10],不少学者这样定义紧缩句,表明紧缩句同复句在语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句法形式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区分紧缩句和复句主要从形式方面入手。首先观察一下以下两例:

(6) a. 请了假,才能离开学校。

b. 请了假才能离开学校。

(7) a. 如果他不在,我们就不开会。

b. 如果他不在就不开会。

以上两例中(a)句都是复句,(b)句都是紧缩句。例(6)两句在语义上没有差异,句中都蕴含着条件关系;从形式上看,两句间的差异在于句中是否存在语音停顿,书面上则由逗号表示。不同于例(6),例(7)两句在语义上存在细微差异:(7a)是假设关系复句,假设关系通过关联词语“如果……就……”凸显,即前一分句“他不在”是假设情况,后一分句“我们不开会”是结果;紧缩句(7b)除了省略语音停顿以外,还缩掉了后一主语“我们”,使后一主语变得模糊:在具体的语境中,该主语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你们”、“咱们”。由此可见,当复句的语义内容由紧缩句表征时,分句间的语音停顿便会消失,各分句会失去小句的资格,降格成为紧缩项。因此,我们可以将一般复句(仅包含单重语义关系的复句)的内部结构表示为S = S1 + S2 (S1和S2代表前后两个分句),典型紧缩句(仅包含单重语义关系的紧缩句)的内部结构表示为S = C1 + C2 (C代表紧缩项)。

邢福义 [11] 针对复句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复句的句法特点归纳为:1) 句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2) 各分句间存在语音停顿;3) 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句末有一个终止性停顿;4) 各分句在句法结构上互不内嵌;5) 各分句在语义上相互依存。

通过对比紧缩句和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可以发现紧缩句和复句中都存在多种逻辑语义关系,且各紧缩项或分句在句法结构上互不内嵌。二者的差异如下:

1) 紧缩句中不存在语音停顿,复句中各分句间有语音停顿。

2) 紧缩句中紧缩项的数量通常为两个或三个,而复句中包含三个分句以上的情况也很常见。

3) 紧缩句中的关联词语以单音节副词居多(如,“再、才、都、又、就、也、还”等),而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则更为多样化(如,“然后”、“然而”、“何况”、“如果说”、“总而言之”等)。

4) 紧缩句中省略的情况较多(如,前后主语省略、关联词语省略、非核心成分省略等),而复句中省略相对较少(主要变现为主语的省略)。

紧缩句与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对比具体如表2所示:

Table 2. Th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between contracted sentences and complex sentences

表2. 紧缩句与复句的特征对比

3.2. 紧缩句与复句的相互变换

对比紧缩句与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部分复句可以变换为紧缩句,这是由于紧缩句同复句一样,句中蕴含着多种逻辑语义关系,两种句式可以表达几乎相同的语义内容。例如:

(8) a. 天下雨了,你不要走了。

b. 天下雨了你不要走了。

c. 下雨了你不要走了。

d. 下雨了不要走了。

(8a)是无标因果复句,(8b)~(8d)都是由(a)句变换而来的紧缩句,它们都表达了相同的语义。要想将复句变换为紧缩句,首先要取消句中的语音停顿,结构简单的单重复句还可以通过省略多种不同的句法成分变换为不同的紧缩句,其中前后主语是最为常见的省略对象。

(9) a. 她原是可以救活的,如果及时送到医院的话。

b. 如果及时送到医院的话她原是可以救活的。

c. 及时送到医院的话她原是可以救活的。

d. 如果及时送到医院她原是可以救活的。

(9a)是假设复句,(9b)~(9d)都是由(9a)变换而来的紧缩句。在蕴含着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通常假设分句在前,结果分句在后,(9a)中的分句顺序则相反,这时假设分句具有补充说明和引人注意的作用 [11]。当这类复句变换为紧缩句时,复句中的两个分句应当按照“假设–结果”的顺序排列,换言之,分句间的主从顺序不可颠倒,即结果应当是紧缩句中的语义重点所在。(9b)将(9a)中分句的顺序调换,取消了句中语音停顿,使分句转变为紧缩项;(9c)和(9d)在此基础上分别省略了关联词语“如果”和“的话”。三句紧缩句的语义同复句(9a)几乎一样,但复句的语义重心在于后一分句所表示的假设条件。从整体上看,相比(9b),(9c)和(9d)的可接受度和口语化程度更高,这是由于关联词语“如果”和“的话”分别都可以明确句中的假设关系,通常在紧缩句中仅需出现其中一个,才更符合紧缩句减少语符使用的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将(9a)变换为最简形式的紧缩句,即“及时送到原是可以救活的”,这一紧缩句中省略了多种句法成分(如,紧缩前项中的宾语和紧缩后项中的主语),句中的假设关系也随之弱化。

(10) a. 三千子之所以一大早就出来骑自行车,也是因为不想输给克子。

b. 三千子因为不想输给克子才一大早就出来骑自行车。

c. 三千子不想输给克子才一大早就出来骑自行车。

(10a)是因果复句,(10b)~(10c)都是由(10a)变换而来的紧缩句。因果复句中通常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而(10a)则是“由果溯因”,重在分析断定结果产生的原因 [11]。同(9a)一样,当这类复句变换为紧缩句时,复句中的两个分句应当按照“原因–结果”的顺序排列形成紧缩项。将(10a)中两分句的顺序调换,省略“也是”和“之所以”,添加关联词语“才”,从而形成紧缩句(10b)。然而,在此基础上省略关联词语“因为”,前后紧缩项连接更加连贯,口语化程度也更高。复句(10a)的语义重点在于原因,而紧缩句(10b)和(10c)更注重结果。可见,这类复句变换为紧缩句后,语义重心发生了转变。此外,我们还可以将(10a)变换为最简形式的紧缩句,即“三千子不想输给克子才一大早就骑自行车”,变换后的紧缩句省略了多种句法成分(如,紧缩后项中的趋向动词)。

综合以上分析,大多单重复句可以变换为紧缩句,但变换的同时需要省略部分成分,复句中所描述的事件细节可能不会在紧缩句中出现。此外,当复句变换为紧缩句后,语义重心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将复句变换为紧缩句的步骤归纳如下:

首先,取消复句中分句间的语音停顿,使其在形式上接近于紧缩句;

其次,核查复句中分句的排列顺序,将其转变为“假设–结果”、“原因–结果”、“行为–目的”等符合紧缩句中紧缩项的排列顺序;

再次,省略或调换复句中的关联词语,使其转变为紧缩句后,前后紧缩项之间的连接更加连贯;

最后,省略复句中的主语和非核心成分(如时间状语、宾语等),使其符合紧缩句口语化程度高的特点。

这一变换步骤可以简单表述为:

取消语音停顿→核查主从顺序→省略关联词语→省略主语→省略非核心成分

相反,紧缩句能否添加语音停顿直接变换为复句呢?试变换以下紧缩句:

(11) a. 吃着火锅唱着歌,怎么开心怎么过。

→*怎么开心,怎么过。

→只要怎么过能开心,那就怎么过。

b. 飞机不晚点不起飞。

→*飞机不晚点,不起飞。

→飞机如果不晚点的话,就不会起飞。

以上三个紧缩句的语符数量都较少,前后项都由单音节或双音节词语构成,因此都不能直接添加表示语音停顿的逗号变换为复句,必须添加部分关联词语或句法成分,才能使复句中的各个分句更为完整,分句间的关系也就更为明确。

当然,语符数量稍多的紧缩句大多都可以在添加语音停顿和部分关联词语之后变换为复句。例如:

(12) a. 如果我们不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就不能战胜中国队。

→如果我们不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就不能战胜中国队。

b. 法官来了也解决不了你我之间的矛盾。

→即使法官来了,也解决不了你我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由于紧缩句和复句中都蕴含着多种逻辑语义关系,因此这两种句型基本可以实现相互变换。当语符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补全部分句法成分实现从紧缩句到复句的转换。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紧缩句与连动句、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了紧缩句与连动句、复句进行句式变换的制约条件。主要结论如下:

1) 紧缩句与连动句的句法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前后主语是否统一、紧缩项或连动项的数量及构成成分差异、句中是否存在逻辑语义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标明语义关系的关联词语。

2) 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仅有两种类型的连动句可以变换为紧缩句:一种是表示动作或情况先后发生的连动句,另一种是“行为 + 目的”类连动句。②只有在连动句中添加关联词语,才能将连动句变换为紧缩句,凸显句中的逻辑语义关系。③连动句的前一连动项包含趋向动词“来”或“去”时,通常这类连动句只能变换为顺承关系紧缩句。

3) 紧缩句与复句具有四个方面的句法特征差异。①紧缩句中不存在语音停顿,复句中各分句间有语音停顿。②紧缩句中紧缩项的数量通常为两个或三个,而复句中包含三个分句以上的情况也很常见。③紧缩句中的关联词语以单音节副词居多,而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则更为多样化。④紧缩句中省略的情况较多,而复句中省略相对较少。因此,复句变换为紧缩句的步骤可归纳为:取消语音停顿→核查主从顺序→省略关联词语→省略主语→省略非核心成分。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特殊定中结构的认知加工研究”(编号:16AYY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向若. 紧缩句[M]. 上海: 新知识出版社, 1958.
[2] 朱德熙. 朱德熙文集(第二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3] 刘月华, 等.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 齐沪扬.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5] 朱德熙. 语法分析讲稿[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6] 张斌.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7] 邢福义. 汉语语法学(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8] 宋玉柱.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2.
[9] 罗安源. 简明现代汉语语法[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6.
[10] 施春宏.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 [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
[11] 邢福义. 汉语复句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