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报道动词的评价意义与英译本比较
On the Appraisal Meaning of Reporting Verb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A Case Study of Daiyu’s “Xiaodao”
DOI: 10.12677/ML.2022.106163, PDF, HTML, XML, 下载: 361  浏览: 650 
作者: 徐 越: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关键词: 报道动词评价意义译本对比林黛玉Reporting Verb Appraisal Meaning Translations Comparison Lin Daiyu
摘要: 本文选取了《红楼梦》及其两译本的前二十九章回,从评价理论视角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交际过程中的报道动词“笑道”进行了评价意义的判定,再与两个知名译本中“笑道”的评价意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笑道”主要体现态度系统里的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两译本对于黛玉的“笑道”的处理有明显的区别。同时,该研究还考察了译本中报道动词携带的评价资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得出两译本对黛玉的性格特点的展现都有得失的结论。
Abstract: Drawing as source data from the first 29 chapter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ir two famous English transla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how the reporting verb “Xiaodao” was maneuvered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Lin Daiyu in the source text and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at between two trans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Xiaodao” mainly reflects the affect and judgment meaning in the attitude system, 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maneuver of Daiyu’s “Xiaodao” in the two trans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appraisal resources carried by reporting verbs in the translation on the character image,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wo translations have both merits and demerits in the description of Daiyu’s personality.
文章引用:徐越. 《红楼梦》中报道动词的评价意义与英译本比较[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6): 1221-122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6163

1. 引言

报道动词又称投射动词或转述动词,用于引导话语或思想,暗含了伴随话语行为的态度、情感等 [1],常见于日常交际与文学作品。目前国内外对于报道动词的研究大多基于语料库,一方面是对于学术语篇中报道动词的频率、功能、时态、语态、语义以及语用研究 [2] [3]:恰当使用报道动词既能够体现作者遵循学术道德、对某个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能够正确引用,亦可清晰地表达转述行为的性质以及准确地描述作者对转述信息的态度。

另一方面,由于报道动词在文学作品中是重要的转述信号,能够显现语言环境,表明说话人物的心理,反映人际关系,目前国内主要关注于文学作品翻译中报道动词的翻译策略与译者风格研究 [4] [5] [6] [7]、翻译显化现象研究 [8] [9] [10] 以及译本间的对比研究 [11]。这一领域主要研究对象以来自古典文学的报道动词为主,其中又以《红楼梦》最为常见,不仅因为其作为古典文学意义丰厚深邃,是汉语语言的殿堂,还在于曹雪芹“通过人物话语的创造及其报道动词的操纵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8],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红楼梦》中报道动词同人物形象描写和塑造紧密相关,出现频次高。以“笑道”为例,引出了大量寒暄、叙述、争辩、询问、评论、感叹、建议等人物话语,对于情节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必不可少。

本文试图根据丁立、刘泽权 [12] 建立的考察路径,对原文及两个公认的英文权威译本中林黛玉“笑道”(包括“冷笑道”)的评价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译者如何操纵评价意义的异同及其对林黛玉形象塑造之影响,进而验证评价理论在多译本比较评价中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2. 研究设计

2.1. 语料选取

本文选用绍兴学院建立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 [13] 中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简称霍译)与我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简称杨译),这也是目前流传最广泛的两个译本。由于该语料库种不同译本部分章回内容有出入且杨译缺少第三十回,最后语料范围选定在两译本前二十九回,其中包含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等多处黛玉的对话情节。另一方面由于各译本所采用的底本不同,在检索过程中发现霍译选用的底本中“笑道”资源略少于另一底本,而原文选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鹗续写版《红楼梦》因此数据可能存在微小的偏差。

2.2. 评价系统选取

评价系统理论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和罗斯(J.R. Martin and D. Rose)在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评价系统包含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极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核心,承载了评价者的自身态度,亦是说话人建立与听众之间关系的“人际性”工具 [14],可以次系统化为判断(Judgment)、情感(Affec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而情感系统仍然可以分类为不/快乐(un/happiness)、不/安全(un/security)、不/满意(un/satisfaction)的范畴。不/快乐资源主要涵盖与人物周边环境相关的快乐、悲伤或是可能诱发这些情感的喜恶;不/安全资源包括对周围环境的平和与焦虑的感觉,当然也包括与之分享这些感觉的人;不/满意资源处理的是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相关的成就感和挫败感,包括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时 [15]。判断主要是用于判断人物性格,关乎人的常态、能力,以及心理性质的判断;鉴赏则是对自然现象、事物状态等的审美评价。“笑道”作为小说中引入人物话语的程式化修辞模式在《红楼梦》中既可以反应主体的情绪、体现情感意义,也可以展现人物性格,体现判断意义。因此此次研究选取的评价系统仅包含态度系统的情感和判断两个子系统。

2.3. 评价意义的判定

此次研究的重点步骤在于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评价意义的判定,尤其要先明确原文中“笑道”的评价意义。首先,在选定语料范围内没有出现有明确表态词表明黛玉的情感,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笑道”都是隐形评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再做出判定。如例句:

①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②林黛玉自己也知道自己也有这件癖性,知道宝玉的心内怕他嫌脏,因笑道:“我瞧瞧烫了那里了,有什么遮着藏着的。”

③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

例句①发生在黛玉和宝玉的私下对话中——宝玉来找黛玉为她解闷,还说没地方去见了别人只觉得腻,黛玉被他的话逗笑,感到两人的亲近之处因而体现快乐的情绪。例句②发生在宝玉被贾环烫伤之后,黛玉来看脸上敷着药的宝玉,宝玉却知道她癖性喜洁而不让她看。所幸黛玉心里明白宝玉的用意,怕他过于照顾自己而影响两人的亲近,故而坚持要看看宝玉的伤势表明自己的担心,传递出不安全态度意义。例句③是黛玉见到湘云给宝玉梳头时的亲近,正巧宝玉编发的装饰掉了一颗珠子,黛玉的嫉妒发作而看似没头没尾便奚落宝玉的一番话,体现了她性格里的敏感自卑和刻薄,因此蕴涵的是负面判断意义。

具体评价意义的用“+”、“−”表示正面与负面,子系统与范畴词均可用缩写表示。如:(Aff:+sec)表示情感系统中正面安全的态度。鉴于“笑道”体现的情感资源远多于判断资源 [12],此次对情感的统计精确到次级范畴,而判断资源仅按正、负两类统计,不再次系统化分析。

3. 数据整理与分析

3.1. 原文评价资源整理

对于《红楼梦》原文中黛玉的“笑道”整理后,其评价意义所属范畴全称及其内涵见上文评价系统的选取与评价意义的判定,资源全貌如表1

Table 1. The overall data of the appraisal resources frequency of “Xiaodao”

表1. “笑道”评价资源频数分类统计全貌

表1,原文前二十九回中黛玉的“笑道”总评价资源为48处,以情感资源为主,占总资源85%。其中各单项范畴里以不满意资源、安全资源占据各项范畴前二,快乐资源和负面判断并列第三,共计41处,占全部评价资源的81%。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范畴内涵,可以得到一个交际中有些孤高自许、细腻敏感、甚至有些挑剔刻薄但不失快乐、机灵的女子形象,实际上也符合林黛玉在荣国府身份较为尊贵优越的地位。对比两个译本可以发现,杨译的评价资源数量较为接近原文,霍译则只有26处,将近原文的半数。观察两个译本的单项范畴,占比前三位的范畴分布大致与原文相同,但不满意资源和安全资源明显少于原文。霍译在安全资源上有缺失,而快乐资源则高于原文13%,负面判断资源高于原文17%;杨译的快乐资源也高于原文13%。以上数据说明两位译者发挥了较强的译者主体性,对于“笑道”的隐含意义有自己的理解。

译文与原文的另一区别,也是翻译研究者们更容易观察到的:评价意义的显化。原文中“笑道”评价资源并未呈现明晰的态度词,传递的人际意义需通过具体语境挖掘,属隐性评价,而译文却呈现了相当一部分显性评价 [12]。两译本的显性评价虽频数相同,但杨译中显性评价占比更高。两译本主要显性评价资源如表2

Table 2. Statistics of explicit appraisal resources in translations

表2. 译本显性评价来源统计

霍译善用表态副词,有71%的显性评价是由副词传达的,且用词富于变化,重复率较低,而杨氏更倾向于使用表态动词,占显性评价总数的83%。

3.2. 情感资源分析

以下统计对黛玉的交际中受话对象进行阶层分类(见表3),即“上级、级平、下级”三个阶层:“上级”包括贾母、薛姨妈等长辈;“平级”包括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以及王熙凤等同辈;下级则包括雪雁、李嬷嬷等仆人。

Table 3. Statistics of stratified affect resources of “Xiaodao”

表3. “笑道”情感资源分阶层统计

通过观察数据可以得知语料选取的二十九回原文中,黛玉主要的交际对象为同辈的兄弟姐妹。原文中不满意资源最多且呈现对平级最多,下级次之,上级最少。而不/满意评价资源包括好奇、钦佩、厌倦、不满等情感 [15]。由此可以体现出黛玉其实性格孤高,对于同辈的大部分兄弟姐妹也常有不满的时候,尤其在与才情不如她的人或是更加包容她的宝玉交际时,更加任性地表现自己的不满。反观译文,由表1所展示,霍氏(6处)与杨氏(8处)所译的不满意资源明显少于原文(15处),这是译者运用省译或用其他评价资源代替满意情感造成的。

类似的原因也可以解释译本中安全资源的使用:霍译的安全资源占比远少于不安全资源是由于译者使用快乐资源代替安全资源。不/安全资源主要反映人的自信、信任或担忧、恐惧等情感状态 [2]。然而原文中安全资源较多,其原因在于林黛玉虽然双亲去世,但作为贾母的亲外孙女在贾府的地位较高,不仅是仆人不敢怠慢,一些长辈心疼其孱弱,同辈人也比较包容她。再加之黛玉有些少年老成,在与他人交流时才思敏捷,甚至面对长辈也不卑不亢地诉说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强烈的“自尊情结”作用。尽管她极早地萌生出别人尚且没有的许多对于自身身份、地位、命运、归宿的自哀、自伤和自怜焦虑的情绪和心理 [16],但在人际交往中,她往往展现出自信顽皮的一面,不屑于在这大观园中费力去维护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她口舌犀利还常有巧思,让人哑然也少有人能反驳。另一方面,林黛玉担忧的情感,通常出现在与宝玉的交际中,比如对两人关系的疏远的担忧。

上文提到,译者尤其是霍氏运用了大量省译,同时将一部分安全资源替换为快乐资源。表4就总列举了黛玉与平级交际过程中,霍氏将安全情感省略或转换为其他情感的案例:

Table 4. Hawkes’ ellipsis and substitution of security resources

表4. 霍译对安全资源的省略和替换改译

由于这样的省略和改译,读者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林黛玉的自尊自信和机灵的特点,而只是片面的快乐与不快乐的情感。这使得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变得扁平而非丰富多面,体现了霍氏在翻译中的不足之处,即对黛玉的性格理解不够全面。

3.3. 判断资源分析

判断资源与作者或译者的价值观紧密联系,能够直接体现出说话者的态度立场和性格。原文中,判断资源较少,其中负面判断略多于正面判断,这一点两个译本中的体现都较为符合原著。虽然林黛玉作为《红楼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者曹雪芹想刻画的却绝不是一个多愁善感,温柔贤淑的封建大家闺秀。负面判断证明了黛玉是一个有率真又任性、才高气傲同时相对封建时代的女子更为反叛的形象。

霍译多用副词,如scoffingly,malignantly,wryly等,将林黛玉的性中任性、刻薄的一面展现出来,杨译则更喜欢用snort,scoff这样的动词展现黛玉时常突如其来的嘲弄和轻蔑;但有时黛玉也会展现她才思敏捷思想深邃的一面,例如问禅宝玉这一幕: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

霍译对这个“笑道”的处理是使用了一个词组“in a heavily mock-serious manner”:这是由于众人看到宝玉悟禅留下的字帖想要劝他少说这样的“疯话”,黛玉却能够理解宝玉的感想却无法与众人解释,便故作严肃,通过辩禅的方法将宝玉说服。可以说,霍译的这一处理将黛玉的才情和机智一并展现了出来。

4. 结论

此次验证研究利用评价理论,沿着丁立、刘泽权 [12] 的探索路径,考察了《红楼梦》前二十九回里林黛玉的“笑道”的评价意义及其译本的处理,证实了评价理论对文学文本翻译研究的适用绝不是偶然的。同时,通过数据统计,此次研究分析了“笑道”这一报道动词携带的丰富评价资源及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印象里的林黛玉只是“多愁多病身”,但通过对仅仅一部分语料的评价意义分析,可以得出与人们刻板印象里全然不同的黛玉,既强调了她自信率直的一面,又刻画了她嫉妒、刻薄的生动形象。而霍译和杨译虽然对黛玉的性格均有部分的准确把握,但对于她强烈的自尊自信和淘气顽皮的刻画则有所遗漏。可以推断,如果对全本语料进行更完整的评价意义分析,还可以继续丰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并且这一路径对于翻译批评研究有显著的参考价值。然而古典文学意义深远隐晦,根据Martin和White评价系统的划分对具体的评价意义的判定可能存在一定主观性,也即该研究路径的局限所在。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d Matthiessen, C. (2014)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Routledge, London, 515.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783771
[2] Yeganeh, M.T. and Boghayeri, M. (2015) The Frequency and Function of Reporting Verbs in Research Articles Written by Native Persian and English Speaker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2, 582-586.
https://doi.org/10.1016/j.sbspro.2015.06.097
[3] 史庆节, 姚克勤. 基于语料库的应用语言学期刊中报道动词的语用研究[J]. 汉字文化, 2018(23): 6-7.
[4] 蒋婷, 余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红楼梦》显式复合报道动词翻译策略研究——以“冷笑道”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1): 175-176+179.
[5] 刘克东, 孙健瑶.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报道动词翻译策略对比——以“忙道”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教育, 2018(2): 96-102.
[6] 刘泽权, 闫继苗.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与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中报道动词及英译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3(4): 87-92.
[7] 赵秋荣, 郭旭. 译者的明晰化策略研究——基于《边城》四译本报道动词“说”的考察[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2(5): 109-119.
[8] 张丹丹, 刘泽权. 基于语境的《红楼梦》报道动词翻译显化研究——以王熙凤的话语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4): 124-134+151.
[9] 朱德争. 《呼兰河传》英译本显化翻译——基于报道动词的考察[J]. 汉字文化, 2021(8): 147-148.
[10] 王峰, 李丛立.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报道动词“笑道”的显化——基于《西游记》平行语料库的考察[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 29(2): 92-96.
[11] 冯全功. 《红楼梦》中“笑道”翻译的对比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18(6): 29-34.
[12] 丁立, 刘泽权. 报道动词的评价意义及英译考察——以王熙凤的“笑道”为例[J]. 上海翻译, 2021(1): 77-82.
[13] 任亮娥, 杨坚定, 孙鸿仁.《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EB/OL]. http://corpus.usx.edu.cn/hongloumeng/index.asp, 2022-01-10.
[14] 李战子. 评价理论: 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 外语研究, 2004(5): 1-6+80.
[15] Martin, J.R. and White, P.R.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 New York, 49.
[16] 曹小晶.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6(1):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