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chanical Courses
DOI: 10.12677/CES.2022.106206, PDF, HTML, XML, 下载: 233  浏览: 36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何志勇, 何璐佳, 陈书涵: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课程思政机械类问卷调查建设思路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achinery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struction Ideas
摘要: 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其方式是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要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政认识。本文通过调研湖南省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了解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使大学思政教育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way is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various courses, combin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carry out subtl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understands and analyz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focus of future work, so as to unify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文章引用:何志勇, 何璐佳, 陈书涵. 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调查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6): 1277-128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6206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专业课教师是践行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 [1],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专业课教师践行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然有不少难点和障碍,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热点。

韦春北 [2] 认为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即将某些典型专业知识转化为思政教育生动案例,将思政教育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通、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出要从价值、认知、情感、行动等四个维度系统构建课程思政教材体系,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和综合素质。邱仁富 [3] 认为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同向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的一致性、文化认同的统一性;同行问题主要体现在步调一致、互补促进、共同使力。其中同向是前提,同行是目的,同向为同行创造条件,最终结伴形成协同效应。胡洪彬 [4] 从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文化发展、有效教学三个层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理论逻辑,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意识、能力、资源和协同四个层面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念引导、责任落实、协同配合、资源整合、动态评估五大制度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

2. 课程思政的问卷调查分析

在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占大学生80%以上的课程时间,这就决定了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群体,也是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群体。在高校,专业课教师是否可以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在教学、科研各个环节中,以博大精深的学识、独具魅力的人格、优良崇高的师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5]。

为较真实了解湖南省高校机械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以及专业课教师在践行课程思政的大致效果,2020年11月,我们通过自编问卷的形式对湖南省17所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置了8个主要问题,分别涉及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和理解及实践状况等,最后获取有效问卷1763份,可以使我们较全面了解机械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及掌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现状,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制度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价值。问卷调查与分析具体如下:

图1,问卷对“你所学专业课都涉及思政教育吗?”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调研,调查数据显示,专业课经常涉及思政教育的占比为86.33%、偶尔涉及的为13.22%、从不涉及的较少,仅为0.45%。从此数据中,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在老师群体中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并践行实施。而在“你认为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是?”问题中(图2),认为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是课程需要的占比为83.78%、是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的为15.37%、认为无太大意义占比为0.85%;如图3在“你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态度是?”统计数据显示:对思政教育有兴趣且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的占比86.33%、无兴趣且装作认真听的为8.68%、无兴趣且基本不听的占比4.99%。说明学生的认知还是有待提高,不能从政治的高度、为党为国服务的高度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Figure 1.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are all your major courses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1. 你所学专业课都涉及思政教育问卷结果

Figure 2.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2. 你认为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问卷结果

Figure 3.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图3. 你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态度问卷结果

问卷中,图4对“你希望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是?”统计,占比18.43%的学生希望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为主体讨论式、27.00%的希望为教师提问交流式、54.57%的学生更偏向于逻辑推演讲授式。说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动参与性还不强,不善于对问题进行思考,需要多引导教育。

Figure 4.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is the teaching method that you hope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4. 你希望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问卷结果

图5“你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认识的途径是?”调查中,学生通过媒体宣传获知的比例为77.25%、教师讲解的为15.03%、而通过其他途径认识的学生占比7.72%。这就说明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舆论媒体宣传对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成长的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性。此外如图6对“你认为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的思政案例是?”调查中,53.1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授很热点、与课程内容非常融合、22.46%的学生认为有点突兀、讲授牵强、22.46%的学生认为没有针对性、不能吸引人,说明我们的老师对课程思政理念不太熟悉,思政案例选择缺乏深入思考,案例讲授没有新意。这也正反映了对“你认为目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调查结果(见图7):

55.76%的学生认为老师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单一、50.77%的学生认为老师选择的思政案例不突出、61.6%的学生认为教师思政经验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多开展经验交流,接受系统培训。

Figure 5.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is your way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5. 你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认识的途径问卷结果

Figure 6.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interspersed b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图6. 你认为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的思政案例问卷结果

Figure 7.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ltiple choice)

图7. 你认为目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结果(多选)

图8对“课程思政是否会影响你今后的工作态度?”的调查发现,95.69%即大多数的学生认可课

Figure 8.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will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ect your future work attitude

图8. 课程思政是否会影响你今后的工作态度问卷结果

程思政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态度为正面影响,1.36%的认为有负面影响,2.95%的学生认为无影响。这表明在高校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已初见成效,课程思政运行机制的作用也初步发挥。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笔者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现阶段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相割裂的现象,学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脱离的问题。不少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和认同度较低;对实践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准确;对实践课程思政的精力投入呈现选择性缺位。然而,高等院校学生群体正处在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政治熏陶、价值引领相统一。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理论课的辅助手段,旨在通过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专业课程的优势开展思政教育,使其贯彻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发挥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作用。与常规的思政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弥补了理论知识灌输所带来的不足,对学生做到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渠道拓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

3. 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3.1.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建设和创新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的子系统,其育人机制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深入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穿插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强调价值引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同时,要通过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来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从而彰显课程思政的建设目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特点和能力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对于理工类专业课程,要使思政课程中既包含科学知识也包含责任意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领略科学技术与专业责任感;对于人文类专业课程,要强调课程蕴含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践行者、承载者、弘扬者。

3.2. 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素养

专业课教师要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为辅。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思政教育素养,掌握对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将立德树人的责任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训练等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一是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应结合学科特色全面规划课程内容,整合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二是多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等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第三,改革与创新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思政课程形式,增加课程思政的趣味性。第四,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相辅相成与协同发展,逐步推进和实行课程思政的建设。

3.3. 构建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体系和反馈交流机制

高校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应改进以往重项目、论文、专利等硬性指标的单一考评方式,将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建议、学生品德表现都列为重要的评价准则,督促专业课教师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培育学生道德情操。另外,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直接受众,对于教学活动有着直观的感受和判断,其意见也更为客观和中肯,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后期教学方式的改进。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的协同育人机制,就是在教育内容上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指出,打通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渠道的核心:一是转变专业课教师育人观念,使专业课教师育人观念与思政工作者育人观念相融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打破原来专业课程调研室“各自为营”的经验交流、教材梳理、单独备课的模式,向跨学院、跨专业、协同合作的模式转变。协同育人工作室是各课程教师讨论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育人方法,并进行育人经验交流的重要场所。

总之,在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中,专业课教师通过课堂的隐性渗透与言行的潜移默化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构成了专业课教师群体的独特优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观及其阐述方式、展开内容各具特色,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效,需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和理念,着力于解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协调力度不够、协同工作机制松散、能力提升方式欠缺与考评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教育体制,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合力。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HNKCSZ-2020-0157机械类专业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全方位精准育人实现途径研究;HNKCSZ-2020-0178《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昆, 罗小兵, 冯晓东, 等. 能源动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S1): 116-118.
[2] 韦春北. 把握好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四个维度[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9): 22-23+56.
[3] 邱仁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 286(4): 109-113.
[4] 胡洪彬. 课程思政: 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 重庆高教研究, 2019, 7(1): 112-120.
[5] 陈书涵, 何志勇, 陈小敏.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与评价体系研究——以制造工程基础课程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4): 799-80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