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Teaching Chine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ed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I: 10.12677/CES.2022.106200, PDF, HTML, XML, 下载: 269  浏览: 48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园园:淮北市西园中学,安徽 淮北;刘 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关键词: 疫情微课语文课堂融入应用Epidemic Situation Micro-Lecture Chinese Teaching Class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摘要: 微课具有形式微而小、内容针对性强、功能指向明确且单一、开发应用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将微课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优化课前预习效果,可降低学习难度,可提高课后巩固质量。将微课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融入语文课堂,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发挥作用,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有效提高。
Abstract: Micro-lecture has tiny and small form, highly targeted content, clear and single functional point as well as convenient and fas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et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ed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ing micro-lecture into Chinese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the mixing way of online and offline, which can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optimize preview effect, reduce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improve consolidation quality after class. Integrating micro-lecture into Chinese lesson works in various forms and angles in pre-, while- and after-cla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文章引用:张园园, 刘峨.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6): 1245-124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6200

1. 引言

微课是通过简短的视频,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配以练习,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1]。“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课,已经成为当下各类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微课等新媒体技术的线上教学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的课堂。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新形式、新媒体、新资源、新模式的有效应用,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之提高。“微课不仅是教育教学充分拥抱信息化技术的产物,也是新时代教育使命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师高质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巨大助力。” [2]。

2. 微课的主要特点

1) 形式微而小

以短小精悍地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时间较短、容量较小。

2) 内容针对性强

一般来说重点突出,围绕某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具有较强地针对性。

3) 功能指向明确且单一

微课可以广泛应用于具体某一知识点或重难点的讲解和学习,也可以专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如导入环节、复习环节等。

4) 开发、应用方便快捷

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搭配微教案、微课件等辅助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修改、扩展和完善。

5) 微课平台帮助师生实现更好交流

微课依托在线平台,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3],可以实现线上实时交流、线下留言互动的多维度交流,在和谐互动的基础上促使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3. 将微课有效融入与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路

基于以上特点,将微课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优化课前预习效果,可降低学习难度,可提高课后巩固质量。

1) 根据主要教学环节将微课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

语文学习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探讨、课后检测、课外延伸四大环节的有效衔接 [4],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重难点解析类、巩固练习类以及总结拓展类等微课,把微课资源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有机的融合。如总结拓展类微课程在针对重难点进行多角度回顾和总结的同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其思维能力。

2) 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设计和应用使用微课

在教学的不同时间节点会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侧重点,我们可以按照时间节点分别设计开发课前应用类微课、课中应用类微课和课后应用类微课。

融入语文课堂的课前应用类微课突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学,主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课中应用类微课侧重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实现巧妙地课堂导入和强化课堂提问的设计,主要用来解决重点问题、疑难问题;课后应用类微课主要用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将微课灵活地融合和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知识素养的提高。

4. 微课在语文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融入与应用

4.1. 微课在语文“课前”的有效应用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很多知识仅靠口头讲解很难融会贯通。采用微课的形式强化重难点理解,让学生反复观看,可以更好地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艺术手法的运用

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微课将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一幅画面中,天空蔚蓝、大海碧绿;另一幅画面则是天空阴暗,大海呈现出灰白的色彩。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描写的虽是同样景物,看法却截然不同,这是明显的心理转变,进一步理解到作者所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两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并不多余。

2)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如:在《荷叶·母亲》一课的导入环节,以不同的母亲形象图片为视频背景,配以《母亲》的音乐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 提到母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b) 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母亲应该是怎样的?c) 自主阅读文本并思考:从荷叶护莲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5]。

3)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关键词语

如:在古诗《滁州西涧》的教学中,四句诗分别对应了不同景物的描写,景物的想象对学生来说不难,但体会诗人借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情感却是个难点。我们可以开发微课,借助相关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重点抓住“怜”、“晚”等关键字来走进诗人内心,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抑郁之情。

4.2. 微课在语文“课中”的有效应用

1) 巧用微课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可以开发学习引导类微课应用于上课的初始阶段,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如:在学习《荷叶·母亲》时,老师事前自愿征集了本班同学母亲关爱自己的鲜活事例,并将拍摄的影像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上课时一边观看视频一边结合文本与冰心共同感受母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还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再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自实地感受过黄河的壮丽,所以对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传递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认知。为此,教师开发微课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现黄河的实景,为他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加直观地感受,实践表明此微课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

2)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

体悟意境是诗词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学生熟练诵读诗词的前提下,借助微课创设诗词相关意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意。如:在学习《咏雪》一课时,通过微课程展示出诗歌中描述的意境,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为他子侄辈讲解诗文,那雪纷纷扬扬下的越来越大,雪花在风中往上扬,姿态轻盈,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将这些景象通过视频和图像的方式加以呈现,再配以愉悦舒缓的背景音乐进行诗歌朗诵,既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享受,又能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文中两个比喻的好处。一方面,可以了解谢道韫从小便才气侧漏、聪慧爱学,另一方面,从谢家融洽、欢快、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体味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微课可以图文音像并用从而营造出较为真切的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杨修之死》一课的教学中,围绕“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这一问题,挑选和指导表现力强的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并录制成微视频,借助视频来生动展现曹操对杨修态度的一连串变化。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思考:“虽称美,心甚忌之”、“虽喜笑,而心恶之”这两句话再次印证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如果曹操不是那么虚伪狡诈,在最初就表露真实想法,杨修也不至于毫无收敛,任意发展到张扬,直至张狂的地步。借助微课教会学生从字缝中去读,他们在饶有兴味地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很容易地就对曹操的性格特点和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了较为准确地把握。

4) 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拓展

语文教材受限于篇幅和内容,往往有一定的知识局限性,很多课文设计到很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微课来进行知识拓展。如:在学习古诗《春望》时,设计制作微课《知人论世说杜甫》,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此诗的创作背景,从而领会到杜甫的一片赤诚爱国之心。再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拓展介绍一些云南的特色民俗节日(火把节、泼水节、姑娘节等),丰富学生的认知,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人文性。

4.3. 微课在语文“课后”的有效应用

1) 巧用微课将读与写更好结合起来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写作能力的强弱,而写作训练则能有效地提升阅读水平。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写作素材,学生用心观看就能从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并体现出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李森祥的《台阶》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读后感写一篇关于父爱或感恩的作文,将文中描述的“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等细节通过微视频展现出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写作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讲、有情可表。这样写出的作文不仅内容丰富,还融进了个人的真情实感,可读性较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2) 巧用微课做好课堂知识的巩固练习

微课视频具有重复播放的功能,教师可以反复使用,学生也可以重复观看,既能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师精力。如: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只观看一遍微课视频,是很难全面了解文本的内容和内涵的,必须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去学习、了解和掌握这些古诗文。

3) 巧用微课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微课具有交流互动的强大功能,它不仅能应用于课堂,还能在课后通过在线微课平台进行多次的观看和学习,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和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如:在学习《杨修之死》时,课后笔者把制作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平台上,让同事和学生观看并发表意见,因为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大家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在交流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言论,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不少亮点,学生也从中深刻认识了作者所塑造的曹操虚伪狡诈的形象。

4) 巧用微课开展课外资源的拓展阅读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精心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章的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完《愚公移山》之后,可以利用微视频展示《铁杵磨针》;在教学完《曹刿论战》之后,借助微视频呈现《庸庵笔记》;在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微课拓展阅读《程门立雪》。通过对课外资源的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和比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

淮北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微课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与应用策略研究”(HB201730);2020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20250);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团队”(2017jxtd-02)。

参考文献

[1] 郭志军. 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 课外语文, 2017(12): 12.
[2] 刘源.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探析[J]. 现代教学, 2021(s2): 23-24.
[3] 徐伟. 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2): 68-72.
[4] 李爱勤. 微课在中职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6): 40.
[5] 程钰. 微课在初中语文导入环节中的应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11):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