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礼品仪式化表征模式研究——以海南儋州海盐晒制技艺为例
Research on the Ritual Representation Mod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ifts—Taking the Drying Technique of Sea Salt in Danzhou, Hainan as an Example
摘要: 本文透过设计人类学视角,以海南儋州非遗海盐晒制技艺文创产品开发为案例,分析非遗海盐晒制技艺的仪式化叙事表征要素,通过“挖掘叙事角色、梳理叙事情节、构建叙事语境”形成产品仪式化叙事设计方法模型。探讨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仪式化叙事设计方法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及其对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的作用。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nthropology,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f sea salt drying technolog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Danzhou, Hai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tual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 elements of sea salt drying technolog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rms a product formal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model by “excavating narrative roles, combing narrative plots and constructing narrative contex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ritual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in the design of non-heritag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its role in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non-herit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multicultural context.
文章引用:李秦豫. 非遗礼品仪式化表征模式研究——以海南儋州海盐晒制技艺为例[J]. 设计, 2022, 7(2): 9-14.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2.72002

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经验、生活方式及其相关文化空间为载体的一种“活”的文化聚合体。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截止今日,已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建立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个非遗类目,收录上千项非遗条目。伴随全球化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使现代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非遗逐渐失去原有生命力,讲好“非遗故事”成为社会共识和迫切需求。

作为非遗文化表征传播媒介之一的非遗文创产品,其现有商业化设计大多停留在视觉输出阶段,尤其在对非遗技艺产品开发过程中,没有深入挖掘其叙事文化内涵,局限于以单一方式呈现结果,导致产品的文化新鲜感和吸引力降低。在多元文化竞争下,文创产品仪式化叙事模式能规避出现僵化设计,给受众带来更高质量的情感价值体验,对提升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认同感和话语权有重要作用。

2. 产品仪式化叙事角色表征

仪式“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个体归为群体” [1],对一个民族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情感和审美偏好导向性归纳和强调,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古老文化形式。“仪式的作用在于短暂地抹平社会等级差异与矛盾,使人们暂时成为一个模糊了身份、地位和关系的平等群体,接着又回归社会规范的结构之内” [2]。在现代社会,非遗叙事表征呈现出一种“仪式化状态” [3]。

角色是非遗仪式化叙事表征所必要的组成要素,规定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行为期望” [4]。仪式化为非遗文创产品的叙事角色注入神圣属性,赋予受众以身份归属感,为叙事情节展演仪轨的构建规则奠定基础,使受众沉浸在仪式化叙事情节中,可以增强设计传播效果。

在产品仪式化叙事表征中,产品叙事角色往往被设定为第一人称(即产品使用者是仪式中的操作主体同时也成为受礼者)其目的主要是为达到期望的仪式化展演效果。有调研认为,以DIY方式开发的非遗文创产品,能够充分调动人体感官参与,获得更深远的文化传播意义 [5]。通过叙事角色对性别、年龄、职业等角色进行限定,在既定的叙事语境和叙事情节上形成仪式化叙事的期望角色(即产品使用者所设计扮演的角色),进而促使操作主体在仪式化展演中获得自我角色认同。另一方面,角色通过对叙事语境和情节的设计要素进行验证,明确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原则,更易于在市场中精准把握产品营销范围。

3. 产品仪式化叙事情节表征

“情节是叙事主体表达某种叙事意图” [6] 及其表征社会关系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方向有基于历史社会关系和重构社会关系两种。仪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情节将神圣性与日常行为区分开来,展示在历史社会关系结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结构与反结构”社会关系。在产品叙事方式表征上,仪式化叙事表征模式虽然并未如仪式行为呈现“分离—阈限—交融”的显著行为特征,仪式化叙事设计使其以对传统文化致敬的姿态重新转向现实生活。

非遗往往来源于一个民族长期生活经验的沉淀,以非遗操作技艺为例,过程冗长且繁琐,展演效果差,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在非遗文创产品叙事情节设计中,通过仪式化重构非遗原技艺流程,调整非遗文创产品的社会结构关系,叙事情节节奏得以强化,能够增加非遗产品的感染力,具有可操作性强且情感价值高的效果。具体可借助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工具,例如用户体验地图和任务蓝图等,对非遗技艺流程的动作、行为分解梳理,归纳提炼并建立规范化和情感化的仪轨,使非遗技艺流程具有动态的仪式化叙事功能。

4. 产品仪式化叙事语境表征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叙事语义建立在“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中,通过符号解码实现意义传递。不同民族之间可能存在语境时空性差异,导致产品语义传递可能错位或阻断。通过叙事语境的限制和烘托,叙事情节中出现的服饰、器物、环境布置等孤立的符号便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器物作为象征符号最直接参与者,通过器物的“感觉极”与“理念极”实现对器物“理念极”所指向的抽象权威的认同” [7]。即仪式中所使用的典型器物被赋予联想功能,使受众在接触产品时能够以小见大,关联到原生环境背后的场景,进而感知叙事内涵与情感。通过仪式化叙事语境表征能够加强叙事语义,有助于精准确定文化符号的特定意义,避免非遗自身民族性和人体依附性差异所导致的语义传播失真。

非遗原生环境系统内的各个元素符号,承担了技艺操作过程中具体的仪式化叙事语境功能,都能够成为传递情感联系和意义的仪式化表征载体。在对文创产品叙事语境相关象征符号挖掘时,可采取设计符号学建立“毗邻—系谱”轴的方式,(毗邻轴是结构的组合,系谱轴是谱系的聚合。毗邻轴表示符号的“在场”,是物体的构成部分之一;系谱轴则是符号的“不在场”,包含众多“不在场”的符号,形成了一个符号备份数据库。)以不同时代、地域、风格特点等的非遗表征范式作为系谱轴控制要素,提取非遗原生环境特征或依附器物的形构、色彩、装饰符号、材质、肌理、气味等作为毗邻轴控制要素。也可以将非遗原生环境或所依附器物的构成要素作为系谱轴,以不同比例、形状、色彩等排列组合方式的修辞行为作为毗邻轴。根据叙事情节,运用对比、变换等叙事修辞手法,归纳提炼主要的点、线、面本体造型特征,分析其语意,从功能和形式上建立符合产品造型、色彩、材质等要求的设计要素坐标,形成仪式化叙事语境特征元素文本库,以供最终确定仪式化叙事语境表征设计方案。

5. 设计分析

2008年,海南省儋州市申报的海盐晒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全国唯一的大规模天然古盐田遗址,当地政府大力推进海南儋州古法海盐晒制主题旅游及衍生品开发。本设计以海南儋州非遗海盐晒制技艺为主题,设计一款非遗海盐晒制技艺体验文创产品。

5.1. 设定仪式化叙事角色

通过市场调研,将仪式化叙事角色设定为青少年学生群体。由于青少年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根据角色特征绘制用户画像,明确符合用户审美的产品设计原则和角色剧本(即海盐晒制技艺的操作流程指导方案说明)创作规范,形成具有指向性的设计原则范围。根据仪式化叙事角色要求,需要同时扮演好仪式化展演主体和受礼者的角色,要求角色在完成制取海盐操作流程的同时,具备一定艺术效果的仪式化展演效果。青少年群体社会经验少,对于制取海盐技艺比较陌生,通过简化产品操作流程,在其熟悉的日常工具形态基础上加以调整设计为辅助工具,通过指引功能的产品使其操作符合仪式化操作范式。

5.2. 挖掘仪式化叙事情节

非遗海盐晒制技艺源于民间日常劳作,是一项需要不断重复工序的体力劳动过程。古法晒盐技艺流程分为冲洗盐泥、过滤卤水、制盐、收盐四个步骤。首先收集附着盐结晶的泥沙,翻松后放进铺有芦苇和稻草的盐泥池里;踩实并用海水冲洗、溶解,盐泥池中的海水经过过滤掉杂质,渗透到相邻的卤水池中,得到高浓度卤水;当天气晴好,将卤水倒在石盐槽上晾晒。经过一天左右时间的风吹日晒,卤水变为凝结在石槽板上的盐粒,用刮板将盐粒收集,可成为预制盐,以供在日常饮食中使用。由于海盐晒制技艺的工期较长,完全按照原操作流程设计会影响使用者体验。在动态仪轨设计过程中,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及完成效率,将晒盐技艺的仪式化流程分解为操作动作,即“拆开盛装盐容器的外包装”–“刮取盐粒”–“灌装盐入磨制瓶”归纳为可供非遗晒盐技艺展演的仪轨,并绘制成可操作性强的技艺流程分步骤指引图示。

大小不一、无规则散落在滩涂上的火山石晒盐槽(如图1所示),形成了儋州古盐田遗址独特的海盐晒制景观。火山石晒盐槽是由火山岩石打造的砚式盐槽,直径从约0.5米到2米不等,是原生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画面。将盐槽形态通过调和毗邻轴比例、形状、色彩、材质、肌理等排列组合方式的修辞行为,设计为符合仪式化叙事语境要求的取盐容器(如图2所示)。

Figure 1. Volcanic rock salt drying tank

图1. 火山石晒盐槽

Figure 2. Salt container

图2. 取盐容器

5.3. 构建仪式化叙事语境

仪式化设计的根本在于突破阈限,保持叙事语境的连贯性,产品外包装往往承担语境第一印象功能。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来源于民间劳作的儋州海盐在清朝时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将产品定位为带有宫廷色彩的贡品语境,通过调整其地域和阶级的社会结构关系,完成从乡间劳作到厅堂展演的语境转换,以仪式化表征突出其传统文化属性特点。

在选择装饰元素设计上,将皇家贡品叙事语境相关限定原则作为系谱轴,本土原生环境的海云纹、黄、蓝色等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作为毗邻轴,对设计元素的节奏和韵律调和,形成具有广泛文化基础的海岛风格和皇家贡品特征的仪式化元素文本库,以强调非遗海盐晒制技艺仪式化表征特点。从元素文本库中挑选素材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建模(如图3所示)并打样制作成品(如图4所示)。

Figure 3. Product packaging modeling

图3. 产品包装建模

Figure 4. Product physical proofing

图4. 产品实物打样

5.4. 小结

盐文化有着显著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连续性,极强的生命力、渗透力和传播力 [8],而在现代社会,非遗海盐晒制技艺这种古老的非遗文化几近失去生长沃土,通过亲身体验这一场“离开世俗世界的休憩”式的仪式化展演后,能够填补现代社会缺失的“人情味”沟壑,激发出民族情感联结,提高受众黏合度与忠诚度,扩大与受众情感共鸣。

6. 结语

在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面对非遗表征诉求的社会关系缺口,文创产品作为非遗表征载体,通过挖掘角色、情节、语境三方面的仪式化叙事表征因素,建立文创产品仪式化叙事表征模型,能更精准传递非遗文化内涵,有效避免对元素符号僵化挪用、堆砌的同质化设计,提高产品设计独特性,建立活化传统文化的生态格局,扩大民族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法)爱弥尔•涂尔干, 渠敬东, 汲喆, 译.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521.
[2] 韦冬妮. 维克多•特纳及其仪式理论[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3] 晏青. 仪式化生存: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向与表征模式[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 119-124.
[4]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07.
[5] 杨慧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6] 李显杰. 电影叙事学: 理论和实例[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40.
[7] 曾令健. 纠纷解决仪式的象征之维——评维克多•特纳的《象征之林》[J]. 社会学研究, 2008(4): 215-226.
[8] 夏建军. 古今盐文化解读[J]. 中国盐业, 2018(8):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