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CES.2022.104105, PDF, HTML, XML, 下载: 383  浏览: 1,35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海军, 张雅雯, 董 雪: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高校应注重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新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亟需建立。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world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tre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e student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have compound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established,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文章引用:赵海军, 张雅雯, 董雪.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4): 641-64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05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提倡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鲜事物、运用新方法,发掘开发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理解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个性和潜能的开发为宗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发展体系的构建,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环境。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熏陶,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精神激励,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知识学习 [1]。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普遍较早,20世纪中美国已开始了相关课程设置,亚洲日本和印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的国家,美国是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最成熟的国家,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跨越学生的中学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各阶段,而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很多高校都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

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1世纪初,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征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多成绩,但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和智力的竞争,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足 [2]。

2.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载体单一,多以竞赛和活动为驱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专业师资队伍还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学科交叉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性质。这要求创新创业课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都是兼职,而且很多教师停创新创业教育仅在理论层面,普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采用的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化,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多为照本宣科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教学实践。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部分课程质量不高,缺少成熟的教材和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普遍以线下教学为主,在线下课程教学中,多以理论授课方式为主,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为主,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较少。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融合不充分,创新创业教育未注重多学科融合和交叉学科的教育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分层次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要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的基础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专业课程和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的实践课程体系。

2.3. 创新创业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充分的实践机会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处于被动,造成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缺失。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氛围,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也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3]。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3.1. 积极创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国内外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育平台较多,国外慕课发展也较早,近年来国内发展较为迅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充分运用数字资源云平台,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前聊城大学已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列入课程建设体系并已进入实施。在“互联网+”视域下注重混合式教学及其教育理念,应用“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对以课堂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征,注重以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互联网为我们高等教育提供的众多的在线课程和实践平台,这也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师资质量不高的难题,而且微课和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很好地保证了课程质量,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自主性学习。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应在创建网络创新创业课程,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上统筹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2. 积极发展高校社团创新创业实践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价值引领性,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的价值引领目的一致性,在形式、内容和功能等方面二者具有内在关联性。高校学生社团是党委领导下、各级共青团组织管理指导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凝聚和团结青年学生,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增强创新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众多学生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之间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在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创新创业的天然孵化器,众多社团创新成果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脱颖而出,有的更是发挥了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众多高校在以专业社团为依托的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目前聊城大学以各类专业社团为依托已在全校设立聊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中心,中心统筹全校资源,积极联系省内外高校资源,为学生搭建共享平台,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大学生提供开展新科技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起科技信息发展中互相之间的协作合作平台,搭建科技创业中同类与类同项目的整合服务平台,开启聊城大学创业团队之间应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4]。

3.3. 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源泉,学生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和教学实习、实训。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的学习理解,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华。

要加强传统实验教学改革,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理念,尽最大程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如理工科的实验教学多为实验箱式实验,仅需学生按照要求和实验原理进行连线编程,然后对实验结果合理性进行验证即可,学生在相应的硬件制作方面却难以得到锻炼。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合理利用实验中心各种资源,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根据研究内容的进行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研究,开放实验室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更多仪器平台供学生使用,为学生创新活动的进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在全校范围或者跨校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自主撰写申请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库选择和匹配指导教师,学校创新创业基金对批准立项的训练计划可以进行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全面促进和提升意义 [5]。

3.4. 加强校企合作和联合培养

积极探索与知名企业和科技尖端集团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学生联合培养机制,设立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可以引导高校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教师在企业可以深刻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对企业的科技应用进行更深地了解,了解企业的科技需求和人才需求,不断地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进行改进。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充分了解企业运营和岗位要求,学生可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通过不定期邀请高校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见习,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结合。同时高校可以根据企业反馈适时对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通过各种平台和载体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注重以平台载体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新理念、凝聚共识、汇聚资源、深入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9CSZJ51。

参考文献

[1] 卢东祥, 曹莹莹, 于建江.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 江苏高教, 2021(7): 85-88.
[2] 孙爱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高教学刊, 2022, 8(2): 34-37.
[3] 杨富琴, 周家乐, 王嵘. 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0): 20-22+29.
[4] 谢杰.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11): 124-126.
[5] 李艳平.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教育与职业, 2018(2):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