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为例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Tak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2.104103, PDF, HTML, XML, 下载: 320  浏览: 52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闫鑫磊*, 孙宇霏, 郭 军#: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摘要: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是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开设的一门公共学位必修课程,专业课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指导性。本研究结合课程的特殊性,深入挖掘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的思政元素。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具体实践方法。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果,对推行课程思政工作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topic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ublic degree in the field of 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Agriculture, which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urse, this study deep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special cours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In this study,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is course we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practical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文章引用:闫鑫磊, 孙宇霏, 郭军. 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4): 627-63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强调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的具体贯彻思想中明确提出了“同向同行,教书育人,推进课程思政”的要求。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的必然。高层次的研究生人才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本科毕业生在选择未来方向时,越来越多的学子会选择成为研究生继续进行深造,因此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系列的薄弱环节就会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不够成熟等。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也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是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开设的一门公共学位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向学生讲授当前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为基础,先后从食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最新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解读、食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多角度讲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本课程与食品生产实际操作及实践需求联系紧密,所以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研究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课程内容的结构与联系旨在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向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增强其对食品安全控制与保障体系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在教学时将“课程思政”元素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课程设计要想引导出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就必须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科研成果,具备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研究的主导思想 [1]。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新模式,同时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

当前一个包含了课程知识内容、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内部联系和学时学制限制的系统仍是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体系,总体与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较为相似 [2]。尽管各培养单位因个体差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尽相同,但课程体系的建构的主导因素仍可分为知识体系、学习者和教师引导者这三个内容要素 [3]。针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者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并且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思维方面对于课程思政的学习、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异均较大。研究生的心理年龄趋于成熟,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辨别事物的能力普遍更强,也更善于辩证去追溯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阅历较为丰富,这使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面对同样的社会现象,他们会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包容和理解,故研究生自身的价值体系也更趋于稳定,也正因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面临的未来选择更加复杂多样,故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也更多样。目前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虽然每周有4学时左右的思政课程,但此频率对学生而言可能略显不足,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嵌入科学合理的思政案例,不仅可使课堂教学更为多元化,且可推动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需要,我国设置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大类;为满足农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农业与食品产业高层次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设置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教育。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必修课,于第一学期开课,学时为32学时。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作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国内外食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污染食品的主要因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与相关的预防措施,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了解各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控制手段,培育学生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溯源食品原料来源及监管产品成品安全流通的要点,达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实践性非常强,这就要求课程教学素材必须耳目一新、栩栩如生,并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以及较高程度的可读性,同时课程教学素材还需具备实效性,以上课程特点增强了该课程同课程思政改革的协同效应。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内容专业性强,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广泛,因此该课程的知识点中有许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值得探索并深入挖掘,根据课程特点把课程思政内容与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结合,就可以达到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式。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结合方式切忌生搬硬套,使用灵活变通的课堂讲授方式才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对于专业课的兴趣。同时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一年级上学期。这一时期是研究生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打牢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的关键时期。且学生刚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知识储备达到合格水平,通常求知欲较强,学习配合度较高。大部分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对于本专业领域的思想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应尽快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格、工作习惯和正确的事业观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选择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不但在内容上契合度高,而且更易于开展与进一步的推进。

3.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目前,“课程思政”与专业课之间属于两条平行线,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解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区,因而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前的必要准备措施就是增进教师的思政德育意识以及思政德育能力,具体措施是首先要让专业课教师加强对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理解,多关注时事,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培训与讲座,才能提高对思政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达到在思想上认同课程思政,深入挖掘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点 [4]。专业课教师除了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以及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外,还应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政治人文素养,加快专业课与“课程思政”之间交汇点的形成,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由平行线向相交线的转变。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深刻挖掘和提炼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案例,即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离不开以上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与整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协作,每个环节都正常运作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系统,这一知识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危害因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真菌毒素与新型真菌毒素、食源性致病菌及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子、食品包装与物流中的危害因子等,这些危害因子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引起机体的急慢性危害,甚至对人体发生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了解各种后果所对应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从根源避免及防治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子的出现,这一专题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其中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专题就需要学生亲自在实践中亲手操作,理论知识如果不能指导实践、融入实践,那理论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践脱离理论知识就是盲目实践,因此这门课程整体就反应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认识的本质,并涉及到了思政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面。

在前述基础上从“点对面”或“面对面”即“整体渗透”的结合进一步深入。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特有的学科特点,包含许多不同方面的专题: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标准与法规学都有所涉及,因此学科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知识内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学史可以明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课程每一专题开始前可以以《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相关的历时人物或历史事件来进入课程内容,“食品安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而汉唐时期为了防止有毒有害食物流入市场,甚至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以史为鉴,了解历史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了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可以适当引入实际案例,使课堂更加生动,同时锻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还可以给出具有时效性的与食品安全及道德思政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针对时下正在发生的食品安全相关案例展开开放性讨论,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因开放性讨论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很好的发散学生思维,用理性辩证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学及整合资料,可以更好的锻炼作为研究生需要具备的独立辩证思考能力。整个过程既可以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将课程思政融合其中使学生自然地吸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思政素质。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是提升德育思政的必要举措。为了使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政德育意识以及思政德育能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内容的融合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等具体措施,使课程思政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4. 教学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由于改革性质的特殊,意味着需要更加健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反馈改革的接受度与效果。“课程思政”的具体有效评价指标可以综合教学过程、人格素质思想引导、课程传授、把握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充分考量 [5]: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对于教学者的思政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等方面;人格素质思想引导评价注重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与完善效果;课程传授评价则更注重衡量专业课内容的传授效果,毕竟“课程思政”不能喧兵夺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政思维的同时更加优化专业课的传授效果;把握社会发展的相关评价是从改革总体观察此次改革是否可以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并推进社会和谐。具体来说,在之前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与课程论文,考核标准为百分制,二者各占50%。改革后的课程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除了考核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外,将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辩证思考、科研诚信、专业使命感、团队协作等内容也纳入考核。具体来说:平时成绩为50%,期末考核为50%,平时成绩中30%为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常规标准;剩余20%为课程思政评价,分别由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组成,各占10%,其中学生互评以调查问卷形式体现,教师评价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方面表现出的思政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5];同时在期末考核时除课程论文外增加对专业课课程相关的思政案例分析主观题目的考察(二者分别占40%和10%),该措施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吸收与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的各类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思政思维与实践相结合。

5. 结语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思政改革认可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显性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也认可引导式的隐性思政教育,教师对于改革过程中的课堂效果也较满意;但部分学生认为部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生硬且内容较多。课程思政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突破,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基金项目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JG2021003。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红胜, 王明连. 研究生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8): 58-61.
[2] 王茜.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4): 64-68+75.
[3] 刘影.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1): 62-63.
[4] 鲁云风, 王冰, 庞发虎.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J]. 轻工科技, 2022, 38(1): 173-175.
[5] 谢振旺. “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4): 43.
[6] 史巧巧.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法的探索[J]. 现代面粉工业, 2021, 35(6):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