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部分观点看“共同富裕”问题
On the Problem of “Common Prosperity” from Some Viewpoints in German Ideology
DOI: 10.12677/ACPP.2022.112011, PDF, HTML, XML, 下载: 461  浏览: 1,530 
作者: 刘 瑾, 唐文彰: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共同富裕《德意志意识形态》重要性必要性Common Prosperity The German Ideology Importance Necessity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的奋斗目标。如今,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共同富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在思想上加深推进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要让行动跟上思想。本文将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部分观点来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共同富裕“怎么干”问题上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oal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sperity for all the people. Now,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common prosperity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While deepening our ideological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we should also keep our actions up with our thoughts. This paper will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ommon prosperity from some viewpoints in German Ideology,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how to do” of common prosperity.
文章引用:刘瑾, 唐文彰.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部分观点看“共同富裕”问题[J]. 哲学进展, 2022, 11(2): 65-6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201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到,如今,是我们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重要时期,只有将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因此,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更应该再次多方面、全方位地认识共同富裕,意识到共同富裕在中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2. 什么是共同富裕?

谈及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口号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但共同富裕为什么会被提出,又是由谁提出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不会第一时间有答案。

关于共同富裕概念的出现,我们不妨先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开自然条件之外,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是什么?毫无疑问,衣食住行是必要的。衣食住行倚仗什么来获取,通俗一点就是需要金钱。所以,经济是生存和发展的命门。弄清楚这个逻辑,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人类想要“富裕”。国家发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仅仅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单独富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富民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贫富差距较大,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了中国新时代的中心课题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过,“大道之行也” [2],等到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所有人共有的。虽然大同社会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古代的财富观念大都是为统治者们服务,对于老百姓而言这些论断是无比苍白的 [3]。因此,从理想的大同社会概念迈进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在物质上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更要让全体人民在精神上富裕起来,精神贫穷上的物质普遍富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有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才能彻底消除两极分化和精神贫穷上的物质富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了首要的现实问题。邓小平曾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生活好起来,以此来带动其他的人。这便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到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并且多次在重要的公开讲话中提到共同富裕。直到1992年的南方讲话,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4]。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曾提出过共同富裕的概念,“在农村中消灭富农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5]。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全体农民富裕起来也只是中国一半人口的富裕,因此,只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顺利地进行中国式现代化。

3. 如何从“现实的人”等观点看共同富裕的必要性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论当中,现实的人、交往等都是其重要观点。而以上这些观点都能很好的证明共同富裕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现实的个人需要“共同富裕”

哲学重视前提,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中,就突出我们开始谈的“前提”是现实中的“前提”,不是虚幻的、也绝非教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6],即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大前提,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经过考察自然史是人类史的孕育期,所以理应将自然史划分到人类史当中去理解 [7]。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人也是社会存在的前提。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而人能够持续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历史的关键在于:活着。所以,当人们为了活着而生产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和动物也从此被区分开来了。当衣食住行被简单地满足之后,才能叫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去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进步之后人们将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填饱肚子,又会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当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从自给自足到以物易物再到货币的出现,资本的累计过程中也就出现了“钱”的概念。再到如今的社会,衣食住行没有一样是不需要花钱的,因此,“金钱”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前提,自然每个人也开始对“富裕”有了需要和追求。

中国从古至今都重视民本,从西周开始统治者们便看到了百姓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8],至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更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并在文中86次提到“人民”二字 [9]。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如何能带领全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来解决中国人民的财富问题,而这时“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共同富裕概念就成为了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举措。现实中的人需要生活,生活离不开物质,物质需要金钱去获得。所以,现实的人需要并期盼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标准和高度,人们才能去追求更深远的精神生活。

3.2. “交往”促进共同富裕概念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生产本身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而交往形式又由生产决定。” [10] 即,生产决定交往,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交往。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取决于其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随着民族内部的生产力发展以及分工的确立,就会引起工商农的分离、城乡的发展不平衡乃至对立;而现实的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逐步脱离群体转为独立的个人,然后再通过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分工的形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建立起不同的联系 [11],这时,现实中的个人交往不再仅限于血缘、地域等方面,而是会因为个人利益的关系有着更为广泛的全球性范围内的活动。

在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发展程度的不同,各方面的差距和不平均就会接踵而来。而共同富裕概念提出的时期,正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时期,为了带动全中国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唯有提出共同富裕这个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策略。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富裕起来,先富帮后富,让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等这些理念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并且是非常有效的。马克思“小房子与宫殿”的隐喻表明,在只有小房子的情况下,小房子是完全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但当旁边建立起宫殿的时候,人们便将不再满足于居住在小房子当中。居住在宫殿的人就如同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生活在小房子中的人就好比需要先富带动的后富。而这些差距就是在社会的个人交往中产生的,当人们有了对比之后便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条件,而是想要追求更好地生活条件;当宫殿里的人想追求更富丽堂皇的宫殿,小房子里的人想追求宫殿的时候,不管是先富还是后富都是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住在宫殿里的人由于国家的扶持和引导探索出了方向从而发家致富变成了先富,同时他们也为小房子里的后富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方法。事实证明,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确实解决了不少发展中所遇到的阻碍。例如,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中,中国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缓和、社会主义的特点不再是普遍认为的“穷”,而是由“穷”转为“共富”。也正是由于不同的“交往”关系和过程,让社会发展不是同时也不是平均,所以才需要去加深推进共同富裕的理念从而让发展更为充分和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和必要性更在于,它可以让全体中国人民稳步迈进共富的美好生活。

4. 从“怎么干”上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大话而是实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共同富裕也随之走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共同富裕来说我们不仅要知道“怎么看”,更要加强“怎么干”。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需品,加强教育发展。马克思曾说过,“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而科技又正是由于教育的推动才能不断进步。从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们了解到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大前提,并且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的前提都是“现实的人”;而教育并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存在于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甚至存在于人文美学中。因此,教育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的人”不仅是教育这种教化人的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育活动的前提。除此之外,教育也并不仅仅是限于教授专业知识,为各个领域输送人才,更是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从而使整个民族的素质都随之提升。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人民的物质富裕,更是全体人民的精神富裕,所以,教育恰好是消除全体人民物质富裕上的精神贫穷的最好方法。如今,教育正在从单一的社会发展功能转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12],所以,教育不管是对人自身、社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教育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例如,我国中西部教育和农村教育虽然在提升但和其他地域相比仍旧落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的短板 [13] 等问题。教育发展不平衡就如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是以,想要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明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逐个击破。教育在各个方面中占据首要的地位,当教育发展平衡且充分时,更会推动个人进步、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从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其次,合理调节过高收人人群,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先富和后富就如同分别住在小房子和大宫殿的两类人,后富想要住进大宫殿,先富是否也期待着和他们同住,也就意味着先富是否也期待着共同富裕呢?据研究表明,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5千元的人口数量仅占全中国的百分之五 [14],但平常我们在各大网络软件上不乏看见不少的土豪炫富,尤其是近年来,直播、网红等热门职业的兴起,让不少人觉得赚大钱竟然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所以如何能有效的解决过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如何能正确引导人民的赚钱观念是如今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所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今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他们更多的回报社会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人一旦开始生产就将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了,并且生产活动作为人的活动的表现还伴随着自发地分工,而和分工相伴而生的是不平等的分配 [16],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又恰好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将赚大钱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作为人生的目标并且不希望与他人共享,只想将财产和赚钱的真正方式完全极端的“私有化”、更甚者还会通过一些不法的手段来谋取利益。压根不会想到作为社会中“现实的人”,我们与社会生产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类理应在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同时共建美好社会。近期,网络上几乎隔几天就会报道明星、网红、各大主播的偷税漏税事件,证明一些新兴产业的人群确实先富裕起来了,但先富中有部分人并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也没有践行先富帮后富的理念,相反还在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私有化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做到回报社会。是以,对于此类情况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更加严格的政策,严厉打击此类情况并且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并引起人民的共鸣;人民更应该自发地抵制此类违法乱纪的情况,以此类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出一条靠自己的实力和劳动致富的合理合法道路,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或者跟风一些非法且不合理的快速发财通道。当高收入人群能自发地更多地回报社会并且真心实意地帮助后富时,当个人财产合理私有制化和思想上公有制化相结合时,当大家能一起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努力时,才能更有效且稳健地实现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富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为止,并不是靠讲空话得来的而是靠实践出真知而得来的。随着现实的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该如何做,也会有符合该时期的方针和路线。所以,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朝着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的共同富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70174990338651&wfr=spider&for=pc
[2] 西汉·戴圣. 礼记·礼运篇[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6.
[3] 张桂华.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价值[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1): 38-40.
[4] 人民网. 邓小平: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415/c69113-31674675.html
[5]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5: 31-3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46.
[7] 张婷婷.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现实的个人”及其当代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8): 31-33.
[8] 李孟雨.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伦理价值及其现代化转型[J]. 名家名作, 2021(8): 108-109.
[9] 中国经济网. 86次提“人民”!习近平这篇讲话饱含深情[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313381233752213&wfr=spider&for=pc, 2021-07-04.
[10]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2.
[11] 张月红.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交往理论探析人的全面发展[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0(8): 94-95.
[12] 祁金善. 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J]. 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3(4): 28-31.
[13] 教育发展的那些不平衡和不充分[N]. 光明日报, 2018-01-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343085465868060&wfr=spider&for=pc
[14] 腾讯网. 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级出炉: 5000元以下人口占95%, 你在哪一级[EB/OL]. https://xw.qq.com/amphtml/20210822A0AYMA00?ivk_sa=1023197a, 2021-08-22.
[15] 每日经济新闻. 中央财经委员会: 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50533971593739&wfr=spider&for=pc, 2021-08-17.
[16] 董振华.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的历史命运[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 23(6): 37-46. https://doi.org/10.14119/j.cnki.zgxb.2019120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