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Multi-Modal and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CES.2022.103082, PDF, HTML, XML, 下载: 370  浏览: 6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小庆:广州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核心素养多模态综合素质有效课堂Core Literacy Multimod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Effective Classroom
摘要: 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多模态大学英语教与学合二为一来研究,并探讨共同实现的途径。以核心素养为线,以多模态的形式与媒体表达为点与面,有机串联起各要素与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在多元外语学习环境下灵活把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研究表明: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学习方法,对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性地认识并批判性地吸收中外优秀文化之精髓,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影响的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wi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ulti-modal college English, and probes into the ways to achieve it together. With core literacy as the line and multi-modal form and media expression as the point and surface, all elements and teaching links are organically connected, so a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flexible grasp of the language in the mul-ti-lingua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n to realiz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core literacy, based on the learning of language knowledge,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ple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master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dialectically understand and critical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while possessing good language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on students’ correct world outlook, view of life and other aspects.
文章引用:刘小庆.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3): 494-50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3082

1. 引言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将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与性质概括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这种课程定位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确立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终极目标”的观念不谋而合。作为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教育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但是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国际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在这种新课改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发展都相对滞后,不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知识,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在现有评价体系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无法为优化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而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性地认识并批判性地吸收中外优秀文化之精髓,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影响的作用。

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综述可以发现,关于核心素养与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前人主要贡献在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几乎没人涉及到把核心素养与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及其评价体系构建合二为一来研究,并探讨共同实现的途径。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线,以多模态的形式与媒体表达为点与面,有机串联起各要素与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在多元外语学习环境下灵活把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目前国内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属于思辨性研究。对于宏观教学模式的研究过于单一且部分研究没有进行实际验证。因此,加大相关实证研究可以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 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1. 多模态话语理论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2]。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兴起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心理语言学家Michael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Michael Halliday指出,人类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交流时,交际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递渠道传递信息,以实现交际目标 [3]。多模态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天然跨学科性质的研究领域,允许从不同学科、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多模态教学是指在多媒体的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模态符号的调用来达到充分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使用语言、动作以及声像等建构多维学习语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提升多模态教学水平。随着多模态外语教学理念应用的逐步深入,众多教学实践证明了多模态理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重视语言环境的构建,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对于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也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2.2.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5]。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6]。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学科 +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7]。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的,两者在方向和性质上是统一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来获得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其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关键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是必备品格。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通过整合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技能来表达和理解含义、意图和情感态度,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积极运用多样化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和包容,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其表现,包括批判性、逻辑性、深刻性、独立性等。综上所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性的认识并批判性的吸收中外优秀文化之精髓,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作为覆盖面最广,涉及学生最多的一门课程,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研究教学本质,将核心素养内化于教学实践中。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从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以及培养内容等角度出发,提升学生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能力,进而培养其核心素养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值得深思的课改课题。

本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笔者认为,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可以为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运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同时,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多模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大力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可以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参照。教师在以多模态效应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可以多模态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既能强化学生在多元外语学习环境下灵活语言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把握,又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增强学生多模态自主学习意识。再次,对建设高水平英语师资队伍有一定启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其核心是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要实现多模态有效课堂的教学,教师们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核心素养意识,努力学习,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协同合作,不断探索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能力,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教学团队都在探究中不断成长,教师队伍将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最后,对完善核心素养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探索多模态核心素养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

1)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特征?

2) 教师应如何进行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的教学?应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

3) 如何构建多模态的核心素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4.2. 研究对象

首先,本研究随机选取广州理工学院2020级大学英语普通类学生186名,大学英语艺术类学生50名以及10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次,对讲授《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的6名教师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并对其中的3名教师及2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因为本人在广州理工学院工作多年,作为一线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特色非常了解,在新的外语教学改革的大的背景下,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4.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主从式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以量的研究为主,质的研究为辅来深入、全面地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如何多模态地进行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进而探索多模态核心素养效果的评价体系。采用这两个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同时在不同层面和角度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可以对有关结果进行相关检验,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

4.4. 资料收集

1) 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和看法。第二个部分是调查师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第三个部分是调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多模态教学方法融合的评价体系现状。

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取5个班(共236名学生,共收集236份问卷)的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选取10名教师(共收集10份问卷)随机填写教师调查问卷。本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收回问卷共246份,其中有效问卷 238份,有效率为96.7%。其次,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2) 课堂观察和访谈数据的收集。在对6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进行观察之后,作者对课堂上的笔记进行了整理,随后围绕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并对访谈进行了录音。最后,对课堂观察笔记和访谈录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问卷的第一个部分是调查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通过小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通过提问来开展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语等非言语行为与学生互动。”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都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或者更多。但是对于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利用声调来控制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普通类学生只有49%选择了“同意”10%选择了“完全同意”艺术类学生60%“同意”29%“完全同意”。对于问题“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中有多种语言符号,例如:动画、视频或图像。”普通类学生只有40%选择了“同意”9%选择了“完全同意”艺术类学生58%“同意”23%“完全同意”。对于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普通类学生只有41%选择了“同意”8%选择了“完全同意”艺术类学生53%“同意”20%“完全同意”。对于问题“我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通类学生只有28%选择了“同意”5%选择了“完全同意”艺术类学生49%“同意”18%“完全同意”。

因此,从问卷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普通类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还是艺术类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教师没有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对于普通类学生,可能是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和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教师大多把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上,所以在学生看来,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全面使用英语的能力方面没有太多的投入。但是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这些问题选择“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学生都要比普通类学生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且艺术类学生的听力教材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5.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

本研究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深刻了解英语教师们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和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不管是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还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情况,教师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对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和是否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行优效教学设计实践上是存在差异的。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会通过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等方式,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问卷显示,86%的教师有比较先进教学理念,并且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也比较深透。还有14%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能够通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融合来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师却只有72%,另外28%的老师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才能做到将核心素养理念真正内化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来看,教师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普遍做得比较好,但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上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5.3. 多模态的核心素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现状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显示:对于这些问题“在英语课堂上经常有其他教师来听课。”“上课时经常有领导或督学来查看上课情况。”不管是普通类学生还是艺术类学生,都有超过80%的学生选择“不同意”。对于问题“我们学校经常有与核心素养有关的英语讲课比赛。”普通类有78%“不同意”,艺术类有75%“不同意”。对于问题“我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很满意。”普通类学生有89%选择了“同意”,艺术类有86%选择了“同意”。

通过对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显示:对于问题“我所在的部门或教研室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经常鼓励教师做公开课。”93%的教师选择了“同意”。“我所在的英语教研室经常有集体备课活动,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相关要素。”只有53%的教师选择了“同意”。对于问题“我通常是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来对学生核心素养做形成性评估。”有69%的教师选择了“同意”;对于问题“我通常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活动程度(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积极性、角色扮演等)来对学生核心素养做形成性评估。”有63%的教师选择了“同意”。而且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作者注意到,不同的老师教的不同的班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同样的老师教的不同班级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回答问题的过程,有些老师只是问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但有些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学生也会继续对老师做出回应,达到互动的目的。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从作者所讨论的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整体的课堂氛围是良好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的多重读写能力。

5.4. 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及分析

为了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检验,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调查问卷之后,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并围绕研究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表主要分为多模态教学和多模态学习这两部分。

5.4.1. 多模态教学方面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发现,80%的教师PPT做的非常棒,包括对文本的字体和颜色,图片,视频,音频等等方面的处理。仍有20%的老师还是不擅长制作PPT,甚至有些不知道如何转换不同的模式。但是,能够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来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师只有69%。

大部分的课堂上都有组织如答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这样一些课堂活动,并且大部分的教师都能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70%的教师能够利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替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80%的教师会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但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即很多教师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从而降低了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随后的访谈结果与问卷和课堂观察结果基本相符。

5.4.2. 多模态学习方面

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模态课堂上,83%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可以在不点名的情况下主动回答问题。同时,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环节,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合作态度和合作精神,并且合作的效果也很明显。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学习方法。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对学科及功能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并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关注四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落脚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对教师的核心素养意识和多模态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5. 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的启示

5.5.1. 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

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学习方法。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对学科及功能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并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关注四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落脚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对教师的核心素养意识和多模态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其核心是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要实现多模态有效课堂的教学,教师们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核心素养意识,努力学习,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协同合作,不断探索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能否实施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养及教材因素:例如,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及技能,大学英语教材是否符合多模态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能熟练地使用智慧课堂的各种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相关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语言非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素养:首先,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会中的专家讲座。在专家引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次,从教学实践和困惑出发,积极申报和开展研究课题,透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可以为有效课堂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通过上课、观课、评课等环节,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认真进行反思,深刻领悟优效教学的实质。各级各类的献课和赛课,为英语教师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提供了教学实践的机会。最后,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专心研修专业书籍,努力提升理论素养。

5.5.2. 丰富课程资源,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多模态意义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模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以多模态效应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要多模态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强化学生在多元外语学习环境下灵活语言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把握,又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增强学生多模态自主学习意识。具体而言,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课程资源,结合时下热门的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音频、视频为主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这样既可以增强教材的可视化程度,又可以对教材插图进行更新和完善,增加启发性、时代性以及探索性的插图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运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同时,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多模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5.5.3. 智能教学实施,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

在智能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中的四个要素相结合,在保证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的同时,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等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积及思维品质的形成。首先,在课前要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和智慧课堂教学框架进行精准设计。例如,教师在对智慧课堂进行核心素养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思考:针对某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可以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和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其次,课中智能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沉浸式体验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并且对练习和活动进行即时反馈和评价。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有效判断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对事物形成全面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 [8]。

最后,课后可以通过多模态在线交互和教学反思与调整进行课堂延伸。例如,内容个性化推送/学生多模态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演讲,讲座,中国故事……)/远程指导等。

5.5.4. 创新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多模态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探索多模态核心素养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关键指标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很多时候学生只要加强对教师规定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就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注重,也不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不仅要实现多模态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也需实现多模态,这样才能提升评教信度,用发展的视角全面评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超星等平台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制定数据库。例如,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通过过程性评价体系可以从动态视角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水平,确保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利进行。其次,引入达成性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将实训课成果对接英语类竞赛项目,从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可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最后,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可以达到是促教促学的目的。因此,评价手段多元化,数据多样化可以保证评价的效力。过程性评价、达成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重视课堂、重视实践。

6.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意识到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相结合,即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核心素养与多模态话语理论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立足教材,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实施智能教学,对核心素养各个维度分别进行“精准教学目标”设计;创新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多模态核心素养教学效果,才能全面推动大学教学改革,才能在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1年广州理工学院校级教研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英语多模态有效课堂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JY009)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刘小庆。

参考文献

[1] 王阿菊. 核心素养框架下基于OBE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 高等教育, 2020(42): 79.
[2]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5-20.
[3] Halliday, M.A.K. (2005) Linguistic Studies of Text and Discours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ondon.
[4] O’Halloran, K.L. and Smith, B. (2011) Multimodal Studies: Exploring Issues and Domains. Routledge, London.
[5] 黄祖光. 培养三大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以新课标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 课外语文, 2018(12): 152.
[6] 陈彩虹. 英语学科表现性评价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7]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38.
[8] 陈湘云. 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1):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