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倾听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Listening Ability of Low-Leve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OI: 10.12677/CES.2021.96291, PDF, HTML, XML, 下载: 273  浏览: 1,645 
作者: 袁家程: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小学低段学生倾听能力影响因素优化策略Low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ptimization Strategy
摘要: 倾听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善于倾听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由于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本文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影响小学低段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形成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达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Abstract: Liste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acquire know-ledge. Being good at listening is also a necessary skill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low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pay attention and listen to others’ words carefully. This paper takes the low-leve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classroom listening ability of low-leve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nd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se factors,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袁家程. 小学低段学生倾听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6): 1744-174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6291

1. 引言

小学是为个人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它是个人气质、能力、情感等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必然要求,它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章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低段6个班的50次课堂观察和与5名小学低段教师的20次访谈,分析影响学生倾听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针对这些主客观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小学低段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调查现状

倾听是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所包含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并对别人谈话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通过实际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我了解到小学低段学生在课堂倾听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常表现出以下问题:

2.1. 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是指年龄在6~8岁之间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欠缺、注意力易分散。另外,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孩子学前智力开发较早,他们接触和了解到的事物不断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厌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一些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不认真倾听、咬手指以及与同伴讲悄悄话等不认真倾听的问题。

2.2. 缺乏认真倾听的态度

小学低段学生常常是以关注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对于周围同伴和事物地主动观察和了解。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周围的人必须听自己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为了急于表现自我而表现出在别人发言时不认真倾听或是打断别人发言,在教师提问还未结束就着急表达自己想法的不良习惯。

2.3. 缺乏科学倾听的能力

倾听,并非我们常认为的只要用耳朵听就行了,真正的倾听不仅需要耳朵去收集信息,还需要灌注我们的情感、思维和意志。在小学低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在这看似“积极”的背后,他们缺乏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对别人发言进行认真思考和反思的习惯。因而,学生所理解的这种倾听并非真正的认真倾听。

3. 小学低段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是要经过后天长期有意识地训练的。因此,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它会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教师层面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3.1. 学生方面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差、自我表现欲望强,各种习惯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因而,他们更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其次,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易分散,而认真倾听能力的形成对个体注意力品质的要求较高,所以小学低段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

第三,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出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倾注更多注意并加以认真倾听,如:对于喜欢的老师所上的课程,学生就认真倾听,而对于不喜欢的老师所上的课程,学生就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出现走神、开小差等情况。

第四,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也是影响学生倾听能力形成的关键。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以及自我控制等,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对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明显,并且在低年段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注意有关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概况。

最后,教师没对学生进行认真倾听的有效引导,导致学生缺乏对于倾听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知道倾听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不知道如何倾听,倾听些什么内容。在小学低段学生看来,只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就够了,殊不知真正的倾听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思维和兴趣的,所以他们所理解的倾听和我们所要求的倾听是存在偏差的。

3.2. 教师方面

小学低段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阶段。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的不良倾听习惯也会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教师没有以身作则,做学生学习倾听的榜样。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成长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重担的影响,部分教师错误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很少主动听取学生发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教师形成“倾听无能症”,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倾听效果 [3]。

其次,教师未明确倾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左右被动。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教师都只重视学生“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虽说要求学生要仔细听取别的同学的发言,但是学生应该“听什么、如何听、以及如何与自己的观点、想法对比”等,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科学的指导。

最后,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专门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不是先天的,它是要学生经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和训练才能得到的。但是,现在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听课一样是一种先天的行为。所以,在课堂中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

3.3. 其他方面

除了学生自身、教师因素以外,课室环境的布置以及班级规模的大小等都是影响学生倾听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课室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给低年段学生营造一种“好”的课室环境,常常将教室布置复杂化,包括教室的黑板、课座椅、墙壁、天花板等目之所及的地方,教师都要对其进行“精心”的布置,从而导致课室环境过于复杂,学生注意力被分散的问题出现。

其次,班级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学生倾听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发现,最理想的班级授课规模一般在20~30人左右,但是在现阶段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大班教学为主,班级人数远远超过理想人数,这就容易导致班级出现一些“乱像”问题,从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

4. 小学低段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自我意识差,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薄弱,这一阶段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很少出自于学生内部真正的自觉。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科学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措施,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倾听能力。

4.1. 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影响学生倾听能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大量的心理实验表明,在一般的情况下,7~10岁儿童的持续注意在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如果学习和教学材料新颖,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持续更久的时间 [4]。因此,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首先,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应该选择形象、直观、新颖的材料。因为,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影响,形象、直观、新颖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教师在教授低年段学生有关童话故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童话故事的有关视频以及童话人物图片等学习材料,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以心理暗示法为主。心理暗示法是指教师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无意识学习机制,开发其学习潜能,最终全面提高其学习能力 [5]。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心理暗示教学法有利于促进他们从幼儿游戏生活逐步向学科知识生活过渡,相较于我们惯常使用的讲授法和问答法,心理暗示更能够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

最后,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吸引和发展学生的注意,那么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2. 教师要明确目标,督促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倾听,对于学生注意力品质要求较高,他要求学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情感以及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说话对象的话语中,并且对说话对象的话语进行思考和判断。小学低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与人沟通交往中,他们更倾向于别人听自己讲话而不是认真听他人说话。因此,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而其余的学生为了急于表现自己而将自己的注意力放置在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上,从而忽视同伴的讲话。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应该让自己明确学生倾听的对象以及倾听的内容,从而由己及人,向学生提出倾听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倾听的基本方法以及倾听的内容,如:在一位同学发言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其余同学提问:“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回答得好?”、“这位同学回答完全了吗?”、“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听完后,让学生自己当小评委去评价他人的发言内容,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去认真的听,慢慢使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只要像这样长久地坚持和锻炼下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慢慢集中在倾听对象身上,去关注那些自己需要关注的内容,从而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

4.3. 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教授倾听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养成倾听的习惯,最终形成倾听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倾听指导,教给学生相应的倾听方法 [5]。另外,针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在掌握基本的倾听方法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以巩固学生倾听能力。

在教授倾听方法方面,教师主要从倾听前的要求、倾听时的叮嘱以及倾听后的评价三步来进行。首先,在学生倾听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他描绘的荷花,有哪些特点?”“同学们,这两位同学都对荷花进行了描绘,他们所描绘的荷花有哪些不同呢?”这样学生在听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提及的关注事物上;其次,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查看哪些同学在认真倾听以及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没有认真倾听的同学给以一定的叮嘱或提醒,以引起这类学生的注意;最后,在倾听后要求学生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如:“针对刚才同学的发言,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同学们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倾听效果以及倾听态度。

另外,在学生掌握倾听方法之后,教师还要通过专门的专项训练来强化学生已经掌握的倾听方法。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 [6]。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听读、听记、听答、听写以及听评等方式来进行专门的倾听能力训练,以此来巩固学生刚刚掌握的学习方法。

4.4. 教师要构建家校桥梁,合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态度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家校合作机制,搭建家校合作桥梁,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生以及家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措施和方法,从而协调家长一起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外,由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面对如此多发展不尽相同的个体,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帮助到每个学生的,所以教师必须寻求多方教育主体和合理利用多方教育资源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7.
[2] 沈德立, 阴国恩. 中国儿童青少年注意发展与教育[M]//朱智贤.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 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990: 42.
[3] 史金榜. 教学倾听艺术[D]: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 王耘, 等. 小学生心理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134.
[5] 吴鸿英. 暗示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海外英语, 2017(3): 23-24.
[6] 冯李琳. 低段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7] 郭妍. 家庭教育促进法护航孩子健康长成[N]. 陕西日报, 2021-11-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