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The Infilt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DOI: 10.12677/VE.2021.104034, PDF, HTML, XML, 下载: 519  浏览: 731 
作者: 杨婷婷: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渗透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filtration
摘要: 课程思政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将思政与课程知识有效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推动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下,高职英语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改革紧迫性,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课程思政,这样可以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start from many aspects, always adhere to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urriculum knowledge,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also change their ideas, realize the urgency of reform, and reasonably infilt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to a higher level.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hoping to help the relevant personnel.
文章引用:杨婷婷.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职业教育, 2021, 10(4): 208-212. https://doi.org/10.12677/VE.2021.104034

1. 引言

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提出“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强调应该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合理利用起来,发挥其中作用,使得各个学科能够和思政知识一起前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而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最前沿,理应勇敢承担起这一重任,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渗透课程思政,将本国优秀文化合理呈现出来,使得高职生在英语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在今后与外国友人交流合作的时候,更好的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做好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可以说,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发展改革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下,英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不过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盲目的应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侧重于知识的讲解。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照本宣科的情况,不能积极进行教学延伸与拓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学质量自然也很不理想。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渗透课程思政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推动教学创新和素质教育的落实,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此十分关注,如习近平总书记便多次强调应该弘扬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走进教材和学生。针对此,教师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深层次的分析课程思政,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渗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2.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问题

2.1. 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虽然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仍有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传授英语知识,思政内容应当由思政教师来开展,因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英语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导致课程思政的推行严重受阻 [1]。另外,还有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升。而高职英语课时有限,致使他们往往会将教学重心放在考点的灌输上,很少会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导致课程思政难以有效落实。

2.2. 课程思政内容缺失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语国家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国家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但在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中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缺乏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且其中渗透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冲击。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将中国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并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灵魂注入到学生体内,让他们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以免受到西方腐朽价值观取向的侵蚀 [3]。但就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教师的教学依旧以西方文化输入为主,对于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道德教育元素相对忽视,课程思政内容缺失。由于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导致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取向在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出现了一些实用性、功利化的价值观倾向。

2.3. 教学方式单一

就高职英语教学而言,因为滞后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的重心往往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进而在课堂上,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延续以往的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同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欠缺,即便教师偶尔提出问题,往往也是立即给出答案,没能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4]。这样,便使学生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方,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思政教育功能发挥、英语文化内涵的渗透等也会受到阻碍,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遇见问题不能主动思考和探究,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4. 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因为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学生在具体学习中难以避免的出现观念碰撞,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目标缺失的情况,还有教育内容衔接不足,考核过程中一味的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语法、单词等,进而使得很多教师觉得自己的职责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对于综合素养与道德品质培养比较忽视,在课堂上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深视,阻碍到课程思政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部分,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教学进度和计划,但是却不可能配合英语教学改变以往的计划,进而大致两者存在脱节的情况,引发空挡问题的出现,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要求极为不符。

3.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3.1. 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人才,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存在很大的一致性。要想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首要的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同时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有效增强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不例外 [5]。在这之中,立德是根本,而树人则是核心所在。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全面性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才”。这一定位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同时还确定了“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德,需要社会人民共同遵守。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渗透课程思政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深层次的分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然后以课程思政作为引领,基于本校与学生实际合理进行教学创新,同时积极进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基本要求,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有规则可循,提升教学规范化与科学性,为高职生称之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3.2. 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渗透的主体,所以要想提升渗透效果,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得转变以往的认知,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然后在本学科教学计划基础上合理融入德育内涵,使得两者有效的结合,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合理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德育素养。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加强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借助培训、交流研讨会等方式转变教师的认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思政知识,强化教师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内涵。而对于教师来说,则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面对文化交融的时代下,教师需要始终坚定自身信念,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践行,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便对学生实施言传身教。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注重思政与英语教学,以便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3. 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渗透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模板式教学,单元结合某一话题开展。而在教学目标制定中,通常都是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过在具体落实中,往往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对于其他两种比较忽视。在新时代下,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出来,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创新 [6]。而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新媒体手段,如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促进课程思政更好的渗透。如针对《新生代英语》中一些心怀理想、面对人生等内容,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而在学生讨论分析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可以正确的理解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感。

需要注意的一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过程,所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共同坚持和努力。而这就离不开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作为支撑。首先,在英语课程考核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程思政有着充分的认识,能够逐渐对其重视起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的衔接起来,使得英语与思政教学能够同向同行,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最后,使高职英语课程成为传播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场所,使得高职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够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积极践行。

3.4. 丰富课堂内容,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一味的讲解,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十分枯燥无趣的感觉,对于知识的理解也难以深入。而且,教师还存在严重的照本宣科的情况,侧重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延伸与拓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时代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时候,不仅得体现于课堂上,还得合理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好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课程思政渗透效果。如教师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和阅读交流会等。就阅读交流会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自主找寻和思政课程相关的素材,然后小组一起阅读学习和讨论,分享一下心得,之后将其在交流会上分析。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便实现良好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能够理性的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教师在课程思政渗透中,应该勇敢的摆脱教材的束缚,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收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学中结合课程英语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正确看待两者差异 [7]。时事热点也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所以教师也得加强关注,将其合理引入课堂中,师生一起讨论,借助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的引入西方报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等 [8]。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观,避免在今后出现崇洋媚外的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应该清楚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并将其合理渗透进英语学科教学中,以便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深层次的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挖掘,体现其中的思政素材。同时,还得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推动课程思政的渗透,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并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项敏.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缺失及对策[J]. 英语广场, 2020(6): 51-52.
[2] 张文馨.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J]. 英语广场, 2020(11): 111-114.
[3] 彭舒舒.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广场, 2020(27): 103-105.
[4] 李明娟, 刘静, 徐芳芳, 汪恒.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英语广场, 2020(30): 92-94.
[5] 席晶晶. 反思与重构: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36(4): 16-18.
[6] 伍帅英. 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教学单元“Hobbies”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12): 123-124.
[7] 段城.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 230-231.
[8] 饶晓丽, 胡恒.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途径研究[J]. 科教文汇, 2021(7): 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