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How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among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DOI: 10.12677/AE.2021.114156, PDF, HTML, XML, 下载: 498  浏览: 874 
作者: 涂馨丹: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方式Young Teachers of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Ethics Approach of Promote
摘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青年教师则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盛行、师表意识模糊等现象。因而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势在必行。高校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明确个人教育信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严格遵守教育规范等方式促进职业道德修养。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 large proportion in education, and young teacher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so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period,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ome bad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like paying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pise teaching, utilitarianism prevails, th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is blurred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professional ethics by the method of identifying personal educational beliefs, keep in mind the first thoughts of establishing ethics and cultivate talent, at the same time, strict adherence to educational norms.
文章引用:涂馨丹. 新时期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 教育进展, 2021, 11(4): 998-100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4156

1. 引言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这也预示着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师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尤其是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而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指高校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在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使命 [1]。

近年来,高校教师团队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日趋年轻化,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在青年教师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危机,如注重物质追求、功利主义盛行、缺乏师表意识等现象,这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背道而驰。因此,新时期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刻不容缓。

2. 高校青年教师应有明确的教育信仰

所谓“信仰”即是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教育信仰则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要做到在多元文化、多种思潮、多样价值的洗涤中始终坚如磐石,就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个人的教育信仰,才是坚守职业道德、永葆职业操守的保障。

2.1. 爱国守法,履行义务

知识没有国界,但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则是有国界的,因此确保青年教师“为谁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应该以爱国守法这一要求为基准。

2.2.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工作岗位不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也应该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唯有真正热爱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热爱教书育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每一位高校青年教师都经历过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更容易理解处于这一阶段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知识需求,由此及彼,只有全身心投入并享受教育过程,才能收获履行教育义务后的内心愉悦,从而,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2],这也是一个提高自我素质的良性循环。

2.3.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多种思潮涌动、多样价值并存的世界,因此,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要跟世界接轨。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汲取多元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这句话指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同样,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也要学习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做到科研与教研并驾齐驱。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中流砥柱,更应该多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除了自我学习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交流学习活动,从同行和其他专业老师那里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做到融会贯通、与时俱进。

2.4. 摒弃功利,潜心教学

教育信仰应该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首先应摒弃功利之心,踏踏实实做教育 [3]。文人朱自清曾大声疾呼:“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些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这句话说明教育如果被压在沉重的功利下面,难免会变了色,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攻克的难题就是功利之心。克服功利心最重要的就是坚守住教育信仰,只有教育者本身有信仰,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有信仰,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更快实现中国梦助力。

3. 高校青年教师应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传道授业解惑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道”,所谓“传道”就是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这个是基础教育,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的。《礼记·文王世子》中也曾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俗语中的“以德服人”也有同样的含义,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首先应具备完善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达到“传道”的目的。

3.1. 德才兼备,以德为首

如果太注重“学业”而忽视了“做人”,便成了跛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走不远的。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难免会有些急功近利,过于重视教学和科研这些“学业”,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4]。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众所周知,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因此,德才兼备,不仅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也是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唯有“以德为先”,才能真正的做到“立德树人”。

3.2. 不忘初心,自我反思

不忘初心,首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才能对学生产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做到,课堂上,不忘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下,要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在生活中,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同时,应不断自我反思,提高师德修养。不仅要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实现自我更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还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周围其他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差距,努力完善自己。

3.3.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尤其是对高校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各类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丰富,高校青年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要在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做到严于律己,被学生信服,才能起到表率作用。

4. 高校青年教师应把教育规范作为衡量职业道德修养的标尺

教育规范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教育者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自然也应该遵循教育规范,本文提出的教育规范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科研、行为和交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应做到,在教学上全心投入,因材施教,精益求精;在科研上努力钻研,追求卓越,恪守学术规范;在行为上实事求是,作风优良,举止文明;在交往上诚实守信,谦逊乐观,遵纪守法,真诚待人。唯有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实现良好师风师德的建设。

4.1. 因材施教,精益求精

说到教师,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教书育人,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教书,但这个教书不同于普通初高中意义上的教书,高等教育教授的知识更具专业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引导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做到在某一方面精益求精,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样才能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

4.2. 钻研科研,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要平衡好教与研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重教学,不顾科研。要充分认识到教与研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5]。科研对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只有在科研的过程中才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领悟知识的本质,从而帮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科研的过程中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只有对科研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始终尊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才能使自身达到更高的研究领域。

4.3. 实事求是,作风优良

实事求是做事,作风优良,举止文明,不只是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应该遵守的,也是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者都应该遵守的。唯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出有效的成果,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同时担负科研和教研工作,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众所周知,高校科研工作关系着某一领域的前沿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假,教研工作关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储备,更要经得起考验,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端正作风,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4.4. 诚实守信,真诚待人

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这里的交往不只是同事间的交往,对于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也包括同学生之间的交往。现在的大学生有着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仅要关注,而且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想法。这也是作为高校教师教会学生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的第一课,因此要时刻引起重视,做到诚实守信、真诚待人。

5. 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自己是教育的执行者,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为我国培育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雅婷.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提升途径探讨[J]. 才智, 2019(9): 193+197.
[2] 戴莹.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 考试周刊, 2016(30): 12-13.
[3] 黄珺, 赵小倩.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措施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29): 73-74.
[4] 熊慧珺. 论高校青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意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18(14): 273-274.
[5] 王蓓金. 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 科教导刊, 2020(24):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