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幂级数在复解析族形变中的应用
Formal Power Series Applied to Deformation of Complex Analytic Family
DOI: 10.12677/AAM.2021.105185, PDF, HTML, XML, 下载: 407  浏览: 3,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杨秋花, 甘丽宁, 卢卫君*: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复流形复解析族无穷小形变形式幂级数H?lder范数形式幂级数存在性定理Complex Manifold Complex Analytic Family Infinitesimal Deformation H?lder Norm Formal Power Series Existence Theorem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紧复流形上的复解析族纤维的无穷小形变,讨论了当时复解析族的无穷小形变存在性定理。首先构造一个形式幂级数,然后应用Hölder范数与借鉴Liu-Rao-Yang关于整体典则族收敛的证明技巧证明泰勒展开式中系数的收敛性,克服了初等方法无法证明收敛性的障碍,最后给出了形变存在性定理的证明。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nfinitesimal deformations of complex analytic families of fibers on compact complex manifolds, and discuss the existence theorem of infinitesimal deformations of complex analytic families when . Firstly, a formal power series is constructed. The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oefficients in Taylor’s expansion is proved by Hölder norm and Liu-Rao-Yang’s proof technique of global canonical family convergence, which overcomes the difficulty of proving the convergence by elementary methods.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existence theorem is proved.
文章引用:杨秋花, 甘丽宁, 卢卫君. 形式幂级数在复解析族形变中的应用[J]. 应用数学进展, 2021, 10(5): 1735-1747.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1.105185

1. 引言

1888年,Max Noether [1] 首次提出代数曲面形变的概念。但奇怪的是,这之后接近100年的时间里,人们并不高度关注高维复流形的形变。直到在1957年,也就是黎曼回忆录出版的100年后,Frolicher与Nijenhuis [2] 用微分几何的方法研究了高维复流形的形变,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受到此结果的鼓励与影响,Kodaira和Spencer [3] 基于最原始的想法考虑了紧复流形的形变理论。Kodaira在研究紧复流形 M 的一些例子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现象,即 H 1 ( M , Θ ) 的维数与 M 的定义中涉及到的有效参数的个数是一致的。为了解释这一有趣的现象,Kodaira和Spencer给出并证明了的紧复流形上的复解析族的存在性定理,该定理以椭圆偏微分算子为基础,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此后,Kuranishi [4] 将形变理论进一步推广得到Kuranishi映射,Deligne [5] 利用Kuranishi映射与数论的关系证明了Weil猜想。

为了证明形变存在性定理,如果采用基本的初等方法,则需要取一个半径为 r > 0 的多圆盘 Δ = { t | | t | < r } B ,再构造一个复解析族 M Δ = j = 1 l U j × Δ 满足 ϖ 1 ( 0 ) = M = j U j × 0 ,只要找到 M 的定义函数 f j k α ( z k , t ) 即可。但由于无法证明 f j k α ( z k , t ) 满足收敛性,故无法完成证明。因此,本文首先构造一个满足可积条件与初始条件的形式幂级数,然后应用Hölder范数与借鉴Liu-Rao-Yang [6] 关于整体典则族收敛的证明技巧证明泰勒展开式中系数的收敛性,最后再证明形变存在性定理。

2. 相关知识

2.1. 复流形

定义2.1.1 [7] 设 M 是一个Hausdorff拓扑空间。如果存在 M 的一个开覆盖 { ( U α , φ α ) } α U α = M 以及相应的连续映射族 φ α : U α n ,使得

(i) φ α : U α φ α ( U α ) n 为从 U α n 的开集 φ α ( U α ) 上的同胚;

(ii) 当 U α U β ϕ 时,转移映射

φ β φ α 1 : φ α ( U α U β ) φ β ( U α U β )

φ β ( U α U β ) 上满足全纯,则称 M 是一个复 n 维复流形。

复流形的例子很多,下面给出两个特别的例子,以阐明坐标转移映射的全纯性条件。

例2.1.2 (复射影空间) 设 P n n + 1 中过原点的复直线的集合,因为 n + 1 中过原点的直线 l l 上任一点 z = ( z 0 , , z n ) 所决定,因此有

P n = n + 1 \ { 0 } / = { [ z ] n + 1 / z n + 1 \ { 0 } } , [ z ] = { w n + 1 \ { 0 } | λ , s . t . w = λ z } .

对于不在超平面 z i = 0 上的直线集合 U i = { [ z i ] P n | z i 0 } ,存在 U i n 的同胚 φ i ,它由下式给定:

φ i ( [ z 0 , , z n ] ) = ( z 0 / z i , , z i 1 / z i , z i + 1 / z i , , z n / z i ) = ( ξ i 0 , , ξ i i 1 , ξ i i + 1 , , ξ i n )

其中 i = 0 , , n ξ i k = z k / z i ( 1 k i ) , ξ i k = z k + 1 / z i ( i + 1 k n 1 ) 。对于任意的 i j ,若 U i U j ϕ ,转移映射为

φ j i ( ξ i ) = φ j φ i 1 ( ξ i 0 , , ξ i i 1 , ξ i i + 1 , , ξ i n ) = ( ξ j 0 , , ξ j j 1 , ξ j j + 1 , , ξ j n ) = ξ j .

由于 φ j i ( ξ i ) / ξ i k ¯ = 0 ,这说明 φ j i ( ξ i ) 是全纯映射。因此, P n 是一个 n 维复流形,且称它为 n 维复射影空间。

例2.1.3设 M 是一个代数曲面,

M = { ( ζ 0 : ζ 1 : ζ 2 : ζ 3 ) P 3 | ζ 0 5 + ζ 1 5 + ζ 2 5 + ζ 3 5 = 0 } .

G = { g m | m = 1 , 2 , 3 , 4 , g ( ζ 0 , ζ 1 , ζ 2 , ζ 3 ) = ( ρ ζ 0 , ρ 2 ζ 1 , ρ 3 ζ 2 , ρ 4 ζ 3 ) }

这里 g 是一个 P 3 P 3 的双全纯映射, ρ = e 2 π i / 5 从而 g 5 = 1 。现在考虑每个 g m P 3 上的不动点。由 m = 1 , 2 , 3 , 4

g m ( ζ 0 , ζ 1 , ζ 2 , ζ 3 ) = ( ζ 0 ρ m + 1 , ζ 1 ρ m + 2 , ζ 2 ρ m + 3 , ζ 3 ρ m + 4 ) = ( ζ 0 , ζ 1 , ζ 2 , ζ 3 )

( ρ m ( i + 1 ) 1 ) ζ i = 0 , i = 0 , 1 , 2 , 3 。注意 g 5 = 1 ,便得到这些不动点为(1,0,0,0),(0,1,0,0),(0,0,1,0),(0,0,0,1),且由 ζ 0 5 + ζ 1 5 + ζ 2 5 + ζ 3 5 = 1 0 知,它们都不在 M 上,所以 M 上没有不动点,从而 M / G 是一个复流形。

2.2. 形变与无穷小形变

定义2.2.1 [7] (复解析族) 假设给定 m 上的一个邻域 B M t 是一个依赖于 t B 的紧复流形,如果存在一个复流形 M 与一个全纯映射 ϖ : M o n t o B 满足以下条件:

(1) ϖ 1 ( t ) M 的一个紧复子流形;

(2) ϖ 1 ( t ) = M t

(3) ϖ 的Jacobi矩阵的秩在 M 上的每一点都等于 m

则把 { M t | t B } 称紧复流形的一个复解析族, t B 称为复解析族的参数, B 为参数空间,并且 B 还可以自然的推广到任意复流形上。

定义2.2.2 [8] (形变) 设 M N 是紧复流形。若 M N 的复解析族相同,即存在同一个以 B 为底流形的复解析族 ( M , B , ϖ ) 使得对部分 t 0 , t 1 B 满足 M = ϖ 1 ( t 0 ) N = ϖ 1 ( t 1 ) ,则称 N M 的一个形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抽象的复解析族背后的本质,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例2.2.3考虑椭圆曲线的一族环面 { T ω | ω H + } ,其中上半复平面 H + = { ω | Im ω > 0 } 。设 G ω = { m ω 1 + n ω 2 | m , n } ,其中 ω 1 = a ω + b ω 2 = c ω + d a , b , c , d 满足 a d b c = 1 (若 a d b c = 1 ,可以交换 ω 1 ω 2 )。取 ω = ( ω 1 / ω 2 ) ,则 Im ω > 0 。令 G 是作用于 H + 的变换群,其变换形如

ω ω = a ω + b c ω + d , a , b , c , d a d b c = 1.

G H + 上满足纯不连续, T ω = / G ω 双全纯等价于 T ω = / G ω H + / G 双全纯于 ,如下图1,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G 的基本区域。对于 ω , ω F ω ω ,则有 T ω T ω 。因此,存在 H + 上的 G 不变全纯函数 J ( ω ) ,称为椭圆模函数 J : H + / G , ω J ( ω ) ,使得 T ω 双全纯于 T ω 当且仅当 J ( ω ) = J ( ω ) 。于是复解析 T ω = / G ω 随着 ω H + 而连续变化,从而得到一个复解析族 { T ω | ω H + }

Figure 1. Fundamental region

图1. 基本区域

例2.2.4 (Hopf曲面) Hopf曲面是一个以 W = 2 { ( 0 , 0 ) } 作为万有覆盖曲面的复二维紧致复流形,即Hopf曲面 M t 定义为 M t = W / G t t ,其中无限循环群 G t = { g m | m } W 的自同构 g t : ( z 1 , z 2 ) ( α z 1 + t z 2 , α z 2 ) t α ( 1 , 0 ) ( 0 , 1 ) 生成, G t 纯不连续作用在 W 上且没有不动点。这时每个 M t 是紧致复流形,可证明 { M t | t } 是一个复解析族(参阅 [7],pp. 23-25的例3,或 [8],pp. 69-71的例2.15)。

定义2.2.5 [8] (参数空间为一维的无穷小形变)设 B = { t | | t | < r } M 是一个复流形, ϖ : M o n t o B 是一个全纯映射且满足以下条件:

(1) ϖ 1 ( t ) = M t

(2) ϖ 的秩等于 dim B

如果选择一个充分小的 ε > 0 ,在 Δ = { t | | t | < ε } 中使得

ϖ 1 ( Δ ) = j = 1 l U j ( )

在每个 U j 中有一个坐标系

p { z j 1 ( p ) , , z j n ( p ) , t ( p ) }

其中 t ( p ) = ϖ ( p ) U j = { p | z j α ( p ) < ε j , | t ( p ) | < ε } 。设 p = ( z j , t ) = ( z j 1 ( p ) , , z j n ( p ) , t ( p ) ) ,则在 U j U k 上有

z j α ( p ) = f j k α { z j 1 ( p ) , , z j n ( p ) , t ( p ) } = f j k α ( z k , t )

若令 U t j = M t U j ,因此

U t j = { ( z j 1 , z j n , t ) | | z j α | < ε j }

故可用 { ( z j 1 , z j n , t ) | | z j α | < ε j } 作为 U t j 的坐标,且变换 z j α = f j k α ( z k , t ) t 的值有关。

如果考虑 p U i U j U k ,则有 p = ( z i , t ) = ( z j , t ) = ( z k , t ) ,因此

z i α = f i k α ( z k , t ) = f i j α ( z j , t ) = f i j α ( f j k ( z ) , t ) ,其中 f j k = ( f j k 1 , , f j k n )

引入向量场

θ j k ( p , t ) = α = 1 n f j k α ( z k , t ) t z j α , z k = f k j ( z j , t )

显然, θ j k ( t ) Γ ( U t j U t k , Θ t ) ,其中 Θ t M t 上的全纯向量场的芽层。

引理2.2.6 [7] 在 U t j U t k U t i 上, θ i k ( t ) = θ i j ( t ) + θ j k ( t )

命题2.2.7 [8] ( d M t / d t ) = { θ i k ( p , t ) } 不依赖于局部坐标 { z j α } 的选择。

定义2.2.8 [8] 对可微族 ( M , B , ϖ ) 的转移函数 f j k : ( z k 1 ( p ) , , z k n ( p ) , t ( p ) ) ( z j 1 ( p ) , , z j n ( p ) , t ( p ) ) = ( f j k 1 ( z k ( p , t ) , t ) , , f j k n ( z k ( p , t ) , t ) ) ,由 { θ j k ( p , t ) } 所确定的上同调类称为 M t 的无穷小形变。

可将无穷小形变视为 M t 的复结构相对 t 的导数,且记为

( d M t / d t ) = θ ( t )

3. 形变存在性定理

假定 ( M , B , ϖ ) 是一个紧复流形 M 的复解析族,其中 B ,则 ϖ 1 ( t ) = M t 的无穷小形变 d M t / d t 可用 H 1 ( M t , Θ t ) 的一个元素来表示。因此,给定一个紧复流形 M ,若 ( M , B , ϖ ) 满足 0 B ,使得 ϖ 1 ( 0 ) = M ( d M t / d t ) t = 0 H 1 ( M , Θ ) ,其中 Θ M 上的全纯层。所以,如果存在复解析族 ( M , B , ϖ ) 满足 ϖ 1 ( 0 ) = M ,那么 H 1 ( M , Θ ) 对应的元素 θ = ( d M t / d t ) t = 0 是有定义的。

反之,若给定一个 θ H 1 ( M , Θ ) ,是否存在一个复解析族 ( M , B , ϖ ) 满足 0 B 使得 ϖ 1 ( 0 ) = M θ = ( d M t / d t ) t = 0 ?这是Kodaira和Spencer [3] 给出并证明的紧复流形上复解析族的存在性定理,下面简称为存在性定理。

定理3.1 (存在性定理 [8] ) 设 M 是一个紧复流形, Θ M 上的全纯向量场的芽层,假设 H 2 ( M , Θ ) = 0 ,则存在一个复解析族 ( M , B , ϖ ) 0 B m ,且满足以下条件:

(i) ϖ 1 ( 0 ) = M

(ii) ρ 0 : T 0 B H 1 ( M , Θ ) 是一个同构,即 ρ 0 : / t ( M t / t ) t = 0 ,其中 ϖ 1 ( t ) = M t

为了证明形变的存在性定理,只需取一个 r > 0 的多圆盘 Δ = { t | | t | < r } B ,构造一个复解析族 M Δ = j = 1 l U j × Δ 满足条件 ϖ 1 ( 0 ) = M = j U j × 0 ,只要找到 M 的定义函数 f j k α ( z k , t ) 便可。而又因为 f j k | 0 α ( z k ) = f j k α ( z k , t ) ,因此只需确定系数 f j k | v α ( z k ) v = 1 , 2 即可。由 M 的定义函数满足以下条件

f i k α ( z k , t ) = f i j α ( f j k α ( z k , t ) , t ) , α = 1 , 2 , n .

因此系数满足以下等式

f j k α ( z k , t ) = f j k | 0 α ( z k ) + v = 1 f j k | v α ( z k ) t v

如果上式中所有 f j k α ( z k , t ) 满足收敛,则在一个多圆盘 Δ = { t | | t | < r } 上, f j k α ( z k , t ) ( U j U k ) × Δ 上的全纯函数。因此存在一个复解析族 ( M , B , ϖ ) 满足

ϖ 1 ( 0 ) = M ( d M t / d t ) t = 0 = θ ,其中 ϖ 1 ( t ) = M t

这就完成了存在定理的证明。但由于 v = 2 , 3 , 时的一维上链 { f j k | v } { Γ i j k | v } = δ { f j k | v } 就会有无穷多个选择,所以 f j k α ( z k , t ) 一般不收敛。如果选取合适的 { f j k | v } ,则需要证明

f j k α ( z k , t ) = v = 0 f j k | v α ( z k ) t v

是收敛的幂级数。

由于无法证明 f j k α ( z k , t ) 它收敛,因此这种初等方法不能证明存在性定理,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在 H ^ 2 ( U , Θ ) = 0 的情况下,存在 t 的幂级数

f j k ( z k , t ) = v = 0 f j k | v ( z k ) t v

满足基本方程 f i k ( z k , t ) = f i j ( f j k ( z k , t ) , t ) ,且由 H 2 ( M , Θ ) = 0 得到 H ^ 2 ( U , Θ ) = 0 。其中

H ^ 2 ( U , Θ ) = Z ^ 2 ( U , Θ ) / δ C ^ 1 ( U , Θ ) C ^ 1 ( U , Θ ) 是所有一维上链 c ^ 1 = { σ j k } 构成的交换群, Z ^ 2 ( U , Θ ) 是所

有二维闭上链 c ^ 2 = { σ i j k } 构成的群。

因此,如果 H 2 ( M , Θ ) = 0 ,则方程 f i k ( z k , t ) = f i j ( f j k ( z k , t ) , t ) 有形式幂级数的解。于是可以猜想,如果当 H 2 ( M , Θ ) = 0 时,则存在一个复解析族 ( M , Δ , ϖ ) 满足下面条件:对于 θ H 1 ( M , Θ ) ,有

ϖ 1 ( 0 ) = M ( d M t / d t ) t = 0 = θ ,其中 ϖ 1 ( t ) = M t

4. 形变存在性的证明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基于文献 [6] [7] 的原有证明思路,并且借鉴Liu-Rao-Yang [6] 关于Calabi-Yau流形上构造了一个 L 2 - 范数的Beltrami微分形式幂级数 Φ ( t ) ,且利用Kodaira-Spencer-Kuranishi理论给出了只含有一个参数时的 Φ ( t ) 的全局收敛性,而在分布的意义下给出了 Φ ( t ) 的正则性,最后再通过归纳法得到了多参数情况的Beltrami微分幂级数的全局收敛性与正则性的想法与思路,综合给出存在性定理的证明。

4.1. 形变存在性的一些预备知识

在证明存在性定理之前,先补充一些定义与相关知识。

4.1.1. 复结构全纯

假设 ( M , B , ϖ ) 是一个复解析族,且有 0 B m ϖ 1 ( t ) = M t 。可定义 | t | = max λ | t λ | ,设 Δ = Δ r = { t m | | t | < r } 是一个半径 r > 0 的多圆盘。如果选择一个足够小的多圆盘 Δ B M Δ = ϖ 1 ( Δ ) 表示为以下形式

M Δ = j U j × Δ

M Δ 可看作一个复流形,且光滑的局部复坐标系

{ ( ξ j , t ) | j = 1 , , n } , ( ξ j , t ) = ( ξ j 1 ( z , t ) , , ξ j n ( z , t ) , t 1 , , t m )

M Δ 的复结构。设 ( z 1 , , z n ) M 的任一局部复坐标,可知

ξ j α ( z , t ) = ξ j α ( z 1 , , z n , t 1 , , t m ) , α = 1 , , n

是复变量 z 1 , , z n , t 1 t m 的光滑函数。于是,当 Δ 足够小时,对于 t Δ ,则有

det ( ξ j α ( z , t ) / z λ ) α , λ = 1 , , n 0 . (4.1)

将复流形 M 的切丛记为 T : T = T ( M ) Q 0 , q ( T ) 是所有 ( 0 , q ) - 型的光滑向量构成的线性空间,即 M T Λ q T ¯ 的光滑截面: Q 0 , q ( T ) = Γ ( M , A 0 , q ( T ) ) φ Q 0 , q ( T ) 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φ = λ = 1 n φ λ ( / z λ ) , φ λ = ( 1 / q ! ) v = 1 n φ v ¯ 1 v ¯ q λ ( z ) d z ¯ v 1 d z ¯ v q .

其中,系数 φ v ¯ 1 v ¯ q λ ( z ) M 上的一个局部光滑函数。为了简单起见,将 / z λ 记为 λ ( / z ¯ λ ) = ¯ λ 。由(4.1)可知 det ( λ ξ j α ( z , t ) ) 0 ,则存在唯一的(0, 1)-形式

φ j λ ( z , t ) = v = 1 n φ j v ¯ λ ( z , t ) d z ¯ v .

对于 λ = 1 , , n ,使它满足以下

¯ ξ j α ( z , t ) = λ = 1 n φ j λ ( z , t ) λ ξ j α ( z , t ) , α = 1 , , n . (4.2)

若称 φ ( t ) = φ ( z , t ) 是关于 t 的光滑向量,由(4.2)可得

¯ ξ j α ( z , t ) = λ = 1 n φ λ ( z , t ) λ ξ ξ ( z , t ) , α = 1 , , n . (4.3)

如果将 φ ( t ) = φ ( z , t ) 作为一个微分算子,则它与一个(0,1)-型向量 λ = 1 n φ λ ( z , t ) λ f ( z ) 的每个局部光滑函数 f ( z ) 有关,(4.3)可变成以下形式

( ¯ φ ( t ) ) ξ j α ( z , t ) = 0 , α = 1 , , n . (4.4)

ξ j α ( z , 0 ) z 1 , , z n 的全纯函数,即 ¯ ξ j α ( z , 0 ) = 0 。因此由(4.3),得到

φ ( 0 ) = 0 .(4.5)

命题4.1 [7] 若取足够小的 Δ ,对于 t Δ ,在 M 上的一个局部光滑函数 f 对复结构 M t 是全纯的当且仅当 f 满足以下等式

( ¯ φ ( t ) ) f = 0 . (4.6)

这个命题表明 M 上的复结构的形变 M t 可由 M 上的(0,1)-型向量

φ ( t ) = λ = 1 n φ λ ( z , t ) λ = λ = 1 n v = 1 n φ v ¯ λ ( z , t ) d z ¯ v λ

来表示。对于 φ = λ = 1 n φ λ λ Q 0 , p ( T ) ψ = λ = 1 n ψ λ λ Q 0 , q ( T ) ,如果定义它们的Lie括号为

[ φ , ψ ] = λ = 1 n μ = 1 n ( φ μ μ ψ λ ( 1 ) p q ψ μ μ φ λ ) λ . (4.7)

[ φ , ψ ] 的定义可知它并不依赖于复坐标 ( z 1 , , z n ) 的选择,并且 [ φ , ψ ] Q 0 , p + q ( T ) 。如果 φ = λ = 1 n φ λ λ Q 0 , p ( T ) ,则有 ¯ φ = λ = 1 n ¯ φ λ λ 。可以利用Lie括号表示可积条件

¯ φ ( t ) = ( 1 / 2 ) [ φ ( t ) , φ ( t ) ] . (4.8)

如果 ¯ φ = 0 ,则称 φ Q 0 , p ( T ) 是一个 ¯ - 闭的(0, 1)-型向量,若将所有的 ¯ - 闭的(0,1)-型向量的全体集合记为 Q ¯ 0 , p ( T ) ,则有 Q ¯ 0 , p ( T ) Q 0 , p ( T )

φ = λ = 1 n φ λ λ M 的一个(0,1)-型光滑向量,其中 φ λ = v = 1 n φ v ¯ λ d z ¯ v 。假设

det ( δ v λ μ = 1 n φ v ¯ μ ( z , t ) φ μ ¯ λ ( z , t ) ¯ ) λ , v = 1 , , n 0

并且 φ 满足可积条件 ¯ φ = ( 1 / 2 ) [ φ , φ ] 。如果选定 M 的一个有限开覆盖 { U j } ,再由Newlander-Nirenberg [9] 定理,则在 U j 上存在 n 个线性光滑函数 ξ j α = ξ j α ( z ) α = 1 , , n 使得

( ¯ λ = 1 n φ λ λ ) ξ j α = 0 .

由于

det ( ξ j 1 , , ξ j n , ξ ¯ j 1 , , ξ ¯ j n ) ( z 1 , , z n , z ¯ 1 , , z ¯ n ) 0

如果 M 被视为一个微分流形,则 ξ j : z ξ j ( z ) = ( ξ j 1 ( z ) , , ξ j n ( z ) ) U j M 上的局部复坐标系。若

( ¯ φ ( t ) ) f = 0 ,则 U 上的一个局部光滑函数 f ( ξ j 1 ( z ) , , ξ j n ( z ) ) 的一个全纯函数。因此在 U j U k ϕ 上, ξ j α ( z ) ( ξ k 1 ( z ) , , ξ k n ( z ) ) 的全纯函数,即

ξ j α ( z ) = f j k α ( ξ k ( z ) ) .

综上可述, { ξ 1 , , ξ j , } 是微分流形 M 的一个局部复坐标系,则在 M 上定义了一个复结构,将其记为 M t 。若 φ 满足(4.3)中定义的 φ ( t ) ,则有 M φ ( t ) = M t = ϖ 1 ( t )

4.2.2. Hölder范数和控制函数

定义4.2 [8] 对于 M 上的一个(0, q)-型光滑向量 φ Q 0 , q ( T ) ,将它的Hölder范数 | φ | k + α 定义如下:设 { U j } M 上的一个有限开覆盖, U j 为一个局部坐标圆盘,则存在一个复坐标 { z j } z j = ( z j 1 , z j n ) 满足以下条件:

(a) [ U j ] 包含于 z j 的邻域;

(b) U j = { | z j 1 | < 1 , , | z j n | < 1 }

若设 z j v = x j 2 v 1 + i x j 2 v ,引入实坐标 x = ( x j 1 , , x j 2 n ) ,且将 U 上的 φ Q 0 , q ( T ) 表示为

φ = λ ( 1 / q ! ) φ j v ¯ 1 ν ¯ q λ d z j v ¯ 1 d z j v ¯ q ( / z j λ )

其中 φ j v ¯ 1 ν ¯ q λ = φ j v ¯ 1 ν ¯ q λ ( x j ) U j 2 n 上的光滑函数。定义

| φ | k + α = max j max λ , v 1 v q | φ j v ¯ 1 ν ¯ q λ | k + α U α .

由Hölder范数不依赖于 { U j } { z j } 的选择,因此选定 { U j } { z j } ,则有

| φ | 0 = max j max λ , v 1 v q sup x U j | φ j v ¯ 1 ν ¯ q λ ( x j ) | .

命题4.3 [8] 对于 k 2 φ Q 0 , q ( T ) ,有以下不等式

| φ | k + α = c ( | Δ ¯ φ | k 2 α + | φ | 0 ) . (4.9)

其中, c 是不依赖于 k α 的常数,并称(4.9)式称为一个先验估计。

Q 0 , 2 ( T ) 上考虑 H 2 ( M , Θ ) = 0 ϖ 1 ( 0 ) = M ,则由命题4.3有以下引理:

引理4.4 [8] 对于 k 2 ψ Q 0 , 2 ( T ) ,存在以下不等式

| G ψ | k + α c 1 | ψ | k 2 + α . (4.10)

其中, c 1 是一个不依赖于 ψ 的常数, G 是一个Green算子。

下面给出控制函数的概念。

定义4.5 [8] 假设有一个 t 1 , , t m 的幂级数

P ( t ) = v 1 , , v m = 0 P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 P v 1 v m .

如果 | P v 1 v m | a v 1 v m v 1 , , v m = 0 , 1 , ,则存在幂级数

a ( t ) = v 1 , , v m = 0 a v 1 v m t m v m , a v 1 v m 0 .

将上式中的 a ( t ) 称为 P ( t ) 的控制函数,简记为 P ( t ) a ( t )

对于一个幂级数

ψ ( t ) = v 1 , , v m = 0 ψ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 ψ v 1 v m Q 0 , q ( T )

定义 | ψ | k + α ( t ) 如下:

| ψ | k + α ( t ) = v 1 , , v m = 0 | ψ v 1 v m | k + α t 1 v 1 t m v m .

如果 | ψ v 1 v m | k + α a v 1 v m v 1 , , v m = 0 , 1 , ,则有 | ψ | k + α ( t ) a ( t )

4.2. 形变存在性的证明

关于存在性定理3.1的证明,考虑分成三步:首先构造一个满足可积条件与初始条件的形式幂级 φ ( t ) 数;然后应用Hölder范数与借鉴Liu-Rao-Yang的方法证明这个形式幂级数 φ ( t ) 展开式中系数的收敛性;最后再证明由 φ ( t ) 确定的复结构 M φ ( t ) 构成的一个族 { M φ ( t ) } 是一个满足条件(i)与(ii)的复解析族。

定理3.1的证明:分成三步论证。

(1) 构造满足可积条件与初始条件的形式幂级数 φ ( t )

对于 λ = 1 , , m ,若存在 β λ Q ¯ 0 , 1 ( T ) 使得 { β 1 , , β m } H 1 ( M , Θ ) 的一组基,假设 M 上存在(0,1)-形式光滑向量 φ ( t ) 的一集族 { φ ( t ) | t Δ } 满足可积条件

¯ φ ( t ) = ( 1 / 2 ) [ φ ( t ) , φ ( t ) ]

与初始条件

φ ( 0 ) = 0 , ( ¯ φ ( t ) / t λ ) t = 0 = β λ , λ = 1 , , m . (4.11)

由于假设 Δ 足够小,可设 φ ( t ) = λ v φ v ¯ λ ( t ) d z ¯ v v 满足条件:

det ( δ v λ μ φ v ¯ μ ( t ) φ v ¯ λ ( t ) ¯ ) 0 .

因此,由Newlander-Nirenberg定理可知每个 φ ( t ) 决定了 M 上的一个复结构 M φ ( t ) 。而这样得到的一个族 { M φ ( t ) } 是满足条件(i)与(ii)的复解析族。首先要构造这样一个族 { φ ( t ) | t Δ }

φ ( t ) 表示为 t 1 , , t m 的幂级数形式:

φ ( t ) = φ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 φ v 1 v m Q 0 , 1 ( T ) .

下面规定一些符号。对于 t 1 , , t m 的一个幂级数 P ( t ) ,设

P v ( t ) = v 1 + v m = v P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为它的第 v 齐次部分。因此得到

P ( t ) = v = 0 P v ( t ) = P 0 ( t ) + + P v ( t ) + .

这里约定 P v ( t ) = P 0 ( t ) + + P v ( t ) 。给定两个幂级数 P ( t ) Q ( t ) ,如果 P v ( t ) = Q v ( t ) ,则可表示为 P ( t ) v Q ( t )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幂级数 φ ( t ) 满足可积条件与初始条件。不妨设

φ 0 = 0 , φ 1 ( t ) = λ = 1 m β λ t λ (4.12)

φ ( t ) = v = 1 φ v ( t ) = φ 1 ( t ) + φ 2 ( t ) +

满足初始条件(4.11),所以还需要确定 φ 2 ( t ) , , φ v ( t ) , 使它满足

¯ φ ( t ) = ( 1 / 2 ) [ φ ( t ) , φ ( t ) ] . (4.13)

由于 β λ Q ¯ 0 , 1 ( T ) ,则可得到 ¯ φ 1 ( t ) = 0 ,且 [ φ μ ( t ) , φ v ( t ) ] t 1 , , t m μ + v 次齐次多项式。因此(4.13)式可简化为无穷多个同余方程组

¯ φ v ( t ) ( 1 / 2 ) [ φ v 1 ( t ) , φ v 1 ( t ) ] , v = 2 , 3 (4.14)v

因此通过对 v 进行归纳,只要确定 φ v ( t ) 满足(4.14)v即可得到 φ ( t )

假设已经确定了 φ v ( t ) = φ 1 ( t ) + + φ n ( t ) 使得式(4.14)v成立,则我们接下来考虑(4.14)v+1。由 φ v + 1 ( t ) = φ v ( t ) + φ v + 1 ( t ) ,(4.14)v+1可以写为以下形式

¯ φ v + 1 ( t ) v ( 1 / 2 ) [ φ v ( t ) , φ v ( t ) ] ¯ φ v ( t ) . (4.15)

[ φ v ( t ) , φ v ( t ) ] v [ φ v 1 ( t ) , φ v 1 ( t ) ] ,且假设(4.14)v成立,则 ( 4.15 ) v 0 的右边恒为0。若设 ψ v + 1 ( t ) 为(4.15)右边的第 ( v + 1 ) 次齐次部分,则有

( 1 / 2 ) [ φ v ( t ) , φ v ( t ) ] ¯ φ v ( t ) v + 1 ψ v + 1 ( t ) (4.16)

从而使同余(4.15)简化为

¯ φ v + 1 ( t ) = ψ v + 1 ( t ) . (4.17)

而由(4.16)与 [ ψ , φ ] = ( 1 ) p q [ φ , ψ ] 以及 ¯ [ φ , ψ ] = [ ¯ φ , ψ ] + ( 1 ) p [ φ , ¯ ψ ] ,得

¯ ψ v + 1 ( t ) v + 1 ( 1 / 2 ) ¯ [ φ v ( t ) , φ v ( t ) ] = [ ¯ φ v ( t ) , φ v ( t ) ] .

如上所述,则有 ¯ φ v ( t ) v ( 1 / 2 ) [ φ v ( t ) , φ v ( t ) ] 。因为 φ v ( t ) 0 0 ,于是有

[ ¯ φ v ( t ) , φ v ( t ) ] v + 1 ( 1 / 2 ) [ [ φ v ( t ) , φ v ( t ) ] , φ v ( t ) ] .

又因为 [ [ φ v ( t ) , φ v ( t ) ] , φ v ( t ) ] = 0 ,所以 ¯ ψ v + 1 ( t ) = 0 。也就是说,

ψ v + 1 ( t ) = v 1 + v m = v + 1 ψ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 ψ v 1 v m Q ¯ 0 , 2 ( T ) .

因此,由Dolbeault定理 [7] 可知,如果令 Q ¯ 0 , p ( T ) = Γ ( M , ¯ A 0 , p 1 ( T ) ) ,则当 p 1 时有 H p ( M , Θ ) Q ¯ 0 , p ( T ) / ¯ Q ¯ 0 , p 1 ( T ) 。由于 H 2 ( M , Θ ) = 0 ,故可以找到 φ v 1 v m Q 0 , 1 ( T ) 使得 ψ v 1 v m Q ¯ 0 , 2 ( T ) ,因此(4.17)存在一个解

φ v + 1 ( t ) = v 1 + v m = v + 1 φ v 1 v m t 1 v 1 t m v m .

再令 φ v + 1 ( t ) = φ v ( t ) + φ v + 1 ( t ) ,这样(4.14)v式成立。

那么,这样就构造了一个满足可积条件(4.8)与初始条件(4.11)的形式幂级数 φ ( t ) = v = 1 φ v ( t )

(2) 证明幂级数 φ ( t ) 对于足够小的 t 1 , , t m 满足收敛性。

M 上引入一个Hermite度量 g = v , λ = 1 n g λ v ¯ d z λ d z v ,将切丛表示为 T ,并且有 λ = 1 n ξ λ ξ T 。如果由 v , λ = 1 n g λ v ¯ ξ λ ξ ¯ v 定义纤维上的Hermite度量,则 φ , ψ Q 0 , q ( T ) 的内积定义为

( φ , ψ ) = M v , λ = 1 n g λ v ¯ φ λ ψ ¯ v .

若将 ¯ 的伴随算子记为 ¯ ,则它们满足

( ¯ φ , ψ ) = ( φ , ¯ ψ ) , φ Q 0 , q ( T ) , ψ Q 0 , q + 1 ( T ) .

为了证明多圆盘 Δ ε = { t m | | t 1 | < ε , | t m | < ε } ε > 0 上的 φ ( t ) = v = 1 φ v ( t ) 是收敛幂级数,利用Hölder范数的定义4.2及先验估计命题4.3,只需在 Δ ε 上找到一个绝对收敛的幂级数 a ( t ) 使其满足

| φ | k + α ( t ) a ( t ) .

如前所述,构造一个 φ ( t ) = v = 1 φ v ( t ) ,(4.16)中的 ¯ φ v ( t ) t 1 , , t m v 次多项式,右边的 ψ v + 1 ( t ) ( 1 / 2 ) [ φ v ( t ) , φ v ( t ) ] v + 1 次其次部分,则

ψ v + 1 ( t ) = ( 1 / 2 ) [ φ v ( t ) , φ v ( t ) ] v + 1 .

由于 ¯ ψ v + 1 ( t ) = 0 φ v + 1 ( t ) = ¯ G ψ v + 1 ( t ) 。所以 φ v + 1 ( t ) 是方程 ¯ φ v + 1 ( t ) = ψ v + 1 ( t ) 的一个解. 因此记

φ 1 ( t ) = λ = 1 m β λ t λ .

首先,对于 v = 1 , 2 , 3 , ,定义 φ v + 1 如下:

φ v + 1 v ( 1 / 2 ) ¯ G [ φ v ( t ) , φ v ( t ) ] v + 1 . (4.18)

则得到幂级数 φ ( t ) = v = 1 φ v ( t ) 。若给定 a ( t ) 的一个幂级数

A ( t ) = ( b / c ) v = 1 ( ψ v ( t 1 + + t m ) v / v 2 )

则对于 A ( t ) ,有以下不等式

A ( t ) 2 ( b / c ) A ( t ) . (4.19)

固定一个自然数 k 2 ,若选择足够大的 b c ,则需对 v 用归纳法证明

| φ v | k + α A ( t ) . (4.20)v

成立。即假设(4.20)v成立,来推导证明(4.20)v+1成立,证明过程见( [8], pp. 279-280)。由此证明了

| φ | k + α A ( t ) . (4.21)

由于幂级数 v = 1 s v / v 2 的收敛半径是1,如果 0 < ε ( 1 / m c ) ,对于 t Δ ε ,当 A ( t ) 满足绝对收敛条

件,所以 φ ( t ) = v = 1 φ v ( t ) 相对于Hölder范数 | | k + α 是收敛的。因此, φ ( t ) M × Δ ε 上的一个(0,1)-型 C k

量,即 U j × Δ ε φ ( t ) 可表达为以下形式

φ ( t ) = ( 1 / 2 ) λ = 1 n β , γ φ j β γ λ ( z j , t ) d z ¯ j β d z ¯ j γ ( / z j γ ) .

虽然 k 2 ,但并不能直接得出 φ ( t ) 是光滑的,下面证明它是光滑可微的。

由于 { β 1 , , β m } 作为 0 , 1 ( T ) 的一组基,则对于 φ 1 ( t ) = β 1 t 1 + + β m t m ,有 ¯ φ 1 ( t ) = 0 。又因为 φ v ( t ) = ¯ G ψ v ( t ) v = 2 , 3 , ¯ φ v ( t ) = 0 ,则

¯ φ ( t ) = 0 , Δ ¯ φ ( t ) = ¯ ¯ φ ( t )

φ ( t ) 满足可积条件 ¯ φ ( t ) = ( 1 / 2 ) [ φ ( t ) , φ ( t ) ] Δ ¯ φ ( t ) = ( 1 / 2 ) ¯ [ φ ( t ) , φ ( t ) ] 。另一方面,由于 φ ( t ) t 1 , , t m 的全纯函数, ¯ φ ( t ) / t ¯ λ = 0 。因此 φ ( t ) 是2阶偏微分方程

( λ = 1 m 2 / t λ t ¯ λ + Δ ¯ ) φ ( t ) ( 1 / 2 ) ¯ [ φ ( t ) , φ ( t ) ] = 0 . (4.22)

的一个解。

因为 | t | 0 ,则 φ ( t ) 0 。如果取一个 Δ ε ,若假设(4.22)是 M × Δ ε 上的一个拟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则可以得到它的光滑解 φ ( t ) [10]。这样就构造了一个(0,1)-型的光滑向量 φ ( t ) = λ = 1 n v = 1 n φ v ¯ λ ( z , t ) d z ¯ v λ ,它满足可积条件(4.8)与初始条件(4.11);接着构造一个 φ ( t ) 的族 { φ ( t ) | t Δ ε } ,如前所述,每个 φ ( t ) 决定一个 M 上的复结构 M φ ( t )

(3) 证明 M φ ( t ) 构成的族 { M φ ( t ) | t Δ ε } 是一个复解析族。

考虑将 φ = φ ( t ) 作为复流形 M × Δ ε 上的一个(0, 1)-型向量,即

φ = φ ( t ) = λ = 1 n ( v = 1 n φ v ¯ λ d z ¯ v + μ = 1 v φ n + μ λ d t ¯ μ ) ( / z λ ) + μ = 1 m φ n + μ ( / t μ )

对于 μ = 1 , , m ,有 φ n + μ = φ ( λ / n + μ ) = 0 φ v ¯ λ = φ v ¯ λ ( z , t ) t 1 , , t m 的全纯函数,故 ¯ φ v ¯ λ / ¯ t μ = 0 ,且

¯ φ = λ , v = 1 n ( β = 1 n ( φ v ¯ λ / z ¯ β ) d z ¯ β + μ = 1 m ( φ v ¯ λ / z ¯ μ ) d t ¯ μ ) d z ¯ v ( / z λ ) .

可以将 φ ( t ) 的外微分 ¯ φ ( t ) 视为一个(0,1)-型的向量形式,可表示为 ¯ φ = ¯ φ ( t ) 。因此得到 [ φ , φ ] = [ φ ( t ) , φ ( t ) ] 。所以作为 M × Δ ε 上的一个(0,1)型光滑向量, φ 满足可积条件

¯ φ = ( 1 / 2 ) [ φ , φ ] .

如果记 L v = ( / z ¯ v ) λ = 1 n φ v ¯ λ ( z , t ) ( / z λ ) ,则偏微分方程 ( ¯ φ ) f = 0 可以简化为以下方程组

{ L 1 f = 0 L n f = 0 L v f = 0 , v = 1 , , n

f / t ¯ μ = 0 , μ = 1 , , m . (4.23)

这里 L 1 , L n , L ¯ 1 , L ¯ n , / t ¯ 1 , , / t ¯ m , / t 1 , , / t m 是线性无关的,因此由 ϖ 1 ( 0 ) = M φ 定义了 M × Δ ε 上的一个复结构 M 。如果取一个足够小的 Δ ε ,则方程(4.23)在 U j × Δ ε 上有 ( n + m ) 个线性无关的解 f = ξ j β ( z , t ) , β = 1 , , m + n

映射

ζ j : ( z , t ) ζ j ( z , t ) = ( ξ j 1 ( z , t ) , , ξ j n + m ( z , t ) )

给出了复结构 M 的一个复坐标,由 f = t μ 是(4.23)的一个解可知,倘若假设 ξ j n + μ ( z , t ) = t μ μ = 1 , , m ,则有

ζ j : ( z , t ) ( ξ j 1 ( z , t ) , , ξ j n ( z , t ) , t 1 , , t m ) .

ϖ : ( ξ j 1 ( z , t ) , , ξ j n ( z , t ) , t 1 , , t m ) ( t 1 , , t m ) 是一个从 M Δ ε 的全纯映射,且对于 t Δ ε ϖ 1 ( t ) 是一个局部复坐标为 { ξ j 1 ( z , t ) , , ξ j n ( z , t ) } 的复流形。由 f = ξ j β ( z , t ) , β = 1 , , n U j 上一个的方程 ( ¯ φ ( t ) ) f = 0 的线性无关解,且 ϖ 1 ( t ) = M φ ( t ) ,因此 { M φ ( t ) | t Δ ε } 构成了一个复解析族 ( M , Δ ε , ϖ )

综上,形变存在性定理即定理3.1完成了证明。□

基金项目

课题部分受到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12061014)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2019GXNSFAA245043)的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Noether, M. (1800) Anzahl der ModuleneinerClassealgebraischerFlächen. Gedruckt in der reichsdruckerei.
[2] Frolicher, A. and Nijenhuis, A. (1957) A Theorem on Stability of Complex Structur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 43, 220-248.
https://doi.org/10.1073/pnas.43.2.239
[3] Kodaira, K. and Spencer, D.C. (1958) On Deformations of Complex Analytic Structures, I, II. Annals of Mathematics, 67, 328-466.
https://doi.org/10.2307/1970009
[4] Kuranishi, M. (1963) On Deformations of Compact Complex Structures. Proc. Intern. Congr. Math., Stockholm, 1962, 357-359.
[5] Deligne, P. (1974) La conjecture de Weil. I. Publicationa Mathématiques de I’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Scientifiques, 43, 273-307.
https://doi.org/10.1007/BF02684373
[6] Liu, K.F., Rao, S. and Yang, X.K. (2015) Quasi-Isometry and Deformations of Calabi-Yau Manifolds.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199, 423-453.
https://doi.org/10.1007/s00222-014-0516-1
[7] Morrow, J. and Kodaira, K. (1971) Complex Manifold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8] Kodaira, K. (2004) Complex Manifolds and Deform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e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Berlin.
https://doi.org/10.1007/b138372
[9] Newlander, A. and Nirenberg, L. (1957) Complex Analytic Coordinates in Almost Complex Manifolds. Annals of Mathematics, 65, 391-404.
https://doi.org/10.2307/1970051
[10] Douglis, A. and Nirenberg, L. (1955) Interior Estimates for Elliptic System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8, 503-538.
https://doi.org/10.1002/cpa.316008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