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
The Status Quo and Discussion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DOI: 10.12677/AE.2021.113147, PDF, HTML, XML, 下载: 451  浏览: 73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格兰: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关键词: 信息化听说课程现状与思考Informatizati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he Status Quo and Discussion
摘要: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作为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听说课程的教学发展道路不容忽视。本文尝试对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并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对大学英语的整体建设能有所裨益。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English in 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imilarly,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文章引用:张格兰.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J]. 教育进展, 2021, 11(3): 938-94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3147

1. 信息化教学研究背景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交叉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断更新,从而对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2018年教育部推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1] 中提出,应“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明确指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再次强调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涵盖信息技术、动力内驱、教学模式、思辨能力、思政元素、教学评价等六个层面,下面就这些方面一一进行讨论。

1)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存在认知偏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大学课堂的教学媒体正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转变。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微课(Micro lecture)、慕课(MOOC)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为英语听说课程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然而,部分教师对信息化的英语教学理解较为肤浅,还停留在优化PPT,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上。有些教师虽然深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疏于提升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较弱。当然还存在技术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等情况,从而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思维误区。这一点,在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中得到印证,其中有学者(李水云,2020: 3) [3] 指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英语教师仍然以线下教学方式为主,信息化英语教学平台的使用频率较低。

2) 部分学生对听说课程缺乏动力

传统型英语教学模式历来重视精读课,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如部分学生对听力、口语能力的轻视。在笔者任教的艺术类本科中,一些学生把精力完全放在专业课的学习,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发音规则、单词音标等都没有完全掌握,还有的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素养,但“不敢说”和“怕出错”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有口难开”。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渠道与信息传播速度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师生地位得以扭转,教师成为引导者而非学习的主导者。当然,教师也不能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待学生,否则不仅会使学生的知识消化不了,而且会使他们对英语听说学习产生倦怠心理 [4] (周德艳,2015: 129)。

3) 现有的听说教学模式面临困境

首先,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设置相较于听说课程数量多、分量重。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一学期为例,综合课程(读写课) 192课时、视听说64课时。然而,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课时面临“缩水”,客观上不利于听说活动开展深入系统的训练。另外就如何分配听说学习时间,由各教师而定,因而自主性、随意性较大,缺乏恒定的标准。事实上,部分高校普遍对听力“照顾”有加,而对口语“关注”不足。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与应试导向性有关,如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分值占据35%,而口语测试不属于必考部分,不计入总分。其次,部分教学环境过于单一,学习内容过于单调。在真实的听说语境中,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在此学习环境中,教师为积极的主导者,学生则降格为被动的接受方。以听力教学为例,常见的教学流程为:带读和识解生词→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学生听材料→老师对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对此教学“套路”已司空见惯、了如指掌。应该看到,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5] (张洁,2011: 4),现有的听说教学模式亟待作出调整。

4)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缺位严重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通常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维 [6] (张义,2010: 51)。可以说,它表现为合理性、反思性、创造性的思维。它既是一种思维技能,又称得上是一种思维倾向。在现代,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这样一对矛盾:即语言活动及内容的低级性与思维的高级性之对立,从而导致思辨缺席症 [7] (孟凡菊,2012: 18)。虽然国内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但是纵观整个教育发展格局,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有待提高。杨艳霞、任静生(2016: 50)以Cite Spac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开展了我国外语批判性思维的可视化分析,指出当前国内批判性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失当,研究对象集中等。从学科上说,外语学习长期偏重语言文化层面的学习,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生没有将听力活动与口语实践有效融合,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教师也未能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权威的精神,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上课也是“走走流程”,并未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同时,传统教育的“一刀切”,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亟需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而英语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技术。

5)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不够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之路有别于他国,其中,立德树人是关键部分,思政工作需不断创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心同向,形成协同效应。信息技术以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扩张性等鲜明特征,推动着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持续冲突和加速融合 [8] (徐辉,元章,2014: 118),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新理念应运而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语境中,思政元素的缺失却是屡见不鲜。一方面,英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知识层面的摄取、语言技能的提升,而对思政功能存在主观忽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应属于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因而,高校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听说课堂所选用的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教学内容以介绍西方文化、西方礼节、西方宗教等为重点,极少涉及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在中国主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同样也不利于师生双向沟通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外语思政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操作存在疑惑。因而,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听说课程思政建设,其内容过于肤浅,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

6) 课程评价方式尚存不足

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探讨离不开对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9] (刘斌,2013: 29)。以笔者所在的大学而言,目前听说课程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学,即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其中,线上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这也成为学生语言输入和增进认知的重要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监控、线下评估和及时反馈成为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课程评价指标因教师而异,缺乏统一、系统的考量。有的教师侧重于课堂表现与作用布置完成情况,有的则关注线上APP学习时长,学习内容等。这就造成了形成性评价随意性、主观性较大,反馈结果并未达到应有功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大学听说课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目标。如笔者曾看到如下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语”。这样的描述过于笼统,想要“面面俱到”,实际上是“面面未到”。其次,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未能起到良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随意,在评价和反馈中仅凭印象给分,缺乏一定的信度与效度。

3. 深化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尝试从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认知、能力提升、平台搭建、思维批判、思政建设、评价考核等方面,对其改革发展道路提出以下建议。

1) 全面深化认识、及时充电学习

作为在线课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0] (Teo, 2011)。有研究表明,技术无法在课堂上难尽其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技术的情感接受度较低,认知层面存在偏差或不足,导致难以将其运用于真实的课堂教学 [11] (Jose, 2017)。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需掌握核心的技术和知识,如在制作微课时学习动画知识、剪辑合成视频等。同时,光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方法,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领域的提升。此外,英语教师应定期参加学科研讨会、技术工作坊及信息化教学的培训,加强同行交流,增进体认感知。只有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好处,教师才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

2) 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

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点,导致课堂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不高。信息化的教学背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听说新颖材料。对此,听说课程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置与课程难易适度的学习任务,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搭建语言学习支架,提高英语学习的满足度。这些来自真实而丰富的学习语料不仅能助力智慧学习环境创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而且能拓展学生非正式化的学习空间,革新传统课堂交互模式,从而获得多媒体诱导、多感官刺激、多维度互动的学习体验 [12] (胡小勇等,2016: 15)。如在学习Booking a hotel一课时,教师提供几个真实可用的预订酒店的网站,如http://www.booking.com/,并根据场景设置对话,提高学生应对真实语境的能力。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能有效习得有关词汇与句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3) 改善教学环境、搭建学习平台

传统的教学环境以课堂学习为主,其弊端是课堂学习的时空有限性和课外学习的低效性。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利用移动手持设备开展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点,可以带给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全新感受 [13] (谌登峰,2013: 81)。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系统,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技术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 [12] (胡小勇等,2016: 16)。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建立听说学习的公众号,也可组建群组,实现交互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信一点对多点发送信息的优势,共享图文、语言及视频资料。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时效性。通过打造一个浸入式英语学习平台,学生能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积累词汇、句型,提高听说能力。

4)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辨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存在一种矛盾:即语言活动及内容的低级性与思维的高级性的对立,从而导致思辨缺席症 [7] (孟凡菊,2012: 18)。部分高校英语的听说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内容泛化,在思维训练上难以达到应有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日益引起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构成教师运用技术,拓宽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些包含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认识能力 [14] (赵健、郭绍青,2010: 29)。对此,英语教师要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内容上,教师可就某一个议题设置辩论或陈述环节,加强学科的深度探讨。例如,针对学生英语的不同水平,教师可对四六级(CET-4/CET-6)、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听说考题进行适当的改编,对所涉内容开展深度挖掘,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

5) 丰富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思政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获取各类讯息更加便捷,同时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不同价值观和思潮的涌入,强烈冲击着学生的思维模式 [15] (张淑霞,2018: 97)。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保持政治站位,不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也不妄自菲薄,借由课堂任意宣传西方思潮。其次,高校英语课堂思政的重要方面在于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中国元素。比如,在谈论西方节日的口语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并与之对比,把握中西方文化、制度、宗教的差异。英语教师在听说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加强爱国主义、理想道德及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及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听说实践中增强文化感知能力和文化自觉,成为有自信、敢担当,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一代。

6) 改革评价体系、丰富考核形式

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刻板化和单一化,已经无法有效反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变革原有的评价体系,丰富考核内容,使教学评价过程化。英语教师作为评价系统中的主导者,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部转换,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16] (华瑶等,2020: 360)。在设置课堂环节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开展听说训练。比如包装设计类学生动手能力强,可安排他们对各自设计的包装产品进行英语演讲(speech)/陈述(presentation);音乐表演学生舞台经验丰富,可开展英语短剧中的角色扮演等。在听说训练完成以后,教师要对上述活动进行提问,做好监督和指导,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课后的总结和反思。此外,英语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要建立评价档案,内容涵盖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这些显性数据的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

4. 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与信息化教学密不可分。对此,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位。教学主导者(教师)、参与者(学生)及管理者(学校)等各方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技术能力、学习动力、学习环境、思辨意识、思政建设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只有这样,听说教学改革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大学英语的全面建设方能“迎风远航”。

基金项目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湘教通[2018]436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 http://www.moe.gov.vn/srcsite/A16/s3343/20180425_334188.html, 2018-04-18.
[2] 教育部.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 [EB/OL]. http://sfs.ahu.edu.cn/2019/0402/c15142a197508/pagem.htm, 2018-06-09.
[3] 李水云.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 现代多媒体技术, 2020(3): 3-4.
[4] 周德艳.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5, 28(1): 127-131.
[5] 张洁.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 张义. 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12): 50-52.
[7] 孟凡菊. 我国外语界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3): 17-19.
[8] 徐辉, 元章. 大数据时代党员干部的12堂必修课[M].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
[9] 刘斌.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3): 26-30.
[10] Teo, T. and Noyes, J. (2011) An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Attitude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pproach. Computers & Education, 57, 1645-1653.
https://doi.org/10.1016/j.compedu.2011.03.002
[11] Jose, G.M. (2017) Behavioural Intention and Pre-Service Mathematics Teach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13, 602-620.
[12] 胡小勇, 朱龙, 冯智慧, 郑晓丹.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趋势与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6): 12-19.
[13] 谌登峰. 利用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构建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5): 81-83.
[14] 赵健, 郭绍青. 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4): 28-31.
[15] 张淑霞. 浅议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J]. 中国报业, 2018(22): 97-99.
[16] 华瑶, 杨波, 郭晶.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J]. 医学教育管理, 2020, 64(4): 35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