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次要拟声词的语音理据及其翻译探究——以国内主要英汉词典例句为例
A Study on the Phonetic Motiv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econdary Onomatopoeia—Take the Example Sentences in Major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ies as Examples
DOI: 10.12677/ML.2021.92051, PDF, HTML, XML, 下载: 542  浏览: 2,118 
作者: 孙璐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孙 妍: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英国 伦敦
关键词: 次要拟声词拟声理据翻译Secondary Onomatopoeia Phonetic Motivation Translation
摘要: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的声响而造的词汇,其发音与其所表达的含义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根据关联程度,英语拟声词可分为基本拟声词与次要拟声词。本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对英语次要拟声词的语音理据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英语次要拟声词具有通过部分字母拟声而由音表意的特点。此外,对国内主要英汉词典中部分次要拟声词的翻译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译文是否体现出拟声效果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国内主要英汉词典对次要拟声词的翻译不够准确,存在诸多忽视其拟声理据的现象。最后,笔者针对词典中次要拟声词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以期加深英语学习者与翻译研究者对英语次要拟声词的理解、提高人们对英语次要拟声词翻译的重视。
Abstract: Onomatopoeia is created by imitating the sound in nature, and its pronunciation is always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ing it express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English onomatopoeia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onomatopoeia and secondary onomatopoeia. This paper implemented research on the phonetic motivation of secondary onomatopoeic words by exemplific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art of the meaning of secondary onomatopoeic words is represented by some letters which imitate a particular sound in nature. In addition, it made statistics on the translations of some onomatopoeic words in major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ies and classified them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translations reflect onomatopoetic effect. The statistics showed that some secondary onomatopoeic words in the examples of popular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ies are not properly translated, which suggests negligence of their phonetic motivatio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econdary onomatopoeia. It hop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earners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ers on English secondary onomatopoeia, and to rais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econdary onomatopoeia.
文章引用:孙璐瑶, 孙妍. 英语次要拟声词的语音理据及其翻译探究——以国内主要英汉词典例句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1, 9(2): 367-37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2051

1. 引言

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如果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如果不是任意的,就是有理据的。一方面,词语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即词的无理据性;另一方面,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音和语义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词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motivation)。“词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1]。因此,它也是语义学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词的理据性有四类: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文字理据。词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词称为拟声词,拟声词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声词的使用能给语言表达‘增光添彩’。Stephen Ullman将英语拟声词分为基本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和次要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 [2]。基本拟声词是指直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形成音与义的直接联系,比如meow (猫的叫声),quack (鸭的叫声),buzz (蜜蜂的叫声)等等。而次要拟声并不是以整个词的发音表示意义,而是通过单词中的一些字母或字母组合,使人产生联想义,如snuffle (抽鼻子),clang (发出嘡啷声),skate (溜冰、滑冰)等等。因此,次要拟声词的发音并不直接唤起某种听觉的经验,即并非对自然声音的直接模拟,而是引起一种运动的感觉,或者某种物质与精神特性的感觉。换言之,次要拟声是指音与某种象征性意义发生联想。这种音义关系较难理解,也是拟声词研究的难点。张培基将英语拟声词分为三类,指出声音象征是某字母本身的发音能象征某种概念、意境或气氛,并通过大量实例专门讨论了拟声词的翻译 [3]。石修堂和周承玉对英语词汇中存在较多的“音表意”现象进行了探究,分析了拟声作为一种构词理据的各种表示形式 [4]。侯泊华和吴滔在研究英汉拟声词的互译时,提出在英汉翻译中要根据词意需要加入拟声词的观点 [5]。张政对英汉拟声修辞格进行了探讨,指出与汉语相比,英语中的拟声词词性更为多样,在句中的功能更强,且次要拟声词较汉语拟声词多 [6]。吴林国在英汉拟声词对比分析时,强调了英语中次要拟声词的象征意义及修辞功能 [7]。田园也对英语拟声词的运用和翻译分析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翻译含有次要拟声词的句子时可添加有关的拟声词,以达到渲染气氛、加强译文表达力的作用 [8]。近来,国外有学者依据相关的心理语言学以及拟声词与视觉图形的研究结果,试图对拟声现象做出新的解释。比如意大利学者Maria Catricalà和Annarita Guidi认为大部分拟声词的理据与空间运动有关,可用相关的图像模式进行解释 [9]。综上可见,国内学者大多将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作为修辞手段进行综合讨论,从语音理据的视角单独探讨英语次要拟声的研究实属凤毛麟角。本文拟从语音理据分析入手,探讨英语次要拟声词的构词理据及音义关系,并以国内通用的英汉词典中的例句为分析材料,探讨英语次要拟声词汉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英语拟声词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问题

1) 英语次要拟声词的拟声理据是怎样的?

2) 英语次要拟声词的翻译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3. 研究方法

与基本拟声词是对于自然界声音的直接模拟不同,次要拟声词是由某些字母或字母组合实现音与义的连接,通过发音展现状态、行为、动作,带入人的通感。因此,可以说次要拟声词的构词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从个别单词的语音理据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并对部分常见次要拟声词的构词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其拟声理据,并由此对次要拟声构词所存在的普遍特征进行总结。

而对于次要拟声词的翻译则是我们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拟声词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给人以听觉刺激,使读者能身临其境。虽然次要拟声词不如基本拟声词的声音通感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次要拟声词同时兼具本身词义以及声音情景的传达。本研究对8本国内常用英汉词典(《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新英汉大词典(第二版)》、《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新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九版)》、《外研社现代英汉词典(第三版)》、《朗文英汉双解词典》)的例句进行分析,并统计部分常用次要拟声词的翻译情况。选用这些字典中的例句为分析对象,一是为了保证所选拟声词用法及语义的准确性,二是因为这些词典是国内英语学习者的重要参考工具,其中英语例句的汉译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对所选拟声词进行拟声理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汉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国内英语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 统计结果

本研究共对8本词典中的20个常用次要拟声词的译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分类标准为译文是否体现出次要拟声词的拟声效果,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Examples of secondary onomatopoeia translation

表1. 次要拟声词译例

由声拟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Hugh Bredin指出:“即使是句子的声学效果与它所表达内容的关联十分薄弱,亦能给我们以这个句子恰当、正确的意思” [10]。然而,通过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所选取的8本词典中都存在对英语次要拟声词翻译不足的现象,且问题十分严重,这势必会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及运用这些次要拟声词造成干扰。因此,我们需要给予英语次要拟声词足够的重视,规范次要拟声词的翻译,这对英语学习及翻译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次要拟声词翻译例析

次要拟声词在句子或文章中的运用,除了词汇本身的指向意义,也具有声音的联想意义。这样一种利用模仿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声音特征的修辞手段,可以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和感染力,产生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效果。这就给在文字间转换的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要同时表达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和声音的含义。本文作者从上表中随机抽取了几个次要拟声词,然后对词典中的译例进行分析,拟从拟声理据及次要拟声词的语义构成为切入点,指出英语例词在汉译时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作者认为更为贴切的译文,以供商榷。

5.1. Splash

Splash意为“溅,泼;飞溅的水”,音标为/splæʃ/。从音标中可以看出其中的/s/音表示物体相互摩擦发出的‘嘶嘶’声,爆破音/p/给人以一种水流冲击到物体时碰撞的声音,而其后的舌则音/l/则是对水流从撞击后沿物体表面流过的描述,而最后的摩擦音/ʃ/则给人一种水花飞溅在空气中与空气摩擦的声音,/æ/是英语中最响的音,模拟动作发生时的较大声响。我们可以通过splash这个词的拟声理据,体会到重物掉落在水中,水流与物体接触再到与空气摩擦的整个过程。下面是一些权威词典对splash一词的翻译:

1) A little wave, the first of many, splashed in my face...一朵小小的浪花飞溅在我的脸上,紧接着更多的浪涌过来 [11]。

2) People were having fun in the pool, swimming or just splashing around.人们在游泳池里或者游泳,或者只是拍打戏水,开心地玩着 [12]。

3) She poured a large gin and splashed soda into it from a siphon.她倒了一大杯杜松子酒,然后从苏打水瓶里倒了些苏打水掺进去 [13]。

例1)将次要拟声词splash译为“飞溅”,虽然符合句中对浪头向四外溅出的样子,但却损失了水花拍打在脸上类似“啪啦”的声音,缺失了该次要拟声词在句中的修辞效果。例2)用了“拍打”、“戏水”两个动词来描述splash,可以感受到人们在泳池中玩耍的动态,却没有体现出人们玩闹时哗啦哗啦的水声,不能将人带到那种欢愉的情景中。例3)中splash与pour都是“倾倒”,却有些对比的含义,pour强调倒入的量很大,而splash的拟声效果则给人一种倒得量少且快速的联想,而且之所以用splash也是因为苏打水含有的二氧化碳,所以在倾倒时会听到气泡哗哗的声音,有两种液体相碰撞,激起而交融的感觉,原译文中的“掺”字则少了两种液体相激相容之感。

笔者给出的参考译文如下:

1a) 啪啦一声,一朵小小的浪花飞溅在我的脸上,紧接着更多的浪涌了过来。

2a) 人们在游泳池中开心地玩着,有的人在游泳,有的人在打闹嬉戏,引起一阵阵哗啦哗啦的水声。

3a) 她倒了一大杯杜松子酒,然后取来了苏打水瓶,将(冒着气泡的)苏打水哗呲呲地倒进了酒里。

5.2. Shuffle

Shuffle中文意为“洗牌、拖曳、拖着脚走”,音标为/'ʃʌf(ə)l/。该词中所含有的两个摩擦音/ʃ/和/f/,/ʃ/音很像脚刚落地时与地面摩擦的声音,而/f/则是脚一直与地面摩擦时声音的延续,而发结尾的舌边音/l/时,需要将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模拟了整个动作结束时再次抬脚的情景,而/ʌ/音响声较弱。因此,该词可以模拟摩擦声音的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整个过程。下面是一些权威词典对shuffle一词的翻译:

4) He grinned and shuffled his feet.他咧嘴笑了,脚动来动去 [11]。

5) I shuffled the documents on my desk.我胡乱翻动桌上的文件 [12]。

6) He shuffled into the kitchen, leaning on his walking stick.他拄着手杖拖着脚走进厨房 [13]。

例4)将shuffle译成“动来动去”扩大了句子所表达的动作,此句中shuffle表示一种因含羞而不好意思,从而展现出来的将脚在地面上拖着蹭来蹭去,鞋底与地面摩擦,假借这种动作而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若只是译成“脚动来动去”,很难使人设身处地的考虑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而shuffle借声入境,一下子将主人公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展现出来。例5)中shuffle作为动词,其拟声来自翻动文件纸张时发出的‘哗啦哗啦’声音,这种拟声效果反映的是翻动文件之人的焦躁、着急心情,也正是出于这种声音感,所以原译文才有了胡乱翻动的理解。但是,原译文缺失了声音效果,可以说这种翻译是不对等的,是有所欠缺的。例6)将shuffle译作‘拖着脚’,只说明了动作,但缺失了老人老态龙钟走路不稳拖拖拉拉的感觉,未能将shuffle拟声中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

笔者给出的参考译文如下:

4a) 他咧嘴笑了笑,脚沙沙地来回蹭着地面。

5a) 我哗啦哗啦地翻着桌上的文件。

6a) 他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沙拉沙拉地挪进了厨房。

5.3. Sniffle (snuffle)

Sniffle中文意思为“抽鼻子、带鼻音说话”,尤其表示因感冒、哭泣而鼻塞,音标为/'snif(ə)l/。其中/sn/组合表示动作发生时鼻子的吸气呼气声,而/f/音则是清辅音,模拟抽鼻子时气流摩擦鼻腔的声音,代表一种声音的延续,而结尾的/l/发音时需要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气流通道中央阻塞,这个音模拟气流受阻的声音,表示由于感冒或哭泣而造成的鼻子不通,所以声音有阻隔。/i/比/f/、/l/音响都高,模拟抽鼻子时较响的声音。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个词的发音模拟了抽鼻子时,气流通过鼻腔发出声音的变化过程,基于这一拟声理据,下面对词典中的一些例句进行分析。

7) “Please don’t yell at me.” She began to sniffle.“请不要对我大嚷大叫。”她开始啜泣起来 [11]。

8) The child kept sniffling. 这孩子不断地抽鼻子 [14]。

9) The silence was broken only by the snuffles of the dog.除了不时听见狗喘气的声音,四下一片寂静 [12]。

例7)中sniffle译成“啜泣”,虽然啜泣带有声音感觉,但同时也扩大了sniffle本身的词义。因为sniffle只是鼻塞,而是否有眼泪则不得而知,但“泣”字却表示落泪,扩大了原文表达的内容。笔者认为,此处sniffle描绘的是主人公因受委屈而伤心的情景,这种委屈由急促的鼻子抽动及伴随声音来表达,是心理感受的生理反应,这是‘啜泣’一词无法体现的。例8)中sniffling译为“抽鼻子”,说明了动作,但是由于缺少拟声要素的表达,使得句中的表现力没有原句强烈,没能具体体现因哭泣或感冒而造成的不停的抽鼻涕动作及声响,因而也不能体现这种动作及声响给说话者带来的烦躁或愤怒的情绪,逻辑语义关系被削弱。例9)将snuffle译成“喘气的声音”,同样忽视了snuffle的拟声效果,减弱了与后文一片寂静的对比。原文是以“动”衬托“静”,而“喘气的声音”仍是静态描述,很难使人切身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7a) “请不要对我大嚷大叫。”她开始滋遛滋遛地抽鼻子。

8a) 这孩子不断地吭哧吭哧抽鼻子!

9a) 除了狗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四下一片寂静。

5.4. Gulp

Gulp的基本意义为“狼吞虎咽地吃;大口地吸;一大口(尤指液体)”。音标是/gʌlp/。第一个音/g/,发音时嘴巴张开,模拟吃东西时张大嘴的声音。舌边音/l/发音时气流通道中央阻塞,就像食物进入口腔停留在舌头和上齿龈之间,所以气流只能从舌边经过发声。最后的爆破音/p/在发音时首先紧闭双唇,阻止气流流出,而后分开双唇,声带不振动,发出爆破的声音。所以这个音是模仿了闭嘴吞咽食物到咽下张嘴的过程,其中由于食物进入食管所以气管关闭,所以音带不震动。/ʌ/音音高低,音响小,模拟食物吞咽时低闷的声响。另外,这里只用一个音节就表示了吞咽的过程,表示吃东西速度之快。总的来说,这个词表示了快速吃,大口吃,模拟了从张嘴到含住食物再到闭嘴吞下全程的声音,依据这一理据分析,下面对词典中的一些例句进行分析:

10) I gulped down a coffee and left.我匆匆喝下咖啡就离开了 [15]。

11) He lay on the river bank, gulping air into his lungs.他躺在河边,大口喘着气 [15]。

12) He drank the rest of the beer in one gulp.他一口气喝完了剩下的啤酒 [16]。

例10)中gulp译为“匆匆喝下”,说明了动作及方式。但原句中gulp的拟声效果使读者仿佛听到喝咖啡“咕咚咕咚”的声音,更加能体会到“我”着急的程度,译文则缺失了这种效果。例11)中将gulp译为“大口”,同样没有把该词的拟声效果译出来。最后一句中,one gulp被译为“一口气”,这一翻译并不准确。通过对gulp这一次要拟声词构词理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其表示一次吞下食物的过程,所以本句中的含义应为一口喝完了,而一口气喝完并不一定是一口,所以翻译扩大了原意,没有做到对等。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10a) 我咕咚咕咚喝下咖啡就匆匆离开了。

11a) 他躺在河边,呼哧呼哧地大口喘着气。

12a) 他一口喝完了剩下的啤酒。

5.5. Crash

Crash词义为“摔碎;坠落;发出隆隆声”,音标为/kræʃ/。其中爆破音/k/音模仿了物品大力撞击另一物品开始时咔的一声。而之后的/r/音发音时需要双唇略张开并收圆,稍突出,很像物体冲击时因惯性遇到阻力物体后仍向前的情形,而这个摩擦音是气流通过舌端及上齿龈所形成的通道时的摩擦,模拟了惯性向前时带动的空气“呼”的一声。最后的摩擦音/ʃ/很像是由于撞击物品摔碎后掉落的碎片在空气中乱飞于空气摩擦的声音。所以,crash该词模拟了物体从撞击,惯性向前到碎片掉落整个过程的声音。笔者依据以上理据,对词典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13) The wind howled and the waves crashed against the rocks.风呼啸着,海浪撞击着岩石 [15]。

14) She crashed the plates angrily down on the table.她愤怒地把盘子摔碎在桌子上 [14]。

15) The angry elephant crashed through the forest.愤怒的大象冲过树林 [17]。

在第一个例子中,crash译为“撞击”这一动作,但是crash在原句中除了表示动作外,更是一种通感的体验,由于crash的拟声,读者仿佛可以听见海浪冲击的哗啦哗啦的声音,而crash这一次要拟声词也是对上半句中另一次要拟声词howl的呼应,可见作者选词的精心,但译文却忽视了crash的拟声。第二个例句中,做动词的crash译成了“摔碎”,说明了动作,但是原句中的crash是对后文的angrily的铺垫和说明,crash通过声音体现的大力、快速和盘子碎成几片的情景没有很好的再现,使读者很难理解生气的程度。最后一句的crash译成了“冲过”,说明了动作,但是由于crash的拟声效果,能够使人联想到愤怒的大象冲入树林,撞到了树干,折断了树枝发出的哗啦哗啦,咔哧咔哧的声音,而“冲”字是没有这种莽撞,不辨方向的愤怒之感。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13a) 风呼啸着,海浪哗啦哗啦地拍打着岩石。

14a) 她生气地把盘子摔到了桌子上,哗啦一声,盘子碎开了。

15a) 愤怒的大象噼里啪啦地冲过树林。

5.6. Snort

Snort词义为“发哼声;喷鼻息”,音标为/snɔːt/。其中sn-/sn/组合发音由摩擦辅音/s/和浊辅音/n/构成,/s/音表示气流,而/n/音表示鼻腔,发音时气流先由舌尖而后转移到鼻腔,/sn/组合模拟出动作发生时鼻子的吸气呼气声,发长元音/ɔː/时,嘴巴需要张大,以通过更多气流,而/t/音需要送气,所以,snort一词模拟了动作发生时鼻子吸气呼气的哼声。笔者依据以上理据,对词典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16) He did an impression of a horse snorting.他模仿了马喷鼻息的声音 [13]。

17) Camille snorts when she laughs.卡米尔大笑时鼻腔里会发出怪声 [13]。

18) The house snorted at me.那马对我喷着鼻息 [18]。

例16)中snort译成“喷鼻息的声音”,虽然说明了是喷鼻息的声音,但并未对这种声音进行描述,属于语义的欠缺,可能造成读者对该声音的理解不明确。例17)将动词snort翻译成“发出怪声”,属于含糊的表达,扩大了snort的含义,因为怪声有很多种,读者并不能从“怪声”一词中获得对该词准确的理解,最后一个例子同样缺少拟声要素的表达,使得译文的表现力没有原句强烈,没能具体体现马喷鼻息的声响,因而该句的语义关系被削弱了。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16a) 他模仿了马喷鼻息的呼哧声。

17a) 卡米尔大笑时鼻腔里会发出扑哧扑哧的怪声。

18a) 那马对我呼哧呼哧地喷着鼻息。

5.7. Swoop

Swoop意为“俯冲;突然袭击”,音标为/swuːp/,其中/uːp /组合发音由长元音/uː/和爆破音/p/构成,/uː/音模拟物体在空中抛掷受阻发出的“呼呼”的声音,/p/音模拟物体掉落地时发出的‘噗’声,所以该发音组合表示物体沿抛物线运动并落地,并伴随“呼呼”的声音。笔者依据以上理据,对词典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19) The whirlwind’s blast swooped the haycock off the lea.旋风卷去了草原上的干草堆 [18]。

20) A huge owl swooped down from the tree.一只大猫头鹰从树上俯冲下来 [16]。

21) A helicopter swooped down onto the field.一架直升机突然降落在田野上 [14]。

这三个例子中,次要拟声词swoop都作动词,译文也都翻译为相应的动词,例19)将swoop译为“卷去”,虽然符合句中的场景描写,但却损失了旋风吹散干草堆时伴随的“呼呼”声,缺失了该次要拟声词在句中的修辞效果。例20)用“俯冲”一词来描述swoop这一动作,十分贴切,读者可以想象出猫头鹰从树上飞下的情景,但是伴随俯冲这一动作的声音效果却被忽略了,削弱了该句的画面感。例21)中将swoop译为“突然降落”,同样忽视了该次要拟声词的拟声效果,使得译文读起来平平无奇,无法准确展现直升机降落时的情景。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19a) 旋风呼呼地卷去了草原上的干草堆。

20a) 呼的一声,一只大猫头鹰从树上俯冲下来。

21a) 一架直升机突然轰隆隆地降落在田野上。

5.8. Click

Click意为“点击;发咔哒声”,音标为/klɪk/,其中/kl/组合由爆破清辅音/k/和清晰舌边音/l/构成,/k/音模拟金属撞击的清脆声响,/l/音表示金属撞击后的回响,所以该组合表示金属撞击的声音,短元音/ɪ/短促清脆,增强了该词的拟声效果。因此,click意为发出咔哒声,笔者依据以上理据,对词典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22) The dancers jumped up, clicked their heels, and spun around.舞蹈演员们跳起,鞋跟对碰,然后旋转身体 [16]。

23) He clicked his fingers at the waiter.他冲服务员打了个响指 [14]。

24) He clicked his fingers in time to music.他随着音乐的节拍打着响指 [14]。

例22)中,click在句中做动词,与jump、spun并列,是舞蹈演员发出的一系列动作,所以译为“对碰”,但是click在原句中除了表示动作外,还能给人以通感的体验,由于click的拟声,读者仿佛可以听见鞋跟对碰的咔哒声,但译文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例23)中,click his fingers译成了“打了个响指”,说明了动作,但是原句中click体现的响快、利落的声音却被忽视了。最后一句与例24)一样译成了“打了个响指”,说明了动作,但是由于click的拟声效果,能够使人联想到随着音乐欢快地打着响指的滴滴哒哒的声音,而译文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笔者给出参考译文如下:

22a) 舞蹈演员们跳起,鞋跟咔哒咔哒地对碰,然后旋转身体。

23a) 吧嗒一声,他冲服务员打了个响指。

24a) 他随着音乐的节拍咔哒咔哒地打着响指。

依据上文对一些次要拟声词的译例分析,可以看出在翻译次要拟声词时,仅仅关注其所表示的状态、动作、情形或是外延含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翻译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原句的表达效果。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所提出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要尽可能完满地再现原文意旨,也就是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从而使译文读者对所传信息的感情反应和原文读者的反应保持一致 [19]。然而,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许多知名词典在对次要拟声词的翻译中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对等,缺少了次要拟声词的声音联想意义。同时这使我们意识到,在翻译次要拟声词时,一定要注意它所具有的拟声含义,可以适当的加入附加词,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种词的特殊修辞效果展现出来,使得翻译句子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原意。

6. 结语

通过上文对次要拟声词的总结以及对构词理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一部分次要拟声词的构成是由表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和其他字母连接形成的,其中表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具有一些普遍的性质,因此,这些表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可以用来组成与一种声音相关的各种词汇。了解这种构词理据,学习者可以从次要拟声词的理据出发,搞清一个词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个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隐喻意义和转喻意义,从而真正掌握所学词语。

次要拟声词除表意外还带有拟声的修辞效果。如果仅仅直译次要拟声词做动词或名词的含义,就丧失其给读者/听者所带来的通感情景,大大损失了原文的表现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一些主要英汉词典中并没有重视次要拟声词的这种修辞效果,在进行例句的翻译处理时,并没有很好地实现翻译所追求的对等效果。通过对这些英汉词典中出现的例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处理有关次要拟声词的翻译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次要拟声词的构词理据,分析出次要拟声词在文中所勾画的情景含义,并在翻译中将这种拟声适当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次要拟声词的翻译。

参考文献

[1] 路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 Ullmann, S. (1962)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Basil Blackwell, Oxford.
[3] 张培基.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4] 石修堂, 周承玉. 试论英语词汇的拟声理据[J]. 凯里学院学报, 2003, 21(4): 110-113.
[5] 侯泊华, 吴滔.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及互译[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3): 93-94.
[6] 张政. 英汉拟声修辞格探讨[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4(6): 57-60.
[7] 吴林国. 英汉拟声词对比分析与翻译[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32(1): 106-107.
[8] 田园. 英语拟声词的运用与翻译分析[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2): 102.
[9] Catricala, M. and Guidi, A. (2015) Onomatopoeias: A New Perspective around Space, Image Schemas and Phoneme Clusters. Cognitive Processing, 16, 175-178.
https://doi.org/10.1007/s10339-015-0693-x
[10] Bredin, H. (1996) Onomatopoeia as a Figure and a Linguistic Principle. New Literary History, 27, 555-569.
https://doi.org/10.1353/nlh.1996.0031
[11] 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 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M]. 柯克尔,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2] 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第九版. 李旭影,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13]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 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车云峰,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14] 郭世英. 外研社现代英汉词典[M]. 第三版.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15]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杨信彰,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6]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 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新版) [M]. 王莹,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17] 朗文公司.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M]. 郑荣成,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18] 商务国际外语辞书编辑部. 新英汉大词典[M]. 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4.
[19]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