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吴茱萸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Analysis on Climatic Suitability of Evodia rutaecarpa Planting in Jinxian County
DOI: 10.12677/IJE.2021.102017, PDF, HTML, XML, 下载: 531  浏览: 799 
作者: 冯敏玉:江西省南昌市气象局,江西 南昌;廖南京:江西省进贤县气象局,江西 南昌;谭启华:江西省进贤县二塘乡农技站,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吴茱萸气候适宜性农业气象原理Evodia rutaecarpa Climatic Suitability Agrometeorology Principle
摘要: 吴茱萸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通过种植可以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解决进贤县的农户脱贫增收。本文收集了吴茱萸的种植技术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分析了进贤县适宜吴茱萸生长的气候概况,根据吴茱萸生长的农业气象学原理,归纳出了相应的农业气象适宜性技术,并提出了可推广的地区。
Abstract: Evodia rutaecarpa is a kind of economic crop with high medicinal value, which can produce rela-tively high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come by planting in Jinxian County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planting techniques of Evodia rutaecarpa and its requirements for growth environment were collected, the climat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Evodia rutaecarpa in Jinxian County wa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grometeorological suitability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agrometeorology principle of Evodia rutaecarpa growth. And the areas that can be popularized are put forward.
文章引用:冯敏玉, 廖南京, 谭启华. 进贤县吴茱萸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J]. 世界生态学, 2021, 10(2): 153-156. https://doi.org/10.12677/IJE.2021.102017

1. 引言

中药吴茱萸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材,以未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之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列为中品。其应用历史悠久,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要药 [1]。吴茱萸在我国分布广,适应性强,变种多,主产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省,多为栽培 [2] [3]。

据1984~1994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吴茱萸蕴藏量约24万kg,而年正常需要量一般约为100万kg [4]。因需求量大于产出量,是一种种植效益可观的特色种植项目。目前种植方式以家种为主。

吴茱萸在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苗木有伤根分蘖繁殖(根插)和枝条扦插繁殖 [5] [6] [7] [8] [9]。根插繁殖:冬季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定植,但以早春定植较好,成活率高。在2~3月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4~6年健壮植株做母株,刨开树干周围泥土,切断笔杆粗的部分侧根(不宜过多取,否则影响母株生长),把它分成数段,每段长13~20厘米,作为插穗进行育苗。

枝条扦插繁殖。选择4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新梢萌发前,从母株上剪取1年生发育充实的枝条,剪成20~25厘米长的插穗,每段需有3~4个芽,然后将上端截平,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根扎成1捆用500毫克/千克生根粉(ABT)或500毫克/千克萘乙酸(NAA)溶液快速(约10秒)浸蘸下切口1~2厘米处,取出稍晾干后扦插。插时在整好的插床上按行株距10 × 5厘米划线,先用细木棒打引孔,再轻轻地将插穗插入孔内,避免碰伤皮层,插穗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2~1/3,插后随即按实压紧,浇1次透水,并加盖弓形塑棚增温保湿,生根发芽后拆除。加强田间管理,培育1年,当苗高50厘米以上时,即可出圃定植。

吴茱萸定植后2~3年后开花结果,并逐年增加开花结果数,经4~5年培育,产量日趋稳定,进入盛果期 [3]。植株寿命一般为15~20年,如管理得好,可延续到30~40年。

2. 农业气象原理

吴茱萸是多年生的药材,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低海拔、质地疏松的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在低海拔、冬季较暖,土壤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丘陵等地为佳。但作苗床时要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先。吴茱萸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因此常种植在温暖地带的低山丘陵地区的林缘或疏林中;对温度条件要求不严,35℃以上的高温与零下5℃的低温对吴茱萸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吴茱萸怕湿怕涝怕旱,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积水容易诱发根腐病,使植株枯死,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因此选地基本上都是选在山地与旱地上种植,长势都非常好,成活率也高 [10]。研究表明:干旱使吴茱萸扦插育苗、幼苗移栽、成年结果树移栽成活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果实大幅减产。浇水抗旱能明显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成年果树的成话率及果实产量,使成年果树产量成倍增长 [11]。5月份降雨日数超过15天以上时,锈病发生严重,在果实采收前会造成大量落叶,就需要采取除湿措施。当5月份降雨日在14天以下时,当年锈病发病较轻,基本上不需要防治 [12]。

3. 吴茱萸种植气象适用技术

进贤县海拔较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多低丘山陵,北面多湖泊,山水环绕,土壤以红壤为主,地力条件适宜吴茱萸的种植。气候上,进贤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气候温和、时有阴雨绵绵;夏季是全年最长季节,初夏气候温暖,降水多而集中。盛夏高温少雨,属天气炎热,常伴干旱。7、8月份天气炎热,常有大于35℃的高温天气出现。冬季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出现低于零下5℃的情况偶有发生。由于吴茱萸对温度要求不严,因此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吴茱萸的种植。地形地势原因、以及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造成各地的小气候条件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实际生产中要依据气象条件的变化,配合适用技术,做好管理,一样能保证吴茱萸种植高产出,高收益。

3.1. 安装小气候自动气象站,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在吴茱萸种植基地安装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种植关键期及时测定和掌握气温、降水、湿度等各项气象因子,实时监测植株长势,园区内土壤湿度状况,并依据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气象信息以及中后期的天气预报预警情况,及时采取土壤湿度调控措施。

3.2. 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越大,吴茱萸前期产量越高;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内膛光秃,只有表层结果,产量会下降。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又能获得较高产量。如成片栽培,株行距2.7 × 3.3米见方;如利用零星空地种植,株行距以2 × 3米为宜,定植时先开穴,穴宽50~60厘米,深50厘米,穴中施堆肥5~10公斤,填细土5厘米左右,然后将幼苗根系理顺,置于穴中再细土踏实,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应根据天气情况,浇水1~3次以保证成活率。

栽植时要栽正、栽稳,使根部舒展,分层填土压实,如在春季2月或7月初栽植可不浇水,如冬季栽培,则应浇透定根水。栽后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抗旱保苗,以利成活。

3.3. 密切监测土壤湿度,防止出现湿涝或干旱

吴茱萸怕涝、怕阴湿。密切关注种植区土壤湿度,当出现连续降雨且量级较大时(尤其在春夏季),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吴茱萸怕旱,长期供水不足导致果实产量减少,果实不饱满,品质下降。因此当秋季出现较长时段无雨天气时,及时浇水。浇水方法:浇水前将苗的周围直径1米进行松土,(幼苗移栽地松土深度15厘米,移栽后的成年果树松土深度20厘米)然后浇至土壤湿透。浇水时间选择在18:00后或9:00前。

3.4. 加强冬季冻害监测

1991年冬季全市均出现了极端最低气温低于−9℃的天气(其中进贤县最低达−12.7℃)。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零下5℃的低温天气概率小,但不排除异常天气条件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冬季−5℃以下的低温冻害的发生还是有可能存在。因此,加强越冬期冻害监测,如遇低温冻害天气,及时采取覆盖、熏烟等措施进行防范。

4. 适用推广地区

南昌地区常年(1981~2010年)平均气温在17.2℃ (安义县)~18.2℃ (进贤县) ≥ 0℃年积温6283.3℃ (安义县)~6635.1℃;年降水量1613.3毫米(南昌观象台)~1723.4毫米(进贤县);日照时数1686.0 (新建区)~1832.9小时(南昌观象台),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吴茱萸的生长要求。统计常年(1981~2010年)中南昌地区年降水量发现,南昌地区中北部县区年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的概率约为25%左右,而南部县区概率约为9%左右,表明北部县区干旱的发生风险大于南部县区。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的概率北部县区为5%左右,南部县区为12%左右。表明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南部县区大于北部县区。基于存在干旱和湿涝的风险,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选择有灌溉水源且排涝条件较好的地段种植。因此冬季在吴茱萸种植区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预报可能有寒潮来临或有低温冻害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低温冻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

1) 适宜种植区。吴茱萸作为特种经济作物之一,一年栽种,30年受益。南昌地区是粮食主产区,为避免和粮食作物争抢土地资源,宜选择地势较高的且水源相对充足的旱地进行种植。选择冬季较温暖、土壤微酸性至中性的山地、丘陵、平坝向阳处栽培。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而又为当地药农带来经济收入。

2) 不适宜种植区。冬季严寒多风、干燥或阴湿处以及土壤过于粘重、盐碱性大的地块不适宜种植。地势低洼易涝易旱的地区。雨季来临时,易造成积涝引发锈病发生严重。

5. 结语

本文收集整理了吴茱萸的种植技术,并根据其生长的气象学原理总结了吴茱萸种植的农业气象适宜技术,提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为南昌地区吴茱萸的种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袁少峰. 吴茱萸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3): 281-282.
[2] 刘珊珊, 尹元元, 闫利华, 等. 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 23(9): 5-9.
[3] 李军. 吴茱萸的高产栽培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10): 35.
[4] 王景超. 吴茱萸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03(5): 16-17.
[5] 刘建忠, 郭颖, 卢永飞, 等. 余庆县吴茱萸繁殖技术对比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1): 21-23.
[6] 徐云龙, 尹娟. 吴茱萸GAP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7): 30-33.
[7] 王圣辉, 边润根, 黎明晖, 等. 吴茱萸栽培技术初探[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1): 87.
[8] 黄慧莲, 刘贤旺, 罗光明, 等. 吴茱萸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 17(3): 62-64.
[9] 游济顺. 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4): 93-94.
[10] 李林轩, 邹蓉, 唐辉, 等. 不同光强对吴茱萸生长动态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 广西植物, 2012(3): 345-349.
[11] 彭国平, 饶力群, 姜发军, 等. 吴茱萸抗干旱性研究[J]. 特产研究, 2004, 26(2): 26-29, 46.
[12] 敖礼林, 敖艳, 周元, 等. 吴茱萸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 科学种养, 2020(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