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心理改变及对策分析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after Medical Malpractice among Intern Dental Students
DOI: 10.12677/CES.2021.91041, PDF, HTML, XML, 下载: 405  浏览: 75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震坤: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种植科,山东 济南;周 芹*: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特诊科,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医疗事故实习医生心理变化Medical Malpractice Interns Psychological Change
摘要: 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使其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但在实习阶段发生医疗事故后,对一个实习医生的打击往往比较大,如何对待在实习阶段发生医疗事故的学生,帮助他们度过此人生中艰苦的阶段,是临床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心理改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Internship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attain expertise and adopt clinical skill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stage to enable one to be a qualified doctor. However, medical malpractice during that time would be a serious blow. Clinical educators should consider how to deal with the troubled interns and help them get through this difficult time in their lif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after medical malpractice among intern dental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文章引用:朱震坤, 周芹. 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心理改变及对策分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1): 258-26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1041

1. 引言

实习医生是医院特殊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面临着从学生到临床大夫的全面转变,每天都经受着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心理调节、人事医患关系等各方面的颠覆性的改变,处于心理生理压力巨大的重要阶段。实习阶段的所见所学所感所悟都直接影响着未来临床工作信心的树立 [1]。如何能够帮助实习医生做好全方位的平稳过渡,是医学院校和带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如何对待在实习阶段发生医疗事故的学生,分析掌握其心理变化的独特发展趋势,帮助他们度过此人生中艰苦的阶段,是临床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2. 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原因分析

笔者走访多所口腔临床实习教学医院发现,所有教学医院每年每届实习学生均会发生医疗事故,其中误吞小器械和拔错牙位是所有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心理改变及对策分析。

2.1. 理论基础薄弱和临床操作技术不过关

大多数口腔实习医生在进入临床前都只是接受了3~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的能力欠缺。口腔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所用到的器材多、材料产品种类多,每专业科别涉及的疾病诊治原则不同,操作步骤繁琐,这些特殊性往往使初次进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失去自信,考虑不全面,判断不准确,操作不到位,顾头不顾尾的等问题。用有限的理论基础面对复杂的疾患,发生操作失误和医疗差错的概率就会大幅提高。

2.2. 医生的责任感差

由于实习医生不具有独立临床操作的资质,操作时必须由上级医师指导和监督,因此,由实习医生引发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均为带教老师或上级医师。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实习学生的责任感不强,操作要求不严谨,治疗过程不规范、治疗效果不佳。再加之有些实习机构对实习带教要求不过硬,带教老师监管不到位甚至监管缺失,最终造成临床事故发生。

2.3. 医疗风险意识缺失

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最初都抱有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但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缺乏足够的医疗风险意识。而在医学院校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学生都更注重如何掌握充足的处理临床疾患的专业知识,未能充分建立起正确高尚的爱患意识,更未能够充分接受医学相关医德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医疗风险意识的强化,也未能够学习到足够保护医生自身的方式和方法 [2]。进入实习后,在直接面临病号的最初,不知如何才能做到既能规范治疗又能规避医疗风险,更有很多学生,操作能力不够加之胆大心不细,根本完全没有意识到需要去规范治疗以规避医疗风险。

3. 事故发生后实习医生心理和行为改变

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职业倦怠和自杀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改变。尤其以焦虑、抑郁和职业倦怠最为常见。下面就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3.1. 焦虑

人们对一些即将到来的却不能把控的事情往往表现出非常担心和害怕的心态,当这些担心与害怕的反应超过了个体能够耐受的程度或者影响到个体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那这种症状就属于焦虑症范畴。焦虑症是以焦虑、担心与不安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疾病 [3]。大多数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医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若发生医疗事故,根据一项全国范围内三十家口腔医院的实习医生睡眠问题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79名医生有98.5%的医生常常出现程度不同的焦虑烦躁心态 [4]。

3.2. 抑郁

抑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它通常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叠加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索然无味、消极、思维迟缓等症状 [5]。据统计,抑郁症是自杀率很高的疾病,目前国内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医生患抑郁症,比普通人群患抑郁症多四倍,如此之高的抑郁症成为医生所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所以如果再发生医疗事故,实习医生的抑郁率还会再高,这不仅影响到医生本人的健康状况,还会直接降低医生工作效能甚至会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3.3.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症俗称“职业枯竭症”,也就是说,职业倦怠是在职业领域中以个体的一种个人成就感降低、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为症状的心理表现疾病 [6]。发生事故的实习医师往往不愿意继续从事临床工作,产生对专业的厌恶,萌生改行的念头。

4. 针对发生事故实习医生心理和行为应采取的对策

4.1. 教学医院采取的措施

4.1.1. 加强临床前技能培训

在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临床思辨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尽快临床医生的角色。我们医院会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专业学生安排一个周的时间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缩短实习的适应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规范临床操作规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减少临床事故的发生。

4.1.2. 加强学生医疗风险教育

将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在校医学教育教学计划,系统开设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和课程,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能够接收到系统完整不断强化的医疗风险意识,形成在医疗行为中自我保护的观念。

4.1.3. 医院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及时调研近期内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情况以及医生心理 健康变化状况,有针对性的及时组织一些心理疏导和培训活动。比如聘请心理名师为医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讲座及培训,提供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可行建议和意见,引导医生创新自我自愈式心理健康疗养方式,及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7]。

4.2. 带教老师/导师采取的措施

4.2.1. 提高带教能力,率先垂范

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规范的临床操作水平上,如何能够帮助实习医生全面了解临床工作的特点,诸如医患沟通中合适的言谈举止,行医处事中高尚的医德医风,规范诊疗过程中的爱伤爱患理念,持续惊醒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孜孜以求不断提高的技能和学术钻研等等,带教老师的行为都在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影响着实习医生是否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8]。

4.2.2. 加强监督和规范管理

目前,进入到临床的实习医生数量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成逐年上升趋势,而同时实习机构和带教老师的数量却存在着明显不足。往往一个临床老师需要同时带教多名实习医生。面对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带教压力,我们要加强监督和规范,以减少临床事故的发生。

4.2.3. 规范口腔诊断和操作流程

带教老师从实习医生进入临床的最初期就严格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先从模型及体外开始,再慢慢进入临床,规范操作,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概率。

4.3. 对于当事学生来说

4.3.1. 以病人为中心,强调高度责任感

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杜绝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谨记病人至上的原则,能真正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强调培养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4.3.2. 从小处着手,强调做好能做的

大量事故和纠纷的出现证明,事故很少发生在危重病人和疑难技术方面,相反被看作简单重复的操作却更容易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实习医生应该对每一个诊疗操作及后果都有一个客观的预期,树立未雨绸缪的心态,在不会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要保持高度的审慎态度。

4.3.3. 心理调适,强调提高自身适变能力

从实习医生自身来讲,不断提高临床技能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强调面对变化时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培养积极的人格,用健康的心境和坚强的意志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自我成长 [9]。

5. 总结

面对口腔实习医生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心理上的变化,我们应该从医学、学院带教老师、实习医生自己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寻找个性化应对措施,以期强化培养实习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资助(qlyxjy-201911, qlyxjy-201935, qlyxjy-201937),齐鲁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0Y4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秦红, 邹晓平, 杨会, 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487名临床医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7): 474-475.
[2] 邓兴宇, 雷晓坤, 郑渊, 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临床医师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2(3): 171-172.
[3] 沈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务人员执业心理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医院, 2005, 9(12): 54-57.
[4] 唐斌. 从医师心理特征谈医疗事故的防控[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8): 723-724.
[5] 阮鹏. 患方在医疗事故发生前后的心理变化与干预[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20): 1752-1753.
[6] 吴泽全, 段素玲, 张云华, 等. 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5): 48-49.
[7] 张菊红, 戴杰, 施更生, 等. 口腔实习生医疗风险管理与风险意识教育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9): 112-114.
[8] 李伶. 实习医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带教[J]. 淮海医药, 2006, 24(3): 255-255.
[9] 唐斌. 医疗事故中医生心理特征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05, 26(7):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