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的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Hexi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DOI: 10.12677/ML.2020.86122, PDF, HTML, XML, 下载: 460  浏览: 1,67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敏, 王赛男: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汉译英模因论模因Hexi Area Linguistic Landscape Public Sign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Memetics Meme
摘要: 在模因论的视域下,本文分析了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不同错误类型,从模因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公示语英译策略:复制目的语模因内容、套用目的语模因结构、复制源语模因读音、翻译源语核心模因、创译源语模因、语言模因结合图片模因,以期改善河西五市人文景观的公示语翻译状况。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proper example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Hexi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the present author concludes the types of wrong translation and finds out that cloning the mem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content, adapting the expression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loning the meme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 pronunciation, translating the core mem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ranscreating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ombining language meme with picture meme are good ways to translate public sign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offer some practical methods for linguistic landscap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hence furthe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in Hexi Area.
文章引用:张敏, 王赛男. 模因论视域下的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0, 8(6): 886-89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6122

1. 引言

“公示语(Public Signs)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解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 [1]。”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来华外国人不断增多,汉英双语公示语已广泛运用于城市街道和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学界对公示语的英译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17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针对公示语的译写原则、译写方法和要求、书写要求制定了标准,但目前不少地区公示语的英译情况仍然不够规范。

河西五市(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由西汉政府所设置的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白塔寺、雷台汉墓、大佛寺、嘉峪关关城、莫高窟等众多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前往参观。然而笔者在对河西五市19处人文景观考察后发现,当地人文景观公示语翻译情况不容乐观,这不但影响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不利于当地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的树立。

与城市中常见的公示语不同,河西五市人文景观极具西域特色、宗教色彩,因此其公示语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想要译文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等效的语用作用并非易事,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要关注译者理解原文、准确翻译和读者理解译文的过程。模因论(Memetics)恰恰能在这些方面指导我们研究公示语翻译。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纠正、总结,并且根据模因论探讨当地人文景观公示语的英译策略。

2. 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首次出现于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Meme在我国有多种译法,学者何自然将其翻译为“模因”,现已被广泛接受 [2]。道金斯类比基因(gene)创造了模因的概念,基因通过遗传在生物个体间传播,在文化进化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基因,而是通过模仿从一个人脑复制到另一个人脑的模因 [3]。这种现象也常常被类比为病毒的传播,模因就像是病毒,它可以感染人类,并且寄生在人的大脑中,使人类成为它的宿主,被感染的人还可以将模因传播给其他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术界对模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在其著作Metamagical Themas中提到,阿雷尔·卢卡斯(Arel Lucas)建议,将模因以及模因与人或其他模因载体相关的理论称为模因论 [4]。

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将模因论与翻译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他认为,有些翻译模因由于不能得到普遍接受而消亡;另一些翻译模因则流行一时而最终被新的模因集合所取代;但还有一些翻译模因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5]。他关注能够指导译者忠实于原作者,满足翻译委托人、译者自身和预期读者要求的翻译工作规范,提出了期待规范(expectancy norms)和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s)两个概念。当某一翻译模因在某一时期处于支配主导地位,这一翻译模因便是翻译规范。遵循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正统,而违反这一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错误,或根本就不被认为是“翻译” [6]。因此进行翻译时应综合考虑原作风格,原作者想要传达的效果,翻译委托人、译者本身以及目标读者的期望,参考占据主导地位的翻译模因,遵循翻译规范。

何自然指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 [5]。

3. 模因论与公示语英译

比利时控制论学者海利根(F.Heylighen)认为模因的复制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 [7]。作为有特殊用途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公示语自然也属于模因。而对于公示语的英译来说,中文公示语首先要同化译者,使得译者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文化内涵,即译者成功解码,成为模因的“宿主”。然后公示语模因要保留在译者的记忆中。译者将中文公示语翻译成英文的过程即是“表达”阶段,译者将脑中模因重新编码,并且通过新的载体(英文文字)展现出来。原来的中文公示语模因被表达成英文公示语模因印在标牌上得以传播。新的模因若要在外国游客脑中成功复制首先要将其同化,即读者需要成功解码该模因。读者记住模因后,通过新的载体将其表达出来,这主要体现在行为方面,如遵守强制性公示语的要求等,当然也可能体现在语言方面,比如告知他人公示语上的信息。最后的传播阶段,最常见的是标牌上的公示语模因纵向传播到多个游客,也可以在游客间横向传播,比如游客之间相互提醒公示语信息,或者部分游客遵守公示语上的行为要求,其他游客模仿其行为。

这八个阶段(源语公示语模因同化译者,译者记忆源语公示语模因,译者用目的语表达源语模因,目的语公示语模因传播到读者中,目的语模因同化读者,读者记忆目的语公示语模因,读者表达目的语公示语模因,目的语公示语模因在读者中传播)必须全部成功完成,公示语模因才能在译者和读者中间成功复制,英译才算取得效果。但是源语公示语模因在同化和表达的过程中,即译者解码和编码的过程,容易出现差错,这就导致模因在此复制阶段产生变异,目的语模因传达的信息和源语有出入,或者目的语模因难以同化读者,最终都会导致目的语模因表达和传播的失败。

4. 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翻译问题实证

4.1. 译者解码失误

中文公示语的译者绝大多数以中文为母语,理解中文公示语时不会有太大困难,通常解码时也不会出错。但面对汉语公示语时也不可以想当然,特别是有些公示语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倘若译者不深入调查,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容易解码失误。

武威雷台汉墓的一个垃圾桶上写着“不可回收物”,译者将其译为“Organism”(有机体),然而不可回收物除了有果皮、树叶等有机体外,还有灰尘、烟头等,这里的翻译错误是由译者对源语模因“不可回收物”解码失误造成的。不可回收物可以译为“Non-Recyclable”。武威文庙的戟(读作jǐ)门被译成“Qian Gate”,这里纯属译者没有成功解码源语模因。嘉峪关关城的水寨被译为“Water Village”,这会使读者联想到水边村落,而水寨实际上是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可以翻译成“Waterfront Fence”。

4.2. 译者编码失误

4.2.1. 选词错误

译者在正确解码源语模因的前提下可能会采取机器翻译或者字对字翻译等手段,对单词意义的考证不够严谨,造成编码时的选词不当。这会致使模因发生变异,同化读者的模因与源语模因在意义上差距较大。

武威白塔寺一处花坛里“请勿入内”被译成了“No Admittance”,而“No Admittance”通常是指禁止进入某个建筑或者机构,用以表达禁止进入花坛显然不合适,可以译为“Keep off the Grass”。武威文庙一处放置消防用品的柜子配有公示语“微型消防站Miniature Fire Station”,而外国读者看到“miniature”一词会联想到微型模型,结合该微型消防站的实际外观,可以将其翻译为“Fire Equipment Cabinet”。金昌龙首湖公园内“禁止滑冰”被译为“NO SKATING”,“skate”通常是指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滑行,译者应该清楚该公园内没有冰面,源语公示语所指的其实是“禁止滑旱冰”,应译为“NO ROLLER SKATING OR ROLLER BLADING”。金昌紫金花公园中“姊妹亭”被译为“Sister Pavilion”,在中文中通常用“姊妹”形容建在一起、外形相近的一对建筑物,但在英文中常用“twin”,比如美国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也被称为“Twin Towers”;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石油双塔译“Petronas Twin Towers”。所以此处“姊妹亭”可以译为“Twin Pavilions”。

4.2.2. 语法、拼写、标点错误等

不少景区采用机器翻译的手段进行公示语翻译,后期的校对工作不够仔细,就容易导致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的低级错误,当然也可能由译者水平较低造成。这些错误有时令人啼笑皆非,大大影响景区形象,倘若多加注意,都是可以避免的。

武威白塔寺中“小心脚下”被翻译成“Be careful at the toot of”,不仅“foot”拼写错误,该句还成分残缺,应译为“Mind the Step”。武威天梯山石窟“珍惜生命莫入水库”的公示语被译为“Chrish Life Only Reservoir”。其中译者应当想用“Cherish Life”来表示“珍惜生命”,但将“Cherish”错误拼写成了“Chrish”。后面的“Only Reservoir”(译为只有水库)既不符合语法要求,也不符合语义要求。这样一条英语公示语绝对会让外国游客一头雾水。

武威天梯山石窟的价目表上写着“学生、60~70岁老人(凭有效证件) ¥15元”,翻译为“Student、60~70 Year Old With (Valid Certificate)”。首先译文中出现了中文才有的顿号“、”,其次原文中“¥15元”的表达也不对,使用人民币符号“¥”的时候不需要再在数字后加“元”。这里可以译为“Students, Seniors (60~70) with ID Card”。该价目表下方“门票当日有效”被译成“Ticket is valid for issulng day only .”。在译文中,only和句号之间加了空格,这是错误的。其次“issuing”拼写错误。该句可以翻译为“Tickets are valid on the issuing day only.”英文中为了分隔两句话,要在标点符号的后面加空格,而标点与前面的单词之间不需要有空格。

4.2.3. 过度翻译

中文公示语有时为了追求委婉的语气和文采的表达,会比较冗长,如果全部翻译成英语就会不符合公示语短小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且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让外国游客难以发现核心模因,不能顺利解码。

武威白塔寺有一处公示语“做文明游客,树文明新风”,译为“Do visitors of civilization. Get into the habit of civilization.”译文第一句中有语法错误,第二句“civilization”用词不当。但主要问题是该句过度翻译,源语公示语的目的是劝导游客讲礼貌、做文明人,所以第二句“树文明新风”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多余的信息,只需编码第一句模因,译为“Be a polite visitor.”。金昌龙首湖公园草坪上一处公示语“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译为“Around three to five steps. Stay green grass.”译文第一句有语法错误,“around”不可以做动词。中文公示语为了追求对仗,用了十个字,而它的核心模因只是“勿踏草坪”,所以可以译成“Keep off the Grass”。

4.2.4. 翻译不统一

由于很多公示语不是同一个译者翻译,且后期审查不仔细,不少景点内相同的汉语公示语有两种甚至多种英语译法,这样不够规范,而且同一汉语公示语模因对应多种英语模因也会迷惑读者。

嘉峪关关城的文昌阁在路标上被译为“Wenchang Pavilion”,而在文昌阁旁的介绍牌中译者却写道“Wenchang Hall is also Wenchang Tower …”如此一来,一个“文昌阁”就有三个译名,相当混乱。结合文昌阁的建筑特点,应当将其译为“Wenchang Tower”。光化楼被翻译成“Guanghua Tower”,而光化门却被翻译成了“Gwanghwamun”,这种译法难以让外国读者看到“光化楼”和“光化门”的联系,而且它采用的居然是光化门的韩语罗马音拼写方法,实在匪夷所思。张掖木塔寺的路牌上入口译为“Entrance”,出口译为“EXIT”,翻译本身没有问题,但大小写的使用不统一。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一个景区内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不要混用。

5. 模因论视域下的河西五市人文景观公示语英译策略

道金斯认为模因成功复制有三个关键因素,保真度(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 [3]。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并且结合河西五市19处人文景观英语公示语的实例,笔者从模因论的视域下总结出以下公示语英译策略:复制目的语模因内容、套用目的语模因结构、复制源语模因读音、翻译源语核心模因、创译源语模因、语言模因结合图片模因。

5.1. 复制目的语模因内容

很多指示性和提示性的汉语公示语在英文中能够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直接复制目的语模因内容即可,译者只需在词典或网上多加查找。这样保证了模因的保真度,将模因以最本土化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易于读者解码。

指示性公示语如“可回收物”译为“Recyclable”,“医务室”译为“Clinic”,“停车场”译为“Parking”,“商店”译为“Shop”,“卫生间”译为“Toilet”等。

提示性公示语如“小心脚下”译为“Mind the Step”,“暂停售票”译为“Position Closed Temporarily”,“不可退换”译为“No Refunds or Exchanges”等。

5.2. 套用目的语模因结构

在英语国家,不少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都有固定的结构,译者只需遵循这种结构替换相应的核心模因即可达到翻译目的,套用目的语模因结构的过程既保证了模因的保真度,又能够提高翻译效率,保证了模因的多产性。

提示性公示语如“小心碰头”“当心脚下”“小心夹手”“小心恶犬”都可以套用英语中“Mind …”“Watch …”“Beware of …”的结构,译为“Mind/Watch Your Head”“Mind/Watch Your Step”“Mind/Watch Your Fingers”“Beware of Dog”。一些通告信息可以套用“题标(NOTICE)//提示内容”的结构(“//”表示换行,下同),如“预防新冠肺炎,勤洗双手”可以译为“NOTICE//PREVENT THE SPREAD OF COVID-19 WASH YOUR HANDS FREQUENTLY”。提示读者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时可以套用“题标(CAUTION/ WARNING/DANGER)//提示内容”的结构。比如,“小心地滑”可以译成“CAUTION//WET FLOOR”;“水深危险”可以译为“WARNING//DEEP WATER”,“此处危险,请勿入内”可以译为“DANGER//NO ACCESS”。

限制性公示语如“……专用”可以套用“Preserved for …”,“… Only”的结构,“顾客专用车位”可以译为“Preserved for Customers”,“员工专用”可以译为“Staff Only”。

强制性公示语如“禁止……”,可以套用“No + Doing/n.”“Do Not …”“… (is) not allowed/prohibited”等结构,如“禁止吸烟”译为“No Smoking”,“禁止宠物入内”译为“No Pets”,“禁止饮用”译为“Do Not Drink”,“禁倒垃圾”译为“Dumping Prohibited”。

5.3. 复制源语模因读音

除了以上国内外通用的公示语模因,河西五市人文景观还有不少蕴含文化背景的指示性公示语,如果直译成英语外国读者将难以成功解码,此时可以复制源语模因的读音,再加以解释,方便读者解码的同时更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武威文庙的“棂星门”被译成了“Lattice Star Gate”,而真正的“棂星”并非格子状的(lattice)星星,如此翻译又不加以解释会让外国读者感到困惑。棂星门原叫“灵星门”。灵星即是天田星,汉高祖规定凡是祭天要先祭灵星,祈求风调雨顺。北宋时,宋仁宗营建了“灵星门”用于祭天。宋景定年间,始移用于孔庙,其意图为尊孔同尊天,但灵星与孔庙无关,故见门形如窗棂,就写作“棂星” [8]。这里不妨将“棂星门”译作“Lingxing Gate”再在旁边介绍棂星门的历史,便于该模因同化读者。

敦煌“三危山”的官方译名为“Mount Sanwei”,这样翻译不无道理。首先此处的“危”不是“危险”之意,而是指“高耸的”,因此绝对不能用“dangerous”,但如果直译为“Three High Mountains”不但过于简单直白,更体现不出其背后的传统文化。读者看到“Sanwei”可能一时不能解码,但如果加以解释读者便能成功被该模因同化,并且了解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5.4. 翻译源语核心模因

中文公示语有时为了追求文采会采用排比、押韵、对仗的手法,为了追求节奏常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会使用比较委婉的语气和一些铺垫性的语言。但实际上这些公示语的核心模因十分有限,如果将汉语公示语全部翻译出来就不符合公示语语言凝练,信息精准的要求,也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这样的翻译不能为广大读者接受,不具有长寿性。何自然表示:“模因复制的结果不一定是内容前后完全相同,更非形式的等同转移。翻译模因的复制可能出现增值或删减的过程 [5]。”因此,可以提取并翻译汉语公示语的核心模因,舍弃其他不重要的模因。

景区草坪中基本都会有提醒游客不要踩踏草坪的公示语,在我国此类公示语的写法五花八门,如“手下留情,脚下留青”,“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等。但是其核心模因就是“勿踏草坪”,过度翻译反而起不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所以可以提取其核心模因,译为“Keep off the Grass”。再如“做文明游客,树文明新风”,“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一个文明举止,一张城市名片”等公示语,其核心模因就是“文明出游”,可译为“Be A Polite Visitor”。

5.5. 创译源语模因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距较大,有的公示语直译出来会比较生硬,倘若完全复制源语模因的读音也会使读者不解,译文公示语便不具备长寿性,此时可以结合目的语表达习惯,改写源语模因,对其进行创译。

嘉峪关关城内有一处叫做“击石燕鸣”的景观,被译为“Ji Shi Yan Ming”,景观旁边也没有相应的英文介绍,如此外国读者是完全不能解码的。如果译成“Striking the Stone and the Swallow Tweeting”过于生硬且读者无法解码模因中的文化内涵。译者此时可以结合“击石燕鸣”背后的故事进行翻译。相传有一对恩爱的燕子在关城城门关闭时被隔在了城墙内外,城外的雄燕撞墙而死,城内的雌燕整日悲鸣而亡,从此人们就能在城内听到“啾啾”的燕鸣。出关前,士兵会来此敲击城墙壁,如是能听到燕鸣声就说明他能平安归来。士兵离开后他的家人也会来此敲击墙壁以祈平安。这个故事有点像西方“knock on wood”(敲击木头)祈求好运的典故,因此可以将“击石燕鸣”创意为“Knocking on Stone for Blessing”,并且加以英文介绍。

5.6. 语言模因结合图片模因

有些指示性公示语和提示性公示语仅仅翻译成文字后信息不够醒目,倘若能够将语言模因和图片模因结合起来就能使公示语模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增强模因的长寿性。

武威白塔寺经筒旁写道:“←请按方向转动经筒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the rotation”。此处翻译有语法错误,国外读者在解码语言模因时可能有困难,但图片模因能够帮助其解码该公示语模因,可以将译文更改为“←Rotate (in this Direction)”。此外“由此参观……”,“向前……米”等指示性公示语都可以结合箭头等图片模因,增强其长寿性。

提示性公示语如“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可以配上小人坐在轮椅里的图片模因,再加以语言模因的说明“Preserved Parking”,这样就更能凸显核心模因。

致谢

本课题的语料收集工作是在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学郑璟璇和德语专业同学原子川的帮助下完成的,在此对两位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2010730053);2020年甘肃省语言景观汉英对译模式研究;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创新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jbkyzy0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吕和发. Chinglish之火可以燎原?——谈“新常态”语境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7(4): 80-87+94.
[2] 何自然, 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 现代外语, 2003(2): 200-209.
[3] Dawkins, R. (1989) The Selfish Gene. 2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4] Wikipedia (2020) Keith Hens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ith_Henson
[5]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 2005(6): 54-64.
[6] 马萧. 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3): 53-56+61.
[7] Heylighen, F. (1992) Selfish 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Journal of Ideas, 2, 77-84.
https://doi.org/10.1007/978-94-015-8062-5_5
[8] 乔云飞, 罗微. 牌坊建筑文化初探[J]. 四川文物, 2003(3): 68-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