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旅游地理》为例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Tourism Geograph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0.912266, PDF, HTML, XML, 下载: 471  浏览: 68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雍玉凤: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茂名
关键词: 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旅游地理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s Tourism Geography
摘要: 《旅游地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地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从课程基本地位、课程建设基础、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保障等六大方面展开探索,梳理课程建设思路。
Abstract: Tourism geograph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 of tourism geography of Maom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course, the basi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goal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o as to sort out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雍玉凤. 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旅游地理》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12): 1894-189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2266

1. 课程基本地位

《旅游地理》课程是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 [1]。本课程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整体化课程体系设计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在教学上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态度的要求,培养旅游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学生学习本课程前会学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等前续课程,掌握基本的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对《旅游地理》所涉及内容有大概认知,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旅游企业管理实习奠定基础。

《旅游地理》课程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对本专业人才要求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探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学会运用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高职层次,都将《旅游地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高职层次的教学将更多地用于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非常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知识的补充。国外《旅游地理》是非常成熟的学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本课程将在汲取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将其运用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之中。

2. 课程建设基础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地理》课程自2004年开设专业以来设立,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现已在学校课程中心平台上有建设基础,并且为2020年度开设的课程。授课对象为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45学时,每周4节,授课人数逐年递增,现有相关教学资源储备(见表1),当前课程点击量达73833,且呈上升趋势。

《旅游地理》课程资源配套丰富,校内现有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旅游智慧实训室、校工厂(旅行社校园营业部),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数字化3D导游模拟实训室,校外有长期合作的优秀校企合作企业(茂名中旅、茂名国旅等)。课程的相关资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有一定积累。

Table 1. List of relevant teaching resources reserve

表1. 相关教学资源储备列表

本课程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现阶段在线资源已初具规模,类型多样,课程任务点包括文档、视频、章节测验等,且各类型分布合理(见图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实施效果较好,有详细的过程记录(见图2),自主学习功能完备,学生可以在线参与讨论,学生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评价较高。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ask points

图1. 课程任务点类型分布

3. 课程内容设计

《旅游地理》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行“学中做、做中学”,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2]。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熟悉不同区域旅游特色及主要旅游资源。在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 [3]。

3.1.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

在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整体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体系赋予的课程性质和作用为逻辑起点开发与设计课程,在基于全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Figure 2. Number of visits to student progress page and student learning page

图2. 学生进度页面和学生学习页面的访问次数

3.2. 课程内容选取方面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的重视学生“旅游资源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培养要求,选取典型性的旅游资源种类及各大分区地理环境进行介绍,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态度的要求 [4]。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

3.3. 课程教学实施方面

以课堂理论教学、野外实践教学、协作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等四种教与学的方法融合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 课程教学改革

《旅游地理》课程特色鲜明,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果有一定影响力。

4.1. 归纳知识点清单

通过梳理归纳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工作过程知识;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4.2. 建设试题库

配套的试题库已初具规模,内容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等多种题型,能够实现在线测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4.3.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组织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多场景、多小组”转变 [5];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现代化、信息化”转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5. 课程建设目标

《旅游地理》课程的建设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其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行政区划及总体地理特征;熟悉旅游资源的特点、吸引功能及保护措施;掌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和旅游价值;掌握中国九大一级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色。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图准确指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地图分布及其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够认识到中国地质地貌和气候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能够说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和旅游价值;能够认识中国一级旅游区的划分依据,掌握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色。素质目标: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备信息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爱国主义情感。

建设目标以“能学、辅教”为功能定位,积极开拓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在线教学手段,适用于90后、00后学生需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快乐学习知识,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 [6]。

5.1. 完善教学资源

进一步完善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包含教案、课件、视频、作业、测验、讨论、小组任务、课堂活动等内容,丰富课程内容 [7]。其中,重点关注教案和课件。教案方面,根据不同的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突出教案的创新性、科学性与灵活性,以便能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定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互动共振、互生新知留有余地。课件方面,课件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交互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2. 实现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茂名国旅、茂名中旅等),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专题报告、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具体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前往企业进行调查探索,邀请企业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答疑,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三个部分。其中,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地景观、水体景观、气象与天象景观、动物和植物景观 [8];中国人文旅游资源资源,包括万里长城、水利工程、帝陵景观、宗教景观和园林景观;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包括九大一级旅游区的地理概况,代表性旅游资源及风物特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旅游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符合当前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主要教学资源有教案、课件、视频、作业、测验、讨论、小组任务、课堂活动等,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课程教学三大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和重构,将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等三大章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将知识点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知识应用于各教学环节。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完成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6. 课程建设保障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得力,能确保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应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以及广东省2007年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就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我院特制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要求、建设措施、精品课的申报与评定、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等六大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为精品课及精品在线课程的申报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学院给予精品课程一定的建设经费级启动资金,为课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基金项目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旅游地理》阶段性成果;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31214555259);茂名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重点科研项目(茂职院[2019]78号文)。

参考文献

[1] 卓丽娜, 史玉丁. 微课在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20, 195(3): 70-75.
[2] 吴利叶.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20, 33(7): 162-163.
[3] 徐建国.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精品在线MOOC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0): 246-247.
[4] 沈雁飞. 《旅游地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275-276.
[5] 刘志. 高职院校“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之浅见——以《旅游地理》教学案例为例[J]. 丝路视野, 2018(34): 190-191.
[6] 王蕊. 关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旅游地理》为例[J]. 才智, 2014(3): 62.
[7] 郭喜梅, 李庆雷, 殷晓茵, 等.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 176-180.
[8] 辛旭龙, 邱茗. 地缘文化背景下山川景观设计在山川地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评《旅游地理学》[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3): 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