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域下话语标记语“yeah”的语用功能分析——以戏剧《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为例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Discourse Marker “Yea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Take the Drama Goin’a Buffalo—A Tragifantas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0.86116, PDF, 下载: 396  浏览: 1,19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高红云#, 董 玲*: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关键词: 语用功能话语标记语关联理论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Pragmatic Function Discourse Markers Relevance Theory Goin’a Buffalo—A Tragifantasy
摘要: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对理解话语起引导制约作用。这篇文章立足于语言学家Sperber &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以《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用角度对话语标记语“Yeah”的语用功能进行尝试性分析和探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借鉴前人关联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相关研究成果,并利用语料库工具Wordsmith中的词频统计及语境共现功能,得出话语标记语“Yeah”在戏剧中主要语用功能有四:一是作为话语回答语;二是表达情感态度;三是起话题连接作用;四是起话题转移作用。
Abstract: Discourse markers are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which plays the role of restricting or gui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the Relev-ance Theory proposed by Sperber & Wils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discourse marker “Yeah” in Goin’a Buffalo—A Tragifantasy from a cognitive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sums up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discourse ma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and uses the Word List and Concordance function of the corpus tool Wordsmith. It concludes that the discourse marker “Yeah” has four main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is drama. Firstly, it could be used to express emotional attitude; secondly, it plays the role of topic connection and topic transfer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it also serves as a discourse reply.
文章引用:高红云, 董玲. 关联理论视域下话语标记语“yeah”的语用功能分析——以戏剧《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0, 8(6): 840-84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6116

1. 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表达形式,它体现着话语的基本信息与前叙话语之间的关系” [1] (1997: 160)。但因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不同,至今学术界对这一术语未达成统一定义。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研究话语标记语的学者众多。张艳雷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语用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oh在言语交际中的六大语用功能(张艳,2012) [2];孙佳丽也以此为视角,将美国肥皂剧《老友记》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比性话语标记语but和anyway的语用功能(孙佳丽,2013) [3];无独有偶,胡晋华运用相同的语料和视角,探究关联理论下《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胡晋华,2016) [4];郭丽娟也从关联理论出发,探究英国肥皂剧《唐顿庄园》中话语标记语Oh的语用功能(郭丽娟,2017) [5]。纵观关联视角下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他们多以英美电视连续剧为研究对象,但少有学者基于此视角,探究戏剧语言中的话语标记语。

戏剧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戏剧言语交际呈动态交际现象,作为一种高度熟化的语言式,话语标记语可在这种动态交际过程中发挥其明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剧作家在剧本创作时往往有意识地使用话语标记语,以此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选择最佳语境假设。通过使用特定话语标记语,剧作家可以赋予说话者A编码、明示自己交际意图的能力,听话者B则可以对明示的信息解码并通过语境进行关联性的推理,探究其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因而本文以天才剧作家Bullins的戏剧《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为研究对象,探究剧中人物对话中话语标记语“Yeah”的语用功能。

2. 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

对于话语标记研究,Schiffrin、Fraser和Blakemore于80年代后期都提出了观点各异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说。Schiffrin (1987: 31)将其定义为“切分话语单位的顺序性依附成分”(sequentially dependent elements which bracket units of talk),指出其具有为所在句提供“坐标语境”的作用 [6]。Fraser (1999)认为,在句法层面来说,话语标记语不属于独立语法范畴;从语义层面来看,话语标记语都有其程序性核心意义;从语用层面来看,话语标记语标记其所在话语成分 [7]。而Blackmore (2002: 9)则在Sperber & Wilson (1986/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框架下研究话语标记语。Blakemore (2002: 9)指出,话语标记语编码语用过程信息,亦即语用信息 [7]。所谓语用过程,即信息推导过程,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引导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内涵理解把握。

话语标记语标示着后续命题与前命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其缺省既不会影响话语真值条件,也不会给话语增加新内容。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仅凭静态语义理解可能会导致信息缺失,达不到说话者欲表达的自身意图,使交际结果难以使得交际双方满意。因而这一理论将我们的目光从静态语义理解转向动态认知语用。Sperber & Wilson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即明示—推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发话者明示和受话者推理两部分组成 [8]。从发话者角度来看,发话者总是尽己所能准确无误地表明自身意图,使其话语与当时情境相关;从受话者角度来看,受话者总是设定发话者的话语与当时情境相关,其含义可通过发话者明示手段,并结合情境及认知语境推导出来。而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是发话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受话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充当明示手段这一角色。从认知关联理论出发结合动态语境假设研究话语标记语,有助于寻求与动态语境的最佳关联来消除话语的语义和语境歧义,从而获得成功会话交际。

3. 研究对象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Ed Bullins创作的戏剧《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的话语标记语“Yeah”,探究其在戏剧中发挥的语用功能。

3.1. 戏剧简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黑人戏剧创作及发展的黄金时代,而Ed Bullins也因其洞察社会现实、巧妙运用黑人英语备受戏剧界青睐,其作品生动形象,善用隐喻和文字游戏。他创作了大量描写黑人在美国底层社会生活的天才作品,《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也是其中之一。《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是一部于1969年问世的三幕剧,虽然Bullins是一位较为激进的剧作家,但这部作品中少有明显政治色彩。它是一部描写非裔美国黑人社会现实的一部剧,从中我们可以窥得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以及面临的残酷社会现实。剧中人物都梦想着逃往Buffalo,似乎那里可以让他们开启新生活,拥有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人生;似乎那里可以让他们逃离剥削与不公,让他们不再“像暴徒、皮条客和水蛭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9]。然而我们很清楚,现实是黑人在那里的生活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3.2. 戏剧中出现的话语标记语

通览整部戏剧,我们可以发现,戏剧语言中频繁出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语言成分。若仅从句子层面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其语义、功能及句法地位似乎都不那么让人满意;但若将其置于整体或更大的交际语境中,其功能作用方能体现。这些语言成分,就是话语标记语。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戏剧中的话语标记语就引起学者注意。Quirk提到,“很容易就能证明,从语法结构角度看,那些‘反复出现的修饰语’在信息传递中毫无意义,但其身影不仅在日常口语中出现,而且在莎士比亚戏剧(或这之前)的对话中,同样反复出现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成分” [10]。

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的词表功能,可以发现《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多次出现话语标记语,如yeah、you know (ya know)、well、hey等。其中“yeah”出现频率最高,共计93次,且其在不同语境下带有不同语用功能。“yeah”既可作话语回答语,也可表露人物情感态度;既可以作为话题连接手段,又可作为话题转换工具;甚至有时还暗含面子威胁之意。

4.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前人关联理论视域下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探究《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的话语标记语“Yeah”的使用频次,分析其语用功能。笔者使用Emeditor软件对文本进行清洁,并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等软件,辅以人工手段,自建《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英语语料库。通过Wordsmith中的语境共现功能,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成果,分析话语标记语“Yeah”在剧中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语用功能,并制成统计表。

5. 结果讨论

Table 1.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Yeah”

表1. Yeah语用功能的分类和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Yeah”这一话语标记语在《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出现93次,详见表1。其作为话语回答语的频率最高,共计35次。其次是作为表明说话者情感态度出现,达34次。接着是作为话题连接和话题转换工具,分别出现次数为20和4。

5.1. 关联视角下《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Yeah”的语用功能分析

话语标记语“Yeah”在不同语境下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关联理论视域下,《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的“Yeah”主要承担以下四大功能:一是作为情感态度表达;二是起连接话题作用;三是起话题转换作用;四是作为话语回答语。

5.1.1. 情感态度

话语标记语可充当多种语用功能角色,表达情感或态度就是其中之一。在《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它就扮演这一角色达三十余次。当剧中角色使用“Yeah”这一话语标记语时,实则暗示对方自身的情感和态度。

例1 CURT (Stands):Hey, good buddy! You found the place okay, huh?

ART (Pleased by greeting): Yeah, it wasn’t so hard to find but I guess I came around to the wrong door.

这一对话出现于第一幕第一场。面对Art的拜访,Curt显得很高兴。Curt率先开启话题,称赞Art准确找到自己住的地方。为表现自己的礼貌和赞美,Curt在祈使句“你准确找到这个地方(You found the place okay)”后加上“huh”这一语气助词,并使用疑问语气。但细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问。此时由于Curt的亲切问候和称赞,Art十分高兴,因而其将“yeah”作为回应开端,表达对Curt的亲近之情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感。

例2 CURT (To RICH): Yeah, if it wasn’t for Art here I wouldn’t be sittin’ here.

RICH (Bored): Yeah?

这是Curt向Rich解释自己与Art关系的一段对话。显然说到这一段话时,Curt内心充满对Art的感激之情。因而在向Rich描述时,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万千,特以话语标记语“yeah”开启这一话题。但对于Curt提及的这一话题,显然Rich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枯燥无味。从后文可得知,Rich和Curt在少年时就是相知相识的兄弟,因而对于Curt视为“像亲弟弟”一样的Art,Rich可能感受到自己的在Rich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威胁,因而只是随意的以疑问语气“Yeah”回答。这样回答既表明自己愿意语Curt对话,不至于让其冷场,又表达自己对这一话题不感兴趣的态度。

5.1.2. 话题连接

连接话题有多种方式,使用话语标记语就是方法之一。如果说话者A对说话者B所聊话题感兴趣,想继续这一话题,他就会竭力表达自身意图。在《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话语标记语“Yeah”充当这一角色总计20次。

例1 RICH: Yeah ... I heard a couple of cats got stabbed, man.

CURT: Yeah, man, it was pretty scary for a while, mostly black cons against white ones except for the studs who just tried to stay out of the shit and the Uncle Toms ... those Toms we were really out to cool.

在上述Curt和Rich对话中,话语标记语“Yeah”出现在各自台词之首,且皆起话题连接作用。这两个“Yeah”都连接同一个话题,即Curt先前提及的因为穆斯林问题引发的黑人与白人之间的一次打斗。Rich说他也听过与这次事件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是顺接Curt说的这个话题。紧接着,Curt又接连Rich所说的一些人被刺伤这一信息,对这一话题进行评价,说这是一次相当可怕的事故。

例2 PANDORA: That must be Little Mamma.

CURT: Sure hope it is ... I would really like ta see that little broad.

PANDORA (Peers through window): Yeah, there’s that chick.

这一对话发生于听到敲门声,Pandora走向前门去开门。Pandora判断来者定是Mamma Too Tight,Curt回答说自己很期待见到她,所以透过门缝看到敲门者确实是Mamma时,Pandora为再次连接自己开启的判断来着为Mamma的话题,以话题标记语“Yeah”作为话题连接讯号,向Curt说“就是那个小妞”。

5.1.3. 话题转移

话语标记语“Yeah”不仅可以作为话题连接工具,还可以转移话题。即使说话者A不愿意继续说话者B谈论的话题,直接忽视会显得粗鲁无礼,让说话者B心生不悦。因此,用恰当方式温和转换话题方为不错的解决方法,这时话语标记语“Yeah”就可派上用场。

例1 CURT (Sensing something coming): How can I forget it? ... I served my first stretch behind it for stabbin’ that Mexican kid, Manuel.

RICH: Yeah. That was a good time ago and Manuel ain’t no kid no more...he got killed in Korea.

CURT: Yeah. But, tell me. What do you have to say, good buddy?

RICH (Pausing, then serious): It’s about this guy Art and Pandora, man.

这一对话发生于第三幕Curt的公寓中,场景设置依旧是他与Rich在下象棋。Rich觉得Art与Curt的妻子Pandora走得过近,因而在言语中用相当委婉的方式暗示Curt。但当Curt追问时,他并没有之间回答,回忆往事,回想自己还是年轻小伙时就与Curt成为出生入死的好兄弟。Curt虽也回忆这一往事,但显然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因而当Rich以话语标记语“Yeah”开头,继续这一话题时,Curt也以话语标记语“Yeah”呼应,但此时“Yeah”的语用功能并不是连接话题,而是转移话题。因而Curt以“but”为转折,转问Rich究竟想告诉他什么。因而在这一对话中,第二个“Yeah”起转移话题的语用功能。

例2 RICH (Grimacing before making hesitant move): Where ya livin’ now, Art?

ART: I just got locked out of my room.

RICH: Yeah, Curt said you wanted to make some money.

这一对话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Rich和Art虽共有好友Curt,但他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因而当Rich在Curt所在的公寓下棋时,恰逢Art来访。作为寒暄,Rich询问Art住在何处。当得到的回答是“我刚被锁在门外”,Rich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即因囊中羞涩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因而他没有继续寒暄,而是立即转移话题,提及共同好友Curt,并表示自己听他说过Art想要挣钱谋生,暗示自己知晓Art目前处境及经济状况。因而在这里,话语标记语“Yeah”存在的目的是为转移话题,起话题转移语用功能。

5.1.4. 话语回答语

“Yeah”的基本作用就是充当回复语,表达肯定含义。当说话者A赞同说话者B的提议,或积极回应B时,即可用话语标记语“Yeah”作为暗示,其在这一戏剧中充当这一角色达35次。

例1 CURT: You play this game, Art?

ART: Yeah, some. But I haven’t had much practice lately.

因第一幕场景布置是Rich来到Curt的公寓,两人在客厅下象棋。因而当Art拜访Curt时,恰好看见二人正在下棋。所以当Curt询问Art是不是也玩象棋时,Art以话语标记语“Yeah”回答,表示其肯定回答,后又补充说自己有时会下棋,但近期未下过。在这里,“Yeah”只起回答作用,保证会话顺利进行,并未表现出其他更为明显的语用功能,因此归属于话语回答语。

例2 ART: Would you like a drink, Mamma?

MAMMA (Pleased): Yeah ... but you can’t pry Chico from behind that bar.

当Pandora、Art和Mamma一行人来到Pan工作的酒吧时,Art询问Mamma是否想喝一杯,Mamma的回答以“Yeah”回答,表示其答案是肯定的,但后面又猜测Art很难叫动酒保Chico。同样“Yeah”在这里只起回答作用,未表现其他明显语用功能,同属话语回答语。

6. 结论

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见会话策略,在高度熟化的戏剧语言中随处可见。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话语标记语,以期使得剧中听话者以最小努力获得最佳关联,从而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探究戏剧《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话语标记语“Yeah”的四大语用功能。诚然,戏剧中话语标记语如漫天繁星,待业界学者开拓挖掘。本文实为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对象探究戏剧中的话语标记语。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语用学视域下埃德·布林斯《去布法罗——一个悲剧幻想》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项目编号:SK2018ZD004)。

参考文献

[1] Fraser, B. (1999)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1, 931-952.
https://doi.org/10.1016/S0378-2166(98)00101-5
[2] 张艳雷. 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oh的语用功能[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0(3): 90-93.
[3] 孙佳丽. 关联视角下《老友记》中对比性话语标记语but和anyway的语用功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 胡晋华. 关联理论下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分析——以《老友记》中的so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3): 101-102.
[5] 郭丽娟. 关联理论视域下《唐顿庄园》中话语标记语Oh的语用功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17.
[6] Schiffrin, D. (1987)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611841
[7]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486456
[8] Sperber, D. and Wilson, D. (1986/1995)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lackwell, Oxford.
[9] Bullins, Ed. (1969) Five Plays by Ed. Bullins. Bobbs-Merrill, Indi-anapolis.
[10] 谢世坚. 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 山东外语教学, 2009(5):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