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口译课程在线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某高校为例
Survey on Online Instruction of Interpretation unde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Taking a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0.105116, PDF, HTML, XML, 下载: 558  浏览: 93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文华珍: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李延林: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关键词: 疫情防控期口译在线教学教学问题建议措施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line Instruction of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of Teaching Targeted Suggestions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大高校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在本校展开调研,旨在了解疫情期间口译课程线上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自学效果。调研结果发现口译课程线上教学存在教学适应性不足、师生互动不良、监管督查不力、师生信息素养欠佳、教学支持服务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口译教师、学生和学校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以提升后续口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同时也为我国口译在线教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carry out massive online instruction to imple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policy of “classes suspended but learning continues”.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conduc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the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where the author is teaching with the aim of drawing a general picture of interpretation online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The survey concluded that unadaptable teaching, inadequate interaction,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lac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chnical support are problems common to online instructions of interpretation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is finding,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interpretati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of interpretation, promot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of the university and als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 course in China.
文章引用:文华珍, 李延林. 疫情防控期口译课程在线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 教育进展, 2020, 10(5): 697-70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0.105116

1. 问题提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制定本校的线上教学方案,并对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技术培训,提供详细的线上教学指导手册和培训教程,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1]。接下来半年时间,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居家学习、家长配合指导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2]。对此,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祝智庭、彭红超等 [3] 提出直接教学、自主学习和翻转学习三个全媒体学习生态解决方案;焦建利等 [4] 通过对疫情期在线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针对不同实践主体总结出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空中课堂等在线教学的典型方案;宋灵青等 [5] 提出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体框架模型,并构建了基于班级虚拟共同体的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口译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在疫情防控期也通过各大平台和社交媒体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许多口译教师来说,线上教学都是首次尝试,由于师生信息素养、支持在线教学基础设施、教师教学理念等原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在本校展开调研,以期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线上口译学习的现状,深入分析口译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口译教学提供指导,同时也为信息时代我国在线教育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 疫情防控期学校线上教学的现状

2.1. 学校组织

自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之后,笔者所在学校立即制定了相应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出台系列文件,规范学校线上课程教学,实现“开学延期课不停”。同时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出台相应文件,继续推进线上课程教学。全校自2月13日起全面开展线上课程教学,整个学期整体教学运行秩序良好。

2.2. 平台选用和教学模式

本校教师主要选用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和智慧树三大平台。同时,考虑到教学双方网络条件、平台服务器以及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除了使用三大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和考勤外,还结合使用钉钉、微信、腾讯课堂等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或在线答疑,以确保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普遍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① 在线同步直播模式:师生在不同空间,教师利用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同时间、同步调、同进度的教与学活动 [2] ”。这种模式即时性强、技术难度系数小、师生互动水平高、临场感强 [6],但对师生网络要求较高。

② 在线课程异步教学模式:师生的时空和教学行为分离,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或借用现有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监控学生学情、完成评价等;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参与互动讨论、完成练习测试等,也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分享。学生可以自定节奏、自主安排时间,较为灵活自由。

③ “录播 + 直播”模式:教师将部分知识点提前录制成教学视频并准备拓展资源,推送至平台,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环节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完成。学生可提前预习消化关键知识点,直播过程中即时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能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④ 在线混合多元教学模式:师生综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网络资源、虚拟仿真等完成教学和学习活动。这种模式强调多元互动,可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局限。

2.3. 技术支持

学校教学部门与各线上教学平台“一对一”对接,进行包括建课在内的线上教学环境搭建,以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及时有效解决教师线上教学技术问题,三大平台分别建立技术指导交流互助群,全天候为教师答疑解惑。同时,先后多次聘请线上课程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组织全校教师掌握线上教学的基本技能,使师生对线上教学有了较好的心理准备。同时,许多教师通过工作群分享各种技术贴,并录制操作指导视频,相互交流在线教学经验和心得。多种举措结合,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组织效率和教学效果。

3. 疫情防控时期口译教学情况调研

为深入了解疫情防控期口译线上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题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口译课程的认知和态度、线上学习的情况和对线上口译教学的态度等。问卷于5月23日~27日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收回率100%。

3.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象是2017级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自四个不同的专业(见图1),此前已经过三年的系统英语学习,刚开始接触口译课程,每周两个口译课时。从性别上看,样本女生居多,占78.73%。疫情期之前,调查样本大多习惯线下学习,较少进行线上学习(见图2)。

四位口译教师,年龄28~35周岁,都是讲师职称,已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皆无线上教学经验,疫情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中录播和群分享 + 在线答疑模式的比率最高(见图3),学习通、钉钉和班级群是运用最多的教学工具。

Figure 1. Majors of surveyed students

图1. 问卷调查样本的专业来源

Figure 2. Frequency of online learning of surveyed students before the Covid-19 epidemic

图2. 疫情期前调查样本线上学习频率

Figure 3. Teaching modes of interpretation teacher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图3. 疫情期口译教师上课模式

3.2. 调查样本对口译课程的认知情况

从口译学习基础和意向来看,样本学生此前未接受过口译课程的系统学习,但大多对口译课程已有初步的了解(约76.8%),其中55.2%的学生表示这门课程非常实用有趣,希望继续深入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21.6%)认为口译这门课程难度太高,未来从事口译这个行业的几率太小,不想继续学习。

从口译学习动机来看,学生对口译学习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79.1%)只是把口译学习当作提升综合英语能力的途径,近一半的学生(44.8%)认为口译是必修课而“被迫学习”,只有16.4%的学生是出于自身兴趣而学,有意将口译译员作为未来职业的方向。以上学习动机的差异源于学生对口译课程难度和要求的过高估计,近9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前期积累要求太高,自身基础不够。在口译技能当中,学生认为最难的是听解(33.6%)、口语表达(23.1%)和记忆(26.1%) (见图4)等口译技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88%的学生认为口译学习起来过于吃力。

3.3. 疫情防控期口译学习情况

从口译学习自主性来看,自从展开线上教学之后,样本学生口译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约77.2%的学生日平均线上自主学习时间不到半个小时,15.3%的学生除被迫观看教学视频外从不自主学习。线下自主学习情况令人堪忧,约88.2%的学生自主学习口译时间不到30分钟,近15%的学生线上课程结束后从不接触口译材料。

Figure 4. Interpretation skills that students consider to be hard to get

图4. 学生认为较难的口译技能

从学习模式上看,大部分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学习的学生占92%。因口译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介绍和技巧讲解,教师大多采用录播 + 线上答疑的授课形式,但是学生最喜欢的是直播 + 录播模式。

学生线上学习的自觉性远远差于线下课堂,79.8%的学生认为在线口译学习状态更为松懈,自觉性明显变差,能做到全程专注的学生不到1/3 (30.1%)。63.8%的学生表示不管如何努力,都难以做到始终专注。尽管有签到、作业抽查、课堂提问等课堂监督,由于嘈杂的环境、监管不足、班级气氛缺失、个人学习态度和兴趣等原因,上课期间吃饭、刷新闻八卦、聊天、打游戏的学生仍不在少数,甚至有少数同学直接将教学视频打开不管,只为“刷够学习时间”。

从学习效率来看,近95%的学生认为线上口译学习的效果要远远低于线下课堂,没有一位学生认为自己完全理解学习内容,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能掌握80%以上(15.7%),大部分同学(47%)只能吸收60%~80%,近1/4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的课程内容,一半多内容都看不懂的同学仍占约15%。学习效率的低下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网络条件、长期看电子屏幕带来的不适、在线平台漏洞、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模式等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口译学习体验。其中,网络拥堵、数据流量不足、平台漏洞是拉低学生口译学习参与度和效率的几大因素(见图5)。

Figure 5.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nline learning of interpretation

图5. 口译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

此外,师生互动的不足也消磨了学生口译学习的积极性。口译教师主要采用布置学习任务、提问、讨论、借助微信群和QQ群鼓励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个别特殊情况会运用社交媒体与学生沟通,但是这些互动远远不够,认为口译线上教学师生互动不足的学生比率高达75.7%。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近60%),但是害怕与老师交流(14.6%)、口译课太难而不知从何说起(57.8%)或认为师生没必要沟通(3.4%)。由此可以看出,口译教师普遍对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重视不够。

3.4. 样本对线上口译教学的态度

73.1%的学生认为,近一个半小时的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缩短至1小时以内将会使学习专注度和效率提高。75%的学生认为口译这种实践性和情境性较强的课程不适合在线上完成,只有约5.2%的学生认同疫情过后继续采用纯线上教学方式,7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只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主导模式差异,也有约12%的学生支持纯线下教学(见图6)。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线下课堂的环境,离开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在家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线上教学虽然对学生产生的压力较小,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律性。

Figure 6.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teaching modes of interpretation after the epidemic

图6. 学生对疫情期后口译教学模式的态度

4. 疫情防控期口译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共收到115条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适应性、师生互动、监管督查、教学和技术能力、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

4.1. 在线教学认识错位,教学适应性不足

调查发现,部分口译教师对在线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还停留在疫情期前的“满堂灌”传统课堂,在线教学只是将线下班级课堂“搬家”到教育平台或社交媒体,仅作形式上的小修小补。“视频不清晰”“讲解声音过小”“平台使用技能不熟”“内容不足,学不到什么东西”“求更多自学资源介绍”“互动太少”“希望材料与时俱进”等都是学生频繁反映的问题,说明口译教师仍在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口译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更新材料。对于每天接触网络的大学生来说,几年前的口译材料早已过时,完全不能满足他们对新鲜信息的需求,自然会丧失对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口译教师的线上教学组织能力不足也在疫情期间暴露出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望口译而止步”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太难、要求太高”,较多学生反映“没字幕听不懂”“译例没配以文本”“节奏过快”“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说明教师准备的材料过难,内容不够丰富有趣,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特殊学习需求。这种问题在录播模式班级尤为突出,因为有教师直接套用平台上的异步SPOC课程资源,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只能顾及少数学生,致使双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觉得“学无所得,浪费时间”,兴趣逐渐被消磨;基础稍弱的学生认为内容过难,学习积极性受挫。

“希望能多点配套的实战演练”“多点真实的口译材料”也是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现今大多口译教材都是人工编写和配音的材料,与实际口译场合有较大差距,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口译的实战操作和译员所需具备的素养。传统的多媒体课件 + 音视频资源教学模式枯燥难懂,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力不高,即使认真听也是过耳即忘。线上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而疫情期间大部分口译在线教学仍然只是教师的单向讲解输出,将网络环境等同于教室课堂,教师职责和师生关系仍然保持不变 [7] ,学生缺乏足够的口译实战操作和互动交流,不具备特殊时期特殊形式教学的适应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此外,大部分口译教学时间仍然死守学校规定的课表,缺乏线上教学应有的灵活性,也无法适应学生点击式、搜索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也仅满足于签到考勤和刷视频数和时长,不注重内容的理解吸收和知识的深化拓展,课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没有对课上内容进行巩固并进行额外的口译练习。

4.2. 教师监管不力,学生自主性差

口译的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娴熟的口译技巧、超强的记忆能力、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灵活的临场应对能力 [8] 等译员必需的素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击就能获得,需要学生自己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并辅以大量的口译实践。调查显示,80.2%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监管不够和班集体课堂环境的缺失,自己“学习状态松懈,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依赖于被动听讲和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线上教学强调“学生自己定节奏、自己选时间、自己挑内容”,这让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对于一些基础较差、自觉性又不高的学生来说,离了教师监管和课堂气氛的自主学习无异于痛苦的煎熬或无所事事的虚度,逐渐对口译课产生排斥心理。虽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名、签到、抽查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监管,但是不少学生已经摸清教师监查的规律,完成上述任务之后,仍然沉迷于其它娱乐活动。直播模式下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随时加以监督,异步录播的课堂则很难掌握和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即使各大平台都有学情统计数据,但也仅限于对学生学习时长和次数的粗糙记录,至于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或者在何种程度上掌握所学内容则很难统计。没有学校教师的监管和压力,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下降,不少学生纯粹在刷视频以获取平时分,学习效果很难保证。

4.3. 教学活动分离,师生互动不良

口译强调文化交际,难度系数较高,要求师生在拟设场景中通过频繁的教学交互和师生互动培养各项技能,营造良好的口译学习环境。线上教学迥异于传统口译课堂,师生的时空和教学行为都被分离,电子屏幕上的沟通远不如面对面交流及时顺畅。问卷调查显示,整个学期口译在线教学过程中,参与互动的学生比例不到25%。脱离了丰富的多模态课堂交互和课后作业批改、私下聊天等延迟反馈,教师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导致口译在线教学的“失控”现象 [9]。线上口译教学的师生互动仿佛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由于信息素养及教学理念等原因,教师凭直觉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无法顾及互动交流环节,师生的教学活动完全处于两个分割的两端。学生反映“线上学习口译听不进去、听不懂,自然就不敢跟老师说话,怕老师发现自己没学。没听懂也提不出问题,不知道怎么跟老师互动。”教师得不到学生的问题反馈,认为自身教学安排没有问题,继续其干巴巴的口译理论“布道”,“走神”或者“干别的事情”即成为学生口译学习的常态。没有充分的互动实践,即使学习认真的学生也只能习得生硬的词汇表达和脱离实际的口译技巧,却不知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巧运用于口译实践,在口译实践时也会因疏于练习而声音发颤、译文卡顿磕巴、临场应对能力欠佳。此外,学生在线上课堂中无法实际感受老师的声音、动作、眼神和表情,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也容易受居家环境的干扰,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此外,师生互动很难保持一一对应,导致分别学生的特殊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由于线上教学有诸多限制,口译教师无法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较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辅导,致使部分学生感觉受忽视,求知欲望逐渐下降,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只会将教师的声音当作娱乐的“背景音乐”。在线口译教学的师生互动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将口译课堂当作娱乐社交场所,讨论主题严重脱离口译学习内容,致使口译教学过程陷入混乱失序状态。

4.4. 信息素养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口译教学需要师生充分互动、音视频的互享和口译实战操作,比其它课程对师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更高。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要求让许多本以习惯传统课堂的教师措手不及,倍感焦虑。临时抱佛脚的平台使用培训只是一般通用步骤的讲解,不足以应对实际的口译线上教学需求。几乎所有平台都没有考虑到口译课程的特殊教学需求,平台方和学校都未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帮助师生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无法求教其它专业教师,致使前半个学期的口译教学问题百出,许多教学活动环节无法实施,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各平台的运用也没预期中的熟练,前半学期的师生互动主要关注如何实现师生界面的一致,大大减慢了教学进度。平台上繁杂的教学数据也让教师不知从何下手,难以处理分析,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真正状态,加剧了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失控感”。

除此之外,学生的口译学习效果还大受薄弱基础设施的影响。现有的平台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大规模同时段的口译线上教学,设备安装操作及故障排除也会让不少师生手足无措,突发的操作障碍更是让人倍感挫败,无形中增加师生的心理压力。根据调研反馈,绝大部分学生(92.2%)认为口译教师能够做到教学规范,但是网络拥堵(60.5%)、流量不够(60%)、平台漏洞(29.1%)等仍然是制约口译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网络情况较差,农村地区的同学往往没有WIFI (28.7%),移动设备数据流量严重不足(31.3%),在线教学硬件条件仍然较为薄弱。而且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电脑,长时间盯着小屏幕的手机,带来严重的眼部不适(72.4%)。另外,各大教学平台也还未做好迎接超大规模用户的准备,拥堵卡顿和频繁掉线 [10] 严重影响口译教学进程,在师生中造成大范围的焦虑。

5. 后疫情期提升在线口译教学的建议

5.1.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

师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的最后实施者,其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疫情期凸显了师生的信息素养不足问题无疑给学校提了个醒,平时需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培训,要求各教师认真学习各大教学平台操作、教学资源制作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尤其要提升较高年龄段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余,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更新和筛选能力、内容组织能力和教学过程把控能力是口译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口译教师自身也应利用这次契机,积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新教学环境和要求,提升线上教学水平。线上口译教学的空间情景和教情学情皆发生了变化,一线口译教师需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死守“以教为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 [11] 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口译课程的特性和在线教学的独特优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地制定教学安排、规划教学内容。

口译教师首先需筛选、制作、共享适合学生需求的优质口译资源,将视频、音频、文本、图片、动画、模拟仿真等资源系统融合,给学生创设“感性体验”的教学情境 [12],让他们体验真实的口译情景,包括讲者的表情、动作、语速、口音、个人风格等交际因素等,了解时下热议的话题,同时提升口译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视频也应多样化,以模拟仿真、出境讲解、手写讲解、实景授课、访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提升学习的专注力和兴趣。原来的教学时长也应遵循心理学上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规律,将课堂分解成碎片化的小视频,将难懂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分解,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理解和吸收。除了技巧讲授,线上教学过程中也应多添加配套练习,最好能够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最近的时事热点,范围尽量扩散到双语文化以外的内容,也可挖掘校本资源,以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信息性和趣味性,这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还能增强交互性。这将为学生创设资源丰富多元、存取便捷、互动顺畅、有效支持适应性学习的智能化泛在口译在线学习环境 [13],推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深度融合。

5.2. 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疫情期线上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口译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结构、再造教学流程、重整教学评价、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2],系统化变革教学。疫情期的教情和学情皆发生了变化,口译教师也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标准”的观念,契合线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理念。口译教师从口译知识的独一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其职责是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创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14] 的泛在口译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培养和提升口译综合能力。

网络口译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也改变了师生的互动关系,要求教师走下知识绝对权威的神坛,将“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能力转向教学实施与教学互动的组织以及对学与教的评估能力” [15]。师生本不是处于完全割裂的两端,口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对话和共享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间发生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3]。良性的师生、生生互动不仅能督促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相互提醒专注、共享资源经验,还能弥合在线教学造成的教学时空分离,帮助教师在学生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并实时调整教学方案。时空的分离虽然拉远了师生的实际距离,但无形中打断了传统师生互动的垄断性和偏爱性,消减了与教师交流的紧张感,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线上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如口译内容、自学方法、信息技术等,这些问题大多可以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解决。因此,口译教师需发挥其口译知识建构的协调者作用,提前做好内容和技术上的准备,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弥合师生时空的分离,教师可依托微信和QQ群,建立虚拟班集体,随时在群里提醒学习任务、发动讨论、分享交流,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对于沉默旁观的学生可通过微信或QQ私聊鼓励其参与活动,同时根据内容进度和学生特点抛出富有争议性的议题,对发言者进行激励和肯定。在上课过程中要不时询问学生的理解吸收情况,适当进行提问或抽选学生口译练习,以保持现场感和观众感 [4]。同时,教师还应该承担起口译学习监督者的责任,随时根据教学平台的学情统计跟踪监控学生的学习和互动过程。发现消极懈怠的学生时应私下了解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激励。当学生互动积极性下降时,可通过“数字土著”们喜欢的弹幕或小红包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当互动讨论中出现情绪紧张或言语冲突时,要及时介入制止;对于偏离口译学习内容的讨论互动,可及时进行引导清理,为口译正常教学学习创设良好的口译学习环境。

5.3. 加强教学监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线上教学虽然灵活自由,但是也存在师生互动不良、学习氛围差等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调查显示,学生也已意识到课堂气氛、自主性和外在监督对自身在线口译学习的重要性,认为疫情期间需要教师加强监管,以提升自身学习的专注力和动力。居家学习不同于班级环境的自主学习,学生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建构者和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16]。口译在线教学不是将传统课堂搬家到线上 [11],更不是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点上课下课就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除制作筛选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随时督促学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分享、互动、探讨,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口译新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口译技能。鉴于大部分学生认为居家口译学习自主性差,口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点名、签到、随机提问、线上接龙、小组讨论、自由讨论、视频弹屏、作业抽查、测试等多元方式对学生进行监管,探索“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生态。

教师加强监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但多流于形式,终究治标不治本。教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口译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在线课堂也是正式口译课堂的认识,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 [5]。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还未学会如何进行口译自主学习,线上口译学习资源虽然丰富,学生更容易失去方向。口译教师应当发挥知识建构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搜索、筛选和获取口译资料,建构适合自己的口译知识和技巧体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为己所用,在自学过程中发展各项能力,最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口译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际译例和拓展练习,需要学生边听边练,以达到脑、耳、口、手的协同。需要教师随时采取各种形式督促学生参与练习实践,以免自主性差的学生为刷够时间直接跳过。同时,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巩固拓展,举一反三,帮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口译实践练习获得口译技能,个性化提升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还需借助集体无形中给予的监督,依托社交媒体建立的线上班集体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良性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居家协作共享,相互提醒督促。学生更乐于听取同龄人的评价和意见,线上班级体和教学平台上的学生互评和交流讨论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与同学间的差距,唤起心中的进取欲望,敦促其改进自己的学习。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口译教师可联系家长协助监督,形成家校协同监管机制,共同帮助学生自律自学。

5.4. 合理利用信息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线上教学平台服务和网络基础设施是口译线上学习的基本保障。口译课程的特殊性给口译教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亟需信息教育技术支持,以专注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须与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智慧树等各大在线教学平台协商合作,配备足够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经验丰富的教育指导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规划,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技术支持上的培训,随时为师生提供在线答疑,制作最基本的操作指南及故障排除手册和操作视频,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口译教师本身也可以灵活使用多教学平台,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途径直播,或通过班级交流群进行分享互动,减少平台卡顿拥堵带来的影响。同时,可避开全国上课高峰期,与学生商定适宜的上课时间,进行错峰教学。口译教师在上课前熟悉在线教学的操作,提前调试网络和设备,避开拥堵时段上传教学材料,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讲授转向师生协同、以学为主,向学生明确口译教学目标、进度、阶段性考核安排、学习要求和推荐学习资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自主探索口译资源,减少基础设施薄弱带来的消极影响。

6. 结语

突发的疫情使在线教学成为全国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实际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赶鸭子上架”式的线上教学实践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未来的高等教育必将信息化,“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也游刃有余的教师,才是完整的教育工作者 [9] ”。借着疫情期这个成长契机,口译教师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更要以理性的态度深刻反思:“停课不停学”不仅是面对疫情不可替代的应急之举,更是促进口译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深度融合的契机。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开展口译线上教学具有其独特优势,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师生都需要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角色,调整新的教学技能和学习方式。口译课程的特点和教师的工作要求决定了口译教师是个终身学习者。世事万变,口译知识和人才需求每天都在变化,口译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口译教学效能。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项目编号:JXJG-17-3-17)和江西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农林口译软件在职业化为导向的农林院校口译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2014B2ZC-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7_416672.html
[2] 谢幼如, 邱艺, 黄瑜玲, 等. 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3): 20-28.
[3] 祝智庭, 彭红超. 全媒体学习生态: 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3): 1-6.
[4] 焦建利, 周晓清, 陈泽璇. 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3): 106-113.
[5] 宋灵青, 许林, 李雅瑄.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3): 114-122.
[6] 张俊英, 赵敬云. 疫情防控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工学院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4): 11-13.
[7] 杨家兴. 线上教学的带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5(224): 15-19.
[8] 林娟, 欧阳凤. 口译教学中学生语言图式培养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 37(1): 139-141.
[9] 张志祯, 王永忠. 如何认识与应对在线教学活动的高失控感[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6): 4-6.
[10] 王冬冬, 王怀波, 张伟, 等. 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3): 12-18.
[11] 吴砥. 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4): 6-7.
[12] 梁勇, 常淑丽. 网络数字技术下的翻转课堂与口译教学[J]. 海外英语, 2015(17): 67-68.
[13] 罗刚, 杨茂庆.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分析——基于信息文化的视角[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6): 62-68.
[14]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15] 衷克定, 王慧敏. 基于在线平台数据分析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阶段探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3): 49-57.
[16] 罗刚, 余雅斌. “我和你”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 电化教育研究, 2010(8):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