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启示
The Spirit and Enlightenment of Capital-Dominated Modern Culture
DOI: 10.12677/ASS.2020.97132, PDF, HTML, XML, 下载: 462  浏览: 762 
作者: 朱经纬: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现代文化资本主导型文化精神启示意义Modern Culture Capital-Dominated Cultural Spirit Enlightenment
摘要: 现代化是在现代文化指导下进行的自觉行为及其文明成果。现代化实践及其过程蕴涵的现代文化有一般精神与特殊精神。现代文化精神的双重性在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中有典型的呈现。这也决定了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社会功能的两面性。反思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的利弊得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 Modernization is the conscious behavior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ivi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ulture. The modern culture embodied in modern practice and its process has general spirit and special spirit. The duality of the spirit of modern culture is typical in the capi-tal-dominated modern culture. This also determines the capital-led modern cultur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two sid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flect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apital-oriented modern cul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 culture in China.
文章引用:朱经纬. 论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7): 944-94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7132

1.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始之年。现代化是在现代文化指导下进行的自觉行为及其文明成果。为了推进未来3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健康顺利发展,必须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充分发挥其能动的反作用。要卓有成效地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则必须吸收历史上现代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防范种种文化陷阱。因此,有必要专题研究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启示问题。

在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文化建设受经济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由于资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受制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使西方资本主导型文化精神及其社会功能有不可分割的两面性。

2. 西方资本主导型文化现代化的独特性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资本主导的工业文化、现代文化,是一种蕴含着自觉的主体性、自我的价值性、自由的平等性和变革创新性、世界性等内容的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乃至社会面貌、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世界历史等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一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综合原因的结果。其中,资本的文化秉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自己的活动能力与自己的社会成就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形态。它否定了封建的血缘本位、家族本位,形成了新型的能力本位、个体本位的社会关系。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这表明,资本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与之相关联的人,不仅是资本家,同时也包括雇佣工人在内的社会成员,也拥有主体性和独立性。资本所拥有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自我实现等文化精神,与科学技术形成和发展所需的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还如,资本内部追逐超额利润的冲动、外部竞争的压力以及开拓市场的需要,促使资本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中,有产业革命,更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以牛顿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理论、进化论等为典型形态的科学体系,还有以蒸汽机、电力等为代表的技术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引人注目。20世纪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划时代的进展,先后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现代生命科学等一系列崭新的科学理论,开创了人类新的科学时代;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系列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新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实践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全方位的影响,并为工业化过渡到“信息化”、“智能化”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科学技术成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是民主法律制度的社会化。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是资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成就,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马克斯·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等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批判精神,均对资本主导的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阐述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审慎、克己、博爱、正义、仁慈、良心、责任、德性、习惯和效用等一系列概念,提倡“利他”的“利己”主义,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这是资本“等价交换”原则在社会规范领域的反映。社会契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化、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统一的法律等,形成了协调人们社会关系特别是物质关系的社会规范。

三是主体性、独立性和自我实现等价值理念的普遍化,促使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这同样是由资本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自我实现能力决定的。资本的这些文化精神,使得人文主义、理性学说、“人人生而平等”,独立的自我等观念,深入人心;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及社会精神生活的调适,成为了协调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精神关系的主体规范。

四是“世界文学”(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 [2] 即世界文化的形成。这与资本、市场、商品、科学技术、理性精神等的征服性、融合性、世界性相关联。世界文化成为了协调世界各民族关系的精神规范。

3. 资本主导型文化现代化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3]。此时的现代化,是处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发展阶段,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资本的逐利性,因而资本主导的现代化的文化特质也是以物为本,忘却了人,其自由、民主、博爱、人权等文化精神服从和服务于资本对人的统治。从而引发了社会的批判,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生活方式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所造就的,由资本生产造成的消极后果就是‘现代的灾难’,离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把握也就无法深入理解现代社会” [4]。

一是科学技术的异化使用和畸形发展。私有制资本利益的狭隘性、排他性和有限性,使得利己主义成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使科学技术以资本价值增殖为目的,造成了科学技术的异化使用和畸形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关系的掠夺性和征服性。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1;还有欧洲河水的污染、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不断、生态帝国主义横行等等,都是科学技术异化使用和畸形发展的典型表现。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查尔斯·斯诺的《两种文化》、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极权主义批判理论、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深度揭露和批判了科学技术的异化及畸形发展对个人、社会及世界带来的罪恶和灾难。然而,这些反思和批判的现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客观上有利于现代化相对健康地发展。

二是“自由,平等,博爱”实质上是“步兵,骑兵,炮兵”的代名词 [5],深刻地反映出资本文化统治的反人类性、虚伪性。“制定一个有利于少数有产者利益的宪法是美国开国精英们至关重要的任务” [6]。文化统治是资本实现统治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三是相对于资本而言,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失落。资本把人的尊严变成为了交换价值,使人成为了物的附庸。“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7]。它“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制使资本的主体性演变成为了资本所有者的“主体性”,资产者的主体性冲动,实则成为了实现商品价值并尽可能多地获得价值的资本功能的实现;亦使雇佣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商品占有的主体性,演变成为了实现资本功能的工具。“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8]。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造成了物对人存在意义和生活价值的掠夺,导致了资本对人的统治和奴役。恩格斯的《英国状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对此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4. 资本主导型文化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反思历史上资本主导型文化现代化的利弊得失,对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积极吸收历史上现代文化的一般意蕴。现代文化有一般和特殊双重意蕴。现代文化的一般意蕴是由工业化、市场化决定的,其特殊意蕴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工业化、市场化等要素决定了科学技术、市场规则等文化形态具有普遍性,普遍适用于工业和市场;同时决定了现代文化的一般意蕴,如,自由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主体性、独立性等。这些文化精神普遍适用于工业化、市场化。与此同时,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导的现代文化,则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自由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主体性、独立性等现代文化精神还有其特殊意蕴的一面。事实上,所谓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焦虑和信仰危机,并不是由现代文化的一般精神引发的,而是由其特殊精神引发的。因此,对现代文化的一般精神和特殊精神应该区别对待,善于甄别,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囫囵吞枣,简单移植。因此,对历史上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批判借鉴,为我所用。对于一般精神的现代文化,其反思、批判取建设性态度;对特殊精神的现代文化,其反思、批判则应该采取否定方式。由此可见,医治现代文化病,走出文化焦虑和信仰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否定其生成的经济基础,建构适应现代文化一般精神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消弭文化焦虑和信仰危机的有效方式。

第二,防止和克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异化使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9]。正是遵循科学精神、依靠科学技术的磅礴力量,我国取得了控制疫情流行的阶段性巨大胜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有的科学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应对疫情的方式是非科学的,甚至是违背科学的。这深刻地表明,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理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价值理性:是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第一位”价值,还是追求资本价值增殖?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资本主导型现代文化存在科学技术被片面使用的弊端。科学技术的片面使用,或者导致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方式的非科学化及人存在价值的失落,或者导致社会经济、政治的畸形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主要是政府主导与资本主导两种动力机制的双重驱动。因此,科学技术现代化,既要促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整体现代化;又要制约资本对科学技术的片面异化使用。

NOTES

1比利时马斯河谷空气污染事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大气污染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污染事件、日本九州米糠油中毒事件、日本水俣市食用毒鱼中毒事件、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骨痛病事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6.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5.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7.
[4]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批判现代性[N]. 光明日报, 2015-11-18(14).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9.
[6] 冯钺. 美国制宪的初衷就在于维护少数人利益[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6-16(A6).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4.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6.
[9] 习近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N]. 求是, 2020-0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