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中我国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及其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Online Voluntary Teaching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jor Epidemic
DOI: 10.12677/CES.2020.83041,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811  浏览: 1,74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瑶瑶, 陆吉健: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沈晓媛: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大学生线上教学志愿Undergraduates Online Teaching Voluntary
摘要: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重大疫情应对中,研究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形式,探讨其志愿教学模式的实践及其效应。该模式具体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线上教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构建成辅助学习的现代化教学服务模式。该模式包含志愿服务者、志愿服务对象及监督协调者三方面,且研究分别从前、中、后期三个阶段的实践进行分析,得出在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效应,促进线上教学的精准个性化以及志愿服务平台的网络信息化。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the online volunteering teaching model is required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By making use of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is model combines online teaching and voluntary work together to form a modern teaching model for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This model includes three subjects: volunteer, target customer and supervisor, and three stag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From the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the model, we can arrive in a conclusion that this online volunteering teaching model helps to develop the accuracy and individu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voluntary work.
文章引用:陈瑶瑶, 沈晓媛, 陆吉健. 重大疫情中我国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及其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3): 262-26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0.83041

1. 引言

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COVID-19)疫情席卷全国,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阻断疫情传播,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告。2020年2月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发布了相应任务 [1]。面对重大的疫情,各高校除了采取线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多种方式的在线教学,也有高校开展线上志愿服务 [2],通过在线互动,为推迟返校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职业规划、就业信息等帮助。其实,该线上志愿服务模式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形成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那么该线上志愿教学服务模式包含哪些要素?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应如何实践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该模式会为线上志愿及教学模式带来怎样的反思?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结合杭师大经亨颐学院青协和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推出的“线上一对一教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定探索,期待能为我国高校应对重大疫情的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提供一定借鉴。

2. 研究背景

COVID-19重大疫情应对中,各大高校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坚守防疫抗疫各条战线。在教学志愿方面,浙江工业大学的理学院利用“互联网 + 教学”模式全力深入推进网上“数理答疑室”平台,迅速组建起一支由教授带头,教师党员、优秀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志愿者等近50人组成的线上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在线答疑。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大学英语四六级答疑群,依托“语林之声”创立学习频道,整理发布优质阅读内容和学习资料,营造良好的线上语言学习环境 [3]。其他高校也相应推出线上辅助教学的信息平台,为学生在疫情期间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020年2月13日,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教育的通知,杭州师范大学也紧跟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家教服务。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卓越教师,在此特殊时期,该院的师范生志愿者将通过网络视频、语音等方式对报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线上课业辅导或兴趣特长培养。其中,课业辅导主要针对孩子假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讲解,并根据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兴趣特长(如美术、音乐等)培养则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匹配有对应特长基础的志愿者进行辅导 [4]。志愿者每周将进行两次免费线上辅导,每次辅导时间约两个小时,充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3. 重大疫情中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及其实践

3.1. 重大疫情中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

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教学志愿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在线一对一教学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教学来辅助学习的现代化教学服务模式。目前,已有对线上志愿服务模式和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合作教师直接培训指导了杭师大今年2月初开始进行的线上一对一志愿教学服务活动,尤其是进行了主题为《线上一对一教学志愿服务培训》的视频录制和分享。但在重大疫情应对背景下,还没有较为体系化的研究。

研究在这些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模式,具体涉及志愿服务者、志愿服务对象以及监督与协调者三方面的相互关系。监督与协调者首先建立志愿服务者与志愿服务对象的数据库,了解服务对象的切实需求,并匹配相符合的志愿服务者。在匹配完成后,我们将该模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围绕服务对象具体需求对三者设置相应任务,构建完整的线上一对一教学志愿服务体系(如图1)。

该模式旨在将信息技术应用至青年志愿服务以及教学领域,以志愿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通过充分利用基础数据库、智能软件和线上服务平台等优势形成合力,让有需要的学生群体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志愿服务 [5]。通过智能软件为设备,收集报名的志愿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等信息数据,通过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初步筛选与匹配,再由监督与协调者进行个性化调整,从而为志愿服务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志愿服务者,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地开展。报名的志愿服务者会在服务开始之前接受统一的培训,告知服务过程以及平台使用的相关事项,然后在平台监督下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志愿活动;对于报名的志愿服务对象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线上平台的使用以及形成性的反馈与评价。

Figure 1. Flow chart: online one-to-one voluntary teaching model

图1. 线上一对一教学志愿模式

3.2. 重大疫情中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实践

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了网络时空的沟通和对话,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形式,从而使网络互动成为一种新型互动形式 [6]。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已有高校在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互联网+”背景下锐意创新,尝试“线上线下”双师教育模式,通过网络教学,把名师直接带进支教地,充分提高了当地教学质量。因此,在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可以通过实践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来有效辅助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其中,志愿服务者主要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指需要学习帮助的各年级学生;监督与协调者指协调、组织该志愿模式的有关学生组织或部门。

在教学志愿服务前期,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空余时间志愿报名,进行线上教学志愿服务。待志愿服务者与志愿服务对象将基本信息录入报名系统后,数据库初步生成结果,再由监督协调部门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匹配。在匹配完成后,志愿大学生与其服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商议辅导时间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便志愿者提前准备适宜难度的辅导材料。另外,为了便于组织管理,该模式监督协调部门将会为志愿服务者与服务对象提供统一的线上教学平台,以便统计授课时间,了解授课具体情况。

在教学志愿服务中期,志愿者需要完成商议时间的辅导任务,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及时给学生家长提供反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志愿服务者除了需要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辅导外,也可在双方协商融洽的基础上,安排平时的答疑时间,方便学生随时学,随时问。

在教学志愿服务后期,志愿服务者需对学生学习情况形成一份总结性报告,反馈给学生家长以及监督协调部门。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根据志愿服务者的服务情况,对其作出评价及建议,为该模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

4. 重大疫情中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效应

通过上述的分析,该线上志愿教学模式的顺利运行,会对线上教学及志愿服务两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对线上教学来说,线上一对一教学结合当今互联网高速度、高效率、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精准个性化。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拥有的用户量大、数据量大,数据蕴藏的价值高,借助他们的数据合法地合规地挖掘教育对象的相关信息,可以为实施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7]。通过数据精准匹配,线上一对一教学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在这基础上,线上一对一教学能有效帮助志愿服务对象(学生)解答课堂疑惑,解决个人学习问题。同时,相比于学校教师统一教学,志愿者一对一教学会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达到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在这样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且更倾向于大胆提问、不断追问,直至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在线一对一的模式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更强,完全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性格定制,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在线一对一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情感的投入,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线一对一模式还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老师可以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一个正面影响。

对志愿服务平台发展来说,这虽是挑战也是机遇,促进了平台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中指出“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8] ”,这就鼓励了广大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的形态从单一向丰富、从静态向动态、从单独的PC端向综合移动端发展,网络平台更注重交互性和个性化,用户体验成为重要的指标 [9]。本文合作教师针对在线一对一辅导课程中的交流认知可视化进行研究,建构了交流认知可视化分析框架,并对4节共350多分钟的在线一对一教学视频,进行了基于框架的6层次编码和可视化呈现 [10]。该分析框架,拓展了Anna Sfard交流认知理论中的2水平层次到6层次水平,第一次将该理论用到线上交互教学环境,将会为线上教学的交互智能可视化提供框架和数据参考。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学生在课程中的认知状态以及学生主导的认知出现水平、持续时间和接受程度的反馈。相关平台应当不断完善平台设计,丰富平台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志愿服务者(大学生)在这样的志愿平台上实践,极大提高了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开展线上志愿服务是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平台,为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供了实践机会,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宣传推广、效率提升、组织变革,也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 [11]。这将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强化艰苦奋斗精神。

5. 研究展望

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中指出,我们应当“全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8]。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是线上志愿与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志愿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课业学习、查漏补缺,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培养志愿精神;建立线上教学的个性化数据库,推动线上教学发展;注重志愿服务平台的网络交互性,完善志愿服务平台。这一切都为志愿服务事业在教学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科技辅助下的多种网络化教学 [12]。总体而言,新提出的高校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模式还尚未成熟,在志愿者选拔程序、志愿者前期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存在反馈的效率问题,这进而会影响大学生志愿教学资源的优化调配,积极性调动,表彰总结等方面。所以,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改进各种弊端,争取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线上志愿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断采取新的措施,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力求做到志愿服务效应最大化。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重大疫情中大学生线上志愿教学效应研究》;2019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重点课题项目《青年志愿服务效应的现况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KYZ04Y1911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2/t20200214_421005.html, 2020-02-06.
[2] 中国教育在线. 辽宁各高校辅导员开展线上志愿服务[EB/OL]. http://www.eol.cn/news/dongtai/202002/t20200221_1712939.shtml, 2020-02-21.
[3] 浙江在线. 奋战“疫”线浙江工业大学在行动[EB/OL]. http://edu.zjol.com.cn/jyjsb/gx/202002/t20200210_11652632.shtml, 2020-02-10.
[4] 白菁洁. 杭师大为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家教服务[EB/OL]. http://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2002/t20200216_1712049.shtml?from=groupmessage, 2020-02-16.
[5] 漆依林. 互联网 + 志愿服务: 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模式研究[J]. 青年发展论坛, 2019, 29(4): 34-42.
[6] 杨直凡, 胡树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3): 33-36.
[7] 胡树祥, 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6): 60-62 + 102.
[8]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8/02/content_5418265.htm
[9] 吴昊, 黄禹鑫. 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以重庆大学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 64-67.
[10] Lu, J., Zhang, X. and Stephens, M. (2019) Visualizing the Commognitive Processes in Computer-Supported One-to-One Tutor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7, 645-654. https://doi.org/10.1080/10494820.2019.1610452
[11] 张莉萍, 慎荣翔. “互联网 +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以“志愿中国”网站及“志愿汇”APP为例[J].北京青年研究, 2019, 28(3): 68-72.
[12] 曾敏, 唐闻捷, 王贤川. 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 2017(5): 47-52.
[13] 李军利, 卜晓燕. 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07(14): 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