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DOI: 10.12677/AP.2020.103041, PDF, 下载: 662  浏览: 3,314 
作者: 张 雪: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关键词: 专业认同心理资本影响研究Professional Identity Psychological Capi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摘要: 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切入研究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作用,将心理资本分为四个维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分为四个维度:认知、态度、行为和效果。运用《心理资本量表》和《专业认同量表》对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文理科共24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业认同在学生的专业、成绩、所学专业志愿选择、本专业学习条件认知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在学生是否担任学生职务、成绩、本专业学习条件认知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存在显著性相关,是通过自我效能因子和乐观因子发生作用的。通过积极归因、开发乐观心态和教育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心态。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self-efficacy, resilience, hope, optimism;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is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cognition, attitude, behavior and effects. Then we made a study on 240 students of arts and science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s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The study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are in the middle level.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students' major, achievement, voluntary choice of major, cognition of learning condition and other variabl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les of whether students hold the position of students, grades, learning conditions of their major and so 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way of action is self-efficacy and optimism. Through positive attrib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optimism and education guidance,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will be influenced subtly.
文章引用:张雪 (2020).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进展, 10(3), 318-32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3041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面对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想法和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去引导、运用“人”自身的心理能力是一种新的途径。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专业自主学习的现状,关注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纳认可状况,引入心理资本这一变量,开展本土化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专业认同现状调查以及关系疏理,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对策,有效地对大学生心理和职业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期与判断。

2004年,Luthans等人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将心理资本定义为:具有积极性的个体所拥有的核心心理要素,是一种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Luthans等人(2005)的心理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认为心理资本可以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赵丽华、张再生(2011)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嵌入、离职倾向的研究提出心理资本对工作嵌入、离职倾向都起到了显著性作用。王哲(2010)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员工的心理资本及各因子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员工的整体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各因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含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方面:1) 自我效能:面对挑战时有信心并付出努力去取得成功;2) 韧性:身处逆境时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3) 希望:对目标锲而不舍、灵活应变;4) 乐观: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做积极的归因。

安芹、贾晓明(2006)认为,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就业态度、是否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称为专业认同。王顶明、刘永存(2007)将专业认同视为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李轩(2008)在其研究中表明,心理资本与组织认同呈显著正相关。窦海燕(2011)通过对管理者心理资本和员工组织认同的相关及回归分析,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林铮铮(2014)发现流动儿童心理资本与社会身份认同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心理资本水平能正向预测社会身份认同。本研究中,取用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1) 认知:对专业的了解或认知,2) 态度:对专业的态度和情感,3) 行为:由其引起的学习行为,4) 效果:产生的良好的专业学习的效果。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的被试为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方向的2014级-2016级学生。共发放问卷310份,最后回收问卷302份。考虑到人数差异与现实状况,每个年级随机挑选40名学生作为被试,共随机挑选240名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积极心理资本量表

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张阔等,2010),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因子。其中自我效能因子包括第1,3,5,7,9,11,13题;韧性因子包括第2,4,6,8,10,12,14题;希望因子包括第15,17,19,21,23,25题;乐观因子包括第16,18,20,22,24,26题;第8,10,12,14,25题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李克特氏量表填答,每个题向的数据有五个水平:1,2,3,4,5。

2.2.2.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是在秦攀博(2009)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的基础上修订的。问卷采用5点计分,共包括23道题项,四个维度:认知、态度、行为、效果。第1~5题为认知性认同,表示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第6~13题为态度性认同,指对专业的情感态度,第14~19题为行为性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行为表现。第20~23题为效果性认同,指本人与专业的匹配程度。

2.3. 研究内容

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探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群体性特征;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究专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教育对策。

3. 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被试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participant characteristic (N = 240)

表1. 被试基本情况统计表(N = 240)

总体可知(见表2),专业认同均分为3.33,均分大于3的人占74.3%,总体属中等偏上水平。心理资本水平中等偏上,总体情况及其各因子显示所测样本的各项指标均大于3,其中总体均值为3.449。

Table 2. Scor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表2. 专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得分情况

3.2. 专业认同和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2.1. 专业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4)显示专业认同在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学习条件、成绩上具有显著相关性。

Table 3. Differenc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major of study

表3. 专业认同在就读专业上的差异

注:p < 0.05,达到显著水平,其中* p < 0.05,** p < 0.01,***p < 0.001,下同。

文理科专业(表3)的学生在认知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志愿选择来源不同(表4)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因子上有显著不同,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同(F = 8.731, p < 0.001)上具有显著差异,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选择来源学生的得分,具体表现在认知因子、态度因子和行为因子上。不同专业学习条件下(表4)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F = 9.146, p < 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认知因子、态度因子和效果因子上。认为本校本专业学习条件较好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认为本校本专业学习条件一般的学生的得分,认为本校本专业学习条件一般的同学的专业认同的得分显著高于认为本校本专业学习条件较差的同学。成绩(表4)在所在班级中的相对水平会显著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F = 5.686, p < 0.01),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中等或相对较好学生,具体表现在行为因子和效果因子中。

Table 4. Differenc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grade, voluntary choic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achievement

表4. 专业认同在志愿选择、专业学习条件、成绩上的差异

注:志愿选择来源由上至下依次排序为自主选择、父母和他人意见、调剂专业,本校本专业的学习条件由上至下依次排序为较好、一般、较差,成绩在班级中的水平由上至下依次排序为较好、中等、较差。

3.2.2. 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各因子在是否学生干部、本专业学习条件、成绩上在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表6)。

Table 5. Differenc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student cadres

表5. 心理资本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学生职务(表5)在心理资本、韧性因子、希望因子、乐观因子等上无显著差异,在自我效能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本校本专业的学习条件认知不同(表6)的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F = 4.850, p < 0.01),主要表现在韧性因子和希望因子上。成绩在所在班级的相对水平不同(表6)的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希望因子(F = 3.864, p < 0.05)和乐观因子(F = 3.523, p < 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绩在所在班级中相对较好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成绩在所在班级中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对成绩在所在班级中相对较差的学生没有显著影响。

Table 6. Differences of academic capital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achievements

表6. 心理资本在专业学习条件、成绩上的差异

注:本校本专业的学习条件由上至下依次排序为较好、一般、较差,成绩在班级中的水平由上至下依次排序为较好、中等、较差。

3.3.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与专业认同及其各因子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及其各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Table 7.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表7.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4.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以及认知因子、态度因子、行为因子和效果因子为因变量,以代表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因子、韧性因子、希望因子和乐观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心理资本各因子对专业认同及各因子的影响效果显著,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乐观因子对专业认同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乐观因子与行为因子间的回归性最高,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因子和乐观因子发生作用的。

Table 8.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to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表8. 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对专业认同及其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能够较好地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信息,良好的专业认知又有助于促进态度转换和行为结果。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认知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地质学作为理工学校的王牌专业,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成绩在所在班级中的相对水平会显著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具体表现在行为因子和效果因子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专业认同程度更好,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志愿选择来源不同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因子上有显著不同,具体表现在认知因子、态度因子和行为因子上,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能主动了解本专业,对学习更有动力和热情。不同专业学习条件下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认知因子、态度因子和效果因子上,所学专业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学生的专业认同也会随之提升。

大学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是否担任学生职务在自我效能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担任学生职务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学习之外的事情,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能够迎难而上,并能通过学生事务锻炼自我。成绩在所在班级的相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希望因子和乐观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支持学习,是一个良好的互动循环。对本校本专业的学习条件认知不同的学生在心理资本上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韧性因子和希望因子上。

相关分析中,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各因子与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吴伟炯等(2012)认为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动机激发过程引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加大对专业学习的投入。由此推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专业认同程度也会越高。回归分析中,以大学生心理资本为自变量,专业认同为因变量,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专业认同水平也就越高,并且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因子和乐观因子发生作用的。

4.2. 对策探讨

研究数据显示:心理资本对专业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专业认同24.9%的变异量。在心理资本各因子中,自我效能因子和乐观因子在预测专业认同时在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水平,可解释专业认同25.5%的变异量。其中,乐观因子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认知因子27.7%的变化是受乐观因子的影响;态度因子28.0%的变化是受乐观因子的影响,行为因子34.7%的变化是受乐观因子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只探讨培养大学生乐观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乐观因子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表明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乐观面对事物,能较好地对专业学习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积极归因。因此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乐观方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合理归因。韦纳等人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态度的判断。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帮助大学生形成乐观态度,特别是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和行为动机,并产生积极的、向上的、正向的情绪体验,乐观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合理的、正向的归因,帮助大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个体自身的努力、能力或者应变策略的运用,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乐观水平。

第二,开发乐观心态。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督促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同时大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压力和困境的作用,适度的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大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进而使大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锻炼。

第三,重视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面对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信息困扰,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感。乐观作为后天的生活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挖掘和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乐观品质和心理素质。此外,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观看视频、专题讨论等团体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乐观心态。

致谢

文章将收笔之际,心中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有高兴也有痛苦,收集资料时的开心快乐,写不出东西时的烦闷躁动,最终定稿时的满足欣喜;熬夜看文章时也会放弃,写不出文章时会暂时休息一下,在文章的压力下会自我放松,但都汇成了论文成稿的开心满足。

在此,我要诚挚地感谢我的恩师和挚友。从资料收集到修改到定稿等等都离不开恩师精心细致的指导。其次,感谢挚友们给予我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几位私交甚好的伙伴,和他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我将永远铭记和珍视,感谢和祝福。

参考文献

[1] 安芹, 贾晓明(2006).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2), 203-206.
[2] 窦海燕(2011). 管理者心理资本、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 博士论文, 暨南大学, 广州.
[3] 李轩(2008). 员工心理资本、离职意向及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
[4] 林铮铮(2014). 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博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
[5] 秦攀博(2009).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博士论文, 西南大学, 重庆.
[6] 王顶明, 刘永存(2007).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 中国高教研究, (8), 18-22.
[7] 王哲(2010). 企业员工心理资本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硕士论文, 山东大学, 济南.
[8] 吴伟炯, 刘毅, 路红, 谢雪贤(2012). 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学报, 44(10), 1349-1370.
[9] 张阔, 卢广新, 王敬欣(2014).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中心理资本作用的路径模型. 心理与行为研究, 12(1), 93-98.
[10] 赵丽华, 张再生(2011). 高校毕业生心理资本、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统计与决策, (10), 94-97.
[11] 中国网(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12]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 Li, W. (2005).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Review, 1, 249-271.
https://doi.org/10.1111/j.1740-8784.2005.00011.x
[13] Luthans, F., Luthans, K. W., & Luthans, B. C. (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47, 45-50.
https://doi.org/10.1016/j.bushor.2003.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