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例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的中医问诊和证候特征分析
Analyzing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CM for 531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on Campus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问诊量表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月经病的中医问诊及证候特征,以分析其病因病机,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月经病中医问诊量表”采集本校月经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信息,使用EpiData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核对以建立月经病的中医问诊信息数据库,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531例,发现本校女生最常见的月经病是痛经,其次是月经周期的改变;最常见的问诊症状是经行腹痛,后依次有贪食生冷或遇寒后症状加重、肢冷、畏寒、善忧思等;最常见的中医证候是气虚证,其次是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等;与各类月经病相关性强的症状各不相同,但都多与情绪等相关。结论:该校女生月经病常见类型是痛经,常见中医证候是气虚证,其次多为气滞、痰湿、血瘀。该研究可为大学生月经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UTCM), and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based on epidemiological study. Methods: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f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from SHUTCM; adopting EpiData 3.0 software to establish database; and using SPSS 20.0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 with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Investigating 531 cas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was dysmenorrhea, followed by eating colds, symptom aggravated after cold, cold limbs, aversion to cold, worry about too much in order; the most common emmeniopathy was dysmenorrhea, and changes in normal menstrual cycle such as preceding, delaying, even irregular ranked secondly; the most frequent syndrome was Qi deficiency, followed by Qi stagnation, phlegm-damp, blood stasis, yin deficiency and so on; the symptoms which have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various emmeniopathy were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almost related to emotion, leukorrhea, menstrual colour, etc. Conclusion: The emmeniopathy of students from SHUTCM is seen almost in deficiency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and deficiency origin mostly belongs to deficiency of Qi,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mostly belongs to stagnation of Qi, phlegm-dampness, blood stasis. The study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emmeniopathy’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on campus.
文章引用:冯晓, 梁家敏, 杨志霞, 周妍芸, 许朝霞. 531例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的中医问诊和证候特征分析[J]. 中医学, 2019, 8(2): 128-134. https://doi.org/10.12677/TCM.2019.82023

1. 引言

在妇科临床中,月经病是发病率最高、就诊人数最多的一种病 [1] 。月经病的治疗不但意味着对症状的缓解、疾病的预判,也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女大学生是高知人群,身体健康状况与其卫生习惯密切相关,良好的习惯是维持正常月经、减少妇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卫生及生活习惯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学校的卫生指导、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所处社会环境条件有关 [3] [4] [5]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月经不调的高发群体是女大学生,本研究利用“月经病中医问诊量表”调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生月经病患者531例,分析其中医问诊及证候特征,以期为月经病的中医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15年09月至2016年0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年龄为18~25岁。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 [6] 、《威廉姆斯妇科学》 [7] 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8] 确定月经病(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闭经等)的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 [6] 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8] 拟定月经病中医基本证候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血瘀证、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并确定相应的辨证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在校本科生;对调查知情者。

排除标准:排除神志不清,病情叙述有困难者;兼有脑、肺、肾、肝等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严重不全者;拒绝配合者。

2.3. 采集方法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月经病中医问诊信息采集表”采集月经病患者的问诊信息,并记录下患者的面色及舌、脉象。为保证在调查过程中采集标准的统一,在采集前,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问诊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并了解量表中各症状或体征的涵义,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以尽可能保证所采集信息的规范性、一致性。

每份病例均由资深中医专家参考辨证标准进行辨证。

2.4. 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问诊信息的“有、无”,分别赋值“1、0”,采用EpiData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核对,建立月经病的中医问诊信息数据库。

2.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利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问诊症状及证型的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问诊症状与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3. 结果

3.1. 月经病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

在531例月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月经病是痛经,其它根据出现频次的高低排序依次是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后期等,详见表1

Table 1. The disease type of 531 cas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表1. 531例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的疾病类型[频次(%)]

3.2. 月经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此次调查的531例患者中,最多见的中医证候是气虚证,其次是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等,各类中医基本证候出现的频数见表2

Table 2. The frequency of TCM syndrome of 531 cas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表2. 531例在校大学生月经病中医基本证候出现频次表

3.3. 月经病患者中医问诊症状频次分布

在531例月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问诊症状为经行腹痛,有221例(占41.62%),后依次有:贪食生冷或遇寒后症状加重、肢冷、畏寒、善忧思等。可见痛经是在校大学生经期最常见的不适症状。根据问诊症状出现频次高低排序,前30位的问诊症状详见表3

Table 3. The top thirty symptoms in inquiry of 531 cas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表3. 531例月经病患者中出现频次前30位的问诊症状[频次(%)]

3.4. 中医问诊与月经病类型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结果可见,与痛经及月经周期异常变化(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相关系数较强的问诊信息中,均有“情绪失调后症状诱发或加重”,提示情绪因素是月经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与月经病类型相关性强的问诊症状详见表4,与气虚证、血虚证等证候相关性较强的问诊症状详见表5

Table 4. The symptoms in inquiry which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s of emmeniopathy (ranking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表4. 与月经病类型相关性强的问诊症状(根据相关系数大小排序)

Table 5. The symptoms in inquiry which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mmon TCM syndrome of students with emmeniopathy (ranking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表5. 与月经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候相关性强的问诊症状(根据相关系数大小排序)

4. 讨论

月经病表现在月经的期、量、色、质及经行前后或经期所出现的异常状况,以及与月经或周期有关的反应 [9] 。《黄帝内经》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等可致月经病。《金匮要略》认为“虚、冷、结气”是月经病的病因。月经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是外感或内生寒、热、湿邪,内伤七情五志,以及饮食、劳逸、房劳、外伤、环境改变,生理因素如体质,发育异常等 [7] 。然而,各脏腑经络的生理特点和对致病因素的易感程度不尽相同,故累及的脏腑、脏腑的受累程度不一样,月经病的证候及其临床表现亦不相同。根据月经病的中医证候类型研究月经病共分为23种 [10] ,隋之前典籍涉及的月经病主要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闭经6种。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相互调节,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11] 。

本研究显示:① 本校在校大学生月经病类型以痛经最为多见,其后依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后期、月经先期等。② 月经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多见,且各类月经病中最多见的证候均是气虚证。③ 与各类月经病相关性强的症状各不相同,但都多与情绪、大小便、带下、经色、寒热等相关;月经病中医证候中,除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外,其它证型都有很多相关性强的症状,尤以气虚、脾气虚、气滞、阴虚、痰湿为多。④ 531例月经病学生中,最常见的问诊症状是经行腹痛,之后依次有贪食生冷或遇寒后症状加重、肢冷、畏寒、善忧思等。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经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12] 。提示该校女大学生发痛经,多因肝郁、感受寒邪、贪食生冷,导致气滞血瘀或寒客冲任,与血相搏,瘀阻冲任,“不通则痛”。张景岳云:“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思及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校女大学生,且又是医学生,笔者认为该校痛经多发亦与劳累过度、饮食失调、脾胃虚弱,以致暗耗心血、气血化源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濡养相关。痛经,疼痛性质不一,小腹胀痛或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小腹冷痛,多属寒凝或阳虚;小腹隐痛,多属气血两虚,胞脉失养,其常因诱因和体质的差异在不同个体身上有轻重不一的表现,极易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故痛经患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应特别注意日常饮食、起居的调养,必要时采用药物或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与痛经及月经周期异常变化(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相关系数较强的问诊信息中,均有“情绪失调后症状诱发或加重”,提示情绪因素是月经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情绪不调,肝失疏泄条达,致肝郁气滞,或郁久化热,致血行不畅,脉络受阻,出现月经病证。

本研究利用月经病中医问诊量表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信息,并记录了望诊、脉诊信息等,分析了月经病的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观察了与月经病类型及中医证型相关性强的问诊症状。对本校在校大学生月经病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可为在校学生防治月经病的健康教育及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观察在校大学生月经病患者的舌脉象特征及中医药治疗对其的疗效。本研究尚存不足之处:① 鉴于人力、物力、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数有限,且病例全部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所影响;② 月经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年龄、生活坏境、地域、身体质量指数等多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待进行细致及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将充实及掌握更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大量采集符合标准的病例,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适当结合现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系统,对月经病的种类、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等深入研究,为在校学生月经病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四诊的客观化标准化做一份贡献。

基金项目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基金项目——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建设与优化(NO. J1103607)和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NO. 13DZ226100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赖昕, 蔡筱英. 对中医治疗月经病的文献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2, 25(2): 20-22.
[2] 陈秀琴. 经前经期杂症治验4则[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2(3): 195-196.
[3] 温燕逖, 吴宇红, 曹连文. 深圳市860名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状况调查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5): 72-73.
[4] 孙艳明, 王玲, 王学岭, 等. 1800例女大学生痛经病因及证候分布规律调查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30(5): 1014-1016.
[5] 韩莹, 张岩, 张春蕾.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临床诊疗), 2016, 27(2): 349.
[6] 罗元恺. 中医妇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6.
[7] Schorge, J.O., Schaffer, J.I., Halvorson, L.M., et al. 威廉姆斯妇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6-23.
[8]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39-242.
[9] 夏桂成, 主编. 月经病中医诊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55-60.
[10] 马宝章.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65.
[11] 何冠蘅, 邬志雄, 王倩. 王倩教授针灸周期疗法治疗月经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2(4): 153-155.
[12] 马宝璋, 主编. 中医妇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