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dium Alginate on Gel Properties
DOI: 10.12677/HJFNS.2018.74036, PDF, HTML, XML, 下载: 1,067  浏览: 3,219 
作者: 刘海燕, 刘如男, 张娟娟, 姜进举, 王璐璐, 赵 婷, 李群飞: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关键词: 褐藻酸钠凝胶特性M/G比值Sodium Alginate Gel Strength M/G Ratios
摘要: 研究不同M/G比值及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低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大,硬度和咀嚼性高,弹性略低;高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小,硬度和咀嚼性低,弹性好。2) 相同M/G比值的褐藻酸钠,浓度越大,制作的凝胶强度越大,口感越硬。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dium alginate on the ge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dium alginate with low M/G ratio formed gel had higher gel strength, hardness and chewiness, and slightly lower elasticity; sodium alginate with high M/G ratio formed gel had lower gel strength, hardness, chewing and higher elasticity. 2) Within the same M/G ratios,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wa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 in gel strength, and an upward trend in hardness of gel taste.
文章引用:刘海燕, 刘如男, 张娟娟, 姜进举, 王璐璐, 赵婷, 李群飞.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4): 297-302. https://doi.org/10.12677/HJFNS.2018.74036

1. 引言

褐藻酸盐(Alginate)又名褐藻胶,是从海带、裙带菜、巨藻等海洋褐藻中提取的一类天然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膳食纤维,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海藻提取物,在食品、印染、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 [1] ,其中褐藻酸钠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褐藻酸盐。褐藻酸盐具有低卡路里、增加肠道保水、吸除肠内重金属、促进肠道蠕动等健康功效。例如,1997年我国卫生部批准褐藻胶是具有排铅功能的物质(批准号97-65),可用于生产排铅食品;2018年美国FDA正式公布褐藻酸钠、菊粉、聚葡萄糖、抗性糊精等8种原料为膳食纤维,有利于人体健康。

褐藻酸钠分子结构是由α-L-古罗糖醛酸(G)和β-D-甘露糖醛酸(M)组成的结构不均一的天然阴离子多糖,其分子链由GG、GM或MM片段以一定比例构成。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生产水域不同,褐藻酸钠分子中M、G含量也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2] 。褐藻酸钠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凝胶特性,其机理是通过分子中G单元上的钠离子与二价或者多价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最常见的是用Ca2+),形成具有热不可逆特性的凝胶。分子中M和G含量不同,会影响褐藻酸钠凝胶特性。

目前褐藻酸钠凝胶特性主要用于一些健康仿生食品、果冻、肉制品、医用纤维、化妆品等领域 [3] [4] [5] [6] ,但是不同M/G比值褐藻酸钠的凝胶特性以及不同浓度的褐藻酸钠的凝胶特性(内部成型法)很少有人研究 [7] [8] [9] [10] [11] 。本文主要是研究不同M/G比值的褐藻酸钠对凝胶特性(凝胶强度、出水及口感)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粘度及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为后续褐藻酸钠在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褐藻酸钠(AGNa):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粘度范围和M/G比值见表1;成型剂: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搅拌器:德国IKA集团;实验室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TMS-Pro质构分析仪:北

Table 1. Different M/G ratios and alginate viscosity ranges

表1. 不同M/G比和粘度的褐藻酸钠

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箱:上海百典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恒温恒湿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BS224S型: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

2.2. 实验方法

2.2.1.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胶液制备

分别称量不同粘度或者M/G比值的褐藻酸钠倒入定量蒸馏水中,持续搅拌进行溶解,然后进行静置消泡,待用。

2.2.2. 褐藻酸钠凝胶制备

利用2.2.1制备的胶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成型剂(褐藻酸钠与成型剂比例为2:1),迅速倒入圆形模具中,进行封口,室温下静置成型,然后进行巴士杀菌(85℃, 30 min),杀菌后进行冷却备用。

2.2.3. 褐藻酸钠凝胶产品凝胶强度的测定

对上述制备好的褐藻酸盐凝胶用质构仪进行凝胶强度的测定。测定参数为:探头型号为 P/12.5型,触发力0.2 N,测试前速率60 mm/min,测试速度60 mm/min,穿刺距离15 mm,每个产品至少重复测定3次。

2.2.4. 褐藻酸钠凝胶产品凝胶全质构的测定

对上述制备好的褐藻酸盐凝胶用质构仪进行全质构的测定。测定参数为:探头型号为P/12.5型,感应元500 N,触变形力20%,测试前速率60 mm/min,测试速度60 mm/min,每个产品至少重复测定3次。

2.2.5. 褐藻酸钠凝胶产品感官评价

对杀菌之后的褐藻酸钠凝胶进行感官评定,品尝凝胶的口感(如硬度、弹性等)。

2.3. 数据分析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进行显著性分析,显著水平值为P < 0.05。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

3.1.1.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分别使用1.0%的不同类型的褐藻酸钠制作成凝胶,进行凝胶强度测定,结果见图1

Figure 1. Effect of different sodium alginate on gel strength

图1.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图1可以看出,低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大,高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小。G含量越高,凝胶强度越大,这与李倩倩等 [7] 和Kuo等 [12] 的研究结果一致,AGNa中G单元比M单元具有更大的刚性,其形成的凝胶具有更高的凝胶强度。Ress等 [13] 的研究表明,Ca2+优先同AGNa分子中的G单体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相同M/G比值,不同粘度对比可以看出,粘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不如M/G比值的影响显著。

3.1.2.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全质构的影响

分别使用1.0%的不同类型的褐藻酸钠制作成凝胶,进行凝胶强度测定,结果见表2

Table 2. Different sodium alginate on gel texture analysis

表2.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质构分析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表2可以看出,低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硬度大,咀嚼性高,这与上述凝胶强度趋势相同,但是由于硬度大,弹性低。高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硬度和咀嚼性低,弹性高。相同M/G比值,不同粘度对比可以看出,褐藻酸钠粘度对凝胶全质构的影响不如M/G比值的影响显著。

3.1.3.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口感的影响

表3中看出,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制作凝胶口感各异,有硬脆口感,有弹韧口感,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进行选择不同型号的褐藻酸钠来达到要求。

Table 3. Sensor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alginate gel

表3. 不同褐藻酸钠凝胶口感感官评价

3.2.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AGNa2)对凝胶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图2可以看出,相同M/G比值,褐藻酸钠浓度越高,形成凝胶强度大,口感越有嚼劲。随着褐藻酸钠浓度升高,褐藻酸钠分子之间接触更加紧密,链之间结合更加紧密,与钙离子形成更加紧密的凝胶,因而形成凝胶强度逐渐变大。客户可根据自己产品需求选择不同浓度的褐藻酸钠制作凝胶,来达到不同凝胶强度。

Figure 2.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alginate on gel strength

图2.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全质构的影响

分别用褐藻酸钠(AGNa2)配制不同浓度制作凝胶,进行凝胶强度测定,结果见表4

Table 4. Different sodium alginate on gel texture analysis

表4. 不同类型褐藻酸钠对凝胶质构分析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表4可以看出,相同M/G比值,褐藻酸钠浓度越高,形成凝胶硬度大,咀嚼性高,口感越有嚼劲。但是随着褐藻酸钠浓度提高,硬度增大同时,弹性略有下降,内聚性变化不大。

3.2.3.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口感的影响

表5可以看出,随着褐藻酸钠浓度提高,制作凝胶口感越来越硬,弹韧性较好,与上面测定凝胶强度和全质构数据也对应,后期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浓度的褐藻酸钠来达到要求。

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alginate on sensory evaluation of gel

表5. 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制作凝胶感官评价

注:+越多,表明口感越硬。

4. 结论

褐藻酸钠是一种含有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链段结构的天然多糖,与高价阳离子能形成热不可逆凝胶,该凝胶具有低卡路里、增加肠道保水、吸除肠内重金属、促进肠道蠕动等健康功效。本文研究了不同M/G比值及不同浓度褐藻酸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大,硬度和咀嚼性高,弹性略低;高M/G比值的褐藻酸钠形成凝胶强度小,硬度和咀嚼性高,弹性好。相同M/G比值的褐藻酸钠,粘度越高,浓度越高,形成凝胶强度越大,硬度和咀嚼性越高。本研究为今后褐藻酸钠凝胶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客户可根据产品口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规格不同浓度的褐藻酸钠,开发口感各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Kakita, H. and Kamishima, H. (2008) Some Properties of Alginate Gels Derived from Algal Sodium Alginate.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 543-549.
https://doi.org/10.1007/s10811-008-9317-5
[2] Johnson, F.A., Craig, D.M. and Mercer, A.D. (1997)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lock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Sodium Alginates.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49, 639-643.
https://doi.org/10.1111/j.2042-7158.1997.tb06085.x
[3] 田金强, 王永霞, 申连长. 乳酸发酵海藻酸钠果冻的研究[J]. 中国畜产与食品, 1999, 6(3): 104-107.
[4] 代增英, 范素琴, 成文生, 等. 海藻酸盐配料在蔬菜汉堡饼中的应用研究[J]. 肉类工业, 2017(11): 39-41.
[5] 秦益民, 刘健, 胡贤志, 等. 海藻酸盐纤维面膜基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1): 28-31.
[6] 臧汝瑛, 张宁, 于功明, 等. 不同特性的海藻酸钠对仿生鱼翅质构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4(6): 89-92.
[7] 李倩倩, 陈海华, 王雨生, 等. M/G比对海藻酸钠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32(4): 114-120.
[8] 刘海燕, 张健, 李贞, 等. 不同理化因素对海藻酸钠凝胶特性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 26(2): 45-48.
[9] 鲁冬雪, 徐倩倩, 王稳航. 海藻酸钠凝胶机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 20(5): 43-46.
[10] 卢伟丽. 卡拉胶和褐藻胶流变学特性及凝胶特性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11] 王秀娟, 张坤生, 任云霞, 等. 海藻酸钠凝胶特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29(2): 259-262.
[12] Kuo, C.K. and Ma, P.X. (2001) Ionically Crosslinked Alginate Hydrogels as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Part 1. Structure, Gelation Rat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materials, 22, 510-521.
https://doi.org/10.1016/S0142-9612(00)00201-5
[13] Ress, D.A. (1981) Polysaccharide Shap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Some Recent Advances.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53, l-14.
https://doi.org/10.1351/pac198153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