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本位论视角探析儿童诗翻译原则——以《一个孩子的诗园》的三个中译本为例
Study 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Children’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Oriented Theory—Based on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
摘要: 译介外国儿童诗是丰富中国儿童诗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诗具有诗歌和儿童读物的双重属性,要求译者既要考虑诗的语言,也要照顾儿童的需要。本文从儿童本位论视角出发,比较分析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的曾思艺译本、漪然译本、屠岸译本三个中译本,探讨儿童诗翻译原则,寻求更好地为儿童而译的翻译方法。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儿童诗时,应以儿童本位论为指导,注重儿童的兴趣爱好,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为此,译者需坚持以下四个翻译原则:一是语言流畅、音韵和谐;二是表意准确、语言简单;三是保持童趣、善用修辞;四是恰当处理文化差异。
Abstract: Translating foreign children’s poe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rich Chinese children’s poetry. Chil-dren’s poetry has the dual nature of being poetry and reading materials for children, so translators should not only maintai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but als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reading needs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oriented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Robert Louis Stevenson’s 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 namely, Zeng Siyi’s, Yi Ran’s, and Tu An’s translation versions,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children’s poetry, so as to explore better methods to translate for childre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ranslators of children’s poet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hobbies, take into account their knowledge level, read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mo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hild-oriented theory. To this end, translators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four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irst, keep language smooth with harmonious rhyme; second, make sure that the expression is accurate and the diction is reader-friendly; third, keep the poetry childlike and make good use of rhetoric; fourth, handle cultural differences properly.
文章引用:杨雨蝶. 从儿童本位论视角探析儿童诗翻译原则——以《一个孩子的诗园》的三个中译本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1169-117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56

1. 引言

“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论”萌芽并不断发展,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形。由于国内儿童文学发展时间短,尚不够成熟,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丰富国内儿童读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始终伴随和推动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1] 。儿童文学研究相较于成人文学而言处于边缘地位,研究成果较少。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兼具很强的文学性和儿童读物的特点,因此儿童诗翻译与一般诗歌翻译不同,需要译者考虑到儿童的需求,为儿童而译。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诗园》的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曾思艺译本、漪然译本、屠岸译本来探析儿童本位论视角下的儿童诗翻译原则。

2. 儿童本位论与儿童诗翻译

要在儿童本位论视角下分析儿童诗翻译,必须清楚认识儿童本位论的内涵及其对儿童诗翻译的指导意义。朱自强先生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两个“儿童本位论”高潮期分别称作现代“儿童本位论”(20世纪20年代)和当代“儿童本位论”(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2] 。这两次高潮推动了中国现代儿童观和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推动了儿童诗翻译的兴起和发展。

2.1. 儿童本位论的内涵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儿童观的转变,促进了儿童文学的诞生,儿童文学翻译也开始兴起。杜威的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产生了极大影响。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儿童的独立意义和价值,强调儿童有别于成人的兴趣、经验,由此建立了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主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本能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的中心 [3] 。杜威的思想传入中国后,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学者大力推行“儿童中心主义” [1] 。鲁迅提出了“幼者本位”的儿童观 [4] ,认为“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 [4] 新的儿童观不仅推动了儿童教育的发展,在其他领域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四五时期,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儿童本位”观点,并将其引入儿童文学领域,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形成了新的儿童文学观。郭沫若将儿童中心主义运用于儿童文学,最先明确提出“儿童本位” [3] ,他指出,“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塑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里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儿童文学其重感情与想象二者;大抵与诗的性质相同;其所不同者特以儿童心理为主题,以儿童智力为标准而已。” [5] 周作人对儿童文学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儿童文学要“顺应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 [6] 。周邦道在《儿童的文学之研究》一文中谈到:“所谓儿童文学,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之文字,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奥者。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自己欣赏的文学。” [5] 此外,郑振铎也指出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学” [7] 。这些相关的理论表述后来就被简括为“儿童本位论”。

因此,概括来说,儿童文学范畴内的儿童本位论,就是要以儿童为核心,照顾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智力水平,创造儿童感兴趣的、能读懂的作品。

2.2. 儿童本位论对于儿童诗翻译的指导意义

“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种类之一。它是指为儿童创作的、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8] 对于儿童而言,儿童诗是学习语言知识、激发文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文学体裁。但相较于其他儿童文学体裁,如儿歌、童话、寓言等,儿童诗还是个新生事物,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较短。我国儿童诗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自由体新诗中演变发展出来的” [8] ,在古代文学中没有可供直接运用的经验,因此只能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和儿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新的创作 [8] 。同时,译介外国儿童诗也是丰富国内儿童诗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诗歌的文学性极强,重视节奏韵律,语言高度凝练,诗人常常用诗歌来表达情感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儿童诗作为一种诗歌,自然也具有诗的基本语言特点,即语言凝练且注重美感、韵律和意境。同时,儿童诗也是“具有儿童灵魂及其意识的诗”,它能够“抒发儿童的情感、性灵和体验” [8] 。因此,除了诗歌的一般要求之外,儿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要具有童心童趣,体现出“为儿童”的特点。

芬兰学者莉塔·艾蒂楠(Ritta Oittinen)提出“为儿童而译” [9] ,这体现出了儿童诗翻译的本质要求,即儿童诗翻译应该以儿童本位论为指引,也就是要成为“为儿童”的翻译。译者在进行儿童诗翻译时,需放下“成人本位”,坚持“为儿童”的翻译原则,从选择翻译对象、采用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全过程中,重视儿童需求的特殊性,照顾儿童的审美兴趣和知识水平。

3. “为儿童”的儿童诗翻译原则

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是英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斯蒂文森的儿童诗语言简单优美、韵律和谐,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生动描绘出儿童眼中的世界,展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个极佳素材。该诗集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颇深,在国内也有多个译本。本文选取了屠岸译本、曾思艺译本和漪然译本(下文简称屠译、曾译、漪译)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在儿童本位论视角下的儿童诗翻译原则,并总结翻译方法以期帮助译者更好地为儿童而译。

3.1. 语言流畅,音韵和谐

音乐性可以算是儿童诗歌最主要的特质 [10] 。诗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概括和反映着社会生活、诗人情感,以语言形象精炼、具有节奏韵律为重要特征。儿童诗的语言对于流畅优美有更高的需求,这既是其作为诗歌的语言要求,也是其服务于儿童读者的需要。节奏感强、流畅优美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既便于儿童阅读,也能激发儿童读者对于诗歌的兴趣,还能潜移默化推动儿童语言能力的进步。 [8] 因此,儿童诗翻译也应该从儿童的情况和需求出发,追求自然流畅、简单易懂的译文,避免成人诗歌中模糊朦胧、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意象,同时注重押韵、长短句交替、回环反复等手法的运用,增强译文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译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一个孩子的诗园》中的诗歌整体节奏轻松愉快,韵脚整齐,节奏感强。译者在翻译时也应再现原诗轻松愉快的整体氛围,尽量以诗译诗,通过押韵等手法的使用增强译诗的节奏感。图1所示的“Windy Nights”是书中一首典型的节奏感极强的小诗,三位译者在翻译时对于韵律和节奏的处理各有千秋。

Figure 1. “Windy Nights” and its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11] [12] [13] [14]

图1. “Windy Nights”及其三个译本 [11] [12] [13] [14]

“Windy Nights”描写了孩子在刮风的夜里的畅想,将大风刮过的声音想象成一个人在骑马狂奔。全诗共两节,诗歌韵脚为“ababcc,dedeff”,每节诗歌前四句隔行押韵,后两句押韵,诗行长短句交错,使诗歌读起来充满节奏感。此外,诗歌还通过运用头韵(如“low and loud”、“gallop goes”等)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且诗歌大量运用重复手法,如“whenever”和“by”的重复使用、“at the gallop he goes”的重复和“gallop and gallop”等,既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能使儿童读者在不断的重复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

音韵美的外在典型形式是押韵,此外,长短句、反复、交替等手法也能增强诗歌的音乐美 [8] 。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尽量做到韵脚整齐,并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在翻译本诗时,漪译采用的韵脚为“i a i a i i,ao an ao an an an”,押韵基本与原诗一致,而且每节诗歌句式工整,每节诗歌前四行诗长度相同,排列整齐,并通过运用“又……又……”、“时……时……”、“嘚嘚、嘚嘚”等表达再现了原诗的重复手法,使诗歌读来充满节奏美。漪译用“嘚嘚”拟声词表现马蹄声,读起来既有音乐美,又有趣味性,能引发小读者关于骑马的联想,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同时漪译大量使用了叠词,如“高高”、“低低”、“阵阵”等,既能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又非常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更易于儿童阅读理解。与漪译不同,屠译并未还原原诗韵脚,而是采取了两句一押韵的形式,韵脚为“in ing ong ong ie ie,ao ao ang ang ai ai”,韵脚也十分整齐,同样体现出了诗歌的韵律美。且屠译在诗行长度上对原诗有所还原,两节诗歌都采用了“三三八”的句子结构,诗行长短句交替,使诗歌读起来充满轻快跳跃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能够让小读者读诗时朗朗上口,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曾译韵脚为“en in u u ie ue,ang ang ang ang u ao”,较漪译和屠译版本而言,押韵稍显不够整齐,但“en in”、“ie ue”等音比较相近,读起来也有一定的节奏感。同时曾译也运用了大量叠词,如“呼呼”、“黑乎乎”、“湿漉漉”等,还有“儿”化音的使用,符合儿童的语言节奏,使得诗句读起来童趣满满。

Figure 2. Excerpt of “The Swing” and its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11] [12] [13] [14]

图2. “The Swing”节选及其三个译本 [11] [12] [13] [14]

诗歌“The Swing”共三节,图2所示为该诗的第一节及其三个译本。该诗描述了儿童荡秋千时看到的景色,用孩子的口吻讲述荡秋千的经历,用语简单,韵律感强。同时,原诗通过描述孩子的直观感受展现了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心。三个译本都展现出了儿童荡秋千时的快乐,相比较而言,曾译和屠译更加口语化,漪译稍显书面。

原诗全诗隔行押韵,节选部分韵脚为“abab”。全诗诗行均遵循“长短长短”的规律交错分布:一方面,诗行句子长度长短交错,如图2节选部分所示,每节诗一三句长、二四句短,节奏分明;另一方面,原诗在音韵上也形成长短相间,奇数行多用弱长音,如“swing、thing”,节奏舒缓,而偶数行多用强短音,如“blue、do”,节奏明快。这种句子长度和音韵强弱的长短交错使得诗歌读起来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美。在音韵的处理上,三个译本各不相同。节选部分曾译使用“an”韵脚,整体韵律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漪译语言整体更加书面化,节选部分韵脚为“i”,韵律整齐。屠译采用了“an”韵一韵到底,且大量使用了重复、排比等手法,使诗歌朗朗上口,易于被儿童读者接受。三个译本相比较,曾译和漪译更为忠实原文,而屠译则更加自由,对原文进行了增补和语序的调整。一方面,屠译增添了“啊”、“呀”等语气词,使诗歌符合小孩子的说话习惯,也让诗歌节奏变慢。另一方面,屠译增加了一些重复性的词语,如“上蓝天”、“真好玩”等,使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在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加强。

3.2. 表意准确,语言简单

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时期,儿童读本是其学习语言的重要素材。儿童诗既可以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也因其诗歌独有的美感能让孩子感受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儿童的文学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因此,儿童诗用词用语必须合乎语言规范,具备语言之美。儿童文学作品需要考虑小读者的阅读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因此其语言通常较为浅显,通俗易懂,便于儿童读者阅读理解。尤其儿童诗,相较于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而言,文学性较强,本身理解难度大,因此儿童诗大多精炼短小、语法简单。在翻译儿童诗时,译文也应该做到流畅自然、表意准确、生动优美、合乎规范,同时也要考虑到小读者的知识水平,使用简单的字、词、句,避免生僻字、复杂句和成人化表达。

《一个孩子的诗园》中诗歌大多短小精炼、语言简单生动、节奏清晰有韵律,能够让小读者轻松阅读,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佳素材。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坚持“儿童本位论”,充分考虑到小读者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成人化用词、生僻词语、晦涩难懂的词句和复杂句式,选用浅显易懂的词语表达,使用简单清晰的句子结构,再现原诗简单生动的诗歌之美。针对这一点,本文选取了书中两首小诗(见图3图4)进行具体分析。

图3中的“Bed in Summer”这首小诗写出了小孩贪玩不想早睡的生动心理。诗歌原文句子结构非常简单,选用的也都是很简单的词汇,把小孩子贪玩的心理刻画得生动有趣。曾译本语言较为简单,使用了叠词来增加诗歌的节奏感,使诗歌更朗朗上口。但曾译版中,有一些表达比较成人化,比如“脚步山响”“光皎皎”等,对于年龄较小、词汇量少的儿童读者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漪译本格式整齐,但在表达上更加书面化,如“静听”等,不够口语化,不符合阅读能力还比较弱的儿童阅读。相较而言,屠译本更加口语化、低龄化。屠译本在选词上做到了简单浅显,没有生僻词和难度较大的表达,同时还采用了大量叠词,如“阵阵”、“蓝蓝”、“亮亮”等,使得诗歌更符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表达习惯。在翻译“clear”一词时,曾译和屠译都使用了叠词,但二者的选词也有不同,屠译使用的是“亮亮”,而曾译选用了“皎皎”,对于儿童读者而言,显然屠译的“亮亮”更加简单易懂。

Figure 3. Excerpt of “Bed in Summer” and its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11] [12] [13] [14]

图3. “Bed in Summer”节选及其三个译本 [11] [12] [13] [14]

Figure 4.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crawls” in “Shadow March” [11] [12] [13] [14]

图4. “Shadow March”中“crawls”的三个译法 [11] [12] [13] [14]

图4所示内容为三个译本对诗歌“Shadow March”中“crawls”一词的翻译。“Shadow March”这首诗从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夜晚灯光下的影子的动态变化和孩子由影子而联想到鬼怪的想象。“crawls”一词所在诗行描述了在夜晚的灯光下,影子被映照在墙角,随着烛光的移动影子也发生移动。很多小孩子都怕黑,诗中也描绘出孩子的视角中夜晚的影子的可怖之感,所以译文也应该准确再现出这种害怕的情绪。因为读者是小孩子,词汇量不大,因此在选词时,应该选取简单的字词,避免给小读者带来阅读困难。对于“crawls”一词的处理,三位译者的选词便存在差异。曾译将其译为“踅”,这个词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生僻字,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就更加难懂,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曾译本此处选词并未做到“儿童本位”。漪译和屠译都将其译为“爬行”,对于儿童来说更容易理解,而且影子是在墙上和地上移动的,“爬行”一词也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影子移动时的样子,更能够引发小读者的想象。

3.3. 保持童趣,善用修辞

“儿童情趣是儿童诗区别于成人诗的重要标志。” [15] 儿童诗作为儿童读物,应该能够反映儿童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抒发儿童内心的情感感受,展现儿童的纯真、童趣。诗歌的意象多种多样,或直观,或含蓄。儿童在观察世界时,是用的最简单直接的思维观察身边的直观事物。这些生活中的真实意象,如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意象常常会成为儿童诗的主题。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这些平平无奇的自然事物也是新鲜可爱的,它们常常被想象力赋予生命力,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一个孩子的诗园》中许多小诗都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诗歌的主题。这些诗歌以充满想象力的文字描写出自然事物在儿童眼中的生动形象,并且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儿童情趣,例如比喻、拟人、对比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充满童趣。译者作为成年人,在翻译儿童诗时,需要坚持“儿童本位论”,转换身份角色,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和眼光来翻译儿童诗,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找回自己的童心,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才能翻译出儿童诗中那些童心童趣。在保留儿童诗的童心童趣方面,译者尤其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再现原诗中的各种意象,展现儿童诗的童趣和美感。针对这一点,本文选取了书中的诗歌译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如图5所示。

Figure 5. Excerpt of “Wintertime” and its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11] [12] [13] [14]

图5. “Wintertime”节选及其三个译本 [11] [12] [13] [14]

“Wintertime”这首诗描述了孩子眼中的冬天,原诗多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可爱、充满童趣。本文选取了第一、四节的部分内容来进行比较分析。原诗第一节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太阳描写成不愿起床、想睡懒觉的拟人化形象,又把太阳比喻成红色的橘子。三个译本都保留了原诗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译文形象生动、充满童趣。除了保留原诗的修辞之外,漪译还将第三行诗“Blinks but an hour or two”也进行了拟人化,译为“眼睛刚刚睁开又赶紧闭上”,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冬天太阳出现的时间短暂这一特点。通过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可爱,形象地展示出了孩子眼中太阳的形象,赋予太阳赖床的拟人化形象和红橘子的外形特点,童趣满满,符合小孩子观察世界时充满想象力的视角,能够为小读者所理解接受。

原诗第四节中描写冬日寒风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中的雪花比作胡椒粉挂在鼻尖。胡椒粉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白胡椒粉的形状颜色与冬日的雪花颗粒有相似之处,因此小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这个比喻并进行联想。漪译和屠译在翻译时都还原了该比喻,但曾译省去了这个修辞手法,直接译成了“雪粒子”,虽使诗歌含义清楚,但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此处的童趣。

3.4. 恰当处理文化差异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反映,也是现实生活的映射。中外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也会反映在诗歌中。儿童诗的读者是年纪较小的少年儿童,对于世界知识的了解有限,在理解有文化差异的信息时存在困难,因此译者在翻译儿童诗时需要对文化差异进行处理。译者通常可以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对文化信息进行解释、补充,帮助儿童读者理解原文。译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要坚持“儿童本位”,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知识水平,选择小读者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翻译方法,既要避免解释不足造成的阅读困难,也要避免因为过度解释或过度注释造成阅读障碍或负担,如图6图7所示的两个译例。

“Pirate Story”一诗描述了三个孩子畅想自己乘船去探险的想象,其中提到了三个地名——“Providence”、“Babylon”以及“Malabar”(见图6),这三个都是外国的城市名,对于国内的儿童读者来说非常陌生,因此译者应该进行恰当的处理,帮助小读者获取信息,三个译本对于这三个城市的翻译也有较大区别。

图6所示,曾译和漪译都采取了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曾译补充了三个城市的相关信息,对三个城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但详细的注释其实更加适合成人读本,过多的解释文字可能反而会给儿童读者带来阅读和理解上的负担,因此在儿童阅读文本中不需要太过详细的注释,而仅需要对陌生信息做出简要阐释即可。与曾译不同,漪译添加的注释较为简单,这样的加注方式可以使小读者获得陌生信息的补充了解,便于小读者理解诗歌。但也许是考虑到巴比伦相对而言更为出名,小读者在其他作品的阅读中可能对其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仅对普罗维登斯和马拉巴做了较简单的注释说明。但并非所有小读者都对巴比伦已经有所了解,因此笔者认为此处应该给巴比伦也增加一个简单的注释说明。而屠译直接将三个城市名称进行了音译,并没有给出补充信息,这样对于知识还不够丰富的儿童读者来说会造成信息缺失,可能导致小读者的理解困难。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针对儿童诗中出现的文化信息,为了帮助小读者理解,译者可以进行加注说明,但要把握好增加注释的度,不要增补过多信息反而造成阅读困难。

Figure 6. Translations of names of three cities in “Pirate Story” [11] [12] [13] [14]

图6. “Pirate Story”中三个地名的翻译 [11] [12] [13] [14]

Figure 7. Thre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ea” in “A Good Play” [11] [12] [13] [14]

图7. “A Good Play”中“tea”的三个译法 [11] [12] [13] [14]

“A Good Play”这首诗讲述了“我”和小伙伴Tom在家中利用卧室的各种工具玩水手游戏,图7展示了诗中提到的“tea”及三个译本对其的翻译。此处“tea”实际上是指英国的下午茶,这就涉及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下午茶在英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英国人有在下午四五点喝茶吃点心的传统,但是这一传统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因此在翻译时,三位译者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意译法,以使中国儿童读者能更好更顺畅地理解诗歌。漪译将其译为“吃茶点的时间”,曾译和屠译都译为了“下午五点钟”,这两种译法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tea”的内涵。但“吃茶点的时间”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因为在中国吃茶点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而“下午五点钟”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在中国也并没有特别的含义,所以小读者可能也会觉得困惑。中国大多数家庭吃晚饭的时间就是五点到六点左右,而且小读者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玩耍了一天,到了晚上五六点,被妈妈叫回家吃晚饭,不得不结束游戏的经历。因此,笔者认为,此处可以采取归化译法,译为“晚饭时间”,或者采用异化方法,保留文化因素,译为“下午茶”并加注简要解释。

4. 结语

高尔基曾说“每一个进入儿童文学的作者都应当考虑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否则他的书就成为没有用的书,儿童不需要,成人也不需要” [16] 。儿童诗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诗歌翻译,除了诗歌翻译本身需要考虑的韵律美、语言美、意象再现等问题之外,它更需要译者注意到其“为儿童”的需求。译者要坚持“儿童本位论”,照顾到小读者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用儿童的语言翻译儿童诗。通过对比分析《一个孩子的诗园》的曾译、漪译、屠译三个中译本,本文认为译者在儿童诗翻译时,需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做到语言流畅、音韵和谐,使译文具有音乐美和节奏美;第二,要做到表意准确、语言简单,使用口语化语言和简单的句式语法,符合儿童的表达习惯,便于儿童阅读理解;第三,要保持童趣、善用修辞,翻译时应该灵活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再现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童心童趣,使诗歌具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第四,要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处理诗歌中涉及到的文化信息,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异化、归化等多种方法,使儿童在顺畅阅读的同时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但加注时需要注意把握度,不要添加过多或过于复杂的注释导致阅读困难。诗歌的语言与儿童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并不冲突,译者在翻译儿童诗时应坚持“儿童本位论”,为儿童而译,综合运用以上翻译原则,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追求诗的语言与儿童的语言的平衡,译介如《一个孩子的诗园》这样的优秀外国儿童诗歌作品,以充实我国儿童诗库,丰富我国儿童的阅读体裁和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文娜, 朱健平.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2): 80-87, 97.
[2] 朱自强. 论“儿童本位”论的合理性和实践效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 109-117.
[3] 冯乐堂. “儿童本位论”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2): 73-75.
[4] 鲁迅. 鲁迅散文集[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8: 127-133.
[5] 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 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 37-38, 448.
[6] 王泉根, 编. 周作人与儿童文学[M]. 杭州: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5: 43.
[7] 王泉根, 编著. 民国儿童文学文论辑评上[M].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16: 310.
[8] 韩进, 编著. 儿童文学[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51-53.
[9] Oittinen, R. (2000)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Routledge, New York.
[10] 林文宝. 儿童诗歌研究[M]. 台湾: 复文图书出版社, 1988.
[11] Stevenson, R. (2007) 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 Sterling Publishing Co., Inc., New York.
[12]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著. 汪剑钊, 编. 雅歌译丛一个孩子的诗园[M]. 曾思艺, 译.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8.
[13]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著. 一个孩子的诗园[M]. 漪然, 译. 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8.
[14]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一个孩子的诗园[M]. 屠岸,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21.
[15] 浦漫汀, 主编. 张美妮, 等, 编写. 儿童文学教程[M].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1: 42.
[16] 周基亭, 编.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81陈伯吹卷[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