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人文与思政的融合
Integration of Humanis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pidemiology Course
DOI: 10.12677/ae.2024.144556, PDF, HTML, XML, 下载: 53  浏览: 8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施静怡*, 胡小勤, 洪伟玲:金华高等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所,浙江 金华;黄航星#: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关键词: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Epidemi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urs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摘要: 目的:分析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入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价值。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流行病学“四个融合”教学,即教学目标与担当意识相融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相融合、教师教学与思想提高相融合、课题学习与实践相融合,通过两学年的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成效。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 0.05),并且对课程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结论:在流行病学课程中引入人文和思政教育,以本研究“四个融合”为例,可以解决传统流行病学教学枯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和思想境界,引导学生逐渐成长为兼具职业操守与行业担当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进而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and values of integrating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Epidemiology. Methods: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four integrations” teaching method in Epidemiology, which integrates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humanistic qualities, teacher teaching with ide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topic learning with practice. After two years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final exam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y showed greater interest in the course. Conclusion: Introducing humaniti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Epidemiology, taking the “four integration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as an exampl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boredom in traditional Epidemiology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medical literacy and ideological realm, guide students to gradually grow into a new generation of medical worker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industry responsibiliti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cause.
文章引用:施静怡, 黄航星, 胡小勤, 洪伟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人文与思政的融合[J]. 教育进展, 2024, 14(4): 573-57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56

1. 引言

流行病学课程属于医学生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病因加以探寻,从而掌握流行病控制方法。本课程团队成员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引,对课程思政改革和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对教学方式进行持续创新,本着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可知,教育行业的发展应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以落实 [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推动,培养人才的方式以及培养者均应考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 。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随着课程教学改革进度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覆盖范围随之扩大,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育之中,一方面能够进一步认同学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专业精神追求。发布于2019年8月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到,对高校各个学科、专业现有课程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设置与之对应的思想政治课程模式与内容,使得高校开设的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形成具有丰富层次、多类型的新课程体系,该体系能够全面覆盖,同时可以在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与支撑,进而发挥出思政课、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 [3] 。

2. 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四个融合”

2.1. 教学目标与担当意识相融合

流行病学以研究群体疾病、健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涉及对疾病防治的相关研究以及促进健康的措施与策略。作为一门科学,流行病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其在基础医学领域、预防医学领域、临床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本科教学三基原则可知,流行病学科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侧重流行病学群体思维的建立,引导学生对流行病学的方法、基本原理加以掌握,奠定学生在今后的疾病预防工作岗位上的从业基础。此外,该学科注重对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经由课程学习能够逐步了解工作实际中所遇人群健康问题的解决方向与对策。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体系时,课题组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恰当引入以及合理渗透,从中提炼出兼具育人性与教学性的目标:将社会责任、爱岗敬业精神、爱国情怀等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之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时代担当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2.2. 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相融合

筛检指的是以表面健康人群为范围,筛选出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成员。筛检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应兼具特异性与灵敏性,为提高收益可以选择串联、并联等方法。教师可将我国应对新冠肺炎时期的调查作为例子呈现给学生,突出合理筛检方法对于流行病防治的良好效果。涉及筛检试验保证人群受益方面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应明确筛检方式的合理应用可加快疾病诊断效率,提高生存率。在比对时,对照组所接受的筛检方法机会应保持在同等水平,即便在实验持续期间,也应避免出现有违伦理要求的不当行为,将筛检试验流程完成后才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结果。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体会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核心内涵,以更加严肃、正确的态度看待拯救群众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意义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渐增强自身服务于人民的意识。

对队列研究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选择思维导图方式,一方面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阐释,另一方面可以展示该方法的具体过程,结合示例展示现阶段病因研究期间出现的大型队列,对学生进行鼓励。当面对可疑病例时,需要结合多个对照病例,对因素进行验证,组建大型队列,经由验证丰富疾病病因的研究成果。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的参与程度予以关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队列研究设计方面可以提高水平。

2.3. 教师教学与思想提高相融合

流行病学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素养,将课程思政理念逐步渗透进流行病学教学之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可知,需要注重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厚植爱国情怀;三是加强品德修养;四是增长见识;五是培养奋斗精神;六是增强综合素质。学生能够逐步完善、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建立正确价值观,一方面可以塑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能力、掌握知识 [4] 。

2.4. 课题学习与实践相融合

现阶段,课程、教学内容在知识面的宽度方面需要改善,以便于增强培养素质结构的能力。作为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知识基础扎实,同时要有更广阔的知识面。然而,流行病学当前的课程教学环节在跨学科知识的布局方面所涉及的知识具有一定局限性,学习策略的应用缺乏灵活性,所学知识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学生所掌握知识的覆盖面不够广。在培养流行病学工作者的过程中,应在专业课教学体系中融入道德品质教育,使得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基于此,课题组应改革现有课程模式,结合实践经验,遵循以学生为根本,强化知识培养,重视能力提升,关注为人品行的发展。

3. “四个融合”的应用方法设计

本校目前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大二学年的课程中开设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教材使用沈洪兵主编的《流行病学》,版本是第九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讲授教学教材第一章至第十章内容。本研究开展于2022~2024学年,前期本团队成员积极开展课前探索研究,收集检索“四个融合”相关知识材料,将有关的视频、图片、表格、文字知识等纳入课程教材库。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充分备课。将2022~2024两学年中每一学年的学生按班级整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同学在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四个融合”教学思想,插入大量课程思政和人文知识等元素。对照组同学按照传统常规备课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包括课堂互动、是否玩手机等),课后互动和作业等,期末成绩为课题考察形式。汇总两学年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总成绩,并计算平均值。

4. 应用“四个融合”后学生成绩分析

经过2学年的课程实践,讲教学班同学分为“四个融合”教学实验组和传统授课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84.25 ± 2.7)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79.12 ± 3.1)分,应用单因素t检验,t = 7.89,P < 0.0001,两组同学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实验组同学表现出对课程更大的兴趣,课间玩手机同学人数减少,提问和互动更为积极。

5. 讨论与总结

通过本研究探索,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和人文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主要由于我们在课程中引入的爱国敬业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从而深入投入学习。同时,使课程的人文底蕴浓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回馈。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也可以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互动频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流行病学具有较强实践性,但就现有形势来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偏低,应用专业知识的水平不高,虽然掌握专业理论,但不具备专业能力。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授课时的模式依然较为传统,未能将“以生为本”理念全面落实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总之,流行病学思政和人文的教育改革仍在进一步深化: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政人文意识需要增强,同时应培养自身的驾驭能力,拓宽格局,夯实专业知识储备,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及时对经验进行总结,从横向角度对比国际同行,及时学习行业新知,了解新案例;其次,对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和人文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提炼,增强育人效果,将思想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实现远大理想提供助力。学生能够经由教育将自身的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脚踏实地地追求梦想,确保知识、思想二者能够协调一致。

基金项目

金华高等研究院2023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B2023JY06);金华市科协2023年度科协学术研究项目(编号2023-20)。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01).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6.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25326.htm, 2019-08-1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