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读后续写教学研究综述
Summary of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Continuation after R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4549, PDF, HTML, XML, 下载: 45  浏览: 65 
作者: 刘文蓉: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关键词: 读后续写新高考写作教学研究Continuation after Reading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ri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摘要: 随着我国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读后续写作为高考新题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成为近年来高中英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中国知网”中关于读后续写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与反思出目前读后续写教学上存在着读写分割、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基础薄弱、写作兴趣低下、低协同教学等不足,并针对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深入研读阅读文本,精准把握续写关键词;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创设真实写作情境;加强词汇积累,充实学生写作素材;加强续写练习,教学方式多样化;研习评分细则,注重评价反馈等有效教学策略,以期学者更好地进行读后续写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n China, continuation writing, as a new question type, closely combines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apers on the continuation writing research in CNKI, and on this basis, summarizes and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of continuation writing,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mproper teaching methods, weak student foundation, low writing interest, and low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ntinuation writing, this paper proposes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horoughly studying the reading text,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continuation keywords, reasonably selecting reading materials, creating real writing situations, strengthening vocabulary accumulation and enriching students’ writing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continuation practice, diversifying teaching methods, studying scoring rul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valuation feedback, in order to help scholars better conduct research on continuation writ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文章引用:刘文蓉. 新高考背景下读后续写教学研究综述[J]. 教育进展, 2024, 14(4): 527-53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49

1. 引言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书面表达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读后续写这一题型首次在2016年的浙江省高考卷中亮相,随后出现在辽宁、广东、湖北等省的高考卷中,引起了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一题型的增加是对传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创新与完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还有许多省份未加入新高考,但是新高考改革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已使用新高考卷的省份中对读后续写的教学经验不充足,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更是稀缺且紧迫的。因此,积极探索有效进行读后续写的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教师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课题和研究方向。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题名”检索“读后续写”“新高考”,以“精确”为匹配类型,并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和摘要筛选出与读后续写相关的文章,共计145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通过对所选文献的分析,试图总结读后续写研究的概况,归纳目前关于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读后续写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学者们更好地进行读后续写的研究。

2. 基本趋势

通过对期刊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读后续写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前四年(2017年至2020年)呈平稳上升的趋势,2021年发文量迅速上升达到峰值。根据数据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其背后变化的原因,文献数量的起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我们分析得知,2021年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7个省份加入新高考,增加了读后续写新题型,引发了教育工作者们的热议,因此在2021年后对读后续写的研究迅速提升。

Figure 1. The trend of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on continuation writing

图1. 读后续写研究文献发文量变化趋势

3. 研究内容

3.1. 概念界定

读后续写题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外语写长法,王初明教授在进行了写长法(2005)、学伴相随(2009)的教学研究后,于2012年首次正式提出“读后续写”的题型概念 [1] [2] 。读后续写是一种紧密结合阅读与写作的题型,具体来说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去掉,要求续写者在阅读和理解前文的基础上,遵循原文的主题意义、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文章的后半部分。2016年,浙江省率先在高考中增加了英语读后续写这一全新的写作题,且提高了写作部分的占比分。教育部明确规定了“读后续写”这一题型:“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文本,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所给段落的开头语和作标示的关键词,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为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高考题型的改变明确了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英语的改革方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 。

3.2. 理论基础

3.2.1. 语言输入假说与语言输出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提出了输入假说(Krashen, 1982)。语言输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接受语言信息,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没有语言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的发生 [4] 。Swain提出输出假说(Swain, 1998),他认为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和巩固所学语言,有效促进语言的习得 [5] 。我国文秋芳教授(2007)提出“输出驱动假说”,并在2014年完善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如果没有语言输出,就没有了语言学习的动力,语言习得也难以产生 [6] 。

“读后续写”结合了阅读与写作,实现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统一。续写者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就是输入的过程,而续写的过程就是输出的过程。续写者在输出过程中会不断检验自己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得体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

3.2.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认知发展是个体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自己主动建构而来的,学习过程就是经由同化和顺应不断建构新的认知和思维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同化或顺应,生长出新的知识点。

在“读后续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阅读材料,对原文写作思路进行模仿和创新,这一过程既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习得了新知识。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背景环境不同,对相同的阅读素材的理解不同,因此所续写出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体现。

3.2.3. 互动协同理论

心理语言学的互动协同理论认为,发生在一个层次的协同会引发其他层次的协同,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引发情境模式的协同,反之亦然(Pickering & Garrod, 2004) [7] 。基于该理论,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可以总结为:在互动中理解,在理解中协同,在协同中输出。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协同效应,其理解与产出结合得越紧密,协同效应就越强,外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佳(王初明,2010) [8] 。

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法避免地受到语篇情境的影响,输出时会常常重复和模仿使用前文出现过的词汇、短语及语法结构等,模仿前文的篇章结构与写作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王初明(2010)指出互动出的协同是双向的,因此,读后续写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向协同效应。

3.3. 题型特点

读后续写新题型具有可理解性、可写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的特征。首先,读后续写的阅读材料多为记叙文或小说,结构清晰易于理解。而续写部分多是故事的高潮或结尾,可写性较强。其次,材料中故事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在逻辑发展续写故事。最后,读后续写属于半开放题,故事的走向和文章的结尾由学生决定,有利于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性(胡丽婷,2022) [9] 。曾龚龚(2017)归纳出读后续写的五个特点包括:第一,原文材料350词以内,要求续写的文章150词左右;第二,所给原文阅读材料以富有情节的记叙文为主;第三,原文将会标出10个关键词语,所续写的短文须使用5个及以上;第四,续写应写两段,每段开头语已经给出;第五,续写部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半开放性质,考生应依据所给短文的语境逻辑推理续写;另一类为完全开放性质,考生可以依据原文思路,自由发挥 [10] 。

3.4. 国内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

当前我国对读后续写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并不断发展,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读后续写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读后续写教学法的奠基人王初明教授,这类型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和促学优势等。而相比之下实证性研究较为匮乏,读后续写的实证研究大多聚焦语言协同指标,从词汇、句法结构、语篇特征等视角探索协同作用的产生及促学效果。

新高考以前,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主要针对高校中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展开,例如陈君(2013)对英语专业大四学生进行读后续写认知实验 [11] ;姜琳、陈锦(2015)在研究中以某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被试,研究读后续写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地影响 [12] ;王启和王风兰(2016)以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去验证读后续写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等 [13] 。新高考改革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研究以及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充分验证的该题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新高考以后,专业的教育研究者和许多一线教师都加入研究中,研究对象从关注大学生转向了高中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读后续写的促学功能、测试功能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例如刘庆思、陈康(2016)对高考英语试卷中的读后续写题型设计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验证了读后续写作为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可操作性 [14] 。黄晓辉(2016)结合教学实例强调“读后续写”模式的实施并非是任意的,而是需要结合题型和知识背景,并提出了“定位、分类、设计、初稿、核查”五步骤写作法,从而改善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15] 。

3.5. 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读后续写自新高考改革推行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深层次的教学研究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整理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3.5.1. 读写分割,各自为政

高中英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经常采用读写分离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的知识讲解完全独立,从而出现读与写“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重点讲解语法和词汇总结文本中心思想,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与写作关系甚微;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其重视语法和词语的用法,练习题以高考真题为主,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范文而对作文的中心思想考虑较少。这样读写分割的教学模式使得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完全断裂,学生掌握的知识呈现出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综合性的思考(郝丽敏,2021) [16] 。

3.5.2. 教学方法不当,模板化严重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分数导向性会使高中读后续写的教学研究具有应试倾向性。教师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固定的作文答题模板,降低学生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主动性,使其过度依赖模板,限制个人写作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难以真正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赵暾,2022) [17] 。

3.5.3. 学生基础薄弱,写作兴趣低下

由于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口语化现象,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词不达意等问题也在作文中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学生们读后续写的水平。此外,学生写作兴趣低下也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读后续写作为全新的考试题也给高中学生学习增添了新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高效开展(郑碧钰,2020) [18] 。

3.5.4. 低协同教学,学生思维受限

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轻思维、重语言”、“轻阅读、重续写”的现象。教师局限于语言教学层面,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重点关注续写段落是否出现病句、错句等,忽视了语言是否有逻辑,文本衔接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保持一致等。这种不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做法无法达到文章整体的协同。同时部分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忽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过分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续写的段落在某些方面与原文本产生脱节(穆晓艳,2022) [19] 。

3.6. 新高考背景下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3.6.1. 深入研读阅读文本,精准把握续写关键词

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把握阅读材料的关键词是开展读后续写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高度重视文本的深入研读,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能力。通常情况下,要想准确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可通过需要抓住基本的六要素,即what (主题和内容)、why (作者的意图)、how (文体和语言)、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o (人物)。在日常训练中,尤其应加强对what、why、how三个要素的把握,并以这三大要素为活动设计的指导方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提升续写的合理性、针对性(张小敏,2021) [20] 。

3.6.2.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创设真实写作情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阅读材料选择的重视,阅读材料应尽量以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为主。所选文本材料难度适中,有较强的连贯性,话题通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更利于学生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大胆发散思维、展开想象。教师要创设多样的写作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6.3. 加强词汇积累,充实学生写作素材

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是影响学生习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并且学会正确、灵活地使用词汇与语法进行有条理的写作,保证学生的习作质量。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对词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日常阅读、学习中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逐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为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支撑。

3.6.4. 加强续写练习,教学方式多样化

加强对学生读后续写练习的重视,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增强对这一写作类型的熟悉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郝丽敏(2021)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微写作方式,注重读后续写技巧的运用。胡丽婷提出(2022)教师还可以采取两轮续写的方式,反复使用一篇文章,让学生能“对话”原作者。还有不少学者注重思维导图的作用。如郑碧钰(2020)指出教师可以合理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以更直观形象的形式梳理文章,以阅读故事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为思维导图的框架,还原故事情节,确定写作方向。

3.6.5. 研习评分细则,注重评价反馈

教师要深入研习读后续写题型的评分标准,理清给分原则,在日常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评分细则在读后续写教学的评价环节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不能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模式中,而是要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开放性的读后续写评价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翟建彪,2022),可以采用自我检测、小组互评等形式,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21] 。

4. 结语

从上文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新高考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对读后续写的研究,国内相关研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当前我国对读后续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几个方面。就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方面而言,相关文献多以王初明的互动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来展开论述的。读后续写中的“续”的促学效果主要源于协同效应,“续”的促学潜能可以通过增加协同产出得以激发。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及我国外语教育现状,教学实践中协同促学的路径大致有两条:一是增强学习者的自发协同,二是培养学习者自觉协同的意识。而一线教师更加注重关于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就教学策略而言,学者们大多根据实际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的,归纳总结相关教学策略可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教学内容上入手,提出教学要深入研读文本,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和情节点等教学策略;二是从教学方式上分析,提出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读写结合”“听写结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三是从教学评价上分析,提出要注重评价反馈,创新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多维和多样化评价。读后续写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更加符合英语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是未来高中英语考试与教学的新方向。虽然现有研究存在着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支持;研究者多为缺乏教学经验的硕士生,说服力不足;研究机构间合作不够密切,对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的长效性探讨不足等问题,但是学者们也针对相关问题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寻求解决方法和有效策略。关于读后续写教学研究仍是当下值得深入讨论的热点问题,根据对前期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前期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深度方面均有不足,后期研究可以在扩大研究范围、加大研究深度两方面继续拓展。前期文献中关注读后续写加大互动强度的相关研究较多,对于语言层面以及教学与测试的相关研究较少。加大互动强度的相关研究中,外在环境因素方面,大多集中于关注材料本身和其与学生的互动,而对于评估方式的关注不够。内在认知心理因素方面,有一些关于学生情感因素与母语思维的研究,但仍停留在表面阶段,有待深入研究。而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不同思维方式与学习心理等方面尚待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可围绕评价体系的完善、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学中的反拨作用等方面,同时可以通过更长期的实证观察来证明或完善目前研究结果,对读后续写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相信未来在读后续写方面的研究会更加完善,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并深化读后续写教学研究,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初明. 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 中国外语, 2009, 6(5): 53-59.
[2] 王初明. 外语写长法[J]. 中国外语: 中英文版, 2005(1): 45-49.
[3]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 (第一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4] 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gamon Press, Oxford.
[5] Swain, M. and Lapkin, S. (1998)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wo Adolescent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2, 320-327.
https://doi.org/10.2307/329959
[6]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2): 2-9.
[7] Pickering, M.J. and Garrod, S. (2004)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7, 169-190.
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4000056
[8] 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4): 297-299.
[9] 胡丽婷, 饶黎. 新高考背景下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讨[J]. 英语广场, 2022(6): 131-133.
https://doi.org/10.16723/j.cnki.yygc.2022.17.011
[10] 曾䶮䶮. 浙江省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J]. 英语教师, 2017, 17(12): 57-59.
[11] 陈君. 读后续写运用了哪些语言能力? [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
[12] 姜琳, 陈锦. 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15, 38(3): 366-375.
[13] 王启, 王凤兰. 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 现代外语, 2016, 39(6): 794-805.
[14] 刘庆思, 陈康. 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 39(1): 1-5.
[15] 黄晓辉. 关于浙江高考英语科启用读后续写题型的研究[J].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6(9): 59-64.
[16] 郝丽敏.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实施途径[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21): 128-129.
[17] 赵暾.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J]. 甘肃教育研究, 2022(2): 64-66.
[18] 郑碧钰. 新高考背景下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16): 21-22.
[19] 穆晓艳. 基于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探析——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读后续写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5): 18-22.
[20] 张小敏.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探究[J]. 教师, 2021(22): 38-39.
[21] 翟建彪.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生英语, 2022(28):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