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库山乡为例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Existing in Two-Way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actively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Aging—Taking Kushan Village in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我国一大难题。基于国家和地区老龄化现状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大背景,在关注并了解其养老现状和养老政策发布与实施动态的同时,我们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照市莒县库山乡(含43个村)为例,从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等多个主体出发,从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出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研、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人口老龄化状况,找到养老存在的问题,挖掘背后的原因,并立足新时代国家所向、社会所需,探析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新出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data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BS) and other related data, China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and China’s ageing population has been continually increas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In the con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issue of elderly care, especially that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problem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aging situation and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Actively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Aging”, while focusing 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its elderly care and the issu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derly care policies, we will take the example of Kushan village, Juxian County, Rizhao, which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aging situa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find out the problems of elderly care and the reasons behind it, starting from multiple subjects such as the elderly, family, society and government, from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by consul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 field trips and collecting data. And building on the national aspirations and societal needs of the new era,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promote two-way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population aging.
文章引用:刘敏, 曹欣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库山乡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4): 134-14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4280

1. 引言

被赡养者(老人)单向接受赡养者(家庭、政府、社会)的赡养的养老方式可能会产生养老矛盾,要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甚至要提高其养老质量的时候,会向其投入物质和情感成本等供给,当这些供给成为赡养者的负担时,会引发赡养者与被赡养者的矛盾而不利于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积极创造条件会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为此,我们通过理论剖析与实地考察,对本地农村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对老年人实现自身养老、发挥自身价值,同时发挥赡养者作用的双向养老路径进行探索,促进养老矛盾问题的缓解。

2. 日照市库山乡双向养老的现实与理论逻辑

2.1. 现实基础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01、2011、2021年发布的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2年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了阶段性的新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现象加剧( ‎[1] , p. 50)。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个和6.61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与落后,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如此可见,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实迫切性突出。

中国自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不断展现新态势,相关政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一期间,中央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比国际上的积极老龄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逐渐被探索出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从理论到法律法规、战略行动,再到后来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 p. 4)。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成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在该文件的重要指示下,各地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的养老模式,通过互助养老有效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 ‎[2] 。

2.2. 理论依据

一是积极老龄观。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政策、战略进行了实践与理论的剖析与阐释。其中有,“积极老龄化”的实现需要依靠健康、保障、参与的三根支柱;以及生命全程观点,以权利为基础、多部门和代际通力合作的三个前提 ‎[3]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事关全局的社会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也必然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战略( ‎[1] , p. 31)。

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全面、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如,国际上的“积极老龄观”理论认为,老年人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改变对老龄化极端的消极悲观态度。国际上的积极老龄观等理论和中国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立足的国情不完全相同,在看待老龄化问题上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与财富;不能将老龄问题等同于老年人问题乃至养老问题,从而忽视老龄社会治理的全民性和整体性 ‎[4] 。双向养老将养老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联系起来,将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联系起来,促进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实现社会共同体的整合功能,多元共治、多元共享;农村老年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把积极老龄观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既是亿万农村老年人在地安老的需要,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5] 。农村地区养老具有特殊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没有“退休”概念,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地区践行“积极老龄观”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农村地区养老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探索养老出路。

3. 日照市库山乡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内涵及其提出意义

3.1.1. 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内涵

双向,在汉语意思中指双方互相(进行某种活动),同时基于上文中提到的理论,本文中农村地区双向养老内涵定为:以迈入人口老龄化标准的农村老年人为主体,同时兼具家庭,政府,社会等,研究当地养老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农村老年人双向养老的对策研究。在对策研究中,双向分为正向和反向。双向养老以反向养老为主,正向养老为辅。正向养老是农村老人被动接受帮扶而养老,反向养老是农村老年人自助养老,自身创造养老价值。从双向养老措施的实行上看,正向养老和反向养老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正向养老措施助力反向养老措施的实施,反向养老措施的实施减轻正向养老措施实施的压力;从双向养老措施的影响上看,体现为赡养者和被赡养者在双向养老中彼此受益,提高被赡养者养老质量的同时缓解赡养者的养老压力,将赡养者和被赡养者的利益关照都进行了考虑,促进双方群体的成长;从双向养老措施的关注问题上看,养老中养老压力大和养老质量不高问题是研究的重点,还有养老资源利用率的问题、社会养老道德建设等问题也没有被忽视。

3.1.2. “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提出意义

综合以上对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内涵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内涵体现在了多个方面,同时基于对当地养老现状的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农村地区实行双向养老的建议措施并发现了其提出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由此可得,“农村地区双向养老”的提出,可以为当地农村养老问题的缓解提供方法与实践上的有益借鉴,其具体意义如下。第一,对于被赡养者来说。有利于在观念上重塑老年人对自身价值的积极认识,进一步加强其自我实现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改善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现状,尽可能满足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大需求层次要求,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二,对于赡养者来说。在家庭方面,有利于减轻和缓解养老问题带给家庭的物质、精神压力,从而缓解家庭矛盾与冲突。在政府方面,有利于促进政府养老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优化政府职能,提升干部职业素养。在社会方面,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孝老爱亲、团结和谐的养老氛围和社会氛围;有利于改变社会对老年人持有的极端的无用的消极心理,促进积极老龄观在养老中的落实,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总而言之,农村地区双向养老要求开发与重塑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角色,同时发挥多主体的协助作用,更好地实现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其利有二。一是被赡养者促进实现自身养老,尽可能依靠自己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提升,二是这对于赡养者来说,相应的养老压力就会减轻,促使养老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然后,提高社会资源(尤其是养老方面的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社会各主体参与养老,有利于提升社会各主体的责任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各主体的成长,促进社会和谐。使养老问题为多元共治,同时其解决成果为多元共享,从而促进实现赡养者与被赡养者互相的付出与回报的双向奔赴。

3.2. 日照市库山乡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

我们选取了日照市库山乡(含43个村)为研究对象。山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9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13%;日照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6.03%;莒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9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6.87%;据库山乡政府提供的相关信息,全乡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乡人口21%。在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常用标准理论支撑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研究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通过对线上和线下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找到了当地农村双向养老的成效之处,正向养老和反向养老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探索当地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从养老的“双向”角度入手,调查研究了以山东省日照市库山乡地区为代表的养老难题。

3.2.1. 老年人自身的正向方面

一是老年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经过我们调查走访发现,部分老年人一直在劳动,但他们在创造物质满足自身的需求时,因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会使一些沉重的农活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其总体健康指数降低。同时农村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现代农业模式逐步建立,但这些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思维认知等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作业方式,再就业机会的范围狭小。

二是老年人对自身的认知局限。老年人思想陈旧,其自发的消极观念不利于他们重视自己的有用之处。在与多名老年人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仍带有传统色彩:不合理的省吃俭用,消费观念依然保持在那个相对困苦的年代。其实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照顾孙子孙女、经营菜园子卖菜、下地干农活等本身就是发挥价值,但因其有为子女家庭任劳任怨的思想与传统和农村没有“退休”一说,他们难以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或已创造的价值,甚至被我们尤其是子女理解为理所当然。而且我们普遍发现,在农村大集中卖菜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可见,他们在农村经济生活中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是老年人与现代社会有“代沟”。总体上农村虽比城市落后,但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农村相比,现在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朝着现代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解放,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机器的使用取代了农民的双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这恰恰对部分身怀传统技艺的老年人造成了“威胁”,这些老年人劳动成果的附加值低,部分手艺品也难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无从找到成果升值的出路,自助养老难以高质量发展。

3.2.2. 以家庭、社区、政府等为代表的反向方面

一是家庭存在养老想法和养老行动分离的现象。据调查,大部分家庭出于金钱和时间的原因,对老年人的照顾力不从心,在精神上缺乏对老年人的正向引导,物质上还是要依靠老年人自己养老。同时我们的问卷报告也表明多数家庭中的子女们反对把老年人送到类似于敬老院这些养老机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养老机构存在偏见。因此,家庭对于老年人的照护支持、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等保障缺失,这也让大部分家庭感到沉重的养老压力。

二是政府对农村养老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日照市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养老机构,它们几乎形同虚设,现代化养老方式发展缓慢。农村的老年人每月会收到政府发放的养老补贴,每逢过节也会收到柴米油盐,但由于老年人自身不舍得的思想,每月发放的养老补贴不会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加之那些大米豆油等甚至倒贴给子女的家庭。因此这些福利没有被充分的享受到,而且政府在确保国家养老补贴在各地落实之后就不再追问这些优惠是否流向老年人自身,可能会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利用率较低的后果,养老措施有待完善和更新。

三是农村未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我们查阅资料发现,城镇的养老难题明显少于农村地区,而且城镇的老年人幸福指数也明显高于农村地区。经调研发现,农村中没有退休一说,农村中的老年人攀比的是为子女家庭的贡献度,他们反倒很崇尚身体没有大疾病不拖累子女并仍能为子女家庭带来收入的老年人。此外,农村地区对老年人的认知趋于消极,缺乏对老年人的积极心理暗示,缺失良好的养老氛围。

4. 日照市库山乡双向养老对策研究

基于当地原有养老措施政策以及养老现状,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出赡养者和被赡养者两大主体,从健康、保障和参与这三大养老支柱出发,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探析所研究农村地区的双向养老新出路,提出针对性建议。

首先,根据“双向养老”的内涵,提出反向养老的相关措施,即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发挥老年人的主体参与作用,让老年人互助养老。

4.1.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总体健康指数良好的老年人

4.1.1. 有劳动能力和意愿同时在进行重要劳动活动的老年人

这部分老年人集体筹买相对先进和便利的农具及设施,以适应现代化农业模式,促进其市场型参与。老年人的传统工具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先进工具的使用可提高劳动效率,缓解老年人种田劳累度。此外,一些农具的购买要依据老年人的购买意愿及能力,要选择相对便利,适用于农耕,尤其是适用于体力负担大的现代化农具。向他们宣传、帮助他们学习一些通俗易懂、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帮助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缓解他们的劳动压力。

4.1.2. 有劳动能力和意愿但没在进行重要劳动活动的老年人

这部分老年人可以主动寻求村委帮助,请求村委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技能等优势条件制作简历表,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手段向乡镇发布,从而找到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短期或长期雇主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满足其参与意愿。

4.2. 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鉴于这部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我们发现,这部分老人存在一种信偏方、信谣言的现象,他们听信收音机里虚假夸大的卖药广告或是用封建偏方等这些不科学的手段治疗自己的疾病。我们建议这些老年人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工作和日后的康复工作,遵循医生和子女的善意嘱咐,饮食上注意忌口,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科学认知能力,从而减少子女的担心和焦虑。

其次,根据“双向养老”的内涵,提出正向养老的相关措施,即根据赡养者(政府、家庭、社会等主体)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发挥各主体的养老参与作用,完善健康和保障这两大养老的“两翼”。

4.3. “养老 + 乡村振兴”计划

鉴于农村养老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做法并建议有条件的农村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发展如唱戏、广场舞等文娱活动,鼓励他们制作当地的特有的手篮、鸟笼等工艺品,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义务型参与。此外还可以将村中的可用的空闲土地或这些老年人可用的空闲土地集中整合起来,用于种植四季蔬果,老年人合作经营,划分责任,在推动农村经济循环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提高老年人收入,满足他们的市场型参与意愿。

4.4. “记忆记录”

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活动中。当地老年人带着上世纪50、60、70年代的独特记忆和生活智慧。老年人是某个已逝去久远年代的标志,可以以事物变迁发展史为主题,多主体协力共建老年人义务型参与的平台,利用线下宣讲和现代融媒体等宣传手段向大众传播,充分发掘老年人的精神资源。

4.5. 家庭养老

家庭是养老的第一位主体,其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应体现为后盾支持作用。家庭中的子女要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逐渐改变老年人“劳动到老”的这种农村普遍现象。重要的是,子女要给予家庭中的长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认可他们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时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

4.6. 政府协助养老

围绕“积极老龄化”的主题帮助农村养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老年人自身及子女的养老满意度,推动农村养老现代化。同时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保障老年人的主动参与机会。如将老年人的成果上升为商业价值,需要政府等组织提供市场化的销售场地,销售渠道等扶持;对老年人的再就业开展激励与动员大会,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会;当地组织开展相关宣讲等活动,以老年人为主题,宣传尊老爱老、老年人有社会价值的思想,以老年人主体,鼓励多主体(老年人儿女、祖孙等)参与,适当给予物质激励,尽量使活动规模化、深入化、持久化、以扩大影响力。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资源。

4.7. 社会扶持养老

社会方面,发展养老志愿服务队伍。由中小学学校组织将学生编排成养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老年人以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老年人也有着他们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智慧,积极开展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交流”活动。一能丰富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提升其素质教育,二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此外我们建议村委会定期召开老年人聚会,加强老年人间情感沟通交流,排解老年人消极情绪。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山东师范大学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双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020136。

参考文献

[1] 林宝.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内涵、举措和建议[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50.
[2]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2022-02-21.
[3] 邬沧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诠释[J]. 老龄科学研究, 2013, 1(1): 4-13.
[4] 胡湛, 彭希哲. 对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及政策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5): 60-67.
[5] 王杰秀. 把积极老龄观落实到乡村[J]. 中国民政, 2023(10):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