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穴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概况
Overview of the Compatibility Law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s
DOI: 10.12677/tcm.2024.134102, PDF, HTML, XML, 下载: 29  浏览: 5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耿 磊, 曹 悦, 徐 照*: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募穴配伍规律临床应用Front-Mu Points Compatibility Law Clinical Application
摘要: 募穴与脏腑关系密切,又称为“腹募穴”,是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的体表表达之处。古今医家皆重视对募穴的临床应用,不仅在脏腑病症治疗上有特殊疗效,在其它多种病症治疗上也有明显疗效,临床诊断上也被运用。通过不同的配伍,拓展了募穴的临床应用。现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对募穴的配伍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为募穴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文献支撑。
Abstract: Front-Mu poi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iscera, also known as “abdominal Mu point”, which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qi of the viscera on the body surface of the chest and abdomen. Ancient and modern doctor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s, not only in the treatment of viscera diseases, but also in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other diseases, and it is also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Through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 has been expand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is reviewed, and the compatibility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ont-Mu point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so as to provide literature support for the better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文章引用:耿磊, 曹悦, 徐照. 募穴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概况[J]. 中医学, 2024, 13(4): 659-66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4102

1. 引言

募穴又称为“腹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人有十二藏腑,故有十二募穴。募穴之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王冰注:“胸腹曰募,背脊曰俞。”《说文解字》:“广求也。从力,莫声。”广求者,引申为聚集、集结之意;从力,莫声,假借为“膜”。《素问·举痛论》:“盖以肉间膜系为藏气结聚之所,故曰募。”盖脏腑之气于胸、腹膜达体表之处。在位置上大体位于脏腑所在部位,临床上常用于脏腑病的治疗。古今医家对募穴的应用也颇为重视,经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对近年来募穴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2. 配伍规律

2.1. 俞募配伍

背为阳,背部俞穴属阳;腹为阴,胸腹部募穴属阴。俞穴与募穴前后相对,一阴一阳协调脏腑之阴阳平衡,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效如桴鼓,俞、募穴性及所处位置决定了其即是脏腑之气输注体表之处,又是病邪之气出入体表影响脏腑之所。《难经》:“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俞募配伍应用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此配穴方法被历代针灸医家所重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刘佳男等 [1] 研究发现药物贴敷肝、脾、肾三脏的俞募穴可以增加尿酸排泄,降低机体尿酸水平。李伟等 [2] 通过俞募穴速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现观察组以90.0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明显改善。蒋晶晶等 [3] 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采取肾经、小肠经、大肠经、膀胱经俞募穴针刺,配合腹横肌耐力训练、多裂肌训练等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腰椎及腰腹肌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田春艳等 [4] 用肝、肾、脾、胃的俞募穴配合少阳经穴及股三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2.2. 合募配伍

合募配伍指六腑的下合穴与本经的募穴相配伍使用的方法 [5]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岐伯曰:荥俞治外经,合治内腑。黄帝曰:治内腑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合。”此合穴指六腑的下合穴,皆在下肢足三阳经,为六腑之气输注出入之所,主六腑之病症,偏于通降为顺。募穴属阴,主治病症偏阳,多为腑病、实证、热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阳病治阴”。二者在治疗上存在共性,因此合募配伍应用,对治疗腑病、实证、热证有相须之用 [6] ;在临床应用上有取穴精炼、容易接受、治疗效果佳等特点 [5] 。

李丽等 [7] 对胃经合募穴电针干预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可以有效减轻胃组织损伤。肖亚平等 [8] 用头针加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调节肠道菌群,使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改善。陈晓桐等 [9] 用合募配穴治疗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改善,肠内喂养量提高,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2.3. 募募配伍

募募配伍也是临床应用中常出现的配穴方法,局部募穴配伍,位置较近的募穴相互配伍,增强疗效,用于治疗所属脏腑及局部相关脏腑病症,《脉经》:“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表里经脏腑募穴配伍,脏腑经脉气血在表里两经之间是相互联络贯通的,脏或腑的病症亦可以使用表里两经之募穴配伍治疗,《针灸甲乙经》云:“胃胀者,中脘主之,亦取章门。”五行相生相克的募穴配伍,脏腑均有其五行属性,《千金药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膻中、中府、巨阙、胃管(中脘)、尺泽。”

丁忱欢等 [10] 对天枢、中脘、关元毫针刺激并留针进行OB-R调控,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脂肪消耗,对单纯性肥胖非药物干预。

2.4. 其他配伍

除上述三种常用募穴配伍方法外,还有募原配穴、交会穴配穴、局部配穴等配伍方式。

3. 临床应用

3.1. 上焦病症

上焦者,心之上,《千金药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又灸膻中、中府、巨阙、胃管、尺泽。”胸中有肺、心二脏,近取肺之募配伍应用。现代应用更加广泛,张鹤等 [11] 通过针刺俞募穴改善CD4+、CD8+、CD4+/CD8+、IgA、IgG、IgM,提高了机体免疫力,使WBC、NE、CRP水平下降,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对于外科病伍少伟等使用肺经募穴阻滞疗法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王友仁通过点按中府穴治疗前屈功能受限的颈椎病 [13] 。俞募穴相配能起到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并最终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14] 。从脏腑疾病到经络肢体疾病,募穴的应用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价值,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系疾病在中府穴有压痛存在 [15] ,为临床诊断增加了技术支撑。

3.2. 中焦病症

中焦者,心至脐,《针灸大全》:中焦痞满,两胁刺痛:支沟二穴、章门二穴、膻中一穴。《千金翼方》:“治卒哕,灸膻中、中府、胃管各数十壮。身体烦热,针中府。又灸绝骨五十壮。”《严氏济生方》中说道:“翻胃,服药未应者,宜灸中脘、足三里二穴”。中焦所属脏腑较多,临床上胃肠道疾病最为常见。陈媛等 [16] 用电针干预胃的俞募穴后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般情况及体重指标。有研究发现中脘穴可以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使有损伤胃黏膜屏障作用的物质被清除;并且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促进胃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对胃黏膜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17] 。高希言等 [18] 研究发现,足三里、中脘合募配合治疗能够降低血浆MTL水平;同时促进Cas的分泌,升高血清Cas水平。从而使胃粘膜细胞得到保护,对损伤的胃粘膜进行修复。袁星星等 [19] 针刺胃经合募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现PGIPGR和G-17均有明显升高,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3.3. 下焦病症

下焦者,脐以下,《针灸大成》:月事不调:关元、气海、天枢、三阴交。

《针灸集成》:治霍乱吐泻:中脘、天枢。……复刺后穴:委中、三里、中脘、天枢。毕富玺等 [20] 对8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采取单纯口服药物和口服药物加针刺关元-三阴交的方法进行治疗,发现针刺关元-三阴交积极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卵巢功能,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王友仁 [13] 通过点按肺经募穴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及髋关节骨关节病,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彭全斌等 [21] 通过对脑卒中后便秘使用胃肠俞募配穴治疗,发现针刺后肛门括约肌RMS及肛门括约肌的iEMG有明显的改善,促进了排便功能的恢复。罗小元等 [22] 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用俞募配穴及非俞募配穴治疗后,观察到,运用俞募配穴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非俞募配穴治疗。陈超等 [23] 对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取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和针刺中极、关元、大赫(双)及三阴交(双)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药物组。谭小华等 [24] 对9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针刺方法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双),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通应于体表的表达之处,与脏腑关系密切 [25] ,因此,募穴对脏腑疾病有特殊疗效。募穴的应用不能局限于脏腑病症,在临床应用中对经络肢体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此外,配伍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通过对募穴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的广泛开展,总结阐述二者的研究资料,为募穴的配伍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基金项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技术的贵州小型猪十二经五输穴标准化定位及穴区形态数据库构建”(8176079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佳男, 唐雪青, 何晓茜, 吴雪梅, 睢明河. 俞募穴贴敷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针刺研究, 2021, 46(5): 411-415.
[2] 李伟, 党伟利. 俞募穴速刺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核心症状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22, 37(8): 1792-1797.
[3] 蒋晶晶, 林琴, 陈水金, 陈进城, 黄丽梅, 黄国芳, 江煜, 林志刚. 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 2023, 54(3): 4-7, 11.
[4] 田春艳, 杨晶晶, 刀叶婷, 金婉, 马宇, 段晓荣. 俞募配穴联合少阳经穴针刺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3, 42(4): 391-394.
[5] 张红石, 王富春. 合募配穴与俞原配穴在脏腑辨证中的应用[J]. 中国针灸, 2006, 26(5): 378-380.
[6] 孙国杰. 针灸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35.
[7] 李丽, 齐伟, 王朝辉, 治丁铭, 蒋海琳, 郑力文, 王富春. 基于TLR4/MyD88/Iκ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合募配穴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机制[J]. 针刺研究, 2021, 46(3): 173-179, 186.
[8] 肖亚平, 李秀娟, 吴扬, 苗紫烟, 牛相来, 周钰. 基于肠道菌群理论观察合募配穴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J]. 新疆中医药, 2023, 41(5): 12-15.
[9] 陈晓桐, 李璟, 王文佳, 等. 合募配穴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 针刺研究, 2024, 49(1): 64-70.
[10] 丁忱欢, 史永奋, 茹丹, 沈雪勇. 针刺胃肠募穴对瘦素受体及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1(3): 81-84, 99.
[11] 张鹤, 白青云, 党伟利, 王妍炜. 针刺俞募穴辅助治疗小儿脑瘫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9, 51(2): 213-216.
[12] 伍少伟, 杨赤兵, 吴正中, 等. 中府穴阻滞疗法抑制甲状腺功能的动物试验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2, 4(4): 23-24.
[13] 韩涛, 刘峰, 王友仁, 宋莹. 王友仁主任运用中府穴临证经验[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 11(19): 14-15.
[14] 任超, 丁邦友. 俞募配穴在临床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报, 2013, 32(12): 132-134.
[15] 柏琳, 任玉兰, 李宁, 等. 募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医杂志, 2017, 58(1): 64-68.
[16] 陈媛, 石宇, 郑华斌. 胃俞募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代谢产物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 18(4): 1-4.
[17] 张业, 高希言, 赵欣纪. 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前列腺素E2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05, 30(1): 35-38.
[18] 高希言, 任珊, 赵欣纪. 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 针刺研究, 2006, 31(2): 107-109.
[19] 袁星星, 王炳予, 刘长发, 杨磊, 李丹丹, 张雅丽. 合募配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PGI、PGII、PGR及G-17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2): 496-498.
[20] 毕富玺, 闫颖, 马静, 梁学梅, 褚梦圆. 针刺关元-三阴交对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血流灌注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 2024, 31(1): 95-96.
[21] 彭全斌, 王凌燕, 金岗生. 针刺胃肠俞募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27): 143-146.
[22] 罗小元, 陈丹, 倪伟. 电针俞募穴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 49(9): 169-172.
[23] 陈超, 邢曼, 林志咸, 等. 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7): 3189-3192.
[24] 谭小华, 梁建厂, 青姚, 等.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6): 149-151.
[25] 左海燕, 杨晓希, 周美启, 等. 从俞募穴探讨体表-内脏相关内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1):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