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DOI: 10.12677/tcm.2024.134096, PDF, HTML, XML, 下载: 77  浏览: 132 
作者: 唐 英, 杨 翼, 吴雅晴, 邓琳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治疗研究进展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早期先兆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对妇女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不利于生殖健康的发展。中医药防治早期先兆流产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外治经验,本文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疗法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保胎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pregnancy,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experienc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tal preservation.
文章引用:唐英, 杨翼, 吴雅晴, 邓琳雯. 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4, 13(4): 620-625.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4096

1. 引言

早期先兆流产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即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随或者不伴随腰酸、腹痛等症状,明代武之望以胎动不安有腹痛,胎漏无腹痛来鉴别二者 [1] [2] 。对于妊娠女性,孕早期常见的反应有头晕、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等不适,若此时出现早期先兆流产症状,可采用中药或者西药口服联合保胎治疗,但因妊娠反应,口服药物存在困难,且此时胎儿发育尚不成熟,药物口服经全身代谢,易产生致畸风险。中药外治疗法则无口服药物之弊,其可通过局部作用,来达到调理全身脏腑气血,补肾安胎的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切实有效。

2. 中医学对早期流产的病因病机认识

早期先兆流产的核心病机在于冲任二脉功能失常,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常亦息息相关,而肾虚是早期先兆流产的本质原因 [3] 。冲任失司,肾虚失藏,脾、肝脏腑失衡,产生虚、热、瘀等病理产物 [4] ,胞宫无法摄取足够的气血津液濡养胞胎,胎元不固,则产生早期先兆流产症状。夏桂成教授认为病因病机与心(脑)–肾–子宫轴功能失调相关,心肾不交则导致流产 [5] 。罗颂平认为早期先兆流产病因病机之本在脾肾两虚,标在血瘀,治当以补肾健脾为主,辅以清热祛瘀 [6] 。冯晓玲认为先兆流产的主要病位在肾、脾,治宜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7] 。周蕙芳认为先兆流产病位主要在肾,关乎心、肝、脾三脏,治当以滋肾宁心、疏肝健脾 [8] 。

3.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常将早期先兆流产分为以下证型:肾虚证、脾虚证、气血亏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肝郁证。这几种证型并不单一为病,肾虚为根本,兼夹他证发病。脾肾两虚证是最常见的发病证型,中医外治疗法亦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清热、疏肝、活血化瘀。

3.1. 脾肾两虚证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主系胞,为冲任之本,是维持妊娠和胎儿发育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妊娠后,养胎、温胎、固胎全赖脾肾提供的精微物质。罗颂平团队治疗肾虚证或脾肾两虚证早期先兆流产,以肾虚为要,脾肾双补 [9] 。

3.2. 气血亏虚证

女性以血为根本,怀孕后阴血汇聚于胞宫,以滋养胎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调和则胎自健;若气血亏虚,导致胞宫、胞脉空虚,胎元失养,可能引发胎儿生长缓慢、流产等现象。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10] 。

3.3. 血热证

血热证有虚实之分,虚热多为阴虚内热,实热多为素体阳盛,或外感热邪,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嗜食辛辣温燥之品,助火热炽盛,与血相搏结,化为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动。治宜补肾清热安胎 [11] 。

3.4. 血瘀证

妇人素有癥瘕,或孕后摄身不慎,跌扑损伤等刺激,皆可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瘀阻,从而引发胎漏、胎动不安等症状。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亦指出瘀血是引发流产的重要病机。治宜补肾活血化瘀 [12] 。

3.5. 肝郁证

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受肝之气血疏泄影响较大,若肝气郁滞,气血不畅,则情致抑郁、低落,若肝郁而不发,郁热化火,则情致急躁易怒,怒则动胎。治宜疏肝解郁 [13] 。

4. 外治

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下,结合常见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五音疗法、中药熏药及浴足、灸法、针刺等外治方法,能使药物经皮吸收、通过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减轻口服药物所引起的胃肠反应。

4.1.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来说,相对安全、有效,研究表明,联合穴位贴敷能使保胎成功率提高16.28% [14] 。其具有近治和远治双重效果,一是使药物作用于皮肤,通过局部效应发挥药理作用;二是通过刺激局部穴位,产生经络效应,起到温经通络、调理全身脏腑的功能 [15] 。穴位贴敷适用范围广,对于不同证型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皆可适用 [16] 。应注意药物过敏及敷贴胶布过敏者慎用。

对于肾虚证,吴丹红以菟丝子、桑寄生、苎麻根等药制成穴位贴敷剂,敷于气海、关元、肾俞部位,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为92.5% [17] 。程晓嫚采用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药蜂蜜调敷制成贴剂,取穴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穴,并配合黄体酮针及安胎口服中药,其总有效率可达93.33% [18] 。陈荣荣以苎麻根、杜仲、续断、菟丝子、阿胶制成贴膏敷于神阙穴,其总有效率为97.5% [19] 。以上三个实验均证实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

对于肾虚血热证,林红将菟丝子、黄芪、续断、桑寄生研粉蜂蜜调敷于气海、关元、双侧肾俞、足三里,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有效率为98% [20] 。周蓓蕾采用黄芩、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制成穴位贴敷,补肾清热安胎之效尚佳 [21] 。

对于肾虚血瘀证,杨洁研究发现,补肾活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抗β2糖蛋白I抗体阳性率,其保胎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 [22] 。张娜发现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能缩小宫腔血肿面积,使胚胎正常发育 [23] 。

4.2. 耳穴压豆治疗

耳穴压豆是通过刺激耳部局部的穴位,激发机体的经络内在联系,用于调理全身脏腑疾病的一种远端疗法。李静颖研究发现,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阳虚体质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总体有效率高达91.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71% [24] [25] 。肖雯运用耳穴压豆疗法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缓解便秘方面,其总体有效率高达88.75% [26] 。吴家满运用耳穴埋针疗法对早期先兆流产并伴有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 [27] 。

4.3. 五行音乐疗法

五音疗法是以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肾虚肝郁型胎动不安患者有疏导效果。五音分属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腑为肝、心、脾、肺、肾五脏,将其应用在早期先兆流产中,是适应当代潮流的治疗手段,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效的优势 [28] 。江秋丹将五音疗法应用于肾虚肝郁型先兆流产患者,选用与肾脏相应之羽调,与肝脏相应之角调,每天30分钟,一天两次,保胎成功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 [29] 。毛静应用五音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伴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的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选用宫调和羽调,经治疗后,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了孕酮和HCG水平,对保胎有正向支持 [30] 。

4.4. 中药熏洗及浴足

中药熏洗是指采用药物煎煮的汁液熏洗肌表,以润泽肌表、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治疗方法 [31] 。浴足是指采用煎煮后的药液泡脚,通过足部刺激,达到补肾固本的作用,尤其是足部涌泉穴,亦为补肾要穴。陈岁容采用菟丝子、续断、白术、桑寄生、党参、甘草、茯苓全身中药熏洗治疗及浴足治疗,能提高脾肾两虚型患者的保胎疗效 [32] 。梁艳采用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续断煎煮后浴足,联合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治疗肾虚证患者,保胎效果提高 [33] 。范必丽采用桑寄生、菟丝子、白术、续断、党参、陈皮、杜仲、砂仁同煎后浴足,对于肾虚肝郁证患者胎动不安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34] 。

4.5. 灸法

灸法是指药物燃烧的热力作用于局部穴位,通过经络传导以预防全身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化瘀的作用,比较适用于肾虚血瘀型患者。姜朵生治疗本病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观察组加用止血灸,保胎效果优于采用补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 [35] 。李静颖采用穴位艾灸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栓前状态,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对照组单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有效率为70% [36] 。

4.6. 针刺

针刺是指以针刺入人体穴位,刺激经络效应,达到祛病延年作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针刺的刺激程度较重,常常有动胎之弊,故针刺疗法临床常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备孕前调理,能有效预防孕后胎漏、胎动不安症状的发生。姜朵生 [37] 采用针药结合调理,选择温针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穴,直刺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穴平补平泻,能够改善血栓前状态,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中医学作为祖国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具有独特认识,其辨证论治在保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一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苔脉象,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积极开展外治疗法,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配合率,还能做到有故无殒,提高保胎疗效。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谈勇.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386-405.
[2] 马丽亚, 蔡园园, 张大伟. 基于数据挖掘的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病用药规律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 24(11): 4484-4492.
[3] 徐园, 张伟, 陈晓菲, 等. 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免疫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8): 710-712.
[4] 焦晨蒙, 张菲菲. 从“虚、瘀、郁”论治滑胎[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2): 222 224.
[5] 夏桂成. 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389-396.
[6] 李佩琼, 曹蕾, 曾蕾, 等. 岭南罗氏妇科从瘀论治妊娠早中晚期宫腔积血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11): 6506-6509.
[7] 冯晓玲, 杨润雨, 林珊, 等. PCOS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应用补肾健脾法对血清HMGB1、IL-17表达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3, 34(3): 621-624.
[8] 周维叶, 周惠芳. 周惠芳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2): 265-267.
[9] 陈思韵, 郜洁, 邓咏诗, 等. 助孕丸干预肾虚、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12): 6940-6943.
[10] 蔡文静, 林洁. 苎根汤合胎元饮治疗气血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 42(12): 10-13.
[11] 张秀芹, 刘秀梅, 荆本胜, 等. 加味阿胶汤治疗肾虚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 30(4): 710-713.
[12] 杨琳, 左文婷. 益肾安胎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OL].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87.R.20231220.1242.002.html, 2024-01-26.
[13] 洪小菲, 李秀华, 李亚林. 安胎疏肝汤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7, 49(1): 112-114.
[14] 谢运, 刘芬, 李格格. 穴位贴敷配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血清β-HCG和保胎成功率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24, 42(1): 169-172.
[15] 于心同, 杨文佳, 陈云飞.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J]. 中医药信息, 2013, 30(4): 61-63.
[16] 农夏欣. 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J]. 河北中医, 2019, 41 (12): 1810-1814.
[17] 吴丹红, 徐秀玲, 金央. 中药安胎一号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治疗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分析[J/OL]. 辽宁中医杂志, 2023: 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128.R.20231106.1052.026.html, 2024-01-26.
[18] 程晓嫚, 田丽颖, 王芬, 等. 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23, 44(9): 1198-1201.
[19] 陈荣荣. 补肾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4): 116-118.
[20] 林红. 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24): 39-41.
[21] 周蓓蕾, 秦秀芳. 中药穴位贴敷在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天津护理, 2018, 26(1): 85-87.
[22] 杨洁, 毕亚菊, 梁志超. 穴位贴敷联合补肾活血法对复发性流产病人外周血中抗β2糖蛋白Ⅰ抗体、血小板功能的有效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7): 932-936.
[23] 张娜. 寿胎丸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并宫腔血肿的临床研究[J]. 智慧健康, 2022, 8(34): 87-90.
[24] 李静颖, 周建平.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改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阳虚体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3): 478-481.
[25] 李静颖. 耳穴埋豆对阳虚体质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21, 33(11): 1505-1507.
[26] 肖雯. 耳穴压豆治疗先兆流产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3): 400-401.
[27] 吴家满, 宁艳, 廖坚, 等. 耳穴埋针联合地屈孕酮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免疫因子及血清CA125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9, 39(10): 1046-1050.
[28] 滕博, 王轶蓉. “以乐为药”探讨五音疗法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22, 35(12): 170-172.
[29] 江秋丹. 五音疗法辅助治疗肾虚肝郁型先兆流产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 26(17): 14-15.
[30] 毛静, 方蕾, 刘姝, 等. 耳穴埋豆配合中医五音疗法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8, 38(10): 1565-1568.
[31] 黄丽芳, 蔡桂清, 邹莹. 中药熏洗与寿胎丸联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 2022, 44(10): 37-39.
[32] 陈岁容, 朱剑兰, 冷嫦娥, 等. 中药熏洗联合足疗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安胎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 35(19): 3331-3333.
[33] 梁燕, 廖华英, 童雪云, 等.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对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22, 51(5): 86-88.
[34] 范必丽. 中药足浴联合地屈孕酮对胎动不安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2): 241-243 247.
[35] 姜朵生, 张迎春, 张家玮, 等. 止血灸联合补肾安胎方对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免疫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22, 40(12): 161-166.
[36] 李静颖, 周建平. 穴位艾灸对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7): 521-522.
[37] 姜朵生, 桂雨涵, 严江天, 等. 针药联合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3, 34(3): 6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