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育人体系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3411, PDF, HTML, XML, 下载: 19  浏览: 34 
作者: 龚战胜, 周 鹏, 田文灏: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重庆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育人Red Cul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ng People
摘要: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党百年来艰苦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高校专业作为实施红色文化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应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整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内涵价值,畅通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路径;创新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实践方式,打造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实践平台,提升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质效,真正把红色文化融入专业立德树人全过程。
Abstract: Red culture contains rich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It is a witness to the party’s arduous struggle over the past century and a vivid embodiment of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and front position of carrying out red culture education and inheriting red gene, college majors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new people to take on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integrate and tap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value of red culture resources, smooth red culture into the education system path.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xplore the connotative value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improve system design and smooth the path for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education; innovate the practical methods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create a practical environment for red culture education, and enhance red cultur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red culture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文章引用:龚战胜, 周鹏, 田文灏.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育人体系方法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3): 550-55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11

1.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党百年来艰苦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高校专业作为实施红色文化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融入专业育人体系,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 整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内涵价值

要着眼红色文化与专业育人紧密结合,有效整合三类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专业育人过程中的内涵价值,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对接红色精神、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等,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内容供给侧改革,努力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专业教育教学资源、课程资源以及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资源 [1] 。

2.1. 整合驻地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广泛性与地域性相统一的特点,院校应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围绕党史、军史、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发展脉络,对学校所在地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课程体系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多角度挖掘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科学设计利用驻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的红色文化基地,真实感受和检验红色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等价值观综合培塑。

2.2. 发掘校本红色文化资源

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都曾涌现出许多革命人物、英雄模范与感人事迹。这些是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生动、最贴近的资源。学校应高度重视对校本红色历史的研究,加强对学校史实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梳理总结学校有关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入发掘学校自身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凝练独特的精神特质,增强校本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展示学院革命先辈情系学校、矢志育人、艰苦奋斗的历史。

2.3. 挖掘专业红色文化资源

按照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专业学术史料,梳理专业发展重大历史事件,整理对推动专业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典型事迹,讲好专业有关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总结重大历史贡献和社会贡献,凝练专业职业道德标准要求和专业职业精神特质,展现专业人的精神追求和奋斗历程,推动红色文化育人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3. 科学设计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育人体系的路径

红色文化育人要取得实效,入心入行,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关键在于科学设计融入路径,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贯穿始终,久久为功 [2] 。

3.1. 融入培养方案

主要是将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写入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总目标及各项分目标与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目标统合起来,将人才培养标准要求与红色文化育人效果要求对接起来,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有机契入课程体系设计、时间分配、专项训练活动等,真正在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中全面、充分体现并贯彻红色文化育人标准要求。

3.2. 融入课程体系

主要是结合课程体系设计,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专业红色文化课、专业发展历史课、专业职业道德、大学生红色人文素质课程等必修或选修课;开设专题性质的红色文化大思政讲座课;同时,在各门课程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贯彻落实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将红色文化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设计中,融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依此,实现专门的红色课程与课程红色内容有机结合。

3.3. 融入课堂教学

在思政课上,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讲清讲透讲活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帮助学生加强认识和学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课程思政上,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提炼有感情有温度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寓理于史、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的方式,将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3.4. 融入专项活动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训练实践活动安排,全面融入红色文化育人元素或活动。比如开展“一院一品、一专业一品或一队一品、一班一品”等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创作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优秀红色文艺作品;利用国庆节、建党日、建军节等重大节庆日契机,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强化学生“三爱”仪式感;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党员“四史”教育、毕业生励志成才教育等环节,帮助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结合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电影展播、红色书籍阅读等专项活动,引导学员立体认知与体验红色文化。

4. 注重创新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育人体系的方式

学生是育人的客体,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最终要落脚在学生的思想引领上面。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教育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需要结合这些特点,不断创新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方式,彰显时代特色 [3] 。

4.1. 创新“场景+”讲学方式

在充分整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成长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和解构,总结凝练具有鲜明特色的院校专业育人红色文化理论体系、精神谱系,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平台资源,结合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模先烈的故事、专业发展奋进的故事等,着力布设静态场景、动态场景、历史场景、现实场景、现地场景与虚拟场景,形成体系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意义深刻的红色文化场景集,支撑开展基于场景的情境式、沉浸式理论教育,让红色文化理论教育活起来、火起来,感染人、激励人。

4.2. 创新“专题+”研学方式

围绕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价值取向和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等行为方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统筹设计系列专题,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研学活动,加强专题调查研究,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的内在融合;推行“小组 + 导师”制,结成师生成长共同体,共同围绕“读经典·品历史·学英模”主线,开展共同组学、交流研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使红色基因深入人心。

4.3. 创新“混合+”自学方式

针对当代学生更喜欢使用网络,热衷于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对教育活动的审美力、参与感、仪式感等要求更高等特点,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红色文化“全矩阵”传播、红色文化传播的全媒体表达。整合利用公从号、校报、校园广播以及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媒介融合互通,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教育,达到红色课堂愿学,红色故事想刷,红色情景剧爱追效果,推动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5.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育人体系的实践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在于实践。高校专业红色文化育人,应搭建立体化、多元化红色实践“大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5.1. 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平台

依托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雕塑、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史馆、艺术馆等建筑和设施,运用展板、雕塑、场景、光电数字化与实物相结合的手段,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展示红色历史文物、英模人物画像、红色家书、红色书籍,演示英模事迹和革命事件;呈现学院与专业发展光辉历程与历史贡献,全方位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层面与展品进行全方位互动,增强视觉感和体验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影响人、以文化人。

5.2. 打造红色故事宣讲平台

成立红色教育宣讲团或校园红色文化传播队、红色文化社团、红色志愿服务队等,搭建红色故事宣讲平台,适时邀请老战士、老专家、老干部等进校园,宣讲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鼓励学生结合班队各项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报告、读书分享、实地宣讲等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讲好驻地、学校与专业英雄模范的故事,讲好身边的先进典型故事,让学生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在讲好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增长历史知识、增进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5.3. 打造红色剧目演出平台

发挥院校人才资源优势,聚合校内外力量,培育优秀的思政文艺“轻骑兵”,将音乐、舞蹈、诗歌、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情景剧,以史实启发思考,用情景强化感染,让教育从单一的灌输变成可看、可听、可感的多维呈现,让富含精神钙质的红色文化以高度的亲和力更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

5.4. 打造红色文化创新实践平台

开辟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通过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体验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厚植家国情怀,与党同向同行;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科普基地、红色联盟创业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把红色文化教育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广泛开展红色项目研学、红色创业竞赛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产品研发中来,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有效提升。

6. 数智赋能提升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质效

随着大数智物云等技术的发展,教育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演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效果增强。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育人,提升育人质效,应大力倡导和运用数智技术。

6.1. 突出泛在性,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推动红色文化进网络、进教材、进教室、进宿舍、进社团、打造泛在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网络。着力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建好校史馆和红色教育网站,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电子文本等形式,保存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大红色慕课、虚拟仿真课等网络课程的建设力度,依托思政骨干、课程名师等资源,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的高度融合;建设专业历史文化遗产数据库,打造“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实现红色场馆的全媒体阅读等,使红色文化跨越时空,形成传播的强大正能量,丰富红色文化的价值塑造和现实转化手段,让学生随时随地体悟到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

6.2. 突出接受性,多元化呈现红色文化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无疑应当成为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应通过动漫、流行歌曲、艺术展览等新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艺术转换;通过虚拟仿真新技术,突破时空局限,运用VR、游戏和实景体验等创造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讲活党史、国史、院校史、专业史红色故事,将“人”“物”“事”与“景”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活现,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形象,使学习者更具有沉浸感与代入感,在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中广览博收,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故事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使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的言说成为跨越时空的实践,进一步加深人物印象,感受更为鲜活的红色历史,明确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6.3. 突出服务性,开发智能化交互程序

将红色文化知识图谱化,建设红色文化知识数据库,运用大模型技术,支持智能问答交互,支持在线精读、解说与参观见学;将驻地、校园、专业红色文化资源可视化,以电子地图和小程序的形式,对驻地红色革命遗址、校园红色文化场景、专业红色文化设施等,进行全面标注、图文呈现、检索导航、线路推荐等,实现AI合影、地标打开、活动打卡等互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魏全红, 王涛清.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实践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5(4): 65-69.
[2] 贺娟. 红色文化育人新体系研究[J]. 科教文汇, 2020(22): 55-56.
[3] 张智. 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模式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J]. 湘南学院学报, 2019, 40(6):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