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因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Network Language for Oral Communi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3398, PDF, HTML, XML, 下载: 32  浏览: 51 
作者: 杨 涤: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系,教心教研室,四川 西昌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用语口语交际心理成因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anguage Or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Causes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语逐步兴起,并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其产生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线上,也逐步扩散到了线下的口语交际活动之中。了解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因,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年轻人的心理,也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同学生进行交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使网络用语及高校学生心理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slang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Its influence not only exists online but also gradually spreads to offline o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using internet slang for oral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helpfu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young people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college educa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silently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in a healthy and rational manner, and promoting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slang and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y.
文章引用:杨涤. 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因[J]. 教育进展, 2024, 14(3): 463-4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398

1. 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与移动通信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用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交流中的一部分。网络用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与传统的口语交际有很大的区别。而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已经不仅局限于线上交流,也影响到了线下的交流方式。这其中不仅有文化、社会、教育、同伴影响等外部原因,也涉及到了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原因,不仅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也有助于高校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因。

2. 概述

2.1. 网络用语的定义

网络用语,即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1] 。

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CP”,来源于英文单词“couple”,既可以用作“搭档”,也可以用作“情侣”的含义。以及当代年轻人常常用来表达陷入某种负面情绪的“emo”,是英文“Emotional Hardcore”的简化。标点符号在网络用语中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涵义,比如“=”就有“等一等”的含义。“……”在聊天中常常被作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回答”“让人无语”的简略表达。数字“6”作为“牛”的谐音,在某些场合可以表达对对方的称赞。而网络用语中常见的符号则有颜文字、emoji表情等。拼音在网络用语中常常以首字母的缩写的形式出现。较为常用的有“YYDS”,为中文“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用来形容非常优秀且很少让人失望的人或者事物;“ZQSG”为“真情实感”的缩写等。而图片类网络用语则多以表情包的形式出现。表情包的来源有但不限于电视剧、电影、动画、漫画作品,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的人物表情和场景配以文字后可以作为表情包来使用。后两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网络用语形式。

可以说,较之传统语言,网络语言有一些优势。一是形式多样,不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了符号、图片,使得整个“语言”体系更加庞大。二是载体新,不同于传统文字更多以书籍的形式被保留与传承,网络用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能以数据的形式在虚拟环境中得以保存。这使得网络用语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容易在多种情境下被理解。但也要注意规避网络用语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及负面影响。

2.2. 网络语言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逐渐对人们的线下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具体来说,如购物方式的改变、通信手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在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种影响也涉及到大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通过街头访谈,超过9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在进行线下交流时,会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到网络用语。

在线下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学生之所以受到网络用语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层面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大学生的特点来讲,这个群体充满了好奇心,对新出现的事物都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且乐于接受新事物。而由于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所以他们可以从网络用语的被动使用者变为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网络用语的口语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创新。从大学生的交友特点来讲,是使用网络用语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发现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可以帮助其在处于陌生环境时更好地融入其中。其次,是环境的原因。目前线上+线下混合的生活模式导致了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混淆,所以人们会把一些网络上的习惯不自觉地带入到现实世界中 [2] 。最后,是网络用语本身的原因。网络用语本身具有新异性、便捷性、快捷性等特点,使之容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2.3. 研究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的、已被感知的文化现象,网络用语及其被作为口语使用这一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发展及演变的规律,有利于对网络用语及其使用进行规范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了解当今时代的网络流行用语及其使用情况,可以掌握年轻一代的喜好,了解青年人所推崇的新兴文化;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说,通过网络用语及其使用情况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年轻人的思想动态;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可以去探究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心理机制;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用语去优化年轻人与长辈之间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年人之间的人际交往。

3. 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善于利用资源,所以他们可以把网络用语作为沟通工具并加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推动网络文化的进步。但该群体依然存在缺乏实践经验,自身管理能力较弱的缺点,因此,在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3.1. 网络用语对于大学生语言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创新的方法 [3] 。它能够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方式来表达想法,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并且能够提高交流的速度。此外,它还具有幽默感,较之相对含蓄的传统中文口语,更能够直观地将想法呈现出来。并且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网络语言的重新组合,使大学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面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时。而且,网络用语能够打破地域和文化限制,广泛流传于网络世界各个角落,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的网络用语进行交流,解除了传统口语交际中的一些不适用和限制。

3.2. 网络用语对大学生语言的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用语缺乏必要的规范,会破坏传统汉语的美感。这使得年轻人在使用网络用语的频率越来越高的同时,却也遗忘了一些更为优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哈哈走天下”的背后,也不难看出当代网民对自身表达能力日渐匮乏的无奈。另外,在使用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一部分网民在输出网络用语的过程中,对传统中文进行了滥用。这直接导致了语言的失范,严重损害了传统的语言文化,并且阻碍了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4] 。同时,为吸引眼球而对网络用语进行滥用的现象,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建设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因

为了更好地探讨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心理原因,笔者使用《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成问卷》,对四川某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4.1. 交际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沟通模式受到了挑战。这使得网络语言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因网络用语的用法简单明了,没有繁琐的语法和拼音限制,容易理解和表达,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又因网络语言以其多样的表达手段,可以使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有“画面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更有效的社会交往模式的需求 [2] 。如“我今天很累,不想学习”直接被简化为“今天想摆烂”;又如直接用“佛系”二者表达出当代大学生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精简了语言,节俭了沟通时间,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表达了自己。这也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得到“共鸣”,并找到“同类”。

4.2. 追求新鲜

网络用语具有极高的时效性,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新鲜的心理。有网友调侃,如今的学习速度完全赶不上“造梗”的速度。互联网所带来的日新月异一方面给学习能力较弱的人群造成了一些不便,却在另一方面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不断提供新鲜的“养料”。这种更新迭代的速度让人“每天都有新感受”。在年轻人的网络聚集地——B站已有专门的UP主每日对新梗进行解释。

4.3. 追求私密性

由于网络用语的非规范性,便于个体对其进行“私人化加工”,这使得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好防止其他个体或群体知晓对话的含义,尤其是那些不希望被他人知晓的谈话内容。也就是说,年轻人可以用专属的编码体系对谈话内容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式不仅仅使得网络聊天的内容难以被同个圈子以外的人“窥探”,更使得线下对话具有了私密性。

4.4. 追求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

传统汉语在大多数讲究“含蓄”。但当代年轻人更追求幽默、生动且直白的表达。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大学生以自身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产出新的网络,并将这些用语带到日常生活中来。网络用语可以将原本严肃的话题转化为轻松愉快的气氛,并带来亲切感,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如年轻人就将自己戏称为“瓜田里的猹”,利用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形象,将当代网友在面对信息爆炸时无所适从的模样做了形象幽默而又生动的描述。

4.5. 宣扬个性及独特的生活态度

大学时光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年轻的大学生们热爱探索,喜欢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希望通过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如“敲电子木鱼,拜机甲菩萨,取赛博真经,见初音未来”,即描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况,又彰显出了他们独有的时代特征。因此,网络语言成为了他们表达个性的重要工具。这些充满活力的语言,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沟通的必备工具,它们既体现出每位学生的个性,又能够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总结

5.1. 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看法

网络用语作为当今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有着很多好处。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加交际中的幽默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还可以使口语表达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丰富口语交际的语义色彩。对于一般民众而言,网络语言的“无门槛”便利了沟通,同时使得大众文化迅速推广。从语言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用语也在为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使得部分“社恐青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去更加主动地输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语言的一种,网络用语的本质依然是被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手段。而正如前文所述,网络用语在口语交际中的使用也确实带来了一些益处。因此,在看待网络用语时,不必抱有完全悲观的态度。

5.2. 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建议

为了使大学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健康的网络语言,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自如地进行口语交际,学校与社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5.2.1. 掌握网络用语的规律

新的网络用语并不是“无源之水”,其产生和发展是有迹可循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可以总结为缩略语、外来语本土化、影视剧台词新编、谐音梗、老词新用等几种产生方式。掌握其规律,不仅可以帮助网络语言实现规范化,也有利于人们更快理解网络用语的涵义,便于日常交流,尤其是年轻人与中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5.2.2. 净化网络环境

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从根本上阻止低俗的内容的传播,以确保新兴语言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遵守道德准则,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只有在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的前提下,我们的语言才会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对大学生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进行监督和限制,让他们认识滥用网络用语的不良后果。

5.2.3. 加强思想引导

高校工作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指导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任课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使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不良语言的危害。通过班会或在课堂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2.4. 重视经典阅读

汉语不仅仅是表达工具,更蕴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财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责任。然而,“快餐式”的交流方式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作为新时代建设者主力军的大学生更应当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学校及学生都可以通过国学经典阅读、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汉语的美丽,增强其文学修养。

5.2.5. 提高学生的担当意识

大学生是网络语言的重要使用者和创造者,应当认真履行保护网络文明的责任。自我约束,对不文明的语言行为保持警惕,抵制不文明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汉语文化的传承者和网络语言的传播者,共同努力保护中华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使用网络用语这一现象,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应当理性且客观地去看待。网络用语有其自身优势,作为当代文明的产物之一,它可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交流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更高效且更富有创造力的交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年轻人追求新事物、表达真自我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必对这一现象感到过分焦虑。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在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适当规范,使网络语言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并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东阳. 网络用语中叠词新用现象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2(12): 173-175.
[2] 胡佳缘. 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生成条件及现实影响[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 39(6): 147-149 154.
[3] 齐琳, 权赫哲. 浅谈中国网络流行语变化——以2012-2021年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十大网络用语为例[J]. 文化综合, 2022(43): 111-113.
[4] 姚兰, 武小军. 网络空间语言互动变异的经济效能与损蚀[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