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冠病毒感染认知现状及防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n the Cognitive Status and Protective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DOI: 10.12677/SA.2024.131012, PDF, HTML, XML, 下载: 64  浏览: 99 
作者: 唐 宇, 韦云芸, 任馨汀, 周 沄: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 南充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学生认知行为健康教育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摘要: 目的:了解南充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认知和防护行为情况,对比医学院与非医学院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认知水平差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并利用问卷星平台在南充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发放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97.44%,调查对象以女性(71.1%)、年龄以 > 20岁(61.3%)、年级以大四及以上(44.6%)、已在实习(69.5%)、川北医学院(73.1%)为主;南充两所高校大学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基础知识和防护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4.69 ± 1.46)分和(6.57 ± 1.74)分,基础知识认知方面不同年龄组、年级和是否实习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防护知识认知方面不同性别和答题所用时间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 二元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实习与学生防护行为频率有关(P < 0.05),而答题时间、性别、就读学校与学生防护行为频率无关(P > 0.05),川北医学院实习生更易采取高频率防护行为,但西华师范大学实习生与防护行为频率关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调查对象主要通过新媒体或传统广电媒体渠道获取信息(82.0%)。结论: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了解不够全面,认知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继续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并促进健康行为的采纳。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protectiv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on COVID-19 in-fection in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anchong,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cognition of COVID-19 infection,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health education. The method used random sampling and distributed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s on the Question Star platform to Nanchong Chuanbei Medical College and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A total of 30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7.44%. The survey subjects were mainly females (71.1%), those over 20 years old (61.3%), those in their senior year or above (44.6%), those who were already in-terning (69.5%), and those from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73.1%); The average scores of basic knowledge and protection knowledge related to COVID-19 inf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anchong were (4.69 ± 1.46) points and (6.57 ± 1.74) point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grades and whether to practice in basic knowledge cognition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protective knowledge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as well as in the time and score required to answer questions; Multivariate logistic binary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internship was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 protective behavior (P < 0.05), while answering time, gender, and school of study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 protective behavior (P > 0.05). Interns from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were more likely to adopt high-frequency protective behavior,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s from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frequency of protective behavior (P > 0.05); The survey subjects mainly obtained infor-mation through new media or tradi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 channels (82.0%).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OVID-19 infec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nd their cog-nitive level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y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on relevant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health behaviors.
文章引用:唐宇, 韦云芸, 任馨汀, 周沄. 大学生新冠病毒感染认知现状及防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学与应用, 2024, 13(1): 108-117. https://doi.org/10.12677/SA.2024.131012

1.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2023年1月实行乙类乙管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我国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1] 。公众对防护知识的认知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措施之一 [2] ,因此防范新冠病毒感染传播重在预防,目前新冠疫情波及全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伴随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并回归乙类乙管,加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后群众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关注度增加,因此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现状、行为和影响因素及其重要 [3] [4] 。

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在已有的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认知调查中得出,大学生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护认知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 ,对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症状知晓率仅为25.7%,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出台的防控政策关注程度不够,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全面 [6] 。

学校是人员相对密集且接触频繁的场所,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后极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7] 。因此,本研究将对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认知差异进行调查,旨在增加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护知识的了解,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提升校园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效果。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4月6日通过微信、QQ二维码方式随机抽查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3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川北医学院230人(占比73.48%),西华师范大学83人(占比26.52%)。纳入标准:1) 川北医学院在读大学生;2) 西华师范大学在读大学生;3) 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 川北医学院非医学专业在读大学生;2) 外国留学生;3) 休学、隔离者。

2.2. 调查方法

2.2.1.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认知及行为调查》是根据对新冠冠状病毒感染途径、预防措施及隔离等相关防护知识并查阅新冠病毒感染及认知行为相关文献 [8] [9] 、咨询相关专家讨论会后自行设计的一份结构式自填问卷,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实习情况、就读学校、获取新冠病毒感染信息途径);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知识(新冠病毒感染早期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发热的体温界值、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分类、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染人群、传播途径),其中单选题5道,多选题1道;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防护措施、洗手方法、佩戴口罩、选择口罩),均为多选题;新冠病毒感染防护行为(使用七步洗手法的频率、打喷嚏遮掩口鼻的频率、室内通风的频率、校外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的频率),均为单选题4道。且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KMO值为0.763,问卷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2.2.2. 资料收集方法

在调查前对各调查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由各调查负责人告知调查对象此次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2023年4月6日~10日使用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同一手机号或IP地址只能答题1次,避免调查对象重复填写问卷。问卷共回收313份,删除填写时间过短(<40 s)的3份,时间过长(>5 min)的5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7.44%。

2.3. 评判标准

评价调查对象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认知及行为时,用赋分法进行程度分类:1) 基础知识部分单选题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多选题答对得2分,多选或选错得0分,基础知识得分1~4分为低认知,5~7分为高认知;2) 防护知识部分4道多选题全部答对为高认知,否则为低认知;3) 防护行为部分赋分,“从不” = 0分,“偶尔” = 1分,“经常” = 2分,“总是” = 3分,防护行为得分1~7分为低频率,8~12分为高频率 [8] 。

2.4.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查阅文献、预实验多次修改完成,问卷中规避暗示性语言,排除答题空项或答题时间过长、过短的问卷。

2.5. 数据过程与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双人数据录入,导入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 ¯ ± s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相对数描述。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防护行为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多因素分析。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评价调查对象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同基础认知及防护行为时,采用赋分法进行程度分类,同时收集答题所用时间、性别、年级、是否实习、专业类别、基础知识认知程度6个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出大学生防护知识认知的高低与变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遵循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在建立零假设基础上计算统计量χ2值,根据其统计量在其特定分布中的位置确定概率,并做出推断。χ2统计量记作式 χ 2 = ( A T ) 2 / T ,四格表代入专用公式 χ 2 = ( a d b c ) 2 n / ( a + b ) ( c + d ) ( a + c ) ( b + d )

本研究中将调查对象防护行为频率分为2个等级:低频率、高频率,同时收集答题所用时间、性别、是否实习、专业类别、基础知识认知程度、防护知识认知程度6个因素,变量赋值见表4,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多因素分析出大学生防护行为频率的高低与变量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共发放问卷313份,排除随意做答与规律做答的问卷,有效问卷率为97.44% (305/313)。305名研究对象中答题时间以超过100 s者(56.1%)为主;性别以女性(71.1%)为主;年龄以 > 20岁(61.3%)为主;年级以大四及以上(44.6%)为主,专业类别以医学生(73.1%)为主,实习与非实习学生分别占比为30.5%、69.5%,见表1

Table 1.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knowledge about COVID-19 infection

表1. 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注:&为χ2值,其P < 0.05,*为Z值,其P < 0.05。

3.2. 新冠病毒感染知识认知情况

3.2.1. 基础知识

调查对象基础知识总得分为(4.69 ± 1.46)分,不同年龄组、年级和是否实习的基础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年龄 > 20岁和已在实习者高认知占比高于年龄 < 20岁和未实习者,高认知的占比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答题所用时间、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认知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新冠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知晓率最高(93.1%),“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分类”知晓率最低(41.0%),见表2

Table 2. The awareness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about COVID-19 infection

表2. 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3.2.2. 防护知识

调查对象防护知识总得分为(6.57 ± 1.74)分,不同性别、答题所用时间、基础知识认知程度的防护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答题时间 > 100 s、基础知识认知较高者,其防护知识的高认知占比高于男性、答题时间 < 100 s、基础知识认知较低者;不同年龄组、年级、专业以及是否在实习的大学生认知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3。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勤洗手”的知晓率最高(99.3%),“防雾霾口罩不能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病毒”知晓率最低(75.1%),见表2

Table 3. Cognitive status of protective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basic knowledge (n = 305, %)

表3. 大学生不同基础知识认知程度的防护知识认知情况(n = 305, %)

注:&为P < 0.05。

3.3. 防护行为频率多影响因素分析

将调查对象采取防护行为频率的得分赋分(低频率 = 0,高频率 = 1),排除匹配变量,将调查对象的答题时间、性别、是否实习、学历、专业、基础知识认知水平、防护知识认知水平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自变量的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实习学生(OR = 1.941, 95%CI: 1.136~3.317, P < 0.05)更易采取高频率的防护行为;答题时间、性别、学校、基础知识认知水平、防护知识认知水与防护行为频率关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通过进一步分析显示,医学生实习生采取高频率防护行为是非实习医学生的2.494倍(OR = 2.494, 95%CI: 1.338~4.648, P < 0.05),但非医学生实习生与防护行为频率关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3.4. 调查对象获取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查对象的信息来源主要为“新媒体或传统广电媒体”占82.0%,“学校、政府等机构宣传”占18.0%。医学院和非医学院学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7

Table 4. Analysis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frequency of protective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ssignmen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表4. 大学生防护行为频率多影响因素分析自变量赋值表

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frequency of protective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n = 305)

表5. 大学生防护行为频率多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 = 305)

Table 6.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mparison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frequency of protective behavior between medical and non medical students

表6.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防护行为频率多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

Table 7. Main ways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to acquire knowledge (n/%)

表7. 不同学校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情况(n/%)

注:&为P < 0.05。

4. 讨论

4.1. 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现状

4.1.1. 整体认知现状

本研究显示,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两所学校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与刘冰 [10] 、黄永真 [11] 等调查相似。其中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94.16%)高于基础知识平均知晓率(78.8%)。在基础知识方面,体温界值(55.4%)和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分类(41.0%)知晓率较低,这可能会造成在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不能及时就医和隔离而引发校园聚集性传染,同时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出台的防疫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新冠病毒感染知识掌握不全面 [6] 。在防护知识方面,防雾霾口罩不能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病毒知晓率最低(75.1%),这可能是大学生未认知到口罩正确选择的重要性,也可能是更重视口罩样式的多样性。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在宣传方面,有针对性的强调重要的知识点,严防不正当信息的散布对大学生的疫情防控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线下讲座等途径对大学生开展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知识对教育。其他基础知识和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与朱琳 [12] 、聂胜南 [13] 等研究结果类似,在基础知识认知中医学观察期时长的知晓率最高(93.1%),一方面与政府、社会、学校等积极宣传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有关,如2020年2月6日教育部发表了《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各高校也及时对本校学生作出防控疫情对呼吁并采取延期开学的措施 [14] ,另一方面,信息化的高度发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相比其他群体来说,更愿意主动的去接收新信息。

4.1.2. 基础知识差异分析

根据知信行模式,掌握知识是建立行为的基础 [15] 。本研究中低年级及未实习的调查对象基础知识较低,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知识的高认知的占比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学习主动性,这有助于学生主动关注疫情进展和学习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与许丽雅、左慧君等 [16] 的研究一致。

4.1.3. 防护知识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基础知识高认知水平的大学生,其防护知识也更易处于较高的认知水平,与王硕等 [9] 的研究结果相近。有关部门应加强基础知识和防护知识的联合宣传,使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相互串联,使得更易理解记忆,增强采取健康行为的信念。在防护知识认知中女性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的高认知比率高于男性,这一调查结果符合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即一般认为女生具有语言优势,做事谨慎细心 [17] ,也可能与女生更关注社会健康问题,并且具有更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关。答题所用时间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答题者答题所用时间越长,低认知者就越少,与张钰怡等 [18] 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是所用时间长的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更加了解,对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的学习更加专注,但也不排除答题者在答题时网上进行搜索或咨询他人的可能。

4.1.4. 大学生新冠病毒感染认知途径分析

本研究显示,医学院和非医学院获取主要途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获取疫情相关知识途径为新媒体或传统广电媒体,与其他研究相似 [19] [20] ,这与新媒体和广电媒体信息更新快,信息量丰富,传播广且快有莫大的关系。大学生以学校、政府等机构宣传为主要了解途径的占比较低,且此占比中非医学院大学生略高于医学院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相关教育活动宣传和落地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院校开展科普、防疫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制定方案并予以实施;医院和高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和实习学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培训和定时考核,并在健康科普传播中,可增设互动模式的讲座,增添健康科普内容的趣味性。

4.2. 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动力,健康行为是目标 [2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院实习学生较非医学院实习学生更易采取高频率的防护行为,可能是因为已实习医学生对新冠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在校大学生,分析原因系已实习医学生目前正处于国家规范化培训教育阶段,全面接触临床,有较好的防护意识 [22] 。而非医学院实习生防护行为水平不高,所以今后在新冠病毒感染健康教育方面应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教育,加大非医学院实习学生人群的知识传播力度,提升非医学专业实习生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非医学专业实习生战胜新冠病毒感染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进有效的防控和防护行为。除此之外,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知识和防护知识认知程度与防护行为频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知识与防护知识转变为实际防护行为的转化率不高,相关部门应在宣传新冠病毒感染基本知识与防护知识时,应使宣传内容更直观,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健康科普传播中,可尝试将难以理解的知识与个人行为相联系,便于理解记忆,加强其采取新冠病毒感染健康防护行为的意识。

4.3. 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感染认知知晓率较高,但认识不全面,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及学校应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加强相关防疫知识和防护行为的宣传教育,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差异性,分别对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更加积极的践行疫情防控措施。但本次调查存在一定局限:调查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利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无法保证调查对象是否认真且准确的填写问卷,且抽样方法属于方便抽样,所获样本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大学生,研究结果在进行外推时受到一定限制,但可以对疫情的防控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J]. 中国卫生法制, 2020, 28(2): 24.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9): 846-858.
[3] Chew, Q.H., Wei, K.C., Vasoo, S., et al. (2020) Narrative Synthesis of Psychological and Coping Responses toward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VID-19 Pandemic.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61, 350-356.
https://doi.org/10.11622/smedj.2020046
[4] 国家卫健委: 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N]. 人民日报, 2022-04-28(03).
[5] 吴培, 邓祺丹, 王国平, 张雷, 刘兵, 高靖雯, 胡雅静, 廖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防护认知及情绪反应[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 28(11): 1661-1665.
[6] 张佳佳, 马迪, 陈露, 陈仕学, 彭海洋, 张东献. 14034名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知信行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 26(15): 1133-1137.
[7] 贺晓新, 高志东, 李亚敏. 做好学校肺结核防控提升COVID-19疫情防控效果[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17(6): 1-4.
[8] 孟曼, 朱琳, 李赛. 连云港市居民新冠肺炎认知及行为调查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志, 2022, 28(1): 23-26.
[9] 王硕, 李红, 蔡雨轩, 甄悦, 张迎凤, 王旗. 徐州市2842名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校医, 2021, 35(8): 561-565, 592.
[10] 刘冰, 孙海娅, 王文军. 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28(2): 214-217.
[11] 黄永真, 邹小晖, 熊尚鹏, 等.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20, 42(9): 57-60, 120.
[12] 朱琳, 季莉莉, 杨国平,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21, 47(2): 202-204.
[13] 聂胜楠, 曹俊. 公众新冠肺炎知信行与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1, 27(1): 21-23.
[14] 刘明畅, 李曈, 刘腊梅.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 2020, 18(8): 938-940.
[15] 成玉兰, 田向阳. 健康行为理论及应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4.
[16] 许丽雅, 左慧君, 王一诺, 齐丽娜.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5): 109-111.
[17] 李永鑫, 陈珅.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现状及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0(3): 20-25.
[18] 张钰怡, 郭丽.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肺结核认知现状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21, 32(2): 240-241, 249.
[19] Freppel, W., Merindol, N., Rallu, F. and Bergevin, M. (2020) Efficient SARS-CoV-2 Detection in Unextracted Oro-Nasopharyngeal Speci-mens by rRTPCR with the Seegene Allplex 2019-nCoV Assay. Virology Journal, 17, Article No. 196.
https://doi.org/10.1186/s12985-020-01468-x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J]. 天津中医药, 2020, 37(3): 242-246.
[21] Avula, H., Mishra, A., Arora, N., et al. (2013) KAP Assessment of Oral Health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Hyderahad, India. Or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Dentistry, 11, 261-270.
[22] 李亚萍, 朱建宏, 王沐淇, 张磊, 刘晨瑞, 李梅, 贾晓黎. 医学生新冠肺炎认知情况及疫情对医学生心理状态和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 34(6): 699-703,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