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和滋养。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树立和谐观念、正确的利益观和交往观等。高校应该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其中的不足之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发光发热。高校一直是秉持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原则,然而,融入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困境。高校大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与教育资源的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能与高校思政课堂有效衔接等,从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增强高校校园网络时效性等角度提出具体的融入路径。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an inspire and nourish them from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help them establish a harmonious concept, correct views on interests and communic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learn from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discard its shortcomings, and le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hine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culture, but they also face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For example, college students lack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insufficient team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in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in universities. Specific integr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ng educational forms and conte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carrying out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the timeliness of campus networks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闵浩哲, 莫嘉莉, 李瑞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2): 692-69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2093

1.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中国梦”的实现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础。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有助于深入挖掘其内涵,并激发其在高校中的活跃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在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展现,要积极摄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价值。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思想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顽强的凝聚力、感染力、生命力,将其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有着极其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2.1. 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学阶段,应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例如,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和仁爱,教导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对学生三观的树立具有重大作用。同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通过学习孔子的“仁者爱人”,学生可以明白仁爱之道,从而培养出宽容、友善和公正的品质。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智慧。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和文学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情的感悟和表达。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并且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2.2. 有助于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信

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的基础,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外部影响时坚守自己文化特色并对其充满自信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多个历史时期的智慧和创造力,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诗词歌赋等。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刚劲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中华优秀所倡导的核心价值精神。实际上,大学生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化价值,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自信。综合进行这两方面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3. 有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融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的重要一环。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互动、专家论坛和探讨研究等形式,学生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加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并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心。这一融合举措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伦关系、道德责任、仁爱友善等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所弘扬的高尚品德与道德规范,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的思维创造能力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对其创造力也有极大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智慧和创造力是开阔学生思维和激发创新的宝贵资源。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要让大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引导学生去欣赏、理解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对较为薄弱,更加偏向于现代化、西方化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他们更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和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缺乏兴趣。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较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接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其次,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和形式不够灵活多样化,缺乏吸引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但目前教师队伍中缺乏传统文化专业背景和培养,这也是一个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校大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整个地球村,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叉在一起,外来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缺乏兴趣,相反对西方文化更加青睐有加。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对西方节日了如指掌,但对我国传统节日毫不关心。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上,学生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深入理解。而高校在校大学生即将毕业时,面临就业压力,更倾向于开设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几乎没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偏见和误解,认为传统文化落后、封闭而不值得学习。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现代科技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抱有抵触情绪。这种心态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3.2.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与教育资源的不足

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素质提高是关键。一些高校思政教育教师无法将其精神要领准确地传递给大学生,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思政教育中缺乏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师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主体,教师负有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担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重任,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赖于教师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密不可分,更与高校思政教师密不可分。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能与高校思政课堂有效衔接

高校思政课堂目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内容和设置显得相对薄弱,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部分传统文化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大帮助,而高校的课堂仅仅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忽视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大学生很难真正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大学生仅凭机械化的记忆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会脱离现实,无法有效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不可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大学生“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6] ,我们应该时刻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继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文化价值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需要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充分挖掘其内涵,为大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

4.1. 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

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解决困境的关键。应该注重互动和参与性,通过故事、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策划各种文化活动、实践探究和文化体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节假日,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例如悬挂名人名言、安置古代名人画像等方法。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一文化的浓厚兴趣。高校要经常开展经典阅读,引导高校师生阅读中华传统古典书籍。

4.2. 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养

思政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师文化修养 [7]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知识储备,特别是传统文化方面,要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学术期刊、进行研究课题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保持对学科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音乐会、戏剧演出,读书、写作等,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关怀。最后,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并与其他学者进行深入合作,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了提升文化素养,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思政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4.3.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继承,是从自然到自觉,自觉推动文化继承向着我们的理想发展、转化、创新” [8] 。如何有效加大对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了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学校应该发挥育人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传下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学术环境。“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形式上,应当让传统文化从典籍理论走向社会认知,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生活,推行文化的生活化” [9] 。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去.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要场所,是教育高校大学生的有力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大学的综合素养。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展览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社团和组织的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4. 增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高校校园网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增强高校校园网络的时效性,与时俱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地掌握高校校园网络的主动权。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与监督体质。一是高校应该组织专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道德精神等进行分类。二是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建设,开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中国古典书画”等网络课程,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三是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慕课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富有内涵的形式向外推广,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网络平台。

5. 结语

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衔接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完善相应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衔接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7-01-26(006).
[3] 单霁翔.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N]. 经济日报, 2017-12-24(01).
[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5): 16-23.
[6] 毛泽东选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706.
[7] 朱桂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J]. 南方论刊, 2020(3): 103-105+108.
[8] 陈来.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N]. 光明日报, 2017-03-20(15).
[9] 孙熙国, 刘志国.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