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Wuyi Mountain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to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DOI: 10.12677/CES.2024.122071, PDF, HTML, XML, 下载: 64  浏览: 9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高 鹏, 曹晶晶, 谢晓芳:伊犁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新疆 伊宁;伊犁师范大学伊犁文旅融合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伊犁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
关键词: 文旅融合世界遗产武夷山旅游管理学科建设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World Heritage Mount Wuyi Tourism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摘要: 近年来文旅融合热度高涨,国家、省、地方政府及高校,都在积极尝试文旅融合的可行性方法。武夷山作为世界双遗产地,在文旅融合中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从兴趣培养、特色接触、技能掌握、面向实践等方面,给出了武夷山世界遗产与旅游管理专业融合的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r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are actively trying the feasible methods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Mount Wuyi has important development value i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unt Wuyi World Heritag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rest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 contact, skill mastery and practice-oriented.
文章引用:高鹏, 曹晶晶, 谢晓芳. 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2): 460-46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2071

1. 引言

文旅融合是从整体视角看待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而达到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目的 [1] 。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分别在2015年、2018年、2019年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文化部和旅游局的相关职责有效整合以及“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等工作,旨在推动文旅融合、旅游扶贫等工作,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武夷山市也相继在2021年、2022年颁布促进文旅发展政策,积极开展文旅融合相关工作。推动武夷山(上海)文旅茶会暨2023年武夷山春游季推广活动和“武夷山文旅经济研究院”的顺利实施,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而随着文旅融合趋势的来临,在学校开设“世界遗产课程”,普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知识,启动相应的教育机制是认识和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途径 [2] 。

2. 武夷山世界遗产价值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Mount Wuyi)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目前全球仅有39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中国仅有泰山(Mount Tai)、黄山(Mount Huang)、峨眉山–乐山大佛(Mount Emei-Leshan Giant Buddha)、武夷山(Mount Wuyi)四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

3. 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的意义

对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广泛,在武夷山世界遗产认知、文化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武夷山世界遗产传承和创新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影响。

3.1. 增进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增进对与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丰富多彩的世界遗产教育,可以对于武夷山独具特色的世界遗产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切实体验武夷山世界遗产带来的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理解文化多样性带来的精神价值。

3.2. 增进武夷山世界遗产传承

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武夷山双遗产地的传承(表1)。通过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将课程融入世界一场,使得学生不但能感受自然遗产带来的优美的风景,还能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难忘体验。在学生们了解文化、感受生活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更加积极参与到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Table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Wuyi Mountain World Heritage Site

表1. 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简介

相关数据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网http://whc.unesco.org/整理。

3.3. 有助于武夷山世界遗产的创新

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课程的参与,在对于武夷山世界遗产有了更加深入学习后。鼓励其结合相关比赛、活动挖掘相关的高附加值成果,鼓励其与个人就业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推动世界遗产创新发展。

4. 现有问题分析

在探索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索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并且针对性的给出建议:

4.1. 兴趣激发不足

学生的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兴趣激发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于该事物有了解的冲动,还有助于后续持久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显得有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学习完课程之后:对于什么是文旅融合?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能够做什么?等问题表示模糊。这将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4.2. 特色接触较少

特色资源在课外的实际接触相对较少,并且往往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学生实际资源接触的机会较少、对文旅融合的感受停留在书本、没有很好切实体验文旅融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甚至在毕业之后,对于武夷山特色的茶文化、朱子文化等还停留在“听过”,更别说文旅融合了。

4.3. 注重传统授课,缺乏职业导向

仅掌握文旅融合的理论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具备实际的实用技能并进行合理引导。这将有助于改善“学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做导游”、“学酒店管理就是做服务生” [3] 等想法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文旅落到实处。但根据目前课程的设置来看,学生一来不知道学了这门课对于之后找工作有什么帮助,二来不知道如何运用到文旅融合中来。这就导致即使学习到了技能,但由于缺乏最后一公里的引导,缺乏目标导向和长久规划,也会在短期内忘记从而削弱课程价值。

4.4. 注重传统授课,缺乏职业导向

文旅融合的概念不应仅停留在思维认识中,还应当注重实践落实。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甚至在培养过程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工作技能,学院就针对性培养哪些工作技能 [4] 。但目前的实践机会较少,学院有限的项目实践机会未能满足更多学生对于文旅融合的学习和深入了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深入了解。反观现在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培养模式是否能赶得上时代下一个风口,其实也是另人值得思考的。

5. 建议提出

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应利用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所涉及的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学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成果。世界遗产不仅可以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效益的改善,更是科研和教育的基地,是探究人类智慧、文明轨迹和自然奥秘的知识源泉 [5] 。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开展教学体系设计。深度学习作为一个学习的概念和理念,与表面学习和策略性学习对比鲜明。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和理解,而是积极地探究、分析、批判和反思学习的内容,形成内在的理解和深刻的洞察 [6] 。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入接触学习内容、整合总结学习资源、结合实际创新学习感受。深度学习注重多样课程资源的融合,多样课程方式的开展,并且注重实际价值的产生。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5.1. 课程设计融入文旅

文旅融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单独开设文旅类课程是不够的,应当在各类课程设计中,也有所体现。通过多种知识点、多种场景、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不断印证,或许能够更加有助于学生激发对于文旅融合的兴趣,便于其后续深入了解。

通过在不同课程中文旅内容的体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文旅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与文旅融合联系,切实推动文旅融合落地。

5.2. 特色资源走进学生

武夷山有着众多特色资源,但是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很难全方位切身体会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时间精力,课程设计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学习和了解的机会不足,对于特色资源的了解深度不够。倘若能够针对性的增加学习频率、建立体系化的传播方式或许有助于特色资源的更好吸收(表2表3)。

Table 2. Example of integrating tourism management courses into cultural tourism

表2.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融入文旅范例表

Table 3. Example of Mount Wuyi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ommunication mode i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表3. 武夷山特色资源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传播方式范例表

针对特色资源学生涉及现状及传播方式范例的梳理,旨在发现目前文旅融合中关键一环的不足。倘若对于最基本的特色资源接触和了解不足,那何谈文旅融合。单单仅针对部分学生开展的学习机会培训,不足以适应目前文旅融合的大趋势。还是应当给予跟多学生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此之前,应当让更多学生自己明确自己对于文旅融合方向的需求。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学习文旅内容,也就对文旅融合提不起兴趣。

5.3. 专岗培训针对文旅

市场为了适应文旅融合,会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很多具有新时代要求的岗位。有的岗位是在原本岗位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工作要求,有的岗位是原来没有现在新增的。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岗位,都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文旅融合的技能(表4)。

Table 4. Examples of position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表4. 文旅融合背景下岗位范例表

相关内容参考部分学术期刊 [7] [8] [9] [10] 、Boss直聘(https://www.zhipin.com/?sid=sem_pz_bdpc_dasou_title)整理。

纵使岗位不断变化,但是最关键的文旅知识应当具备。一方面是原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是文旅融合实操中的理论知识。学院应当关注到随着时代变化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新要求,并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源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5.4. 文旅实践创造条件

良好的实践条件是文旅融合闭环的关键一步。针对目前文旅类实践集中在小部分项目的现状,可以考虑跨专业比赛交流、提高实习可选性、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等方法来改善。

5.4.1. 跨专业比赛交流

文旅融合单独依靠旅游管理专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专业的加入,才能够更好发挥文旅价值。

通过举办多样化的跨专业活动,可以更好通过课堂与实践相互结合,不断提高文旅的融合程度(表5)。

5.4.2. 实习可选性提高

为了提高专业型,目前的实习都是针对专业设置的。就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去景区、旅行社,酒店管理专业去酒店,文化产业管理由于文创类公司较少,也会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分实习地。这就导致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学生即使在学校内学习了文旅知识,但是缺乏文旅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实际落实。同时,由于设置了专业壁垒,即使有文创类公司,也会优先文化产业管理的同学,但是在文旅融合进程中,旅游管理专业也会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增加文创类实习公司数量和跨专业选择实习基地或许可以促进文旅融合下旅游管理专业更好发展。

Table 5. Examples of cross professional cultural and tourism competitions

表5. 跨专业文旅类比赛范例表

5.5. 学生层面做好规划

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在文旅融合环境下提前感知未来发展方向,及时准备并做好调整(表6)。

Table 6. Predi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different tourism related posi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表6. 文旅融合背景下不同旅游相关岗位发展前景预测表

文旅类岗位受到文旅融合加持,在很多方面其所需要的核心素质相类似,可以多研究学习,在文旅行业成为“全才”有助于缓解职业瓶颈。

6. 结语

文旅融合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在文旅融合浪潮中,应当积极融入世界遗产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武夷山世界遗产教育与学科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从兴趣培养、特色接触、技能掌握、面向实践等角度出发,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武夷山世界遗产的认知程度,进而为促进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致谢

承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文的指导,特此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伊犁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SZD202305),伊犁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SFKC202303),伊犁师范大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项目(22XKSY30),伊犁文旅融合研究中心项目(2021WLRHZD001),伊犁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CXSK2021017),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0YSBS0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项目(TSYC-SGYP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D01C4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严可欣, 林滢莹, 童话, 等. 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类型学研究[J]. 特区经济, 2021(12): 129-134.
[2] 孙克勤. 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育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 2004(4): 99-103.
[3] 凌文锋, 王欢, 薛淑芳. 基于全民旅游时代的旅游学概论课程“陌生化”教学模式探析[J]. 高教学刊, 2022, 8(26): 92-96+101.
[4] 高鹏. 促进伊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型硕士更好就业的建议[J]. 漫旅, 2023, 10(11): 138-140.
[5] 孙克勤. 世界遗产学[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6] 李丹阳. 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促进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23): 215-217.
[7] 李欣. 新冠疫情背景下导游人员从业压力缓解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2.
[8] 高鹏, 曹晶晶, 谢晓芳. 世界遗产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以新疆世界遗产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188-10195.
[9] 刘海燕. 研学旅行教师的胜任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2021.
[10] 吉园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认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