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Classic Famous Formula Xuefu Zhuyu Decoction
DOI: 10.12677/ACM.2024.142368, PDF, HTML, XML, 下载: 54  浏览: 140 
作者: 王 蛟, 刘 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经典名方药理作用Xuefu Zhuyu Decoction Classic Famous Formula Pharmacological Action
摘要: 血府逐瘀汤,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的治疗气机郁滞,瘀血内阻胸中证的方剂,也是治疗胸中瘀血证的代表性方剂。本文总结出血府逐瘀汤共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新生等作用。本文主要从历史沿革、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系统整理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以上各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在传承经典名方的同时,既要借鉴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又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药物疗效、减轻副作用,有效衔接古典记载和现行规范,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血府逐瘀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Abstract: Xuefu zhuyu decoction is a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Qi stagnation and chest stasis syndrome with the effects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gulating Qi and relieving pain. It is also a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chest stasis syndro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at Xuefu zhuyu decoction has volatile oils, alkaloids, flavonoids and other components, which have the effects of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ti-atherosclerosis, and affecting angiogene-sis. This paper mainly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cont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while inheriting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we should not on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hysicians in previous dynasties, but also combin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drugs, reduce side effects,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classical records and current norms,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Xuefu zhuyu decoction.
文章引用:王蛟, 刘平. 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2): 2620-2626.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2368

1. 引言

经典名方是来自于医学经典中,且被医家广泛使用,疗效确切的方剂,是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共11味药物组成。整理文献发现关于血府逐瘀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甚少,故本文将对此部分内容做一综述。

2. 历史沿革

《医林改错》记载“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肋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王清任基于对人体解剖的认识,认为常人胸膜腔以上满腔皆血,故名之为“血府”。尽管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其认为血府血瘀存在于本证病理过程中的见解是正确的,凡瘀血有证可循,便可酌情使用。有实验 [1]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冠心病模型大鼠,发现模型出现心功能障碍、心肌结构损伤、血液“黏稠凝聚”、舌色紫暗、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变化,上述病理特征可在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的调节下趋向正常。刘智刚等 [2]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加味对于治疗冠心病PIC术后心功能,改善患者情绪障碍和血脂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脉证死生论》有云“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既可直接推动血液运行,又可促进脏腑功能活动,间接的推动血液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 现代炮制工艺

中药的炮制是中药原材料被根据不同的要求分类,加工制成药物的过程,其目的主要包括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便于贮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中药材的进一步认识,现如今不同的炮制方法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还有助于减少副作用和缓和药性等效用。

3.1. 桃仁

现代药理与科技的桃仁的采摘加工处理首次记录于《名医别录》,云:七月采,取仁,阴干。此后历代典籍多采用这种说法。发展让桃仁的研究更加趋于完善,对于桃仁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对于炮制的要求更加的简单化,药典及规范中记录的炮制方法大多为净制、燀制和炒制 [3] 。

3.2. 红花

红花首载于《新修本草》,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中对红花进行酒洗的炮制方法,有研究 [4] 认为“酒洗”应为以酒对红花进行润透处理后,炒干或焙干处理。现代对于红花的处理红花均为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后生用。

3.3. 当归

经历代的发展,中药炮制理论日趋完善,当归的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常用的有生当归、酒当归等。《医林纂要探源》记载当归:“酒洗或炒”。1996年出版的《古今医统大全》,记载有99个方中所用当归均为“酒洗”;2015年药典提出规定:除去非药用部位等杂质,洗去泥沙,闷润至透无硬心,切薄片,低温干燥。加入黄酒搅拌均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收后,放入锅内,小火加热,微炒至干,香气浓郁并略有酒香气时,取出放凉 [5] (每100 kg当归约加入10 kg黄酒)。

3.4. 生地黄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玄参科植物的块根。目前,生地黄的炮制方法 [6] 多为蒸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制法为清蒸和酒炖,在现实应用中仍保留有砂仁制、砂仁酒制、砂仁陈皮制等方法。

3.5. 川芎

现代川芎的炮制方法继续沿用了古代的酒制和炒制法,新增了麸制和酒麸制 [7] ,《中国药典》收录川芎的炮制方法“饮片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方式只保留了净制和切制部分,为生用。

3.6. 赤芍

现有文献少有对赤芍炮制方法的研究,现代药典收录的赤芍采用取原材料,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的炮制方法。

3.7. 牛膝

现代临床所用的牛膝沿用了传统的方法,主要采用切制、炮炙等方法进行,品种包括生品、盐炙品、酒炙品等。从现行各地方炮制规范来看 [8] ,牛膝多采用的是浸润和炒炙,以酒焙、白酒浸润晾干、麸炒等为常规炮制方法。有关于浸润时间、辅料用量、火候大小等要求,各地的标准不尽相同。

3.8. 桔梗

有研究结果显示:“桔梗外皮所含成分与根相似,去皮浪费药材,且临床应用带皮桔梗也未见不良反应,祛痰作用显著,故桔梗可不去外皮 [9] 。现今中国药典规定桔梗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10] 。

3.9. 柴胡

柴胡的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酒制、醋制、蜜制、鳖血制等,各地方对于同一炮制品种,炮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辅料的量、火力和火候等方面 [11] 。现代对于柴胡炮制品的研究主要在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炮制工艺的研究甚少。

3.10. 枳壳

枳壳的现代炮制以麸炒法为主,但各地保留了其独具特色的炮制方法。历版《中国药典》均只收载枳壳与麸炒枳壳,而各地方炮制规范收载的炮制方法有生用、麸炒、发酵、蜜麸(糠)炒、炒焦、炒炭、盐制、蜜制等。

3.11. 甘草

《中国药典》对甘草炮制品的规定为“甘草片”和“炙甘草”2种。甘草片炮制方法为除杂、清洗、软化、切片、干燥。其中“炙甘草”的制法为“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4. 化学成分

血府逐瘀汤经历代医家广泛使用,其临床效果显著,诸多医家对其加以变化,又有了更多的类方,适应症广泛。经典名方的质量评价方法体现在对复方中每一个药味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化学成分是质量评价的物质基础。

4.1. 桃仁

桃仁是蔷薇科樱桃属植物,其干燥成熟种子为入药部位。陈晓燕等 [12] 研究发现桃仁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氰苷、氨基酸和蛋白质类、黄酮及其苷类、甾醇及其苷类、芳香苷类、脂肪酸类、苯丙素类、核苷、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类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桃仁中主要含有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种常见氨基酸。还含有蛋白质G、蛋白质B [13] 。

4.2. 红花

红花是属菊科植物,药用部位为红花的干燥花。研究 [14] 发现主要成分包括醌式查尔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聚炔类,亚精胺类。黄酮类化合物是红花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

4.3. 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当归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酚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及苯酞类等化合物是当归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与其功效有密切关系。

4.4. 生地黄

生地黄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李孟等 [15] 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研究发现生地黄的主要成分包含地黄苷,阿克替苷,阿魏酸甲酯,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等物质。

4.5. 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的干燥根茎,干燥根茎为传统入药部位。现代药理研究通过超声波提取法等方法研究发现川芎主要含有苯酞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类等化学成分 [16] 。

4.6. 赤芍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根,研究 [17] 发现赤芍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共有300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单萜糖苷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糖类、甾体类和挥发油等。单萜糖苷类成分含量最高,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

4.7. 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目前发现 [18] 牛膝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甾酮类、三萜皂苷类、多糖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

4.8. 桔梗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桔梗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甾醇类、脂肪酸及其他类等多种物质,其中三萜皂苷是皂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多糖类物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使桔梗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4.9. 柴胡

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柴胡有诸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19]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柴胡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以及多糖类等,且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其成分和含量不同。

4.10. 枳壳

枳壳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研究发现枳壳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其中,挥发油类是含量最高,也是发挥效应的主要成分。

4.11. 生姜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的化学成分以三萜类和黄酮类为主 [20] ,另外还包括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黄酮类成分主要包括甘草素、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查耳酮B、甘草异黄酮G、刺甘草查耳酮、香豌豆酚、芒柄花苷等;三萜类成分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

5.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抗动脉硬化作用,影响血管新生等作用。

5.1. 抗心肌缺血作用

才振国等 [21]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能够减轻缺血引起的细胞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慢性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有实验研究 [22] [23] 显示血府逐瘀汤可抑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复合体的表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心绞痛的症状;并且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强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减少磷酸激酶的含量,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5.2. 抗动脉硬化作用

有实验证实血府逐瘀汤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和厚度有显著效果 [24] ,表明血府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血脂异常、降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和前列环素的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进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除此之外,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包括参与调节自由基代谢过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等,进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的形成 [25] 。

5.3. 影响血管新生作用

有实验研究 [26] 从多角度观察到血府逐瘀汤在生理状态下可显著促进血管生成。在正常大鼠模型上,发现血府逐瘀汤可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因素的水平,具有多种方式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6. 总结

本文主要总结了血府逐瘀汤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相信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下,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将被挖掘发现,更好的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关于血府逐瘀汤的研究,药理作用的研究为主流,缺少毒理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实验弥补不足,提供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静, 郭志华, 刘建和, 钟森杰, 匡慧芳, 梁昊, 杨漾, 张斐, 张秋雁.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方药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 40(1): 86-93.
[2] 刘智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2, 37(2): 281-283.
[3] 邓静, 叶梦倩, 彭杰, 等.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23, 45(11): 3713-3717.
[4] 翁倩倩, 赵佳琛,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陈周全,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经典名方中红花的本草考证[J].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23(2): 236-241.
[5] 谭静, 王亚茹, 林红强, 董庆海, 吴福林, 刘金平, 李平亚. 当归的炮制研究进展[J]. 特产研究, 2018, 40(2): 74-78.
[6] 朱瑶, 朱昊宇, 陈建华. 中药地黄本草考证及在温病中的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8): 180-184.
[7] 谢仲德, 易东阳, 方应权, 郭建生. 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9): 290-293.
[8] 张雪, 郭东晓, 焦阳, 栾永福, 薛菲, 崔伟亮, 杨纯国, 林永强, 刘青芝. 牛膝炮制品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 2023, 42(4): 251-254, 274.
[9] 汪晶, 曹灿, 崔瑛, 李瑞洁, 王晓丹, 渠柳, 巫晓慧. 桔梗的本草考证[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0, 34(6): 10-14.
[10] 赵琪, 王玲, 吴杨璐, 王鹏, 彭代银. 中药桔梗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 2022, 45(5): 1266-1272.
[11] 刘德鹏, 王云, 张雪, 王清浩, 王国有, 夏梦雨, 麻印莲, 雷振宏, 王玉龙, 张村, 王成永. 柴胡产地加工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9): 204-211.
[12] 张妍妍, 韦建华, 卢澄生, 何泽源, 甘金月, 冯旭.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1): 234-241.
[13] 陈晓燕. 桃仁、桑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14] 杨宇, 黄兴琳, 江忠敏, 克上阿独玛, 韩永春, 俞捷, 张美. 中药红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10): 119-126.
[15] 冯卫生, 李孟, 郑晓珂, 等. 生地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 49(17): 1496-1502.
[16] 葛胜宇, 范琢玉, 田玉顺, 朱鹤云. 川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 44(6): 465-467.
[17] 吴玲芳, 王子墨, 赫柯芊, 李雯媛, 贾凡, 温婉玉, 王鑫国, 牛丽颖.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8): 198-206.
[18] 廖彭莹, 王东, 杨崇仁, 等. 苋科牛膝资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3, 44(14): 2019-2026.
[19] 李力恒, 陈丽萍, 胡晓阳, 陈昌瑾, 郑新蕾.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3, 51(2): 109-112.
[20] 韩维维, 方东军, 李陆军, 刘岩. 甘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师, 2022, 36(2): 56-58, 67.
[21] 才振国.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缺血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3.
[22] 王婷, 罗尧岳, 谢海波, 石协桐, 郭震林, 郑源, 吴涛. 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血清NO及缺血区心肌组织VEGF、DLL4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4, 20(7): 62-65.
[23] 唐丹丽, 刘寨华, 张华敏, 等.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22): 3077-3079.
[24] 施伟丽, 张静思, 胡雅琼, 等. 血府逐瘀汤防治血管相关性疾病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5): 712-716.
[25] 黄威, 董超, 刘辉, 等. 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5): 1130-1132.
[26] 高冬, 林薇, 郑良朴, 等. 血府逐瘀汤动员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9): 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