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CES.2024.121052, PDF, HTML, XML, 下载: 76  浏览: 125 
作者: 丁 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究New Era Network Ideology Safety Education Path Exploration
摘要: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当前高校存在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体系不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引导学生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必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新时代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不断壮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
Abstra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ociety make the Internet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are the main front of ideological safety education. In term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ideology,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systematicnes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complexity and arduousnes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trugg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network ideological work,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team in strengthening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文章引用:丁睿. 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 332-33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052

1. 引言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动着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多次在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纳入到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形势,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透,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2.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

对研究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界定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定义。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而表达出来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的思想和观念。网络意识形态则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是以网络为载体产生的意识形态新领域,是传统意识形态从现实向网络延伸的生存现象,其复杂性、多变性和多样性特征鲜明” [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威胁,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状态,核心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是指高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运用多手段的教育方式,不断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特征

2.2.1. 政治性特征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扰,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坚定自身理想理念;在行动上自觉遵守上网行为规范,做好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者。

2.2.2. 时代性特征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式。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飞快,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要不断优化其教育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随形势变化和社会的需要进行更新;要不断丰富教育的渠道,利用好网络平台中的丰富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体系。

2.2.3. 系统性特征

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是片面的、零散的,而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的教育体系。包含着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践学习内容;包含着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网络技术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主导性教育内容,也包含着国家安全教育、网络素养教育、法治与道德教育这样的基础性教育内容。

2.2.4. 实践性特征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不能单一地、空洞地讲理论,还要高度重视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在教育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既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讲授理论内容,同时又要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把理论学习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3. 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

3.1. 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场所,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内部破坏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目标。一方面,他们在网络空间散布错误的社会思潮,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敌对势力通过媒体平台不断炮制谎言抹黑中国形象,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撼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办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3.2. 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3] 。当前网络空间中的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涌入高校校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夺舆论阵地,给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规范自身上网行为,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为培养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奠定基础。

3.3. 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 [4] 。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时效性就要把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与育人工作二者相结合。当前互联网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抖音、快手、微博等一些社交平台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娱乐消遣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平台中散播的扭曲的价值观、负能量信息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由此可见,当前迫切需要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所思所惑,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动回应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 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新时代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从教育主体看,网络参与的重要群体即青年大学生自身网络防范与辨别意识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价值观和负面信息的影响;从教育环境看,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从教育内容看,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还存在着短板。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4.1. 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群体要求聚焦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象

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其中青年群体占比为四分之一。网络上及时的资讯和丰富的资源是强烈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但是开放的网络中也夹杂了诸多良莠不齐的负面信息和错误言论,蔓延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西方价值观,散播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的社会思潮。大学生由于阅历不广且涉世未深,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和安全意识,对待网络错误的思潮没有良好的辨别和抵御能力,容易受到错误舆论的影响,造成学生理想信仰模糊、政治信仰不坚定、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可不够等问题,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对象。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扭转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弱化的现象,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和观点对学生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

4.2.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呈现复杂性态势要求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水平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5] 。当前世界风云瞬息万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网络传播文化影视作品宣扬其西方政治制度,鼓吹西方“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等价值观;通过新闻媒体造谣不实消息,发表抹黑诋毁中国政府的言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炒作社会热点和敏感事件,发表反党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西方国家不良的、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弥漫在网络空间,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足,产生了信仰危机与价值观危机,对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甚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威胁。因此,为了确保高校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高校要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4.3. 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和短板要求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教育的体系

当前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认识不充分,整体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不足。在课程设置上,当前高校暂时没有设立专门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课程。当下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个别章节、计算机课程中部分内容和校园内相关的文化宣传进行学习,暂时还未设立一种正式的、专门的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学习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缺少深度和广度,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并且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缺乏实践检验的渠道。在师资力量上,当前高校中承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任务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等。由于各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因此出现了师资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政治素养方面,部分教师政治站位不够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待政治问题缺乏严肃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缺乏敏感性,任其不良思想侵扰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专业素养方面,部分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难以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并且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当前的网络新形势、新问题缺少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不能及时回应学生的所思、所惑,存在着“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新要求不全完相适应、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不完全相匹配” [6] 的问题,教师的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影响了教学的总体质量。

5. 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思想重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最后要提高教师素质,壮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教师队伍。

5.1.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通过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监督考核机制,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

第一,明确责任清单,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责任清单的形式,将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和师生积极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在学校层面,党委书记和校长要站在工作的最前沿,成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研讨会,发挥统筹谋划、决策部署、协调推进的作用;在部门层面,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管理,加强学校职能部门和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党委宣传部发挥好牵头协调的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在学院层面,院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贯彻落实学校相关决策,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学院的日常管理、科研、党建等工作中去,并且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的调研和涉及学校的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分析研判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态、新问题;在支部层面,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提升党日活动多样性,灵活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

第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和考核机制。在考核监督的形式上,一方面通过工作检查、巡视等方式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考核,确保督查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定期对各单位、各支部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研究建立一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测评标准,把每一项工作责任量化为可评测的具体指标,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果可视化。并对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突出、相关责任落实较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考核不过关的进行督促和整改。

5.2.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敌对势力干预,高校应该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方面的疑惑。

在教育内容上,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其一,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西方社会思潮的实质,自觉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渗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四史教育”,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条主线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领悟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自觉抵制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普及《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的相关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义务。其三,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了解网络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流程,掌握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合理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其四,开展法治与道德教育。开展法治教育,教育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发布网络禁止的、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的言论和讨论,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和高压线;开展道德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健康自律的网络习惯,自觉践行网络文明公约,在网络空间中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努力做网络世界的正能量“释放者”。

第二,在教育方式上,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网络新环境。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创新课堂语言表达方式,构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巧妙把幽默风趣的语言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且有效利用视频、语音、图片等手段使课堂教育更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转变教师主导的授课形式,通过课程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式对话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的网络世界中,学生渴望教师能够及时解读最新时事政治、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线上平台加强平日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待相关话题发表有见地的观点并正确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

第三,在教育渠道上,构建课内课外、网上网下联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联合起来。在课内,以选修课或者公共课的形式开设单独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课程,同时在专业课课堂上也要积极挖掘存在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元素。在课外,联合学校社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巩固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果;联合社会团体、公益性单位等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通过参观走访、社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自身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认同。另一方面,把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联合起来。除了利用课堂主渠道、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线下教育,高校的各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都要发挥育人的作用,积极搭建起一个集思想性、服务性、知识性、互动性一体的校园网络平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批判网络错误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同时,高校也要利用好慕课、学习通、超星等网络教育平台,定期开展相关网课学习,利用线上答题等方式巩固自身的学习成果。

5.3. 提升教师素质,打造综合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

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 [5] 。当前高校需要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

第一,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专业性,需要授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法规、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研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选拔教师时应当设定明确的标准,必须组建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政治素养、有高尚师德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日常进修和培训工作,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科学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使教师能够及时跟随社会发展变化,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最后建立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师队伍的科学的、全面的考核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组建一批兼职教育队伍。一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选拔、建设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的、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高水平公共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课下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高校工作者,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好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引导者、教育者、监督者。既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做好舆论监督管理工作,针对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发声、留言要第一时间关注,对学生在网络中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和纠正,教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发声。

进入新时代,面对互联网逐渐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成为敌我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场域的新形势,高校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准确把握当下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上积极探索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工作路径,进一步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优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组建专业的、综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黎歌, 岳潇, 李英豪. 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6): 75-79.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7.
[3] 吴晶, 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建设教育, 2017(1): 75-76.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8: 220.
[5]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4-26(002).
[6] 黄蓉生, 唐登然.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的实践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3):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