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堂岛米市场的官方认可与经济演变
Official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Evolution of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during the Edo Period
DOI: 10.12677/ASS.2024.131048, PDF, HTML, XML, 下载: 91  浏览: 128 
作者: 韦煜翔: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江户时代堂岛米市场享保改革Edo Period Dōjima Rice Exchange Kyōhō Reforms
摘要: 本文分析了江户时代堂岛米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日本经济政策的影响。文章指出,堂岛米市场不仅是江户时代大阪的米交易中心,而且其交易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期货交易的组织化被视为世界上首个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文中着重分析了德川吉宗时期的享保改革,探讨了改革的经济背景、政策实施及其对堂岛米市场的影响。指出改革期间,由于稻米产量增加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影响了幕府的财政收入。文章还探讨了堂岛米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其在市场干预、价格稳定及商品流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期货交易的风险,如空米市场的交易偏离实际米交易,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综上所述,本文不仅提供了对堂岛米市场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还展示了其对后世期货交易体系的影响,为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堂岛米市场官方认可的研究,可以为理解江户时代特别是享保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during the Edo period and its impact on Japan’s economic policy. The study highlights that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was not only the central hub for rice trading in Osaka during the Edo period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ubsequent generations with its trading system. Particularly, its organized approach to futures trading is recognized as the world’s first organized futures exchang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Kyōhō Reforms during the Tokugawa Yoshimune era, examining the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se reforms,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effects on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It notes that the increase in rice production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led to a fall in prices,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shogunate’s financial revenue.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mpact of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its role in market intervention, price stabilization, and commodity circulation. It also highlight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futures trading,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the empty rice market from actual rice trading, potentially leading to economic instabil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summary,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role of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but also reveals its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futures trading systems, offering critical historical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of modern financial markets. The study of the official recognition of the Dōjima Rice Exchange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and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during the Edo perio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Kyōhō era.
文章引用:韦煜翔. 江户时代堂岛米市场的官方认可与经济演变[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 349-35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048

1. 引言

江户时代的日本大阪(旧称大坂),历史上被誉为“天下之厨房”,不仅是年贡米的集散中心,更是当时日本全国米价标准的制定地。特别是堂岛米市场,在江户时代不仅是米的商业和交易中心,其交易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其组织化的期货交易而被誉为“世界首个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

在关于堂岛米市场的文献研究中,本庄(1915)针对享保年间的米价调节政策进行了系统概述,并指出德川时代的政策受到强烈的保护主义干预,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强调了自然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1] 。须须木(1940)则详尽描述了堂岛米市场的起源、帐会米交易的发展及其组织结构,并对按年代划分的米价和政策问题进行了记录 [2]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计量方法对堂岛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堂岛米市场的效率和其对经济的影响。例如,胁田(2004)扩展了堂岛米市场数据的时段,引入了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考虑了幕府的政策干预,指出“由于稻谷产量增加导致相对价格下降,致使武士陷入困境,进而引发江户幕府的市场干预,但这却导致了金融紧缩 [3] ”。柿坂(2010)检验了德川时代各地米价的联动性,探讨了不同时期联动性的存在与否,得出存在“跨越地区的一致联动性 [4] ”的结论。柿坂(2012)则通过测试理性预期假设来验证堂岛米市场19世纪的效率性,得出“不存在所谓的无偏性效率 [5] ”的结论。此外,也存在对堂岛米市场的负面评价,如本山(2008)批评称堂岛米市场“破坏了幕末的金融体系 [6] ”。

综上所述,本文将聚焦于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享保改革期间,围绕堂岛米市场的官方认可问题,深入探讨当时的米市场、社会状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2. 徳川吉宗与享保改革

关于享保改革的经济背景,其核心在于技术革新与新田开发的推进,引致大量稻米产出,导致稻米市值的显著下降。在此背景下,幕府的税收主要以实物稻米的形式征收,随着稻米价格的跌落,幕府的财政收入遭受重创。同时,由于税收中的贿赂现象稀少,非稻米税收也极为有限,幕府面临严峻的财政赤字问题。显然,财政困境成为当时幕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八代幕府将军德川吉宗,原为纪州藩主,在其实施的享保改革中,部分政策与他任纪州藩主时期的举措有所重叠。上任后,他罢黜了新井白石,并任命水野忠之为幕府的主要顾问。鉴于幕府支出庞大而收入日益减少的困境,吉宗采纳了定免法,即不论气候变化,农业税率保持固定。他还正式承认了大阪的米交易所——堂岛米市场。此外,他还对诸藩实施了上米令,作为参勤交代缩短的代价,要求藩每万石产量贡献100石米给幕府。对农民而言,他废除了自幕府创立以来的四公六民制,改为更为公平的五公五民制。通过这些政策,吉宗显著增加了幕府的财政收入,使其更为稳定。他个人也削减了不必要的支出,并广泛实施节约政策,重点控制开支。

尽管享保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幕府的财政困难,实现了部分改革目标,也为后来的宽政改革和天保改革提供了范例,但增加年贡和节约政策给农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并激发了农民抗议。这些改革措施最终导致了人口增长的停滞,并使起义事件的频率相比之前有所上升。

在探讨享保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本研究重点聚焦于堂岛米市场获得的官方认可及其对江户幕府经济政策的影响。当时,大阪作为商业中心,其包括堂岛在内的几个米市场对全国米价具有显著影响。按照前文所述,幕府收入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由于过剩的米供应引起的米价下跌。与现代财政体系不同,当时幕府并非直接使用税收中的米,而是通过与米商的交易,将米与银等货币兑换。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货币体系并未直接与一般物价挂钩,而是实行米本位制,从而使米价成为幕府财政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即便享保改革的其他政策取得了进展,幕府积累了大量的米,但在低迷的米价情况下,仍难以解决财政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幕府开始采取行动,积极干预米市场以稳定价格。堂岛米市场作为大阪重要的交易中心,幕府正式认可了其正米交易和账合米交易,这一举措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米快递、旗摆等方式,堂岛米市场有效地传递了市场信息,进而成为全国米价的标准化指标。因此,堂岛米市场的官方认可不仅对稳定米价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促进了米的有效流通,对江户时期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堂岛米市场和米价

堂岛米市场的历史起源于17世纪大阪淀屋的米市,于元禄十年(1697年)迁移至堂岛。此市场在享保十五年(1730年)获得了德川吉宗,即“米将军”的官方认可,并在文化八年(1811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明治时代初期,由于政府认为堂岛米市场的交易行为导致米价上涨,于是在明治二年(1869年)禁止了市场交易。然而,为了激活米交易市场,政府在明治四年(1871年)重建了堂岛米会所,并进行了后续改组。直至昭和十四年(1939年),由于米粮配给统制法的实施,堂岛米市场最终被废止。

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看,堂岛米市场可视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分析其兴衰历程,我们能够洞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府政策。享保时期的堂岛米市场因顺应幕府需求而迎来发展高峰。然而,其繁荣并非完全源于幕府的支持,而是与社会中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紧密相关。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商品供应的减少通常导致价格上升。由于米作为基本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具有非弹性特征,即使价格上涨,需求量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在这一市场逻辑下,市场上米的减少自然导致价格上升。当时,一些大名通过储备米粮来投机倒把,以期待米价上涨。胁田(2004)在其研究中提及幕府的市场干预政策,包括“强制大商人购买米粮”、“为购买米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对大坂米的运输限制和促进” [7] 等。此外,幕府对米价的法定也始于享保时期。享保二十年十月四日发布幕府令,“當冬ヨリ江戸大阪米屋共諸國拂米江戸ハ金一両ニ付、米一石四斗以上ニ買請、大阪ハ米一石ニ付銀四十二匁以上ニ買請可申候、若右直段ヨリ以下ニ買請申ニオ非テハ當月十五日ヨリ米一石ニ付銀十匁ツツ之運上、買請候米屋共ヨリ差出可申事 [8] 。”即江户和大阪的米商被要求以固定价格购买米粮,若低于规定价格购买,则将被额外征税。这一政策体现了幕府对米价的直接控制。虽然短期内这种强制干预可能增加幕府的财政收入,但粗暴的市场干预也可能破坏市场自身的价格调节机制。如果法定价格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且保持稳定,则可能对市场有积极影响;然而,如果价格设定仅仅基于幕府的利益,并导致价格波动剧烈,那么对市场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考虑到米作为普罗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政府直接干预米价的行为无疑会引起民间的广泛反响。在当时已较为成熟的商品经济环境中,此类措施的效果似乎存疑。尤其是在大饥荒等异常年份,米价的上涨对普通百姓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虽然政府对于商品市场的干预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基本生活物资与民众福祉的密切关联,粗放的干预方式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

除此之外,“米切手”(相当于米的存储凭证或期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实物米交易向金融化转变的标志。这些米切手在交易所自由流通,直至特定期限后兑换成实物米。其设计初衷在于调控米的市场供应量,以价格机制促进生产与需求的平衡。然而,当米切手所代表的米量与实际库存出现偏差时,便产生了一种套利空间。商人们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在米实际出库前进行买卖,类似于现代期货市场的操作。这种操作依赖于对市场动态的敏感洞察力及农业知识,同时也暴露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特别是拥有广泛信息渠道的大型商家,他们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及信息操作,能够在米切手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尽管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度,但也存在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信号的风险。特别是在系统崩溃时,可能导致市场恶性循环和社会不稳定。市场机制虽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在重大自然灾害等外部干扰下,其稳定性可能受到挑战。因此,无论是幕府还是大商家的干预,都需要在维持市场稳定性与促进市场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4. 堂岛米市场的影响

在享保时期,堂岛米市场进入了发展的上升期。幕府对其的认可不仅增强了该市场的社会功能和效益,也标志着其在享保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具体来说,堂岛米市场的繁荣为幕府带来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其财政压力。此外,幕府在市场干预的实践中逐渐调整策略,这一过程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平衡。换言之,幕府在推行经济政策时,已经认识到堂岛米市场不仅是商业交易的场所,更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大商人和中介商而言,堂岛米市场成为了一种官方认可的新型交易形式,他们的经济活动因此变得更加活跃。这些商人对幕府的市场管制持反对态度,寻求更自由的交易环境。正如历史记载所示,“右米商之仪付而之公事诉讼,古来之通不取上” [9] ,幕府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市场经营的自由化。随后,堂岛米市场的投机交易活跃起来,成为全国商人和大米集散的中心。因此,大阪作为“天下的厨房”,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备受瞩目。

对普通民众而言,堂岛米市场的存在使得大米价格更加稳定和统一,促进了大米的流通。然而,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时间差异确实存在,这可能加剧了大米生产的不确定性。例如,投机交易的兴起带来了大量的杠杆作用,这可能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和大米生产者的决策,进而暂时扰乱大米的生产规模。此外,由于大米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种植和收获期间的价格通常存在差异。重要的是,当大米被视为一种证券并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时,价格的波动可能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影响。

堂岛米市场的历史意义在于其创新性的交易机制,这一机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类似现代证券期货的交易模式。它不仅在日本期货交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后世的金融交易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堂岛米市场所采用的交易制度和机制被后世日本的期货交易所继承,并形成了一种具有标志性的先驱模式。从近现代开始,堂岛米市场的交易体系在期货交易领域中仍然有其独特的影响。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参与者不仅可以预测未来某些商品的需求增长,而且可以提前确保商品购买者的供应需求得到满足。

然而,期货交易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以空米市场为例,这种市场的交易偏离了实际的米交易,转而仅以交易本身为目的。这种以实物为基础的交易方式,通过利用杠杆效应集聚了巨额资金。这种现象在近现代的金融市场中屡见不鲜。若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金实现稳定发展,则无患;但若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导致违约甚至破产,这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还可能触发对其他相关企业的连锁反应。

自江户时代起,由于市场过度投机和混乱导致社会动荡频发。在此背景下,堂岛米市场作为重要的交易平台,其发布空头支票等不规范行为,被认为是幕末经济崩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市场失范现象,可能也是明治政府一度废除堂岛米市场的主要考虑。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堂岛米市场对全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意味着,一旦其失去正常功能,所带来的后果将极为严重。这种现象在机制上与现代金融恐慌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了享保时期堂岛米市场获得幕府官方认可的动因及其所引发的广泛影响。堂岛米市场之所以得到认可,主要源于幕府的财政困境。随着市场的发展,堂岛米市场逐渐成为全国米价的标准。在此过程中,创新性的“米切手”应运而生,它不仅促进了大阪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而且奠定了日本期货交易的基础。然而,资本家对于资本的过度追求虽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其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当交易活动过度偏离期货米的实质,转而成为纯粹的金融游戏时,可能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此外,本文认为,当时形成的经济制度和习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理解近现代交易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研究江户时代,特别是享保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时,堂岛米市场所展现的新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本庄榮治郎. 享保年間ノ米價調節(一) [J]. 經濟論叢, 1915, 1(3): 423-439.
[2] 須々木庄平. 堂島米市場史[M]. 東京: 日本評論社, 1940.
[3] 脇田成. 近世大坂堂島米市場の非定常時系列分析[J]. 先物取引研究, 2004, 9(1): 195-215.
[4] 柿坂学. 徳川時代における米市場の統合: 各地域における米価の連動性を中心に[J]. 国民経済雑誌, 2010, 202(3): 17-32.
[5] 柿坂学. 19世紀における堂島米市場の効率性についての一考察[J]. 日本経済研究, 2012, 66(1): 72-87.
[6] 本山美彦. 金融権力―グローバル経済とリスク•ビジネス[M]. 東京: 岩波書店, 2008.
[7] 脇田成. 近世大坂堂島米市場の非定常時系列分析[J]. 先物取引研究, 2004, 9(1): 195-215.
[8] 本庄榮治郎. 享保年間ノ米價調節(二、完) [J]. 經濟論叢, 1915, 1(4): 582-595.
[9] 島実蔵. 八代将軍吉宗の構造改革と堂島米市場[J]. 日経フューチャーズリポート, 2002, 33(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