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的应用与价值探究
The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Music Lessons
DOI: 10.12677/ASS.2023.12121000, PDF, HTML, XML, 下载: 107  浏览: 126 
作者: 刘聪聪: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广东 云浮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职公共音乐课应用价值Red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Music Class Application Value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技术性人才的主力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红色文化融入公共音乐课程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品味,又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为研究点,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程的应用路径及价值,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也为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Abstrac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echnical talents in our country,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public music courses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musical accomplishment and artistic taste, but also promo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students’ inheritance of fine traditions,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achieve the effect of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ett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music lessons as the research point,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path and value of red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music lessons,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inheriting red culture.
文章引用:刘聪聪.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的应用与价值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7344-734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1000

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涌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大学生存在着缺少理想信念、吃苦耐劳、历史文化认知淡化等问题。红色文化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和社会发展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作用。本文将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中,探寻其应用路径和价值,利用红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不仅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

2. 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一词由“红色”和“文化”两个词所构成,但深究其词意内涵,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兼具政治性和文化性,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文化和时代特征。红色,是一种颜色,其视觉效果明亮鲜艳,也是好兆头的代表色,多用于节日祝福、婚嫁喜事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1] 。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红色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有热血激情,鼓舞斗志、生机活力等含义。《辞海》一书中“红色”有着更深层次的解释,象征革命、政治等 [1] 。红色更是“红旗、红军、红歌”奠定英雄的底色,是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民族红、中国红,这一抹红是英雄人民不畏牺牲,坚强不屈的精神标识 [2] 。“文化”一词在《辞海》有如下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创造成果。” [2]

本文所阐释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和社会发展建设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红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最宝贵的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 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文化支撑。

3. 高职公共音乐课融入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3.1. 坚定高职学生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要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事业之中。” [4] 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将公共音乐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抱负与社会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近年来,讴歌新时代,唱响红色旋律等系列主题创作的歌曲大量涌现出来,例如《共筑中国梦》《领航》《中国梦·我的梦》《我们的新时代》等。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用音乐感染和激发他们树立个人理想并为之付诸行动和努力,进而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脚踏实地成就一番事业。

3.2. 培养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曾说:“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6] 。爱国主义精神是抒发的是人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数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支撑着中华民族一步步迈入新篇章,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底蕴,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和群众中。在新时代,在公共音乐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唱响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和激励学生践行报国之志 [7] 。

学习不同时期的红色歌曲,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用音乐感受当时的历史景象,体会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强盛而奉献自己青春和生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刘雪庵作曲的《长城谣》,歌曲悲怆苍凉,控诉了日寇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激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众多革命年代的红色歌曲饱含着爱国之情,欣赏和演唱这些作品,感悟革命先辈誓死保家卫国的精神。学习《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和平盛世时期的爱国主义歌曲,领略祖国新时期的繁荣昌盛,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导学生迸发爱国主义情感。

3.3. 培养高职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积极引导社会的和谐氛围,红色歌曲中的文化内涵有着各时期先进人物事迹的推崇赞颂,是真实的社会历史写照,展现了不屈不挠的革命党人优秀的品德精神。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高尚品德。歌曲《过雪山草地》将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困难和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描绘的淋漓尽致,尽管红军身处恶劣的环境中,但仍然有钢铁意志,凸显了不怕困难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作品赞颂了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歌曲曲调质朴简洁,生动形象,将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深入每个人的心中。《我为祖国献石油》旋律雄浑有力、豪迈大气,赞颂了石油人为国奉献的雄心壮志和崇高抱负,展示了石油人艰苦奋斗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唱响红色文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道德情操。

3.4. 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学生不仅要培养有一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且要适应社会发展,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 。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艺术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音乐课程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公共音乐课程中,培养未来高职学生坚定红色信仰,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并坚持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以红色文化的内容融入公共音乐课程中,既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也传承了国家红色记忆和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用之才。

4. 高职公共音乐课融入红色文化的应用路径

4.1. 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

在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中,选择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典型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时间脉络为序,紧密结合我国红色历史故事,用音乐声入人心,凸显红色文化的教育元素。整合恰当的音乐作品,根据不同的时期、题材和难度,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具有红色文化的音乐以历史发展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革命抗战时期的红色歌曲。例如《救国军歌》《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等作品。第二模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歌曲。例如《乡恋》《走进新时代》《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作品。第三模块,新时代红色歌曲。《爱国中华》《龙的传人》《天路》《天耀中华》《梦想星光》《不忘初心》等作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适当的红色音乐以时间顺序生动的再现当年历史,带学生从音乐中领略和了解中国红色历史的发展繁荣,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也通过恰当的教学内容带学生掌握红色音乐作品内在的文化和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拓宽了公共音乐课的大思政格局。

4.2. 组织红色文化音乐实践活动

丰富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发展,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融合,能够大大提升活动的丰富度和教育意义,可建设红色文化的相关主题音乐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能将红色文化转为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其影响力和效应力。例如,定期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红色音乐文化主题交流会,依据学生的个体特质,指导学生准备相关交流会的内容,通过学生间的分享和交流,达到红色文化的普及和自我教育价值。通过“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可举行红色音乐快闪活动、合唱比赛等,带学生重温和弘扬红色文化,加深爱国情感教育。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红色音乐的创作,可以挑选具有正向价值的原创红歌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3. 剖析作品内涵

在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中,要深挖红色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教师在课上要细致的解读作品的背景以及歌曲深层次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寄托,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升华红色文化的深远意义。以作品《保卫黄河》的教学为例,此歌曲写于抗战时期,歌曲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通过歌曲的节拍节奏和旋律两个方面,带学生进行分析作品为何表现出催人奋进、势不可挡的革命音乐情绪。从节拍节奏方面来分析,歌曲为四二拍,一强一弱的节拍规律具有明显的进行曲风格,节奏短促跳动,表现了急切、有力的音乐情绪。从旋律方面看,歌曲旋律多重复且多模进,起到了叠加情绪的效果;连续的旋律模进则是将气势推动了顶峰,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由此,旋律方面起到了加强气势、推动情绪的效果。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带学生们更为细致的体验了入抗战时期中华儿女自信勇敢,奋勇拼搏和定要必胜的决心和信念,使学生更加具象化的理解作品,领略红色文化。

5. 高职公共音乐课融入红色文化的价值

5.1.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美育和德育的协同发展,公共音乐课程起到重要作用。音乐课程内容形式种类众多,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于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红色文化融入公共音乐课程中比较容易发掘出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通过课堂的音乐作品教学,将潜隐的价值导向传授给学生,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形成有质量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不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中,从来不会存在纯粹的知识” [10] 。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完善课程思政体系,靠的不仅仅是单一学科,也需要各类课程的协同发展,以及育人内部成员的通力合作,形成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11] ,从而有利于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

5.2. 育人价值

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培养高素质大学生。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是学生艺术培养和美育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全球思想与文化不断交融碰撞,学生思想观念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例如:学生追求躺平人生、放弃努力奋斗,追求利己主义、崇洋媚外,在生活中有超前消费、追求享乐主义等,这些负面思想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将红色文化融入公共音乐课程中,用音乐去聆听、感受、体悟革命先辈的优秀智慧、坚韧顽强、爱国奉献、自力更生、优良作风等精神,不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也引起了学生的精神共鸣以及对我国红色文化的认可,进而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弘扬正能量,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热情的状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的思政育人教育进一步增强了生动力和感染力。

5.3. 红色文化传承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12] 。时光流逝,但红色血脉并未中断,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国家的未来,也应该是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在红歌中深有体现,将其融于高职公共音乐课中,使大学生由衷的感受到红色之歌熊熊燃烧,感受共产党人为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传扬发展。这有利于学生自觉接受和坚定红色信仰,传承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砥砺前行,不断努力为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而奋斗拼搏。

6. 结束语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公共音乐课中,是思政教育极好的选择方式。秉承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学生心间,重点注塑人文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将高职公共音乐课融入红色文化,以欣赏和歌唱等方式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的歌曲,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也促使大学生不断汲取红色养分,潜移默化实现了较好的育人功能和坚定正向社会主流意识的想法,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有着宝贵实践经验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篇目介绍[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924799, 2020-11-11.
[2]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 第7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3] 李少杰.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科技大学, 2022.
[4] 新华网. 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775964, 2020-07-08.
[5] 陈先达.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J]. 党建, 2017(5): 24-27.
[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061050, 2019-04-30.
[7] 吴阳.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
[8] 习近平: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J]. 支部建设, 2019(2): 4-5.
[9] 艾楚君, 高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话语体系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启示——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J]. 青年学报, 2023(3): 4-12.
[10] 刘猛. 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 走向一种教育学的社会学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1.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480.
[12] 央广网. 习近平: 擦清历史的镜子, 走好未来的路[EB/OL]. http://china.cnr.cn/gdgg/20171213/t20171213_524060638.shtml,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