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视角下乡村农旅景观开发策略探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storal Complex
DOI: 10.12677/ASS.2023.1212978, PDF, HTML, XML, 下载: 93  浏览: 152 
作者: 袁艳青, 涂 景:广东东软学院数媒学院,广东 佛山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乡村农旅景观开发农业+Pastoral Complex Rural Agricultural Tourism Landscap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摘要: 田园综合体属于旅游业的新业态,是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产业载体。该研究运用系统思维梳理基础概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多元理论总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在乡村农旅景观中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转变建设目标,优化功能布局,联动利益相关多边服务主体,衍生农业、农村、农民三大核心资源客体,在完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研究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符合实践的具有指导性的创新农业+模式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及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提供引导与科学借鉴作用。
Abstract: The pastoral complex belongs to the new form of tourism. It is the industrial carrier wit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sorting out bas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by integrating multiple theories. Then the authors change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optimize the functional layout, link multilateral service subjects and derive the three core resource object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hile improving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xploring effective measur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novative agriculture+ model which is in line with practice.
文章引用:袁艳青, 涂景.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乡村农旅景观开发策略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7179-718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978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统筹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与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经逐渐成为制定我国城乡总体规划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切入点。

乡村振兴一词,自提出之日就成功引起各界关注,近年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其新颖的特色产业模式和有效的经营手段,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体验方式。为了适应这一新趋势,各地都运用创新思想探索了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农村的多种价值,农业不再仅仅局限于食物和服装的主要原料,而是通过促进“农业+”的文化、教育、旅游、保健和卫生等行业催生了新的产业和新形式。特别是政府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引导中,农旅融合成为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到各地文化特色小镇,再到2017年,正式被写入中央文件的“田园综合体”这一创新举措,已然说明现代农旅景观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增加经济发展活力,而且可以保障“三农”工作可持续开展。让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中的产、学、研、用与农相互贯彻、彼此交汇,为我国继续探索适合国情民意,合理规划、建设并运营乡村发展服务体系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2. 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理论基础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巨大,多样化的休闲旅游成为现代人娱乐放松的优先选择。农村的田园风光不仅环境宜人宜居,果蔬新鲜,节奏怡然安乐,而且易于产业深度融合,观光、养生、度假、农耕体验等多元功能衍生,使得田园综合体开发者在发展特色创意休闲观光的同时,更要充分联动当地农作工艺产品,在保护绿水青山生态资源的同时,创造金山银山,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转化成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农耕活动与乡村生活一体的特色休闲“田园梦”生活。

田园综合体是基于“农业 + 文旅”模式提出的发展乡村经济的一种新业态,是在新型休闲生态旅游大潮下应运而生的跨界产物,是城市经济资本、生活方式、现代生产技术向农村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渗透。据相关文献 [1] 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等研究为基础,依托特定的空间环境,以满足休闲者观光、旅游、体验为核心功能,并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效融合起来的新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包含农业、加工、制造、餐饮、住宿、仓储、旅游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是“农业+”优势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延伸,符合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规律。其依托理论十分丰富,涉及新田园主义、产业融合理论、创意产业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多个方面。

3. 乡村农旅景观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3.1. 现状

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由来已久,始于东晋,盛于唐朝。古有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文人雅士,今有《国务院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12月)重申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农旅融合模式,从早期的农家乐、观光农业到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再到乡村旅游、乡村综合体和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充分调动起农业农村农民三方资源,使其焕发生机,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多元复合效益。

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与不断改革和变动的市场,农业综合发展在其资源可持续使用、效益可持续增加、科学技术可持续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于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乡村旅游开发、乡村产业、乡村生态环境等多角度,乡村建设开始更加关注概念、共生、模式等方向 [2] [3] 。因此,我国现代特色农业的综合性发展应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大力鼓励农民群体参与,重视环境保护,对各类资源整合,联合相关产业共生发展,寻找切实有效的“农业+”模式。

3.2. 发展趋势与建议

田园综合体建设应当立足于乡村振兴策略,通过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思维激活乡村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同时,田园综合体核心利益相关者众多,除了旅游者以外,还包括政府、相关开发企业、农民集体、当地居民等,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需要从全局出发,以政府为牵引,企业、社会组织、当地农民等共同参与,建立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保障各方利益,提升收入,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工作开展建议如下:

1) 开发打通农业全覆盖产业链

培育以个体农业农户为经营主体的新型态以经营者为主体打通农业全覆盖产业链,为广大消费者农民提供了多种一站式化的农业产品买卖、购物和餐饮服务。通过推动传统农业的不断升级转型和结构升级,瞄准农业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实现传统“农业+”的产业深度资源整合和有效沟通,形成农业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网圈。另外,让农村产业结构走向丰富多样性,创造大量的各类就业机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增长,共同争创开拓新型现代农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良好局面。

2) 树立品牌意识,彰显地方IP特色

经营乡村旅游应当除去小农意识,从大处着眼树立品牌,对旅游区进行精品打造,树立良好的旅游服务质量和鲜明的旅游IP品牌文化,构筑乡村小镇文化地标和空间。要加大对特色乡村小镇的文化旅游产品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特色民族风俗传统和地方产业融合开发。另外广泛利用互联网,吸引新闻媒体的报道,推动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经营商可以通过自己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与第三方app直接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广宣传。利用当地的政策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及其文化优势,进行生态式田园型乡村农旅小镇品牌建设。

3) 实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理念

田园综合体工程是一种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模式的建设工程。通过这种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的深入推进,为能源节约、消耗减少、控制环境污染、治理并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等提供必要条件。所以,在乡村旅游地施行统筹生产,追求自然资源和景观开发的平衡,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

4) 创新综合体开发模式

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以看到,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必须立足企业介入的优势基础,高起点规划、规范化经营,采取“资源–资产–资本”的创新开发策略。在景观开发上,必须坚持“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 主题文化小镇 + 旅游产地”融合互动的产品发展态势,从而为提升旅游的品位,获取规模化效益、品牌化效益奠定基础。在乡村规划上,应依据全域旅游理念,不再着眼于一点、一景、一业的旅游发展,而应以一定的空间区域,如农业园区、自然村落、村庄群、乡镇等空间范围,进行农旅融合开发,通过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开发与共享,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全新联动。

4. 乡村农旅景观构建思路

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传统乡村旅游规划,建设要立足于乡村振兴策略,通过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思维激活乡村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同时,田园综合体核心利益相关者众多,除了旅游者以外,还包括政府、相关开发企业、农民集体、当地居民等,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需要从全局出发,以政府为牵引,企业、社会组织、当地农民等共同参与,建立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保障各方利益,提升收入,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建设目标的转变。推进农旅融合,应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把农业生产功能从提供农产品向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上转变,使农业休闲旅游,美化乡村景观的建设目标向拓展农村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上转变。使乡村个别区域发展向总体统筹规划的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4]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5] ,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游客好感度的研究中,交通出行以及住宿质量是最重要的内容。2021年有80%以上的消费者关注出行以及住宿的质量,50%的消费者认为,特色民宿、商务套房等住宿形式在配套设施重要性中的占比最高。这些对未来的田园文旅建设趋势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示作用。

第二,功能布局的优化。虚假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往往设有农产品耕植 + 采摘体验 + 农家乐等传统生产区、观光区、服务区等单一功能职能,真正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应当融合农旅景观与多种产业,如服务业、教育、生产、娱乐等,成区域片区形式构建,营造“农业核心园区 + 农业配套区 + 衍生产业区”等多功能产业 [6] ,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现代科技农业科普园、农业休闲康养园,田园游乐体验园等,通过“三生三产”有机结合,关联互生,实现生态、休闲、居住、创意体验等复合功能的构建。在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时,还要将重点放在打造乡村农民精神面貌上,提高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追求,让乡村田园变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建设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综合体。

第三,服务主体的联动。田园综合体作为“农业+”综合发展模式,其服务主体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只有真正转变建设思维,整合全域发展,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利益共通。服务内容例如推动“田园”变“公园”,以主导产业农业优势,扩大集中连片产业规模,探索多元种养结合形式;优化“村落”变“景区”,坚持全域有序建设,各主体联动,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等的创建;改造“民房”为“民宿”,通过“内培村民,外引资本”的方式,灵活开发村民闲置农房,把农民果园菜园里的新鲜食材搬上游客餐桌,开发特色伴手礼,平台宣传销售,进一步实现“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协同开发 [7] 。

第四,资源客体的衍生。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旅融合模式的核心资源要素,三者通过旅游产业链串联起来,形成农旅产业有机体,既单独成某一环节,又可以相互交叉,贯穿全域,最终丰富农旅景观的形式和内容。据资源优势建立的田园综合体,主要依托在地优势农业资源,如特色农产品、农耕文化、农业景观等,经过成熟的生产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艺术加工与包装,形成农产品本身客体及其衍生业务,如农业种植、培育、体验、观光及艺术活动,进而带动农民参与投入,特色经营,自主宣传,积极营造家乡风光并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推动农村整体有序,宜居宜游的良性发展。

5. “农业+”农旅景观开发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各种农业模式的单攻独斗,更多的时候就是需要从现代农业以多功能化的视野来整合中国特色农业的资源,打造一种更有生命力,更具特点也更高效率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5.1. 农业 + 旅游

现代的休闲度假形态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传统的休闲、避暑、农家乐,还特别推出“生态田园”“康体疗养”“温泉游乐”等主题的休闲方式,此类旅游项目按照其旅游主题的战略定位和针对游客群的市场需求不同可以开发系列专题旅游活动,如“城市上班族,假日做农夫”、“农家蔬果小花园”、“忆苦思甜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各种大学生创业农场、家庭创业农园、知青农场模式。旅游体验更加倾向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可以设计和开发出各种适合本地区人民群众的休闲度假产品和项目,满足本地区各种类型休闲度假旅游的需要,包括周末、节庆和家庭度假、集体度假、治疗和养老院度假及大学生的夏令营等。此专题旅游系列不受季节、农业资源的限制,非常适合休闲农业的发展。

5.2. 农业 + 文化

农业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面貌。主要呈现为一种围绕种植、耕作、养殖等生产方式的风俗文化。其形式表现为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乡村休闲民俗文化,多以特色村镇为平台,通过挖掘、包装、创新,推出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婚礼、丰年的祭祀、赏灯、舞龙、赛龙舟或者民俗手工艺活动如皮影戏、雕刻、绘画、泥塑、剪纸等,基于此以促进区域特色活力,推动“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多样化、差异化主题定位 [8] 。

5.3. 农业 + 教育

休闲农业依托乡村,具有丰富的乡土旅游资源,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通过到休闲农业园观光考察,可以让学生及游客群体热爱自然、热爱家园认识劳动、珍惜资源体会艰辛、学会节约。另外,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和仿真等新技术,创造了一种高科技知识含量的农业风光景观。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针对农业的自然揭密、对其影响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模拟和演示,增加休闲农业旅游的科学技术含量,不仅可以开设青少年的自然科学实践,青少年环境保护研究学习,社会科研工作考察、写作和创造,还可以教授传统技艺与传统园艺粘土习作做法中耕、播种、育苗、施肥、灌溉、嫁接、农业电动机具粘土操作及陶艺制等。

5.4. 农业 + 生产

深度整合开发资源,各类乡村优势旅游资源与发展乡村文化特色旅游农业文化旅游有效地相互结合,融合生产,使农民生活与农业、旅游互动关联,合作交流,打造“以农促旅、以乡强农”的相互配合推动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以此增加乡村农民收入,形成特色旅游产业文化,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策略开展:

首先,依托生态农业园林或示范区,发展休闲垂钓、观光农业、环城花卉产业、水果生产、水产养殖等多业态复合,协同联动发展,不仅可以将农产品种植与旅游互动相结合,以当地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以观光、体验、消费为目的的旅游项目;还可以开发让游客亲身种植及简单加工的旅游产品。

其次,与特色养殖相结合,如花卉苗圃观光:利用一些大型的花卉种植基地,有效保障生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观花、赏花、购买花卉、苗圃的习作见画图、插花工艺学习、参观了干花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多种活动;还可以通过运用无七种植育苗栽培、试管播种育苗、观赏鱼和瓜果生产见效地图等最新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工程技术,全面向广大游客科普教育同时创收联动效益。

最后,乡村特色养殖与区域美食餐饮服务相结合。将“三高”农业观光:淡水虾和鱼类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结合运用,推出餐食、餐厅、民宿等形式的空间互动;还可以代入景观多元形式,如灯光、音乐、智能化等设备,提高趣味性。

推动乡村农旅小镇建设,这将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创新型城镇化主题产业发展的一种有力弥补。从国家总体规划和推动农业资源整合的角度来推动农业的发展,不但从总体布局上转变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而且从总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田园综合体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持续发展的乡村建设工程,需要当地政府的引领与保障,需要合理规划、科学部署,需要多方参与,资源整合,更需要综合模式创新经营,但由于这一理论体系内容繁复而庞大,在实际应用中也是多部门多领域多层次人员相互关联,所以如何协调配合,长久共赢,这个问题仍然亟待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也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红宝, 等. 旅游体验与田园综合体开发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22: 25-28.
[2] 陈李萍. 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21): 219-220.
[3] 丁倩文. 农旅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优化研究——以三瓜公社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蚌埠: 安徽财经大学, 2019.
[4] 张华. 田园综合体理念下构建旅游体验经济多重发展新模式[J]. 绥化学院学报, 2023, 43(8): 57-60.
[5] 王健. 基于旅游体验的田园综合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活力, 2023, 41(15): 130-132.
[6] 朱晓泰.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 2023(16): 96-98+104.
[7] 冯娟. 田园综合体开发与其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异同分析[J]. 农村科技, 2017(12): 38-39.
[8] 唐丽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旅融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1: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