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献研究分析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HJAS.2023.1311147, PDF, HTML, XML, 下载: 94  浏览: 17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金梅: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献分析知识图谱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Literature Analysis Knowledge Graph
摘要: 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自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研究新型农业主体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得到了自2013年以来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文献的总体发文量变化、核心作者及其所属机构、高被引文献。通过知识图谱观测出家庭农场、乡村振兴、经营主体、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小农户、涉农贷款、影响因素等八个主题聚类,同时家庭农场和乡村振兴是高频关键词,其中心度也位居前首。乡村振兴作为热度不减的话题,也从关键词突显中得到印证。最后研究者给出切实保障农户利益;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特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填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空缺的展望。
Abstract: Based on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article 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obtains the overal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research document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ince 2013, the core authors and their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and the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Through the knowledge graph, eight thematic clusters, including family farm, rural revitalization, business entities, three rights separation, land transfer,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e-related loa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family far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their center also ranks the first.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 hot topic,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key words.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will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ill the vacanc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文章引用:杨金梅. 基于CiteSpace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献研究分析[J]. 农业科学, 2023, 13(11): 1080-1088.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23.1311147

1. 引言

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服务经营活动的一切个人或者组织机构 [1] 。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目标要求。在具体国情和政策的指引下,对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关键在于破解传统小农户的分散经营,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联结问题 [2] 。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自十八大报告发布以来至今的相关权威文献,比较全面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对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的发展方向、发展脉络、热点前沿等进行全面探析,以期为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知识图谱研究基于引文分析、同被引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如CiteSpace II、TDA、Ucinet、VOSviewer、Bibexcel、SPSS、Histcite和WordsmithTool等,对本学科的国内外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科研合作网络、共现网络、引文网络和共被引网络等各类科学知识图谱,动态清晰、直观形象地全面解读学科或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进展、热点与前沿;研究主体(核心作者、期刊、机构和国家等)及其之间的互引和合作关系;研究基础(核心文献、高被引文献和经典文献等)及其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或领域的引文历史及文献之间的互引关系等等。本文所采用的CiteSpace II软件,是由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研发的一种文献计算工具,该软件以共引分析理论与寻径网络计算法为基础,通过对数据库收录的主题文献进行历史性分析,能够全面展现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热点、趋势、作者和机构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之一,具有丰富的图谱输出功能,能够识别特定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3] 。本文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6.1.R6软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检索步骤为:在高级检索中选定期刊文献,主题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检索时间设定为“2013年至2022年”,文献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在检索过程中,剔除会议综述、通知,以及与研究主题关联度低的文献,最终得到711篇有效文献。

2. 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2.1. 时间分布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年度分布的统计分析,揭示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的总体发文量变化(如图1所示)。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及相关要求以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现积极发表的态势。自2013年至2017年,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文量增量突出,研究热度强烈。自2017年至2022年,虽研究热度有所减缓,然发文量仍持续在平均每年87篇以上,可见该领域已经成为了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关于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可预计未来相关文献数量将保持持续增长,并伴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相关研究将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Figure 1. Plot of the annual research volume of China’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ince 2013

图1. 自2013年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年发文量曲线图

2.2. 作者分布

通过作者的发文数量可推测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热情,可观出此领域的研究大拿,利于初学者进行学习与进步。如表1,自2013年起至2022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孔祥智共发文13篇,其研究主要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逻辑、内在机制,还梳理了众多参考价值可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案例,并认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改变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原有格局 [4]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依靠与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快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改革系统化、协同化上下功夫;要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数字化改造新路径;要全面提升政府支持效能,做好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政策机制化制度化管理、增强财政支农协同性等“三篇文章” [5] 。来自长江大学的汪发元共发文10篇,其在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之外,还专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及其自身的带动效应,并关注农村金融体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他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引发金融资金外流;农村资产缺乏财产权能,导致金融机构惜贷;农村金融机构定位错误,导致追求目标错位的局限性。为此,应当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和机制,具体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法律规定;调整金融机构,科学定位职能;建设配套体系,优化信用环境;严谨管理流程,提高资金效益 [6] 。来自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姜长云共发文10篇,相关研究聚焦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他认为产业融合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 [7]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钟真共发文8篇,他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专注于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杜志雄共发文7篇,其研究主要围绕。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林乐芬共发文7篇,其专注于涉农贷款、农业保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关系,同时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问题,其认为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现状,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合力 [8] 。从核心作者的单位来看,基本上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综合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

Table 1. Core authors and their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表1. 核心作者及其所属机构

Table 2. High-cited literature statistics

表2. 高被引文献统计

高被引文献往往是该研究领域中的经典文献,构成了相关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本文对样本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了统计(见表2),排名第一的文献是张照新、赵海于2013年发表在《改革》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被引次数为599次,该文主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发展状况、主要问题及其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等进行了探讨;排名第二的是孔祥智于2016年发表在《改革》上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被引577次,阐述了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排名第三的文献是楼栋、孔祥智(2013)发表在《改革》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一文,被引次数为439次,该文主要探讨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取向、实践思考和对策建议等问题;排名第四的文献是陈晓华于2014年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上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一文,被引量299,文中强调了:应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属性,正确处理承包经营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任务,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工作引导机制 [9] 。排名第五的是岳正华、杨建利于2013年发表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的“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文,被引次数为281次,该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排名第六的文献是汪发元(2014)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上的“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一文,被引次数为261次,该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相关比较;排名第七的文献是郭庆海(2013)发表在《中国农村经济》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成长的制度供给”一文,被引次数为214次,该文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功能定位和制度供给问题。

3.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知识图谱

3.1. 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关联密切的研究主题进行集合,能够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 [10] 。本文利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为彰显聚类词的代表性,本文限制最大聚类词数为8个,因此得出以下聚类词:#0家庭农场、#1乡村振兴、#2经营主体、#3三权分置、#4土地流转、#5小农户、#6涉农贷款、#7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本文针对这8个聚类所反映的不同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在对聚类“#0家庭农场”的分析中,主要有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家庭农场发育的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和经营特征、家庭农场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高强等(2013)阐明了家庭农场的定义与特征,其认为制度变革、制度环境与基本国情构成了我国家庭农场的生成机制,家庭农场既能发挥家庭与企业的优势,又能弥补专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不足 [11] 。张悦和刘文勇(2016)、杨慧莲等(2019)指出,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确定适度经营规模边界是助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13] 。姜长云(2018)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指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间的联合合作既有助于其优势互补和高效发展,又对增强农业创新驱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4] 。在对聚类“#1乡村振兴”的分析中,各位学者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为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与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张晓山(2017)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15] 。韩旭东(2018)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应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农业信息供给与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 [16] 。在对聚类“#2经营主体”的分析中,学者们主要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建与发展开展研究。苑鹏(2016)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纵向合作、横向合作,以及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乃至相互融合,初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农户自我经营与服务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等多种运行模式 [17] 。肖福英(2017)认为,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18] 。蒋和胜(2016)从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实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任务在于创新三个层面的体制机制,即核心机制、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 [19] 。在对聚类“#3三权分置”的分析中,学者关注三权分置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提供的制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三权分置的制度认知等。在对聚类“#4土地流转”的分析中,汤文华(2013)认为,破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的对策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20] 。在对聚类“#5小农户”的分析中,学者们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小农户带来的影响。

赵晓峰(2018)认为,通过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其直接服务小农户的有效实现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村集体的统筹作用,激发小农经济的生命力,维护小农户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破除束缚小农的外在约束性条件,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使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成为可能 [21] 。王乐君(2019)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至关重要 [22] 。在对聚类“#6涉农贷款”的分析中,多方学者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动机、融资困境。林乐芬(2019)认为,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贷认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业保险贷的共性因素 [23] 。在对聚类“#7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各界学者主要关注其在农业经济、金融、保险等学科方面的问题与制度研究。

Figure 2. Clustering diagram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based on CiteSpace

图2. 基于CiteSpace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类图

3.2. 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词频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有两个重要指标:关键词及其中心度。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指向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研究中心。在本文检索范围内的主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所有文献中,整理文章共现的关键词,梳理出关键词的词频,排列词频可以得知相关词频在此领域中的研究热度。同时,关键词的中心度越高,代表其越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即具有高中心度的关键词是核心研究热点,且与其他研究热点具有高度连接关系。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绘制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呈现出以“家庭农场”、“乡村振兴”等为核心的多元网状结构。其中,家庭农场的词频为75,中心度为0.29;乡村振兴的词频为54,中心度为0.25;小农户的词频为35,中心度为0.11;现代农业的词频为29,中心度为0.06;农业保险的词频为19,中心度为0.09;土地流转的词频为17,中心度为0.03;专业大户的词频为16,中心度为0.01;三权分置的词频为15,中心度为0.03;影响因素的词频为14,中心度为0.05;经营主体的词频为14,中心度为0.07;涉农贷款的词频为11,中心度为0.01;农村金融的词频为10,中心度为0.02 (表3)。

Table 3. The keyword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表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键词共现表

3.3. 研究前沿:关键词突现

研究前沿(Front)反映了特定时期内某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可以由突现的概念来表现。本文利用CiteSpace6.1.R6软件中Burst功能对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检测。结果显示,2013~2022年期间,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前沿依次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关键词“家庭农场”的突现强度为2.45,突现时间范围为2013~2015年,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代表这一时段内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部。关键词“经营主体”的突现强度为3.01,突现时间范围为2015~2017年,通过文献梳理,这一时段内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完善经营主体的可持续优化发展,挖掘经营主体与各方利益联结。关键词 “金融支持”的突现强度为2.91,突现时间范围2015~2017年,在这一时段内,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供给与需求分析,探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模式等。值得关注的是关键词“乡村振兴”,该词自2017年出现到2019年彻底爆发,强度高达11.19,热度不减,突显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发育的催化,研究者热切探求二者的良性互动(图3)。

Figure 3. Burst of key words fo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图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键词突现图

4. 结论与展望

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的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进行分析,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发文量来看,自2013年开始其发文量快速上升,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研究热点备受瞩目,研究学者逐年增多,其中国内各大高校及其科研人员为主力军。从各研究者合作关系而言,各个研究团体内部合作紧密,但团队间的合作呈现出分散状态,各研究团队相对独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研究网络尚未形成,各研究团体间交流不密切。此外,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内容逐步细化,各路专家学者针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前的农业金融支持、涉农金融管理、“三农”服务、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社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过程后的产业融合、产业链搭建和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24] 。同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小农户、乡村振兴以及高质量发展开始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虽然当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更多期许。

1) 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农户经营贯穿整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国家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农户经营仍将具有主导地位 [25] ,换言之,立足于我国国情,不管农村农业如何发展,都应该积极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巨大,自2013年起,众多非农企业和个人投身于农村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其与农户的合作方式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搭建有序、均衡、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多元化经营主体,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应是各专家学者长期坚持的研究内容。

2) 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特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对于依赖自身生产水平提升和政策支持状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持续助力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优化,拓宽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融合的渠道,做好公共基础服务、指导培训等工作。针对均衡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调创新,应不断优化各要素的发展潜力,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创建区域品牌来形成推进这类主体创新发展的推动力。针对与市场联结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经营主体意愿,完善在税收、信贷、消费市场、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 填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空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本质来源于土地,其原始利益依靠自然条件生发。若恶劣自然现象频发则使得各类主体亏损惨重,严重打击大规模经营的主体积极性,不利于乡村振兴。为缓解此类伤痛对经营主体的负面作用,应积极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保险,同时创新并尽快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保类型,做到保险种类丰富齐全、覆盖面广,且还需提高财政对新型经营主体购买相关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

基金项目

本研究获得202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2023SYJSCX113)。

参考文献

[1] 张义珍.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新疆农垦经济, 1998(5): 9-11.
[2] 卢洋啸, 孔祥智.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探索——文献综述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 2019(6): 89-95.
[3]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4] 孔祥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塑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格局——评《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逻辑: 内在机制与实践案例》[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 19(6): 779-780.
[5] 孔祥智, 周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J]. 河北学刊, 2020, 40(6): 110-117.
[6] 汪发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和机制创新[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3(6): 85-90.
[7] 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 中国发展观察, 2015(2): 18-22.
[8] 林乐芬, 法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7): 150-156.
https://doi.org/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5.07.022
[9] 陈晓华.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1): 4-7.
https://doi.org/10.13246/j.cnki.iae.2014.01.001
[10] 夏立新, 王凯利, 程秀峰. 我国知识图谱研究演进特征可视化分析[J]. 情报科学, 2019(3): 9-16, 74.
[11] 高强, 刘同山, 孔祥智.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 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 经济学家, 2013(6): 48-56.
[12] 张悦, 刘文勇. 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风险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5): 16-21+110.
[13] 杨慧莲, 李艳, 韩旭东, 等. 土地细碎化增加“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了吗?——基于全国776个家庭农场和1166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查[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4): 76-83.
[14] 姜长云. 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18(2): 58-67.
[15] 张晓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J]. 人民论坛, 2017(33): 72-74.
[16] 韩旭东, 杨慧莲, 郑风田.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 改革, 2018(10): 120-130.
[17] 苑鹏, 张瑞娟.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进展、模式及建议[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 36(10): 47-53.
[18] 肖福英.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J]. 农业经济, 2017(3): 95-97.
[19] 蒋和胜, 刘世炜, 杨柳静.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体制机制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4): 107-116.
[20] 汤文华, 段艳丰, 梁志民. 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186-190.
https://doi.org/10.16195/j.cnki.cn36-1328/f.2013.02.014
[21] 赵晓峰, 赵祥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4): 99-107.
https://doi.org/10.13246/j.cnki.iae.2018.04.011
[22] 王乐君, 寇广增, 王斯烈.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2): 89-97.
https://doi.org/10.13240/j.cnki.caujsse.2019.02.022
[23] 林乐芬, 何婷. 银保合作下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区域发展的需求差异研究——以江苏省农业保险贷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2): 43-52.
https://doi.org/10.19681/j.cnki.jcufe.2019.02.005
[24] 赵伊娜.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演变和创新[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6(6): 49-53.
[25] 张进选. 家庭经营制: 农业生产制度长期的必然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03(5): 46-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