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High-School Repeaters
DOI: 10.12677/ASS.2023.127543, PDF, HTML, XML, 下载: 203  浏览: 338 
作者: 胡 婷, 余雪婷: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关键词: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成就动机High-School Repeaters The Perceived Stres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摘要: 随着高分复读现象的日益突出,高考复读生这一群体的压力现状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贵州省某中学150名高考复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群体的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和成就动机均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均达到显著差异;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能够负向预测压力知觉水平。教育实践中可基于不同类型的复读生提出更切合他们实际的措施来提升成就动机,进而达到降低压力知觉水平的目的。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high-grade repeater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stress status of this group of student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50 high-school repeaters in Guizhou Province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and analyzed their perception of str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peaters’ perception of str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as both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repeaters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their perception of stres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peaters, more practical measures can be proposed to enhanc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ultimately reduce the perception of stress.
文章引用:胡婷, 余雪婷.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7): 3985-399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7543

1. 引言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纸文凭成了求职上岗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高考几乎成为了学生们的唯一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知识的升值”,高分复读的现象日益突出 [1] ,使得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压力方面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压力知觉是个体对应激性事件的认知和评估过程 [2]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威胁身心健康的事件,个体的压力的知觉是对认知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进行评估和分析后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反应 [3] 。复读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波动、对未来前途的责任、紧张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困惑以及家庭的期望都成为了应激性事件 [4] [5] ,而学生心理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知觉到的应激性事件的多少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评价 [6] 。对于高分复读的学生来说,成绩上升空间的缩小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7] 。

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如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等 [8] [9] [10] 。涉及的研究对象很广,从小学至大学、运动员、公务员甚至精神病患者,较少针对高考复读生这一特殊群体。相对于以往学校的高三学生,复读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11] ,他们更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考试焦虑、人际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12] ,这就是使得很大一部分高考复读生复读的效果不明显,二次复读、三次复读的人比比皆是,从而影响该群体的内在动机。高考复读生在经历了高考失败的经验后,他们个人力求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倾向力——成就动机是高于普通应届生的,这其中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3] 。杨秀在2017年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越高的复读生,越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同时知觉到的压力越少 [14]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人际和前程担忧等压力因素呈显著性负相关,压力对追求成功倾向的影响大于避免失败的影响 [15] 。并且,追求成功的动机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的学业倦怠,提升学业投入 [16] 。因此,明确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内在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业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近年来高分复读热潮高涨,将对象定位在高考复读生这一群体,着眼于高考复读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压力过重。压力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这以观念已经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但压力与个体身心反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解释某一群体的心理状态仅用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说明 [2] 。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为主,关注成就动机与个性变量和社会性变量之间的关系 [17] 。并且大多数的论文只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将研究的结果依附于简单的数字之间。本研究将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压力知觉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的内在联系,意在探索压力知觉的各维度与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同时,在本研究中将探究上线复读生与非上线复读生在压力知觉和成就动机现状上存在差异,探索成就动机和相关因素对压力知觉的预测作用和相互作用模型,使复读生这一群体能够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法,在贵州省某中学随机抽取150名高考复读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严格按照卷首指导语作答。共发放150份纸质问卷,成功收回140份,回收率93%。数据回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剔除“空白问卷”、“规律性作答”、“答题遗漏”等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12份,问卷有效率为80%。所有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8.25岁(SD = 1.12,年龄范围18~21岁)。总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分布情况见下表(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n = 112)

表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分布(n = 112)

2.2. 研究工具

2.2.1. 压力知觉量表(CPSS)

压力知觉量表(CPSS),采用杨廷忠等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 [18] 。主要评估日常琐事、重大事件以及应激源的改变这3种压力情境,包括两个维度:紧张感和失控感。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1 = 非常不符合,5 = 非常符合),共由14个题目组成,其中有紧张感(7项)为正向计分,包括3、5、6、8、9、12和13题。失控感(7项)为反向计分,将14项相加后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知觉到的压力越大。该量表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2.2.2. 成就动机量表(AMS)

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外对成就动机进行测量运用最多的量表,由Oslo大学T. Gjesme和R. Nyg-ard编制,叶仁敏和Kunt A. Hagtvet修订 [19] 。该表由两个部分组成: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每个部分有15道题。采用4点计分法(1 = 非常不符合,4 = 非常符合)。成就动机的得分由追求成功的得分减去避免失败的得分组成。最后得分越高,说明成就动机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

3. 研究结果

3.1. 变量的描述统计

Table 2. The overall descriptive result of variables (n = 112)

表2. 变量的总体描述性结果(n = 112)

依据表2可知: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总分为44.27 ± 9.73 (最低分25分,最高分66分),其中紧张感维度为23.01 ± 6.4011,失控感维度为21.24 ± 6.01。压力知觉量表采用的是5点计分法,平均数为3分,量表共14题,两个维度下各7个题项,因此平均得分为21分。这表明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水平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而其中的紧张感和失控感因子均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由此可见,高考复读生知觉到了较大的压力。

成就动机总分等于追求成功得分减去避免失败的得分。当成就动机总分等于0时,表明成就动机水平处于中等位置,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者不相上下;当成就动机总分大于0时,表明成就动机水平较强,所得分值越高,成就动机水平也就越高;当成就动机总分小于0时,表明成就动机较弱,所得分值越低,成就动机水平也越低。由上表可得:成就动机总分为14.88 ± 18.62 (最高分45分,最低分−17分),表明该群体的成就动机较强。

3.2. 变量的差异分析

3.2.1. 性别差异

Table 3. Test for gender differences in variables

表3. 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由上表3可知: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及其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在不同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s < 0.01),这表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女同学比男同学更容易感知到压力。

成就动机及其追求成功维度均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男生的各水平均高于女生(ps < 0.01)。由此可知,男生比女生更希望成功,成就动机更强;而在避免失败的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害怕失败。

3.2.2. 是/否独生差异

Table 4. Test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nly child and a non-only child

表4. 变量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性检验

表4可知: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总分及其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在是否独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压力知觉总分高于独生子女(ps < 0.01)。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复读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觉到的压力比独生子女的大。

高考复读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以及追求成功维度在是否独生的水平上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s > 0.05)。其中,避免失败维度差异显著(p < 0.001),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说明非独生子女的高考复读生更害怕失败。

3.2.3. 是/否上线生差异

Table 5. Test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tstanding and underperforming students

表5. 变量在是/否上线生的差异性检验

依据上表5可知: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及其紧张感维度在是否上线生上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非上线生的压力知觉明显高于上线生(ps < 0.05),这表明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在上一次高考没有上线的复读生知觉到的压力要比上线的复读生多。

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维度在是否上线生这一水平上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非上线的复读生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上线生(ps < 0.05),其中,避免失败维度在是否上线生上没有差异,但上线复读生避免失败的动机高于非上线生。

3.3. 变量的相关分析

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表6. 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6所示: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及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之间均显著正相关(rs = 0.23~0.80);成就动机与追求成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92),与避免失败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 = −0.88),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呈显著负相关(r = −0.61)。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及追求成功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s = −0.36~−0.39),与避免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 = 0.34);其中,成就动机及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维度与紧张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s = −0.43~−0.48),与失控感无显著相关。

3.4. 变量的回归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的作用,本研究将以成就动机为自变量,压力知觉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Table 7.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stress percep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表7. 压力知觉及其各维度与成就动机的回归系数表

由上表7可知,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的回归方程显著(F = 19.82, t = −4.45, p < 0.001),成就动机对压力知觉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并且,自变量成就动机可以解释因变量压力知觉15.3%的变异。其中,紧张感因子的回归方程也达到了显著性(F = 32.84, p < 0.001),T = −5.73,成就动机对紧张感有负向预测作用(t = −5.73, p < 0.001),且成就动机对紧张感的变异解释度为47.9%。

4. 讨论

4.1.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总体状况以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使用杨廷忠等人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由紧张感和失控感两个维度组成,最终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能够感知到的压力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并且它的紧张感和失控感因子也都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由此可见,高考复读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普遍感受到了较多的压力,来自父母殷切的期盼,老师的期望以及朋友和以往同学的期待,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高考复读生的压力。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在性别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此研究结果与假设一致。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知到压力,且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本研究的对象年龄范围在18~21岁之间,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具有不平衡性 [20] ,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尤其是女生,在情感方面很脆弱,意志薄弱,一旦生活中某些事情不在自己的预期范围之内,女生所产生的失落感就会高于男生。另一方面,男生对待挫折和失败较为旷达,三五好友一起聚会、打球、跑步就能将消极情绪驱散,相对女生来说,她们的消极情绪更为持久并且不能自我调节 [18] 。

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水平在是否上线生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其中紧张感达到了显著水平。非上线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水平要比上线生高,而且比上线生更容易感到紧张。这一研究方向目前还未有相关探究。通过访谈发现,由于非上线的复读生已经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内心的挫折感更强烈,在遇到难题或者是一次模考成绩的不如意,都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而上线复读生选择复读的理由都是录取院校或者专业不如意,在心理压力上要比非上线的复读生弱。同时,在学业成绩上有基础的信心和方向,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自我调节能力要比非上线生强。因而,在高三繁重的学习和枯燥的生活中,非上线的复读生要比上线生知觉到更多的压力源,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感觉到更多的压力。

4.2. 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总体状况以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经过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较强,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高。成就动机是一个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内驱动力 [21] ,高考复读生在经历过一次高考后,内心会产生挫败感,尤其是重修高三课业,一切历历在目,也许以前经历过的难题又重新出现。因此,他们对成功的渴望要比应届生高。

研究结果显示,高考复读生的成就动机以及各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其中,男生追求成功的渴望大于女生,而在避免失败这一因素上,女生的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以往研究及访谈都发现,大多数男生比女孩更为自信,并且在中国背景下,男生的肩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期许,而女生一直以来是要保护和爱护的对象,在性格上也比较温和谦虚,并且内心较为脆弱,因此避免失败的动机要更强一些 [15] 。

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在是否上线生上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中非上线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强于上线生,而上线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非上线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上线复读生在上一次高考中已经达到了本科线,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有不如意之处,但就相对评价而言,他们是体验到成功的。因此对于下一次高考会有更大的期待,对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也会相对较强,如果下一次高考结果没有上一次的好,那自我的失落感和辜负期望的愧疚感都会很强,若下一次高考的结果和上一次差不多,会觉得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非上线的复读生,经历了上一次的落榜,他们会更加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为了不让父母、亲朋、老师再次失望,不让自己蹉跎了一年的时光,为了让自己的未来可期,他们会满怀激情的去克服困难。

4.3. 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对压力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

通过对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可知,成就动机与压力知觉呈负相关,即个体的成就动机越强,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少。这一结果与杨秀(201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14] 。

将成就动机作为自变量,压力知觉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对压力知觉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作为一种推动个体成功的内驱力,表现为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 [17]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压力的知觉。有较高成就动机的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认真完成并力求达到目标,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乐于迎接挑战 [19] ,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能战胜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和困难 [21] ,刻苦学习,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其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对较高。而那些避免失败的动机较高的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忧虑害怕会失败,因此不敢往前,感受到的压力源也更多。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要达到降低和缓解复读生的压力知觉水平,就能够通过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追求成功的动机。

5. 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1) 高考复读生的压力知觉和成就动机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整体水平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上线生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女生的压力知觉高于男生;非上线复读生压力知觉水平高于上线生高;

3) 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水平在性别、是否上线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生,非上线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强于上线生;

4) 高考复读生成就动机与压力知觉呈负相关,且对压力知觉水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婷, 尧新瑜. 我国高中阶段“高分复读”的分析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09(12): 76-78.
[2] 周少林. 压力知觉研究综述[J]. 商, 2013(19): 270-271.
[3] 张阔, 邹洋, 汪新建. 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间的作用: 调节还是中介? [J]. 心理学探新, 2013, 33(6): 532-536, 540.
[4] 廖军和, 李志勇, 欧阳儒阳, 左春荣, 李相南, 沈丹琦. 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5): 91-96.
[5] 李嘉. 压力知觉与情绪耗竭: 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现代交际, 2019(10): 246-247+245.
[6] 张晓颖, 等.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爱情观对恋爱主观感受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12): 1812-1816.
[7] 张峰. 现形势下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J]. 高教学刊, 2015(24): 241-242.
[8] 王威扬, 李多.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学理论, 2015(1): 117-118.
[9] 梅彩菊, 汪永光, 许百华, 沈连湘. 公务员压力知觉水平及应对方式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5): 1-4.
[10] 吴煜辉. 大学生自我分化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3): 454-456.
[11] 周瑞兰, 孙衍桂, 苏荣红, 杨凤莲. 复读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山东精神医学, 2004(3): 160-161.
[12] 肖秦, 钱淼华. 高考复读生社会支持的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 2017(7): 242+244.
[13] 宋勃东, 李永娟, 董好叶, 方平, 王岩. 无惧失败预测幸福: 成就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5, 38(1): 203-208.
[14] 杨秀. 高考复读生压力知觉与成就动机、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2017: 26-27.
[15] 杨颉, 姜燕媛. 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 8(1): 63-69+190.
[16] 文敏, 甘怡群, 蒋海飞, 等. 成就动机与学业倦怠、学业投入: 未来取向应对的纵向中介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2): 388-396.
[17] 魏莉莉, 马和民. 成就动机研究述评[J]. 当代青年研究, 2011(12): 12-15.
[18] 袁立新, 林娜. 压力知觉量表在大学生样本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9(2): 45-49.
[19] 李仑, 刘军, 陈喜林, 史万里, 杜长伟, 李大鹏. 军事飞行员成就动机的现状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12): 1803-1805.
[20] 刘若懿. 浅论新形势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教育[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1): 49-50.
[21] 李小保, 吕厚超. 青少年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22, 45(1):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