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Analysis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Postmodernism to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7541, PDF, HTML, XML, 下载: 144  浏览: 244 
作者: 王亚男: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示Postmodernism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数量以及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空前高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无情的揭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又“矫枉过正”,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剖析其局限性表现、汲取其合理性养分滋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umber of netizens and their activity in the Net-work space have unprecedentedly increased.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postmodernism trend of thought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ruthlessly exposing the drawbacks of capitalism, but it also “overcorrects”, inevitably with certain limitations. By analyzing its limitations and absorbing its rational nutrients, it nourishes the practi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王亚男.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7): 3972-397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7541

1. 引言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凸显,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反面破土而出,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反本质、反中心、反权威、反理性、解构一切的姿态展现自身,强调不确定性、多元性、否定性、多样性,致力于消解现代性和主体性 [1] 。当前,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这股思潮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仍在继续,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对思想领域的渗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和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后现代主义思潮首先兴起于法国和美国,之后传入其他各国,经历了从发展壮大到走向衰弱和分化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罗蒂、德里达、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的核心就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具体来说,后现代主义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反对理性,消解主体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所推崇的理性,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经过极端发展,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遭到破坏、精神家园沦落缺失。工具理性凌驾于人权,使人出现“异化”,逐渐沦为工具性的奴隶,失去主体性。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反对理性,对理性加以解构和摧毁,并且反对一切现代性理论,批判主体的存在,提倡消解主体性。

第二,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传统哲学认为,世界有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人类的知识体系都是这个基础上构造;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后现代主义认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应该被解构。罗蒂指出:“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即把知识当作某种应当具有一种‘理论’和具有‘基础’的东西这种信念” [2]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基础是不存在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同时又反对在现象上有一个独立的“本质”存在,认为对“本质”和“规律”的提炼都是人为强加的东西,且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样无疑就否定了真理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3] 。

第三,反对中心。后现代主义摧毁了基础、本原、本质,因而确定的中心就不存在了。“后现代”宣扬“不确定性”、“模糊性”、“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等精神状态和思想品位 [4] ,他们强调个体差异性、事物联系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以此反对中心。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中心是相对非中心而言的,一旦有了中心,就相对会有边缘的出现,从而表现出等级分化。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站稳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信息生态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与网民高自主需要互动共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数字化教育实践 [5]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虽然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后现代主义却为人类前途命运开错了药方,走向了极端,而马克思主义则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思潮固然不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但依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反思。通过研究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对我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3. 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解构过头了,甚至走向了极端,因而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1. 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

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主义强调,哲学必须紧跟时代、面对现实,从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一现实进行的批判,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批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后现代主义以对差异的宽容为特征,提出了多元化思维,强调思想的多元和开放,这对我们打破固定思维,以更加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3.2. 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

第一,怀疑主义。后现代主义以解构一切,摧毁一切的态势对待一切事物。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充分表达了对中心与本原的批判,否认本体和本质的存在。去中心化以后,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掩盖了质的差异性,价值理解的任意之门也被打开,从而也容易导致主体追求的至善、真理失去坚实的基础,陷入无限的怀疑之中 [6] 。

第二,反对理性,消解主体。后现代主义将现代化的弊端都归罪于科技理性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主张消解主体,反对理性 [7] 。然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继续进步,社会所需的科学和理性应该得到继续强化,科技理性所出现的偏差需要以人为主体用理性思维去纠正,若是全盘否定,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无序。

第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否认事物存在基础、本质,否认任何标准和共识,片面强调非理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奉行“怎么都行”的主张,从而不可避免的陷入相对主义的误区。

4. 后现代主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契合之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发作用,而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警示作用。

4.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现实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超越了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互联网作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新型场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需要关注现实问题。从现实的热点事件切入,通过剖析、解读,挖掘事件背后的本质,做好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主流价值观念的灌输,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现实性状况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脱离客体的需要,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客体获取信息资源更为畅通和便利,主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内容和形式不能落后于客体的已有认知,也不能过于超前,背离客体的接受规律。

最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还是指导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行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平台的用户具有虚拟性特征,但是这些虚拟性的网络主体背后,都是一个个现实性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客体在网络空间的言语表达和价值导向,还要看客体在现实世界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表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效果评价,又能反过来更好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4.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倡多元思维、创新教育方式

后现代主义否认同一性,强调差异性,关注多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多元思维的运用。在教育内容上,广泛借鉴多学科知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在教育客体上,尊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现实差异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开展多元化教育;在教育效果上,应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理论研究上,要拓宽研究视角。

此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监测和掌握思想动态,为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点,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重要的依据;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情景转化到立体的虚拟环境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习,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3.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后现代主义思潮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的弊端,容易导致人们理想信念的崩塌、道德责任的缺失、意义世界的虚无。如果说现实世界中,由于某些顾虑,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弊端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表现得较为隐晦,那么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这种情况在网络空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不和谐的声音,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甚嚣尘上。对金钱物质极致追求,忽视精神追求,丧失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污蔑、诽谤等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层出不穷;“佛系”、“躺平”等网络文化现象流行。一定的共识、规则和标准是我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缺乏了一定的共识和标准,网络空间的秩序必然混乱不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会丧失效用。网络空间经常出现多元价值观的碰撞,我们要尊重网民的自主价值观选择,但这种选择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引导个体与社会之间形成价值共识。

后现代主义认为,绝对真理根本不存在,权威要被颠覆。这些观点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后现代主义过度追求去理性化,导致人们否定真理,在真理观上坚持相对主义。在网络空间里,信息繁杂,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如潮水般涌来,如果不能保持理性思考,将会迷失在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中,做出错误的价值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网民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和判断网络中的各种言论、观点和立场,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和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价值判断力和辨析力。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时刻警惕这种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抵御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的精神支柱;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要深化网民主流价值认同,实现主流价值认同,不仅有利于解决价值冲突,还有利于增强全体网民的凝聚力;要培植网民公共理性,公共理性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蕴含了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上的道德价值观,除了法律、规范等强制性约束外,公共理性作为人的内部自觉,维系着公共领域的秩序 [8] ;要发挥先进模范的道德引领作用,挖掘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加强在网络空间的宣传报道,激发网民的学习效仿。

参考文献

[1] 徐飞, 方亮.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J]. 北京教育(高教), 2022(1): 58-60.
[2] 罗蒂. 哲学和自然之境[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4.
[3] 王璐瑶.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 42(2): 308-309.
[4] 冯俊.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7.
[5] 谢玉进.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与研究深化[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5): 56-61.
[6] 丁若浩.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与对策[J]. 北京青年研究, 2021, 30(3): 51-57.
[7] 段忠桥.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11.
[8] 刘波亚, 李金玉. 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逻辑[J]. 教学与研究, 2019(4): 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