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Hotspots and Future Trend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search—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ORF.2023.133185, PDF, HTML, XML, 下载: 348  浏览: 1,481 
作者: 周二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趋势CiteSpaceCollege Employment Research Hotspots Trends CiteSpace
摘要: 本文将2003年至2022年这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相关文献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发表年份、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探究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沿演进。最后,本文给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在对策研究中应从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探究缓解就业难题的路径;二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应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要结合当时国家的政策安排和社会发展程度进行对应的研究;三是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探寻新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cluded i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during the 20 years from 2003 to 202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efully analyzes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and key word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CiteSpace software, and the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search and its frontier evolution.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the following three suggestions. Firstly, in the research of countermeasures, the path to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state, society,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Secondly,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hould be dynamic, not static, and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policy arrangement of the state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Thirdly, the 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tools from abroad should be actively absorbed to explore new research framework and ideas.
文章引用:周二壮. 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3): 1861-1867.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3185

1. 引言

随着教育制度的持续深化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在实现人口红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呼吁更高水平的就业环境。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长18%,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这就需要政府实施进一步改革,以实现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同步发展和有效接轨。通过优化我国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制度,提升社会吸纳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能力,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 文献来源与处理

2.1. 文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原始研究资料,全部取自于中国知网(CNKI)。笔者通过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功能,将搜索范围设定为中文期刊,搜索的主题为“大学生就业”,期刊的来源仅为CSSCI,时间跨度调整为“2003~2022年”之间,时间切片设定为“一年”,共划分为20个时间段,并把搜索精确度设定为“精确”,以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通过在中国知网中的搜索,共显示出2633条论文数据,在对论文发表年份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选用了共2633篇论文;在对关键词进行共线分析、聚类分析和研究热点的演进进行分析时,对所有论文进行综合排序后,依次选取了前500篇论文(除去一些无效的非研究性论文和会议报告)。

2.2. 研究工具

本文中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由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一款针对国际前沿性研究进行追踪和分析的软件CiteSpace。这个软件是用文献计量学,以文献系统和文献计量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助力学者对各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框架、研究热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重点的转化和演进进行科学地总结分析。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搜索到的过去20年有关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进行处理,从年发文量、作者以及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对过去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展望,期望能在大学生就业发展中提供一些理论贡献和路径选择。

3. 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每年论文的发表数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某方面的研究热度和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自2003~2008年间,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持续增加,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进入了近二十年的高潮,所涉及的研究问题也不断扩散。到2009年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数量达到了335篇的最高点,同时也呈现了多方面、多层地、多角度研究的发展趋势。但自2009年之后,发文数量出现持续的下滑,到2022年,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仅有42篇。

Figure 1. Annu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on university employment research

图1. 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年发文量

4. 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主题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 2003~2022年这20年间收录的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2633篇科研论文(因数量较多,可以忽略其中出现的误差)为研究对象,20年间的论文研究能够较大程度上反映一项社会问题的学术研究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20年时间内,随着国家发展重点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惯性,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重心也在不断转变。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从中国知网搜集到的2633篇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共现、关键词聚类以及突显的可视化分析研究,以便反映自2003年以来我国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其未来的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每一篇论文中,作者提出的关键词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这些关联性能够通过它们所共同出现的频次直观地表示出来。一般认为,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关键词共现图是对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的可视化。本文在使用CiteSpace进行共线分析时,首先对相应功能栏进行了调适,在Node Types功能栏中选择“Keyword”,时间区间栏为“2003~2022年”,年份切片设置为“1年”,把g-index功能栏设置为“K = 25”,这些功能设置表示所分析的文献发表时间为2003年至2022年之间的,并按年份分组,一年为一组,在每年中使用一个调整后的g指数,把比例因子K设置为25,以此来构建有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如图2所示,通过软件分析可以得到如下数据“N = 729,E = 943,Density = 0.0036”,N代表的是在所选文献中发现的关键词数量,N = 729则代表总共获取的关键词节点为729个;E是代表文献中关键词间的反复共现的频次,E = 943表示关键词节点的连线共有943条,也就是共现次数是943次,关键词之间的密度为0.0036。

Figure 2. Co-presentation of keywords in university employment research

图2. 大学生就业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高频关键词是指在某学科的研究领域中,该学科的专家学者研究或者讨论最多的一些专业名词,它能够直接反映出某段时期内学者在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现实社会中该问题的发展趋势。图2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就业能力、就业指导、就业质量、创业教育、对策等关键词的频次较大。从“毕业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就业能力、就业指导、对策”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内容具有多角度、全流程的特点,从“这段时期大学生就业的难处在哪里”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哪些”再到“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最后是“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从问题的本质到问题的解决这一整套流程在关键词中都有所显示。从“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创业教育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不仅在问题端从根本上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而且还从对策端分析缓解就业难的路径选择。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笔者在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又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这些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在Node Types功能栏中选择“Keyword”,时间区间栏为“2003~2022年”,年份切片设置为“1年”,把g-index功能栏设置为“K = 25”,由此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软件运行结果出来后,又将聚类模块显示最大值设置为“10”,得到如图3所示的聚类图谱。Modularity Q = 0.6405,也就是该图谱的模块值为0.6405,大于对比值0.3,也就是说通过软件分析得到的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模块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 = 0.8779,代表平均轮廓值为0.8779,该值大于0.7也说明了图4的聚类结果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软件运行后得到下图的共10个聚类。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化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将不同的关键词以一定的标准进行集合归类。根据图3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可以归结为以下十种聚类: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对策、人力资本、毕业生以及就业问题。

Figure 3. Co-occurrence cluster analysis of keywords i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search

图3. 大学生就业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谱

Table 1. Cooccurrence network clustering table of keywords for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research (top 8)

表1. 大学生就业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前8个)

通过对图3表1的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的分析可见,最大的聚类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观;教育;大学生就业”,聚类大小为669。这一方面说明了聚类结果与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对应,另一方面聚类的结果也发映了就业心理、就业观、以及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首先对于大学生就业要做好教育的有效性,使大学生真正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持有良好的就业心理,不要害怕就业;最后,就业观对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能不能在就业时保持一个平和的状态,认清自我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另外几个聚类名称——就业能力、就业指导、就业质量、对策、高等教育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在大学生就业研究方面,学者们倾向于对就业难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更重要的是开始提出应届大学生的去处不一定局限在就业这一条路上,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进行就业。

5. 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的演进

通过分析和跟踪某一学科专业方向的学术前沿,我们可以发现该专业领域内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可以展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给专家学者提供值得探究的方向。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可以将这种动态发展过程可视化地体现出来,较为直观地反映未来一个时期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学者的近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共得到有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8个突现节点词汇,如图4所示。通过对突显节点词汇的相关论文进行识读梳理,本文把近20年“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演进分成了以下三个阶段。

Figure 4. Vocabulary of emergent nodes in college employment research

图4. 大学生就业研究突现节点词汇图

第一个阶段: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前期。大学生就业研究突现节点词汇图显示,2005年到2008年是对用人单位研究的高峰,其实,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从2003年开始,学界对于用人单位的研究就比较注重。要更好地促进就业,首先就要从需求端下功夫,除了一小部分创业的毕业生外,其他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了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另外,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短时期内我国适龄大学生的入学率就提高了一倍。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也呼吁学界对与岗位安排的需求端相对应的用人单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用人单位层面加大投入,以期从中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路径 [1] 。

第二个阶段:大学生就业研究的中期。从2008年到2017年是这20年周期内大学生就业研究的中间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开始从对用人单位的研究转向对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首先就是对当时整个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2008年金融危机。长期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原因也更加复杂。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本就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显。因此学者开始更加关注并探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李先锋借助凯恩斯就业理论,指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高等学校就业制度的变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市场的苛刻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错位;就业政策在制度方面尚不健全四个方面 [2] 。李鸣指出金融危机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制度性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用人单位门槛高、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大学生预期脱离现实等 [3] 。

第三个阶段: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后期(在这个样本中属于研究后期,其实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时期。)从2017年至2022年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期,研究热点开始从影响因素分析转到对问题的解决上来。2017年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做了总结。国务院结合上一阶段学界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因素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呼吁各相关主体进行全面的发力。首先,要保证大学生就业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构建丰富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认证规划,提升就业的稳定性,保证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有学者提出运用数字经济来助力高质量的就业,提高人力资本欠缺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实现更充分更好质量就业目标 [4] 。另外,可以说从2014年左右学者就开始重点研究就业的供给端——大学生自身,呼吁高校结合社会的需求,制定更加完善的培养计划,提高就业质量。2015年我国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展基层成为我国近几年重要的国家战略,投身基层已经成为大学生当前和未来重要的职业生涯选择。玄雪梅指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需要从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大学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5] 黄波提出,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应构建“政府 + 基层社会 + 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就业体系 [6] 。

6. 结论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学术界在大学生就业研究方面的颇丰成果,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已经有所缓解,并且对大学生就业的进一步研究也在持续。当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是“就业质量、基层就业、创业就业”等话题。结合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对策研究中应从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探究缓解就业难题的路径;二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应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要结合当时国家的政策安排和社会发展程度进行对应的研究;三是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探寻新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马波, 严学仕, 张庆松.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643(24): 104.
[2] 李先锋.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前沿, 2010, 269(15): 115-117.
[3] 李鸣. 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应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124(4): 112-116.
[4] 张顺.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7(6): 12-21.
[5] 玄雪梅. 公共政策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578(11): 75-77.
[6] 黄波.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 从哪入手[J]. 人民论坛, 2018, 609(28):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