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基于柳州市两个保障性住房社区调研
Study on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Based on Two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ies Research in Liuzhou
DOI: 10.12677/MM.2023.134054, PDF, HTML, XML, 下载: 223  浏览: 1,126 
作者: 余萍萍: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柳州;崔 娟*: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社会工作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Social Work
摘要: 近年来,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正在以稳健的步伐提速发展,与此相随的是,保障性住房社区的不断增多。保障性住房社区也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建设作为住房保障这一民生工程的延伸,是低收入群体的民心所向,也是社区居民共同的愿景,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章基于柳州市两个保障性住房社区实地调研,结合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经验,试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探析社会工作参与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以此为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 has accelerated at a steady pace, along with the growing number of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ies.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field for social work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governance. As an extension of the livelihood project of housing securit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is the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of low-income groups. It is also the common vis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ir need for a better life.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wo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ies in Liuzhou City,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o explore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mmunity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余萍萍, 崔娟. 社会工作参与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基于柳州市两个保障性住房社区调研[J]. 现代管理, 2023, 13(4): 429-434. https://doi.org/10.12677/MM.2023.134054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目标蕴含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方向。社区共同体作为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基础形态,是实现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阵地 [1] 。

保障性住房旨在保障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政府保障民生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能够有效地为住房困难群体解决住房问题,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2]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是2022年两会和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释放的强烈信息。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正在以稳健的步伐提速发展,与此相随的是,保障性住房社区的不断增多。保障性住房社区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

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社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实务领域,也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共同体建设即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而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作为住房保障这一民生工程的延伸,是低收入群体的民心所向,也是社区居民共同的愿景,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笔者基于柳州市两个保障性住房社区实地调研,总结社区共同体构建中的一些个案经验,试图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探析社会工作参与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以此为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2. 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

自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出版以来,“共同体”日益成为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概念 [4] 。在F.滕尼斯看来,共同体是基于自然意志形成的一种社会有机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 [5] 。在国内,中文的“社区”这一概念由费孝通先生在翻译F.滕尼斯这本著作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而来 [4] 。现代意义上,社区即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包括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四个要素,因而,社区共同体既赋予了社区居民在居住空间上的区域范畴,也同时蕴含着社区居民价值认同、情感归属、精神文化共同体的体现。在城市社区更强调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居住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涵。

而保障性住房社区是城市社区中的一类典型社区,是根据国家专门向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所形成的社区。社区居民大多是城市无力购房的城市贫困人口或新兴市民,他们有着彼此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特质、身份特质或者生活经历,并且彼此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在党政关怀、居民自主参与、资源整合调动等影响促动下,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3. 典型案例:两个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建设案例调查与实践经验

笔者对柳州市不同保障性住房社区调查走访中,发现了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经验材料,也体现出了在构建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中的不同实践路径,也为我们探索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3.1. XS小区保障性住房区:“组织联动 + 社区参与 + 社会参与 + 资源链接”的老旧社区 共同体

XS小区保障性住房区,是一个老旧社区,是2004年柳州市政府交付使用的集中安置低保户、低收入人员等群体的保障性住房社区,也是广西第一个公租房小区。社区所属的柳州市柳南区,是柳州市人口最多、未成年人最多的城区,是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城区。小区内共有20栋楼,配套有948套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困难家庭相对集中楼栋管理,低保集中楼栋就有8栋,共计396户。小区内道路较宽敞、绿化环境优美,社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周边距离学校、市场、医院等各方面都比较近。走访时发现,小区困境青少年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较多,居民人员较为复杂,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居民邻里间交往密切程度、熟悉程度偏低,邻里纠纷、楼院社区管理等社区公共问题较多,社区归属感较差。

因此,社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实施校地合作互促项目、开展“红色引领”服务活动、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服务队伍、加强老旧社区改造等方式提升了小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共同体营造 [6] 。一是,在社区建设中,该社区成立了小区党支部,整合利用小区各类组织资源,吸纳社区民警、“四联双报到”党员、社会组织党员、社区居民等进入小区党支部兼职 [6] ,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为社区共同体营造和社区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通过柳南区人民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校地合作项目,依托大学学科、社工人才等优势,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建“青学社工实践服务柳南基地” [7] ,通过儿童困境帮扶、服务实践,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社区治理。三是,政府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培育和引进了“睦邻会”、“安康通”等本土化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民间矛盾调解、养老服务、弱势群体访问探视、基建维修等社区服务,并通过招募志愿者,形成专业社工、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等协调合作的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助困自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等各类服务,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与管理、社区建设等当中,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配套建有物业服务中心、街道安全社区灾害体验馆、柳南区残疾人之家、手穿珠工作坊、百姓秀舞台、健身路径、休闲凉亭等,并依托市政府老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善了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有力提高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

3.2. JL小区保障性住房区:“网格管理 + 居民参与 + 政社协同 + 全科社工”的重组社区 共同体

JL小区保障性住房区,是一个重组社区,是柳州市政府投入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也是所在城区最大的廉住房小区。小区配套有890套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一共为3栋高层建筑,每栋共18层,每层2梯12户,2100余人。目前居住的人群多为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城市困难群体,低保户、低收入家庭、五保户,另一部分是特殊人群,如刑释劳教、独居老人、残疾群体、智力障碍人员等。小区这3栋高层建筑楼间距较为紧凑、楼道较为昏暗,小区居民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人际关系陌生化、群体意识淡薄,经济能力较差、甚至失去了劳动能力,多靠政府低保政策、贫困救助维持生活,呈现出居民社区意识不强,缺乏社区归属感。

社区共同体建设方面,一是,依托网格化管理,对小区特殊群体开展下户“一对一”、“一户一档”网格员包区包户管理,全面系统地帮扶弱势群体。二是,挖掘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充分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科普教育馆、社区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带动社区居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美化家园服务、传统节日活动、防灾救灾宣传等社区活动,全面形成社区领导、居民参与的社区管理体系。三是,与广西科技大学成立广西科技大学–静兰街道“青学社工”项目,自2021年以来,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进驻社区,开展社区挂职服务、空巢老人走访慰问、宣讲宣传服务等建设美好社区家园“微社区”服务活动 [8] 。四是,全力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建立全科社工队伍,开展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以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 [9] 。

4. 社会工作参与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思考

4.1. 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构建社区治理建设格局

社区党组织是政党组织嵌入社区内部的基层组织,也是整合社区力量、推动社区共同体发育最主要的组织基础 [5] 。对于保障性住房社区,要更加注重发挥党组织推动社区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社区的政策、资源投入,通过民政兜底政策支持,资金、人员、设施设备等资源投入,引入爱心企业帮扶、社会组织进驻、校地合作、购买社工服务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障房社区共同体建设。二是,搭建党建服务联动平台,调研民情、倾听民声、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成立小区党支部、设立社工站,走访调研并收集居民的需求、问题及建议,调动居民参与,共同维护社区形象,建设共同的社区,营造社区共同体。三是,有效推动党建引领各方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创新社区党建服务模式、党建“政校”联合,围绕便民服务、环境保护、关爱帮扶、医疗卫生等主题,开展老年人服务、困境青少年服务、睦邻友好服务等服务品牌,为社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希望,增强社区归属感,构建社区共同体。

4.2. 加强人文关怀与为居民赋权,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

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多来自城市底层的贫困群众、农民工群体以及城市的新市民,在心灵上更为脆弱、城市的融入感相对较低,因此更需要人文关怀。这就需要给居民社区生活上的情感支持,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生活往来,更多的包容、理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热情。同时,主动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社区居民体会到关怀、温暖、信任等情感支持,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人际关系氛围,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社区凝聚力。其次,运用优势视角为居民赋权。优势视角着眼于案主以及案主周围环境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走出困境,完成其目标 [10]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要善于挖掘居民自身、社区自身优势和资源,鼓励社区居民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为居民提供可共建共享社区建设的展示平台,赋权并引导居民自觉加入到社区建设中,在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中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

4.3. 充分发挥居民主动性,形成社区和睦互助共同体

社会工作介入的最终目的是发挥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鼓励社区居民一起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既是其重要目标,也是一种基本手段,是社区工作的灵魂 [11] 。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城市困难群体,城市低收入、残疾、孤老等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构建社区共同体就是要在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相互信任、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因此,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鼓励居民发挥彼此优势、互助帮扶,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生活、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中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友好互动,凝聚社区居民,形成一种彼此和睦、互助的社区共同体。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社区生活现状与生活需求、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情况的分析,针对居民社区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依托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例如开展互助小组活动、社区志愿服务、传统节日庆祝等,拉进居民距离,增强彼此之间联系,从而增强居民社区意识,再通过带领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文艺、科技、体育等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社区文化活。此外,通过公开招募社区文化建设的志愿者,培养社区骨干参与到社区共同体建设中,提升社区生活质量、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从而激发大家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创建和谐温馨、文化繁荣的社区文化。

4.4. 整合调动资源,构建社区共同体支持网络

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长,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资源链接作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力量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资源广泛注入的良性运作方式,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促进社区共同体建设。一是,合理使用政府政策资源,发挥政府对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例如,可以将小区内的邻近两个社区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共享,使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居民有活动场所可寻,并带动社区居民进行活动。二是,通过走访、沟通,调动和运用社区现有资源,包括社区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人员资源,社区宣传栏、社区微信群等传媒资源,社区互助小组、就业帮扶小组、兴趣爱好小组等社区社团资源,让这些资源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三是,社会工作者投入社区工作实务工作中,紧紧围绕助人自助的专业宗旨,帮助一些居民解决困难、拉近距离,提供情绪疏导、资源链接等方面的支持。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鼓励居民互助帮扶、教授居民生活技能等方式,注入专业互助力量,凝聚更多居民,形成社区互动互助的正面力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友好互动,以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也能够消减地区居民经济收入负面因素。

5. 结论

在新时代的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区域,也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的实现是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社区居民共同的愿景,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实现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的构建中,一方面注重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为社区共同体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激发社会工作功能发挥,重视加强社区居民人文关怀、积极为居民赋权,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为社区整合调动资源,发挥居民社区生活的主体作用,以此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凝聚力、归属感,为社区共同体建设创造条件。如此一来,才能让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的实现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邦辉. 治理视域下社区共同体建构逻辑与完善策略——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社区治理案例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4(2): 1-7.
[2] 郭士征, 张腾.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三元到四维”的视角[J]. 广东社会科学, 2010(12): 20-25.
[3]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5] 张波. 营造保障房社区共同体: 理论、困境与路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90-98.
[6] 精彩柳南. 银山街道党工委先进事迹[EB/OL]. http://www.liunan.gov.cn/xwzx/lndt/202106/t20210629_2856622.shtml, 2021-06-28.
[7] 柳南区民政局. 未成年人保护再添新力量! 柳南区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建社工实践服务柳南基地[EB/OL]. http://www.liunan.gov.cn/xwzx/lndt/202112/t20211216_2975378.shtml, 2021-12-15.
[8] 城中区静兰街道办事处. 将青春注入基层, 让青春热血在基层中澎湃[EB/OL]. https://mp.weixin.qq.com/s/yCAb14IADMmTmzZeSs9k9g, 2022-09-30.
[9] 城中区静兰街道办事处. 强化“全科社工”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清廉社区”建设[EB/OL]. http://www.czq.gov.cn/xwzx/jcdt/202209/t20220930_3148126.shtml, 2022-09-30.
[10] 肖云, 杨光辉. 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J]. 人口与发展, 2014, 20(1): 107-112.
[11] 罗昕颖.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J]. 延边党校学报, 2020, 36(2):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