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创业学习的视角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on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Perform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DOI: 10.12677/MM.2023.134048, PDF, HTML, XML, 下载: 168  浏览: 277 
作者: 刘真正: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企业绩效Entrepreneurial Network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摘要: 创业网络作为企业获取资源、突破资源壁垒困境的重要手段,通常是指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个人网络与组织网络两个层面构成。创业网络又可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其中前者包括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政府、银行、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后者指其与亲戚、朋友、同事等之间的关系。创业网络在促进企业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帮助企业提高绩效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然而能否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绩效,还取决于这一过程中创业学习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和网络强度三个维度,对创业网络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和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作用,并且创业学习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a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resources and break through resource barriers, usually refers to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of entrepreneurs or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which is composed of two levels: personal network and organizational network.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can be divided into formal network and informal network. The former includ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or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banks, industry associations, etc.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latives, friends, colleagues, etc.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progress, improving capability and helping enterprises improve performance. However, whether 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depends on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n this process. Therefor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et-work size, network diversity and network strength,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networks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finds that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and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文章引用:刘真正. 创业网络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创业学习的视角[J]. 现代管理, 2023, 13(4): 378-385. https://doi.org/10.12677/MM.2023.134048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创业的轨道,使创业活动的形式也纷繁众多,同时创业也的确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越来越显著的贡献。一方面体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整体就业率的增加和创新的持续推进。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高动态性,创业活动往往呈现出高风险的特点,使整体的创业成功率较低,这就需要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学习的充分实践。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初创企业时,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性无法获取到丰富的经验,他们很多便通过阅读学习、观察模仿他人等行为,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资源的价值,这就充分体现了创业学习的重要性。创业初期,创业者经常通过创业网络获得关键资源,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创业能力的高低又对创业绩效的高低产生影响,在这过程中,创业学习是提升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即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作用于已有的知识和资源,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变。为详细探究创业学习不同方式在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作用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影响,本文从创业网络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两种类型出发,探究其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介绍了创业学习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为创业网络、创业学习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

2. 创业网络理论

2.1. 创业网络的概念及类型

创业网络是由社会网络衍生而来的,最早是由Birley (1985) [1] 从社会网络引入创业中的,并且认为创业网络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的联系。后来,创业网络又被认为是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所拥有的社会关系 [2] ,并且单标安等 [3] 和尹苗苗等 [4] 认为,创业网络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其他个体或组织建立的与创业活动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总和,同时,又被认为是创业者个人网络与创业企业组织网络的统称 [5] 。随着对创业网络的深入研究,各位学者逐渐拓宽了创业网络研究的视角,并丰富了其概念和理论。创业网络被认为是创业者个体为了创业成功而积极建立和发展的网络连接的关系 [6] ,是刺激创业个体或组织产生创业动机、获取创业资源和增强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7] 。Engel等(2017) [8] 认为,创业网络是指创业者在组建和培养网络联结时所采取的行动。

总之,创业网络帮助企业克服资源束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成长等方面凸显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

在现有创业网络的研究中,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视角将创业网络进行了类型的划分。例如,根据关系强度可将其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9] [10] 。强关系指网络中存在的较为频繁、友好的互动;弱关系表现为各主体之间比较松散的关系特征。根据参与主体类型不同可划分为创业者的个人网络和创业主体的组织网络 [11] 。由于创业网络中参与的主体种类较多,则组织划分的类型、参与主体在关系中的位置、参与的时间节点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同学者又将组织网络进一步细化。杜运周和刘运莲(2012) [12] 从政治网络、投资者网络、顾客关系网络三个角度对网络进行分析。同时,更为普遍的划分则是将其划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 [13] 。对创业网络划分的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关键角色,为创业网络研究增添色彩。

2.2. 创业网络的维度划分

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对创业网络维度进行划分,即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和网络内容。最早对创业网络进行维度测量的是Mitchell (1969) [14] ,其认为可以从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两个方面对创业网络进行测量;Burt (2004) [15] 认为,创业网络的研究可从网络关系和位置衡量并建立了研究模型;Granovetter (1978) [16] 认为,关系强度是衡量创业网络维度的最佳指标。本文总结了部分创业网络的划分维度见下表1

Table 1.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dimension division

表1. 创业网络维度划分

通过阅读和梳理现有文献,本文认为造成对创业网络维度划分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所研究的问题及切入角度不同,进而会使研究的变量选择、研究设计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每个研究所选择的样本群体及所涉及的区域不同,创业网络不仅会受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本身的影响,而且会因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现象的出现。

3. 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

创业企业绩效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综合能力以及该企业是否能长久发展,通常可以由企业职工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生产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等指标来衡量。而创业网络可以用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反映其特点。

3.1. 网络规模与创业企业绩效

网络规模通常是指创业网络中参与主体的总数量,网络规模越大,企业往往越能获得较多的关键资源,以至于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2] 。如在正式网络中,企业在成立之初,需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这时需要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银行等组织进行沟通互动,以便能获得相关信息和资源。在非正式网络中,由于新创企业没有基础,需要从身边的亲人、朋友及同学中获得情感支持和资金支持。显然,无论正式网络还是非正式网络中,网络成员越多,越有利于得到创业所需的资源。但研究发现,随着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当其超出一定的范围,网络规模的扩大反而对资源的获取起到反作用。如杨特等(2018) [23] 发现,网络规模与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

3.2. 网络多样性与创业企业绩效

网络多样性是指参与网络互动的主体种类的多样化。网络多样性有利组织间知识的流通和互动学习,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24] 。在正式网络中,创业企业接触的银行、中介机构、竞争对手以及金融机构等组织越多,其越有利于解决企业资源匮乏的困境,进而增强企业绩效提升的可能性。如陈熹等(2015) [6] 认为,网络的多样性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此外,Koka和Prescott (2002) [25] 通过对科技型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研究,也发现其网络多样性越高,企业的创新性绩效越高。同时,当非正式网络中创业者的亲戚和朋友等网络成员类型扩大时,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就会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鼓励和金钱的赞助,以及会得到更多样化的市场化资源,因而可促进企业的进步,提升企业的绩效。

3.3. 网络关系强度与创业企业绩效

网络关系强度是指参与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26] 。彭学兵等(2017) [21] 从创业网络的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两个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进行研究,并认为关系强度越高,网络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越紧密,进而越容易获取资源提升绩效。在正式网络中,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政府、银行及协会等组织的联系越密切,其关系就越成熟,进而就可以增强彼此分享资源的强烈意愿,最终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在非正式网络中,其中的成员大都与创业者有血缘关系或情感比较深厚,故其关系紧密程度越高他们就越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为创业者提供帮助与支持,共同促进创业者企业绩效的提升。因此,创业者与非正式网络成员联结的密切与否直接影响到了从中获取关键资源的质量 [13] 。

4. 创业网络与创业学习的关系

创业学习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Deakins和Freel (1998) [27] 指出,创业学习是指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累创业相关经验、反思过往战略等行为。梳理已有关创业学习的研究发现,对创业学习方式的划分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 [28] ,探索式学习是指在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新和试验,而利用式学习是指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的挖掘,侧重于以精进、筛选的方式进行学习 [29] ,这两种学习方式通常适用于组织学习研究,多数情况下针对企业拥有成熟的制度体系或完备的组织结构。另一类是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 [3] 。

其中,经验学习是创业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转化为知识的行为。由于创业网络的正式网络如政府和金融机构中蕴涵着大量的有关市场、行业以及政策相关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在创业过程中都可供创业者使用,因此创业者和他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彼此经验的互动,学习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技能和知识。此外,非正式网络的关系强度能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情感支撑和信任,这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创业者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创业者自信心的提升有利于其展开持续的经验学习,对经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0] 。

认知学习通常又可称之为观察学习,指创业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众所周知,创业过程中外部环境动荡,这时创业者可以通过观察行业中竞争对手以及上下游企业等来理性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创业网络的价值。显然,创业网络对认知学习亦有深刻影响,创业者的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多样性越高、关系强度越强就越有利于进行认知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是讲创业者需要将前面积累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亲自参与实践。实践学习能充分调动创业者对现有知识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一些并不符合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知识 [31] 。通过与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中主体的互动,创业者能充分把握关键信息及市场变动,以至于能更好地明确实践学习的内容及方向。

综上所述,创业网络是创业学习的重要前置变量,并且不同的创业网络类型(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创业网络特质(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对创业学习(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实践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5. 创业学习在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人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不能离开网络关系而独立存在,然而创业学习在这种关系中又充分影响着创业企业的成长 [32] ,对其绩效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创业网络能给予创业者更多信息、知识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但若创业者不能对动荡的环境中得来的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其最大作用的发挥,那么这些资源也将无法被高效转化从而提升创业企业绩效。创业学习的内容包括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由于创业新进入的缺陷和与各方关系的不成熟,创业者更多的需要与非正式网络中的成员进行互动学习,然而这时创业者往往采用经验学习,即根据自身以往的经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知识。因此,在创业企业的初创期,创业网络的非正式网络促使创业者采取经验学习。在成长期,企业各方面的制度、组织结构逐渐建立,拥有较基础的流程体系,这时创业者需要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进一步学习,即观察外部环境变化、竞争对手的状态以及政府的政策变动等,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源做进一步的理解、加工,逐渐完善内部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逐步稳增。因此,在成长期,创业网络的正式网络促进创业者进行认知学习。在发展期,创业企业的网络多样性较高,原因便是这时候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向客户、供应商、政府等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这时,创业者需要把从创业网络中获得的总类繁多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企业的特有资源,然后便采取实际行动,把这些资源用到创业过程中,以充分展现其价值,进而促进企业成长和绩效的提升。通常来讲,从创业网络中通过不同学习方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越多,创业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就越丰富,企业就越容易发展壮大 [33] 。总之,创业学习在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以及创业企业绩效的结构关系模型见下图1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本文梳理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基于情感和信任的非正式网络和基于商务和利益的正式网络都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实践学习也均对创业企业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正式网络有利于促进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非正式网络有利于促进经验学习的发挥;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表现在正式网络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完成,而非正式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多通过经验学习来完成。

Figure 1.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model

图1. 结构关系模型

6.2. 启示

首先,强化对构建适当创业网络的认知。虽然在动态的环境中,对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来说,创业网络能弥补企业资源短缺、合法性不足等劣势,但在构建创业网络时,不能盲目地扩充网络规模,而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网络结构的多样性和关系质量。因为知识的多样化和与网络成员的强关系是帮助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健康成长的有力手段。因此,要不断地强化创业者构建创业网络的认知,并在构建过程中注意方法策略,促进效率的提升。

其次,重视创业学习在创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创业学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网路作用的结果,在利用创业网络发展企业的创业者中,努力学习并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的创业者获得高效资源和促进企业成长的可能性远大于没有开展创业学习活动的创业者。创业者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活动,就必须要把从创业网络中获取的资源进行知识、技能和信息的重组,这个过程要选取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不断的学习,以至于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企业外部的一些创业帮扶机构需要定期开展创业学习的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有利帮助,以至于其能在组织内部营造学习的氛围,建立组织文化。

最后,探索创业网络的其他结果变量以及创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其他中介变量。通过对过往文献的梳理可知,创业网络的结果变量除了创业企业绩效,还有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资源整合等。除了创业学习,环境的动态性、组织学习等变量也可以做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1] Birley, S. (1985)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 107-117.
https://doi.org/10.1016/0883-9026(85)90010-2
[2] Hansen, E.L. (1995)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and New Or-ganization Growth.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 7-19.
https://doi.org/10.1177/104225879501900402
[3] 单标安, 蔡莉, 陈彪, 鲁喜凤. 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6): 899-906+914.
[4] 尹苗苗, 李秉泽, 杨隽萍. 中国创业网络关系对新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J]. 管理科学学, 2015, 28(6): 27-38.
[5] 蔡莉, 单标安.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的实证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0(4): 189-197.
[6] 陈熹, 范雅楠, 云乐鑫. 创业网络、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9): 105-116.
[7] Ridzwan, R., Muhammad, N.M.N. and Rahman, A.A.A. (2016) Resources, Social Network Competence and Youth Entrepreneur Success: A Proposed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6, 469-480.
https://doi.org/10.6007/IJARBSS/v6-i12/2511
[8] Engel, Y., Kaandorp, M. and Elfring, T. (2017) Toward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ing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2, 35-51.
https://doi.org/10.1016/j.jbusvent.2016.10.001
[9]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481-510.
https://doi.org/10.1086/228311
[10] Bastian, B. and Zali, M.R. (2016)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 Soci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s. Small Enterprise Research, 23, 151-171.
https://doi.org/10.1080/13215906.2016.1221361
[11] Bruyat, C. and Julien, P.-A. (2001)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 165-180.
https://doi.org/10.1016/S0883-9026(99)00043-9
[12] 杜运周, 刘运莲. 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 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及其启示[J]. 财贸研究, 2012, 23(5): 121-13.
[13] 王海花, 谢萍萍, 熊丽君. 创业网络、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管理科学, 2019, 32(2): 50-66.
[14] Mitchell, R.E. (1969) Task Force Report: Social Network as Mediators of Social Support.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25, 27-42.
[15] Burt, R.S. (2004) 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0, 349-399.
https://doi.org/10.1086/421787
[16] Granovetter, M. (1978)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1420-1443.
https://doi.org/10.1086/226707
[17] Granovetter, M.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1360-1380.
https://doi.org/10.1086/225469
[18] Shane, S. and Cable, D. (2002)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Management Science, 48, 364-381.
https://doi.org/10.1287/mnsc.48.3.364.7731
[19] Wennberg, K. and Berglund, H. (2006) Social Networ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entures. In: Beyerlein, M.M., Beyerlein, S.T. and Kennedy, F.A., Eds., Innovation through Collaboration (Advan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Work Teams, Vol. 12),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Bingley, 203-225.
[20] 董海真. 基于创业团队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21] 彭学兵, 王乐, 刘玥伶, 等. 创业网络、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6): 157-170.
[22] 付龑钰, 韩炜, 彭靖. 创业网络结构如何动态影响创业学习?——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的案例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1(9): 61-77.
[23] 杨特, 赵文红, 周密. 网络规模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 创业者先前经验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2): 1-9.
[24] 何会涛, 袁勇志. 海外人才创业双重网络嵌入及其交互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8, 15(1): 66-73.
[25] Koka, B.R. and Prescott, J.E. (2002) Strategic Alli-ances as Social Capital: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3, 795-816.
https://doi.org/10.1002/smj.252
[26] Watson, J. (2007)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2, 852-874.
https://doi.org/10.1016/j.jbusvent.2006.08.001
[27] Deakins, D. and Freel, M. (1998)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the Growth Process in SMEs.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5, 144-155.
https://doi.org/10.1108/09696479810223428
[28] Politis, D. (2005)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9, 399-424.
https://doi.org/10.1111/j.1540-6520.2005.00091.x
[29] 杨隽萍, 唐鲁滨, 于晓宇. 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J]. 管理评论, 2013, 25(1): 24-33.
[30] Minniti, M. and Bygrave, W. (2001) 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5, 5-16.
https://doi.org/10.1177/104225870102500301
[31] Holcomb, T.R., Ireland, R.D., Holmes Jr., R.M. and Hitt, M.A. (2009) Archite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xploring the Link among Heuristics, Knowledge, and Action.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3, 167-192.
https://doi.org/10.1111/j.1540-6520.2008.00285.x
[32] 张钢, 任燕. 关系嵌入对创业导向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19): 80-84.
[33] Davidsson, P. and Honig, B. (2003)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8, 301-331.
https://doi.org/10.1016/S0883-9026(02)00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