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研究——以浙江缙云县为例
A Study on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Elderly People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A Case Study of Jiny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DOI: 10.12677/AAM.2022.116429, PDF, HTML, XML, 下载: 273  浏览: 459 
作者: 李臣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老年人农村地区养老院多元化养老;Elderly Rural Nursing Home Diversified Pension
摘要: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农村老年人普遍生活状况低下的现状,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实地调研,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t分析,探讨浙江缙云县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的影响因素,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解决老年人养老难、养老院发展难的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较低,主要与农村老年人自身观念陈旧、经济状况不佳以及其他外在因素有关。根据分析结果,可分别从老年人自身、政府、养老院以及社会多方面入手,如:转变老年人自身观念、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与促进养老院的发展、养老院也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虽然作为研究主体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意愿为主要,但因其客观状况的改变也可影响其养老方式的选择。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low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der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arried out to carry out field research, and binary Logi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obtained data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illingness of the rural elderly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 in Jiny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elderly in providing for the ag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ho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elderly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 is low,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old concept of rural elderly, poor economic situation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we can start with the elderly themselves, the government, nursing homes and social aspects, such as: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the elderly themselves, the governmen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elderl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homes, nursing homes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ff. Improving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elderly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 requires joint efforts from various parties. Although the subjective willing-ness of rural elderl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the main one, the change of their objective conditions can also affect their choice of pension methods.
文章引用:李臣美. 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研究——以浙江缙云县为例[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6): 4010-4021.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6429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 问题提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数比重为18.70% [1],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还未达到60岁年龄的中青年人来说,对养老尚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但对于已达到60岁年龄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高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群体对于养老方面的需求只会更加迫切。

现阶段60岁的老年人大多为20世纪60年代前出生,经历了我国从贫困到繁荣的各阶段,但由于历史因素及地域因素的存在,农村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还有消息的闭塞,使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因此,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养老模式保持浓浓的戒备心,养老院存在的负面印象也使人们对养老院存在芥蒂,这些对于在农村推广养老院养老的模式存在较大的阻碍。

从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低龄老年人生育子女数从多人降到2人及以下,在实行这一基本国策后使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与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背离,因为大多数多子女家庭在分担老人的养老上必定比少子女家庭所需背负的担子轻,仅以家庭单位支持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可能会加重部分家庭中子女的负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老年人的养老质量降低。

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为流出端,老年人则大多留守在家,因此较难保证自身的养老质量,尤其是对患病的老年人而言,本身自理能力不足,却仍需干重体力劳动(如务农)以减少生活开支。衰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如何拥有幸福的老年生活对正处老年阶段以及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群体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虽然传统的居家养老仍将会是我国农村大部分老年人养老的首选模式,但社会化养老也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一种选择。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为主流,对于属于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养老院养老模式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是一件新鲜事物,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养老模式的接受度较低,提高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仍需努力。

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个人、政府和社会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1.2. 文献综述

本文所指农村老年人为凡在农村地区居住且年满60周岁的居民,养老院包括所有具有社会化性质或形式的可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不同的学者针对养老服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成果,根据现有研究,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梳理文献,具体内容如下。

1.2.1. 养老问题的不同研究方向及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谭丽丽等认为在研究农村养老问题上,主要是从当前农村所存在的社会结构现状出发,即“农村社会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 [2]。以上三个方面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对养老问题展开研究。刘奇从养老的主体、客体、模式、态度、效果和环境等六个方面出发研究 [3]。这是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的。翟亚萍认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以下方面问题: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缺乏关注、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物质保障等 [4]。

1.2.2. 传统养老模式淡化,需要谋求多元化的养老方式

蒋文煌认为“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该模式正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瓦解 [5]。同时,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乐章等认为“养儿防老”中的“儿”的含义已由儿子扩展到儿女,只有儿子的老人相比只有女儿的老人有更深的孤独感 [6]。人们对于子女在养老责任负担上已有所改变。林晓与南洋等又从“孝”文化出发,认为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是对“孝”文化的一种发展,但鼓励子女尽孝与社会养老并不冲突 [7] [8]。熊茜等研究表明老年人照料者的心理状况将会对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产生影响 [9]。因此,在老年人养老的家庭代际支持上,照料者的心理状况以及能否做到“孝”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张燕娥等认为这种“反哺式”的传统养老模式实际上还是以老人的终身积蓄为基础,因为儿女大多外出务工,导致老人年老仍需自养 [10],“养老难”问题其实并未解决。

1.2.3. 养老院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

养老院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老年人入住后所能享受的服务质量。邹波等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养老机构定位、政策支持、管理运营、机构设立审批、医养结合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 [11]。赵宇鹏等认为农村养老院因其自身发展滞后、条件简陋、管理人员素质低与政府补贴不足等导致农村老人的饮食质量和生存条件极其差 [12]。

就如何建设养老院,学者们已从不同方面给出一定的解答。肖辉认为我国养老院建设应先重建观念,其中完善法治是最基本的手段 [13]。养老院的建设应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要,养老院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肖于波等认为应重视社会工作介入的作用,可采取直接或间接介入等途径,补充养老院人力、物质资源,以期解决农村养老院养老问题 [14]。

1.2.4. 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普遍低下

程钰等对空巢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进行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两成左右的老人赞同去养老机构,剩下的大多数老人并不赞同去养老机构 [15]。

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因素是多元的,简要包括以下因素:

左东梅认为在子女数减少、传统观念降低以及老年人独居情况增多等背景因素下,入住养老院或许能成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新选择 [16]。但黄俊辉等认为虽然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正随着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不利变化而改变,但对养老院有需求意愿的老年人仍较少,仅占一成 [17]。蒋浩君认为在从传统农村社会进入到养老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农村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仍停留在传统社会阶段,导致了养老机构所具备的现代性特征与农村老年人身上具有的传统性特征产生了冲击 [18]。黄越认为子女的经济状况成为影响老人意愿的主要因素,子女的经济状况与老人的入住意愿呈正相关 [19]。李波等认为不仅与老人的收入状况,还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分布有关,表现为:老年人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和中高等收入(年收入高于2万)的老年人和东部地区的老年人更愿意进入养老机构 [20]。罗自超认为除经济因素外,提高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情感和精神需要的软实力至关重要 [21]。总之,影响老年人入住意愿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因素、健康因素以及主观观念因素等。

综上所述,有关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个人、政府和社会三个大方面为切入点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刚满或将满60周岁的年龄群体来说,他们可能会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对养老院的接受度更好,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升,虽然农村较城市发展较为滞后,但老人们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可能已发生较大转变。本文以期从老年人自身角度出发,以特定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特点为依据,以小见大,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丰富现有关于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研究成果,从需求方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制,提高其养老质量。

2. 数据及分析结果

2.1. 研究数据说明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法,以调查者口述问卷内容的方式,调查样本数据采集区域内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在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问卷设计主要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存活子女数、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健康状况(生活自理情况)对其入住意愿的影响以及影响其意愿的直接原因。

经统计,本次研究共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36份,由于受访者中途拒绝回答的无效问卷2份。调研过程中,对浙江省缙云县按照距离城区远近选取五云街道、七里乡、新建镇、壶镇镇、舒洪乡、溶江乡、双溪口乡以及大源镇等乡镇街道,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向农村老年人发放问卷。

2.2. 样本数据分析

2.2.1. 描述性分析

对136份有效问卷进行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获取有社会人口状况及健康状况的详细内容,其中,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5.15%,女性占比44.85%,男女比接近1:1。详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Table 1. Sample basic statistics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为了解受访者的入住意愿,通过“是否听说过养老院”这一问题,基于回答为“是”的120个样本继续展开追问,详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Table 2. Other basic statistics of samples

表2. 样本其他基本情况统计

注: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传单等;新媒体包括头条、抖音、快手、微博等。

根据表1表2内容发现,11.76%的被访老年人并没有听说过养老院,剩下88.24%中的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占15.57%。

根据原始问卷数据展开分析。将被访者划分为低龄老年人(60~69岁)、中高龄老年人(70~79岁)和老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通过比较发现他们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存活子女数以及收入来源上存在较大的统一性。高年龄段与中年龄段的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为小学及以下,只有处于低年龄段的老人才具备稍高的初中学历;高年龄段老人的婚姻状况主要为丧偶,中、低年龄段的老人为已婚状态,伴侣与被访者一同居住;不论是处于何种年龄段,被访者普遍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存活子女,家中人口众多,但主要以老人与伴侣单独居住为主;被访者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养老金与务农,按照年龄大小领取的养老金主要处于区间100~300元内,务农中,有部分被访者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以取得现金收入,大多还是以务农的形式补贴日常对蔬菜、粮食等方面的需求以减少开销。受访者中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占82.5%,仅部分老年人需要他人帮助或完全不能自理。

将老年人的意愿分为“愿意”、“不愿意”以及“不清楚”三类,“不清楚”主要是处于低年龄段或刚进入老年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年龄还小且健康状况较好,还未到考虑如何进行养老的时候,因此未考虑过是否在将来选择入住养老院,所以其对于意愿选择仍处于“不清楚”的状态。将来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被访者中,独居与信任养老院即出于自身考虑是其选择的主要原因,减轻子女负担与家里人支持即出于为家人考虑的原因位于其次。经了解,部分农村地区村委会设有食堂,规定只要根据各村规定,年满60周岁老人可每月支付大概100~200元不等的费用便可在村委会设立的食堂就餐,主要是午餐和晚餐,受到多数老人的喜爱,并表示愿意通过选择在村中食堂就餐的方式以方便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丰富养老形式。将来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被访者中,影响其选择意愿的主要原因是家人陪伴,换言之即对“养儿防老”传统养老模式的选择,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较差难以支撑得起高昂的养老院费用,迫使老年人去不起养老院,且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思想仍然比较守旧,养老院这一新鲜事物与他们的传统观念背离,也易招来老人们的怀疑与村中人的非议。

2.2.2. 交叉分析及Logit分析

1) 变量测量

因变量的问题是:您将来愿意入住养老院吗?并赋值1为愿意,否则为0。由于本文探究的是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去除“没听说过养老院”与“不清楚将来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的样本,最终的到99个样本,对99份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中按照其特点将自变量主要分为三类:一为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存活子女数和收入来源等;二为社会经济变量,包括文化程度、收入来源;三为健康状况,根据生活自理情况分为“能自理”“需要其他人帮助”和“完全不能自理”三档。各变量的分组情况及百分比见表3

Table 3. Variable grouping and percentage (N = 99)

表3. 变量分组情况及百分比(N = 99)

Table 3. Variable grouping and percentage (N = 99) (continued table)

表3. 变量分组情况及百分比(N = 99) (续表)

2) 交叉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

对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存活子女数以及收入来源为退休工资和务农等变量显著性小于0.05,且整体的显著性也小于0.05,所以,进入Logit回归模型的变量为以上四个,且模型拟合卡方值相同以及显著性小于0.05,所以线性关系显著,采用该模型是合理的。

交叉分析及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分别见表4表5

在社会人口状况方面,从性别因素看,有20.34%的男性愿意入住养老院,男性入住养老院意愿要稍高于女性但差异性不大,且性别与入住意愿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性别对其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并不存在影响。从年龄因素看,低年龄段与高年龄段中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较中年龄段老年人的意愿要高,但年龄与入住意愿的相关性也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处于低年龄段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了解有所增加,高年龄段的老年人又有现实的需求认为入住养老院可以为其带来更舒适的生活,而介于两个年龄段中间的老年人身体仍然健康还并不需要他人帮助,并且其对养老院的看法主要为负面感受,这些都降低了其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从文化程度因素来看,受访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老年人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强,这与学界的研究结果一致,且文化程度与入住意愿的显著性P = 0.024 < 0.0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文化程度影响着老年人的入住意愿,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越高,也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养老院的真实情况,改变其对养老院的态度。从婚姻状况因素看,无配偶的老年人较有配偶的老年人意愿跟强烈,且无配偶的老年人都选择“缺少老伴,一个人生活寂寞”作为其入住养老院的理由,但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并不对其入住意愿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存活子女数的因素上来看,少于两个子女的老年人入住意愿高,且认为入住养老院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存活子女数与入住意愿的显著性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与伍海霞等研究发现多子女老年人会较独生子女老年人或无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更低一致 [22]。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无子或少子的老年人在需要他人照顾却无法获得来自他人足够的照顾时,为了维持自己日常的生活便需要向外界寻求帮助,此时,养老院便成为该群体的首选,以及长期以来的“养儿防老”观念使老年人在儿女众多的情况下,倾向于跟着子女生活而不是选择入住养老院。从收入来源因素来看,其中退休工资、务农的老年人显著,且有退休工资会对老年人入住意愿其正向影响,而务农对其入住意愿起反向影响,有退休工资群体的经济条件一般较好,能够支持得起他们入住养老院的开销,而务农大多收益较少,老农民一直养成的勤俭节约观念会使得他们不愿入住养老院。在健康状况方面,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反而入住意愿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存在自理困难的老年人对家人的信任度与养老院相比会更高,认为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并不能像家人一样精心照顾自己。

Table 4. Cross-analysis results of rural elderly willingness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

表4. 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交叉分析结果

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results

表5.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 问题与讨论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以及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在调查中有15.57%的老年人表示将来愿意入住养老院进行养老,占67.21%的老年人抵触入住养老院,该结果大大超出了“9073”养老格局对于养老院养老方式占比,但入住意愿与实际入住情况仍有较大出入。同时,分析结果所显示的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虽与现实有所出入,但总体结果大致相同。影响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原因主要是与个体特征、经济条件等自身因素还有养老院等外在因素有关,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个体特征影响老年人的养老选择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文化程度和存活子女数这两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入住意愿有显著影响。在文化程度方面,具有初中学历的老年人较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老年人对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高这部分的老年人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养老院也能从更多的渠道了解养老院的具体情况,所以其对养老院的接受度更高。存活子女数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养儿防老”的思想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存活子女数越多的老年人越倾向于传统养老模式。对于无子女或只有一个儿子或女儿的老人来说,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入住养老院进行养老,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入住养老院可以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或减轻孩子的负担:对于无子女的老年人来说,这其实更多的是向传统养老方式做出的让步,认为由于无子女为其养老,只能选择养老院来保证其养老实现;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老年人,其孩子常年外出务工,老人自身健康状况也较差,而孩子无法将老人带在身边照顾,老人为了使孩子能安心在外务工,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对于有2个及以上存活子女数的老年人,他们对子女会负责其养老较为乐观,而且认为入住养老院可能会成为邻居非议子女不孝的体现,这都对其入住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3.2. 老年人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条件差

养老金在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中较为普遍,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有显著影响的退休工资、务农分占8.1%、59.6%,相对而言在收入来源中占较大比例的务农收入并不能满足其支付养老院费用的需要。由于样本地区的特征,农村居民主要是以务农为生,当其进入老年阶段,仍然从事农业工作。经调查,大部分老年人是以务农的方式在满足自身日常需要的基础上,贩卖多余的农作物增加收入或是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如粮食、药材、水果等,因此,收入并不长期稳定。当其年满60周岁后,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来说可以算是一笔额外的稳定收入,但发放的养老金大多在100~300元之间不等,其数额并不足以支撑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开销。有退休工资的老年人月收入较易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选择是否入住养老院。所以,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乃至未步入老年人群体的这部分居民的收入是势在必行的。

3.3. 养老院建设滞后且宣传不足

首先,经了解样本地区现存的养老院数量并不多,有些乡镇甚至没有养老院或已倒闭,造成养老院与老人双方的供需不匹配。养老院与老年人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养老院需要老年人的入住来维持其运营状态,而只有当养老院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才有机会提高其内部基础设施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实惠、舒适的养老条件。其次,调研发现有11.76%的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听说过养老院,就算是在剩下听说过养老院的老年人中,其了解养老院的途径基本表示“没有注意过”。农村老年人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说明养老院及政府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农村老年人进行养老院的宣传推广。另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人们对养老院的印象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老人将养老院等同于“监狱”、“火葬场”,就算是已经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也会做出逃离养老院的行为,这部分老年人对养老院存在不良印象。就算不是这么极端的态度,有的老人也认为在养老院中并不会得到好的照顾,还不如在自己家里舒服。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较缺乏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而言,对入住养老院的态度更加积极乐观,反而是存在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更加倾向于居家养老,他们认为一旦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便会被厌弃,特别是存在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认为到养老院里养老反而可能会受到护理人员的虐待,这都是养老院长期在农村老年人眼中普遍印象不佳导致的。而对养老院存在较好印象的老年人也只是知道养老院挺好的,但要说怎么好,他们并不清楚,也没人和他们说里面到底怎么样,或者是由养老院组织参观或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一直都是以讹传讹。所以说,就算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对养老院养老这一养老方式存在较高的期待也情有可原。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院的入住意愿主要受自身养老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养老院发展滞后也使有入住养老院需求的部分老年人无法及时得到需求的满足。因此,本文期望能从如下方面对提高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有所帮助。

4.1. 转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存活子女数影响老年人的入住意愿,“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仍是主流思想,因此让农村老年人转变传统养老观念需要潜移默化。但观念的变化主要靠的是外界以及农村老年人自身的积极配合,因此,政府及基层自治部门可利用其公信力,多渠道积极宣传多元化养老方式。政府可根据农村老年人信息传播渠道的特点,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传单等传统宣传媒介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媒介,再与基层自治部门成员配合,借助农村文化礼堂、宣传栏、标语横幅、排练表演节目等方式宣传多元化养老方式,使其对传统养老方式的极度“崇拜”有所改观,并在老年人群体中传播积极向上的养老观念,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2. 政府发挥作用加大对农民与养老院的补贴与扶持

第一,政府积极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存款去支付相对高昂的养老院费用,大部分老年人务农也还只是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实现了自给自足。此前政府已有针对规定的农产品种类别制定专门的补助政策,每年也在该方面支出大量资金。因此,政府可通过村委会宣传补助政策并及时向有意向的农民做好政策解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申请补助。加大对农民补助资格申请审核的力度,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同时,必须严格落实补助发放情况,保证农民享受到实打实的扶持,以提高其务农收入。另外,政府还可聘请农业专家,根据本辖区的土地及气候特点为农民们寻找经济产量较高的农作物,进行规模化种植。第二,政府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增加现有养老院数量并促进养老院的良性长远发展。养老院的费用标准过高是阻碍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研究显示,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养老院费用标准接受度最多为500元以下,高于2000元以上基本老年人都表示无法承受,但如此价格并不现实。因此,不论是公办或民办养老院,做好定价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养老院也不能为了迎合老人的要求而亏本经营,因此,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养老基金,对养老院进行适当的补贴,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可在避免农村地区老年人无法支付得起养老院养老费用的情况下,实现养老院的健康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4.3. 养老院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且努力树立正面形象

加强养老院自身建设还应重视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及专业素质。第一,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针对在调查过程中老人反映的害怕在养老院被虐待这一顾虑,养老院可采取宣讲会的形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宣扬“爱老、敬老”的优秀品德,缓和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二,养老院及政府可通过专职教育或职业培训的方式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可积极组织养老院与县人民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如鼓励护理人员依靠所学专业知识考取护理员证,对考取护理证的护理人员按照从业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给予岗位津贴和技术等级津贴,并通过定岗定责、完善绩效考评等方式保持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养老院还应利用好宣传渠道树立正面形象。改变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固有印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观印象直接决定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虽然对养老院存在好感的老人最终并不一定会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但其好感会使入住养老院成为其将来选择养老方式时的备选项,而不是直接否决。且对于养老院的情况在农村大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群体间人云亦云,这非常不利于养老院正面形象的树立。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养老院可通过定时开放参观或通过社交媒体宣传等正式方式向大众展示养老院的真实情况以增加老年人对其的了解,增加养老院的透明度。用养老院的实际情况打消老年人的顾虑,努力树立正面形象,最终提高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短期内,老龄人口数将不断增加,以及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的选择,传统养老模式也在时代的发展下显得越发落后。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与之相比,农村在经济还有文化上都明显滞后于城市。养老院这一社会化养老机构在农村的接受度较低,但入住养老院可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并适应农村当前留守老人多的现状。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有针对性地了解浙江省缙云县农村老年人群体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并对调研过程中以及数据分析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第一,转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第二,政府发挥作用,加大对农民与养老院的补贴与支持。第三,养老院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树立正面形象。本次调研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由于与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在沟通过程中存在困难,在解释的过程中存在沟通障碍,导致其对调研的内容难以理解并有效配合。第二,样本数量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养老院养老模式的接受度会发生有利的转变,从刚步入老年阶段的部分老人态度来看,其对养老院的印象有所改善,在将来目标群体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将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html, 2022-5-11.
[2] 谭丽丽, 陈红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6): 254-255.
[3] 刘奇.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J]. 社会与公益, 2020(1): 74-77.
[4] 翟亚萍.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J]. 学理论, 2020(5): 74-75.
[5] 蒋文煌.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农家参谋, 2019(4): 10.
[6] 乐章, 肖荣荣.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与乡村老人养老倾向[J]. 重庆社会科学, 2016(3): 59-67.
[7] 林晓. 传统孝道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2): 33-34.
[8] 南洋, 王瑞. 农村养老问题与孝文化的维系[J]. 山西农经, 2021(1): 7-9.
[9] 熊茜, 方创性, 王华丽. 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与照料者心理的相关性分析——来自弋阳县的调查数据[J].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1(9): 90-93.
[10] 张燕娥, 李艺欣. 农村“养儿防老”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J]. 人民论坛, 2017(6): 74-75.
[11] 邹波, 于建明, 龙玉其. 政策视角下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 中国民政, 2017(21): 39-42.
[12] 赵宇鹏, 杜欣欣, 商文文. 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11): 205-206.
[13] 肖辉. 我国养老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6): 167-174.
[14] 肖于波, 桂敏, 杨明伟.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研究——以G镇养老院为例[J]. 现代交际, 2019(20): 66-67.
[15] 程钰, 何昌柏, 陈佳妮, 吴袁幽, 黄泰瑞, 朱淼. 社区养老大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大邑县安仁镇为例[J]. 中国市场, 2019(27): 38-39.
[16] 左冬梅, 李树茁, 宋璐.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1): 24-31.
[17] 黄俊辉, 李放. 生活满意度与养老院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江苏农村老年人的调查[J]. 南方人口, 2013, 28(1): 28-38.
[18] 蒋浩君. 农村老年人“逃离”养老院的社会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19] 黄越. 农村老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黄金村为例[J]. 农业展望, 2014, 10(7): 42-46.
[20] 李波, 石大建, 常诗悦. 中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2年调查数据[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6): 27+42.
[21] 罗自超. 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影响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14): 23.
[22] 伍海霞, 吴帆. 中国独生子女与多子女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比较分析[J]. 人口学刊, 2022, 44(2): 85-98.